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新界東選區

指数 新界東選區

新界東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東半部地域,包括沙田區、大埔區、北區及西貢區。 新界東總面積470.97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1,667,887,人口密度3,541人每平方公里。.

148 关系: 劉國勳劉江華劉慧卿區鎮樺吳錦雄吳明欽大埔區大埔公路容溟舟容海恩將軍澳將軍澳綫將軍澳隧道將軍澳新市鎮丘文俊九廣鐵路九龍五區總辭任啟邦廖添誠張國強 (政治人物)張超雄張漢忠彭定康何俊仁何秀蘭何民傑何淑萍侯志強匯點地區直選地區直選 (香港)北區 (香港)單仲偕周炫瑋周梁淑怡周浩鼎呂文光八八直選公民力量 (香港)公民黨 (香港)前綫 (1996年)四十五條關注組四五行動社會民主連線立法會 (香港)簡永輝羅光強田北俊狄志遠...莫錦貴鍾錦麟袁彌明西貢區西貢市西沙路馮智活香港香港立法會香港總督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選舉制度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香港民主同盟趙佩玉麥嘉晉麥潤培黃偉賢黃宏發黃琛喻黃碧嬌黃成智龐愛蘭范國威郭永健關永業董健莉葉偉明葛珮帆邱榮光蔡耀昌鄧家彪鄧兆棠鄧光榮 (新界原居民)鄭家富蕭思江雷聲隆陳偉業陳云根陳志全陳國強 (區議員)陳克勤陳玉娥陳惠達柯耀林林偉強林卓廷林少忠林咏然李偲嫣李子榮李世鴻李世榮李國英李鵬飛李東昇李梓敬李永達東鐵綫梁天琦梁安琪 (香港)梁國雄梁頌恆梁里梁金成梁永雄梁思豪楊岳橋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民主思路沙田區沙田新市鎮港鐵湯家驊湯寶珍 (區議員)戴展華新界新界社團聯會新民主同盟方國珊文春輝曾健超曾國豐曾興隆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1988年香港立法局選舉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16年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 扩展索引 (98 更多) »

劉國勳

劉國勳(Lau Kwok-fan,),香港立法會(區議會(第一)功能界別)議員,香港北區區議員,是民建聯成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劉國勳 · 查看更多 »

劉江華

劉江華(Lau Kong-wah,),香港政治人物,現任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前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他曾任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及沙田區區議員,並於1998年至2012年擔任立法會議員,2012年12月起出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2015年7月接替曾德成出任民政事務局局長。.

新!!: 新界東選區和劉江華 · 查看更多 »

劉慧卿

劉慧卿(Emily Lau Wai-hing;),香港政治人物,曾任記者及傳媒人,1991年成為首位經地區直選的女性立法會議員,民主黨首位女性主席,前綫政黨前召集人,1989-1991年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南加州大學電視新聞學士,1976-1991年在香港與倫敦的英語傳媒任記者,包括英國廣播公司電視部助理編導等。 2016年,劉慧卿宣布不再競逐連任立法會議員,告別25年的議會生涯。 政治手腕素來強硬,被認為是香港民主派中的「強硬派」,亦堅守立場及原則。自2008年推動前綫與民主黨合併,立場轉向中間靠攏,尤其是在2010年領導民主黨與香港中聯辦達成協議通過政改方案後。在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的「十大立法會議員排名榜」長期入榜。與現時的激進民主派相比,雖然政治作風強硬,但她長年堅持「和理非非」的抗爭路線(和平理性,非暴力及非粗口),並對攻擊她的人甚少出惡言(惡意人身攻擊除外)。.

新!!: 新界東選區和劉慧卿 · 查看更多 »

區鎮樺

區鎮樺(Au Chun Wah;),現任香港大埔區議會大埔中選區議員,曾任香港大埔區議會廣福及寶湖選區議員。亦是前綫成員、香港民主黨成員、大埔廣福邨廣智樓互助委員會秘書。曾任前綫執委,多次協助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在大埔區從事地區工作。.

新!!: 新界東選區和區鎮樺 · 查看更多 »

吳錦雄

吳錦雄(Ng Kam Hung;),現任香港沙田區議會徑口選區議員及香港民主黨成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吳錦雄 · 查看更多 »

吳明欽

吳明欽(Ng Ming-yam,),曾經是「三料議員」,集區議員、區域市政局議員、香港立法局議員於一身,亦是香港首位遇襲的區議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吳明欽 · 查看更多 »

大埔區

大埔區(Tai Po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部,範圍包括大埔、東平洲、大埔滘、汀角、船灣、林村谷,白石角及它的外飛地為赤門海峽兩岸的西貢半島北部(西貢北)。它的總面積約為148平方公里,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區域。根據2016年中統計,大埔區人口為303,926人。 大埔區人口主要聚居於大埔新市鎮內七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舊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其餘不少居民散居於大埔區內133條大小村落。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大埔為安全社區,是全球第90個安全社區,也是香港第3個安全社區(第1是屯門區,第2是葵青區)。.

