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新英格蘭和紐約及新澤西戰役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新英格蘭和紐約及新澤西戰役之间的区别

新英格蘭 vs. 紐約及新澤西戰役

新英格兰(New England),--,是位于美国大陆东北角、濒临大西洋、毗邻加拿大的区域。新英格兰地区包括美国的六个州,由北至南分別为: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麻薩諸塞州、罗德岛州、康涅狄格州。麻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顿是该地区的最大城市以及经济与文化中心。 近400年前的17世纪初,英格兰的清教徒们为了逃避欧洲的宗教迫害而来到新英格兰地区时,这片土地上已经有北美的原住民居住。在18世纪,新英格兰是最早表现出从英国统治下独立意志的英属北美殖民地之一——尽管新英格兰地区在后来的英美之间的1812年战争时持反战态度。19世纪,新英格兰在美国的废奴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美国文学和哲学的发源地、最早组织起免费公共教育的地区。同时,它也是北美最早体现出工业革命成果的地区。 来自新英格兰地区的人常被称为New Englander。新英格兰地区和中大西洋地区合称东北地区。新英格兰地区也是大美国—加拿大东北大西洋区域的一部分。. 紐約及新澤西戰役(New York and New Jersey campaign),是指美國獨立戰爭於1776年7月至1777年3月期間,美國與英國在紐約州及新澤西州的多場戰鬥。 1776年3月波士頓戰役結束後,獨立戰爭的重心逐漸轉移到紐約市。喬治·華盛頓開始在紐約佈防,而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何奧也準備從海路進攻紐約。1776年7月初,何奧派大軍登陸斯塔滕島,並在8月底的長島會戰擊敗大陸軍。9月何奧謹慎地向紐約州推進,先後登陸曼哈頓島及布朗克斯,再在白原戰役擊敗華盛頓,終於在11月包圍了曼哈頓島的大陸軍,並在11月16日的華盛頓堡攻城戰俘虜了接近3,000名美國士兵。大陸軍主力雖然屢屢避過英軍包圍,但只能在哈林高地戰役及布朗克斯獲得小勝,自此更被逐出曼哈頓島一帶,直到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為止。 華盛頓堡攻城戰結束後,新澤西州戰事隨即展開。華盛頓率領敗軍穿越新澤西州,終於在1776年12月初橫過特拉華河,進入賓夕法尼亞州。美國革命因接連戰敗、士兵服役期滿及士氣低落等因素,而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不過,戰爭的局勢卻在12月中旬開始逆轉。何奧一直未有積極追擊華盛頓,並且在特拉華河岸宣佈停止追擊,下令士兵過冬。這些士兵分散於各個哨站,不少人更到處搶掠強姦,引發平民組成民兵反抗,是為新澤西州起義。這些民兵在短時間內令到英軍哨站疲於奔命,令華盛頓有機可乘。 1776年12月26日,華盛頓率領部隊在惡劣天氣下夜渡特拉華河,成功突襲特倫頓的黑森駐軍,並俘虜了接近900名黑森士兵。大陸軍在這場戰役的大勝,迫使英軍恢復軍事行動,嘗試殲滅華盛頓的部隊。然而華盛頓先在1777年1月2日的阿孫平克溪戰役守住英軍攻勢,再於翌日早上突襲英軍在普林斯頓的後方基地,並取得勝利。在短短一個多星期,華盛頓迫使何奧放棄新澤西州多個哨站,更反將英軍包圍於不倫瑞克市一帶,令到英軍陷入被動。美國革命也大受鼓舞而起死回生。1月到3月,新澤西州民兵不斷攻擊英軍的搜集糧草部隊,引發糧草戰爭。這一系列的攻擊令到英軍損耗加劇,而且士氣大挫。 紐約及新澤西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其一重要轉捩點。何奧的戰略目標是以武力鎮壓北美殖民地的叛亂,打擊革命派的信心,從而恢復英國殖民管治。這個目標在紐約州戰役中取得成功,更一度將美國革命迫入絕境。但英軍在新澤西州卻激起更多反抗,又在戰爭接連落敗,令到何奧的戰略計劃在短時間內完全失效,而革命派的信心則更為堅定。1777年夏季,何奧將目標轉為美國首都,發動了費城戰役;身處加拿大的約翰·伯戈因則以切割新英格蘭地區為目標,發動薩拉托加戰役。.

之间新英格蘭和紐約及新澤西戰役相似

新英格蘭和紐約及新澤西戰役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尚普蘭湖康乃狄克州纽约美國獨立戰爭美國革命羅德島州麻薩諸塞州波士顿法国新罕布什尔州

尚普蘭湖

尚普蘭湖(Lake Champlain)是一個位於北美洲的淡水湖,主要位於美國境內(佛蒙特州與紐約州),但有一部份跨越了美國與加拿大的邊界。.

尚普蘭湖和新英格蘭 · 尚普蘭湖和紐約及新澤西戰役 · 查看更多 »

康乃狄克州

康乃狄克州(State of Connecticut),,是美國東北部的一州,也是新英格蘭區域中最南的一州。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是13州聯盟之一。州花山桂,州鸟美洲知更鸟,州树白橡。美國海軍曾以該州名稱分別命名康涅狄格號戰艦(BB-18)、(SSN-22)。.

康乃狄克州和新英格蘭 · 康乃狄克州和紐約及新澤西戰役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英格蘭和纽约 · 紐約及新澤西戰役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或American Revolution;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英國與準備獨立的美利堅及法國這個欧洲强国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主要是始於是北美十三殖民地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範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洲之外。因此,英國決定與當地的印地安人結盟,以增加勢力。 在獨立戰爭初期,英國能夠充分利用皇家海軍船堅炮利的優勢控制十三殖民地的沿海城市,但對於如何控制內陸地區、及應對盤據內陸、熟悉地形、驍勇善戰的殖民地民兵卻束手無策。隨著法國海軍在切薩皮克海戰大捷奪得制海權,英軍於1781年的約克鎮之圍城戰役中慘敗投降,並於1783年被逼簽訂《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但因為大量於戰後由十三殖民地逃至北方的英屬北美,反而導致新建國的美國立國後經濟困頓蕭條、甚至於冬季出現疫潮及飢荒,以及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出現短暫的興旺。.

新英格蘭和美國獨立戰爭 · 紐約及新澤西戰役和美國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美國革命

美國革命(American Revolution)泛指北美十三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並創建美利堅合眾國的一連串事件與思潮。歷史學界普遍視1760年代的抗稅運動為美國革命的源頭,經歷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最後以美國制憲會議(1787年)結束。 美國革命的內涵有多種解讀方式,各個範疇的時間斷代也略有不同。比如美國革命的諸多主張,就受到歐洲17世紀的自由主義、啟蒙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影響。革命在落實共和主義和聯邦主義上也經歷了相當長的過渡時期,通常以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1809-1817任內)和1812年戰爭為下限。革命也促進了社會經濟劇變,特別體現在各州之間的陸路聯繫大幅改善,出版傳播盛行,人口高速增長,西部擴張,以及南方農業和北方工業的躍進發展。 美國革命對後世影響深遠,其推崇的個人自由及共和主義思想,直接影響了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也時常被後來的殖民地獨立運動援引參考。至於革命主張的生而平等及自然權利也觸及奴隸制和美國種族主義矛盾,與之相關的爭議一直影響美國政治至今。.

新英格蘭和美國革命 · 紐約及新澤西戰役和美國革命 · 查看更多 »

羅德島州

羅德島與普洛威頓斯莊園州(State of Rhode Island and Providence Plantations)是美國面積最小的一個州,又譯作羅德艾蘭州。全名羅德島與普洛威頓斯莊園州,由於名稱過長簡稱為羅德島(Rhode Island),是美國州名最長的一州。此州屬於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的一部份。也是美國獨立革命中的早期13州聯盟之一。 此州下辖五个县,有普洛威頓斯县、肯特县、华盛顿县、布里斯多县和新港县。包括了普洛威頓斯莊園的主要土地,也就是普洛威頓斯县中所有的城鎮、羅德島(也就是地理上的艾奎奈克島(Aquidneck Island)),目前有新港市(Newport)、中城市(Middletown)與普茲茅斯市(Portsmouth)三個大城,這些城市大多是港灣。地理上羅德島州有十分之一的區域為海水覆蓋,而且無論從此州的任何地方到海岸線都不超過半小時的車程。所以它的別名是海洋之州, 由於羅德島州的名字上有個「島」字,許多人都誤解本州是個獨立島嶼,事實上羅德島州也有相當大一部分在美國本土。由於羅德島州全称中的普洛威頓斯莊園(Providence Plantations)一詞令人錯誤地以為此名字和奴隸制度有關,故羅德島州決定在2010年舉行公投以決定:繼續使用現有州名,或刪除現有州名中的「Providence Plantations」一詞,結果大部份投票者均支持保留現行州名,最終該州的名稱維持不變。.

新英格蘭和羅德島州 · 紐約及新澤西戰役和羅德島州 · 查看更多 »

麻薩諸塞州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又稱--、--或者--;正式名稱為--,位於美國東北部,為美國獨立時最初的13州的一州,也是新英格蘭地區六州裡人口最密集的一州。根據美国2014年人口估算顯示,該州共有人口674.5萬。波士頓為馬薩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

新英格蘭和麻薩諸塞州 · 紐約及新澤西戰役和麻薩諸塞州 · 查看更多 »

波士顿

波士頓(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其人口规模全美大都市排名第21。该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波士顿是欧洲清教徒移民最早登陆美洲所建立的城市,在美国革命期间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发源地,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航运港口和制造业中心。今天,该市是美国高等教育、医疗保健及投资基金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它的经济基础是教育、金融、医疗及科技,是全美人均收入最高的少数大城市之一,并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该市位于大波士顿都会区的中心,这个都会区包括萨福克县的全部和剑桥、昆西、牛顿、萨默维尔、里维尔和切尔西等城市,以及一些小镇和远离波士顿的郊区,还包括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部分。.

新英格蘭和波士顿 · 波士顿和紐約及新澤西戰役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英格蘭和法国 · 法国和紐約及新澤西戰役 · 查看更多 »

新罕布什尔州

新罕布什尔州(State of New Hampshire)是位于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州,南接马萨诸塞州,西接佛蒙特州,东接缅因州及大西洋,北接加拿大魁北克省。州土地面积排名倒数第五,也是五十个州中人口数量第九少的州。 新罕布什尔州于1776年1月成为第一个独立于大不列颠政府的北美殖民地,其也是第一个制定自己宪法的殖民地。 六个月后,新罕布什尔州及其他十二个州组成了美利坚合众国,在1788年6月新罕布什尔州正式批准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为第九个加入合众国的州。 州首府为康科德市,最大城市为曼彻斯特市,曼彻斯特市同时是新英格兰地区北部包括佛蒙特州及缅因州区域最大的城市。州实行免消费税,个人收入除利息及股息外也不在州或地方一级征税。新罕布什尔州是美国总统选举中第一个举行初选的州。州车牌印有该州格言:“不自由,毋宁死”。該州盛产花岗岩,因而得名州绰号“花岗岩州”。另外也是因为这个州比较坚守保守传统观念,政府非常节俭。州花为紫丁香,州鸟为紫红朱雀,州树为白桦树。这个州还有秋季美丽的彩叶以及美国居民点气候条件最恶劣的记录。新罕布什尔州还是冬季冰上运动的好地点。.

新罕布什尔州和新英格蘭 · 新罕布什尔州和紐約及新澤西戰役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新英格蘭和紐約及新澤西戰役之间的比较

新英格蘭有207个关系,而紐約及新澤西戰役有7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3.57% = 10 / (207 + 73)。

参考

本文介绍新英格蘭和紐約及新澤西戰役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