新!!: 新界東選區和大埔區 · 查看更多 »

大埔公路

大埔公路(英文:Tai Po Road),1902年落成,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一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22公里,現時共分為9段。大埔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東主要地區(沙田、大埔),現時止於大埔林村。過去大埔公路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東線,終點曾經北至粉嶺,連接西線青山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新!!: 新界東選區和大埔公路 · 查看更多 »

容溟舟

容溟舟(Yung Ming Chau,Michael,),現任香港沙田區議會大水坑選區議員。現為公民黨成員及新退黨同盟主席,前新民主同盟及民主黨成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容溟舟 · 查看更多 »

容海恩

容海恩(Eunice Yung Hoi-yan,),是香港立法會議員,她亦是一名執業大律師及「香港青年專業網絡」的主席。 2016年1月加入新民黨,自稱「法律界桂綸鎂」。.

新!!: 新界東選區和容海恩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

將軍澳(Junk Bay或Tseung Kwan O,Junk Bay又譯為「帆船灣」)是香港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區西南部;沿岸土地亦稱為「將軍澳」,位於九龍半島以東。南部為調景嶺、西南部為鯉魚門、東部則為向東南伸延的清水灣半島。將軍澳本來為陆上人煙稀少,以水上人为主的小渔村,但現已發展為香港新市鎮之一。.

新!!: 新界東選區和將軍澳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綫

將軍澳綫(Tseung Kwan O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連接香港島東區北角的北角站,與新界西貢區將軍澳的寶琳站和康城站之間,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於路線大部份車站位處將軍澳新市鎮,因而得名。 將軍澳綫在路綫圖中以紫色表示,其在2002年和2009年建成的車站月台都延續了港島綫的特色,以由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題寫的大型毛筆字站名作為牆壁裝飾。.

新!!: 新界東選區和將軍澳綫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隧道

將軍澳隧道(Tseung Kwan O Tunnel),是貫通香港九龍觀塘區和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的一條雙程雙線分隔雙管隧道,也是香港第三短的行車隧道(最短為大圍隧道,其次為愉景灣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行車隧道(政府)條例》,於1990年11月9日通車,限速每小時70公里。.

新!!: 新界東選區和將軍澳隧道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新市鎮

將軍澳新市鎮(Tseung Kwan O New Town)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乃是香港的第三代新市鎮之一,與馬鞍山(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分)和天水圍新市鎮同期發展。將軍澳新市鎮的發展可追溯至1980年代中期,人口由當時不足1萬,迅速增加至2011年超過40萬。跟隨新市鎮的不斷發展,區內房屋、學校、社區、康樂設施及交通網絡亦漸趨完善。地鐵(今港鐵)將軍澳綫通車後,將軍澳新市鎮的對外交通更為便捷。 將軍澳北部為寶琳及坑口,東南部為小赤沙及日出康城,南部為將軍澳市中心,西南部為調景嶺。.

新!!: 新界東選區和將軍澳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丘文俊

丘文俊(Yau Man-chun,),現為香港沙田區議員(乙明選區),前新民主同盟召集人,。 丘文俊籍貫廣東惠州,己婚。.

新!!: 新界東選區和丘文俊 · 查看更多 »

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簡稱九鐵;Kowloon-Canton Railway,缩写KCR),是指1910年起連接香港九龍及廣東省廣州市的城際鐵路系統,也是連接九龍及廣州的第一條鐵路。當時分為兩部份,中國境內的路段稱作華段,香港境內的路段稱作英段(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路軌等基建設施分兩地管理。鐵路始建於1906年,英段於1910年通車,華段則於1911年通車。來往兩地的直通車服務曾因二戰及後來中國大陸政權易手而停辦,來往兩地的長途客車(港穗直通車)於1979年才恢復行走。該路段後來由兩間不同公司營運,分別是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廣深鐵路(原華段)及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的九廣東鐵(原英段)。 在香港,「九廣鐵路」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只代表「九廣鐵路──英段」,現在則指由九廣鐵路公司在1910年至2007年在香港營運的所有鐵路網,包括九廣東鐵、九廣西鐵、馬鞍山鐵路及九廣輕鐵。自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後,原九廣鐵路的列車服務已改由前身是地鐵公司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分。.

新!!: 新界東選區和九廣鐵路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新界東選區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五區總辭

五區總辭」,其倡議者宣稱為「五區公投」,是香港泛民主派的公民黨與社會民主連線兩個政黨於2009年為爭取真普選而聯合發起的政治運動。意思是指五個香港立法會選區,即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及新界西,每區均有一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辭職,產生五個空缺席位,然後按照香港《立法會條例》必須進行補選,公民黨與社民連以爭取「盡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作為選舉議題,並以「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選舉口號。 是次運動最初由社民連於2009年7月提倡,並在社會引發過廣泛議論。2009年12月9日,社民連聯合公民黨在立法會提出「五區總辭 全民公決」議案,動議最終遭否決。2010年1月26日,五位立法會議員正式遞交辭職信,辭職生效日期為2010年1月29日。五個選區辭職議員分別是為港島區陳淑莊、九龍東梁家傑、九龍西黃毓民、新界東梁國雄、新界西陳偉業。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擔任行動的總發言人。2010年4月7日,五名辭職議員再次報名參選。泛民主派最大政黨民主黨沒有參加「五區總辭」。原先已經準備參與補選的建制派政黨自由黨及民建聯,改為杯葛此次補選。是次政治運動亦受到建制派指責,他們表示「五區總辭」浪費公帑、違反《基本法》。行政長官曾蔭權公開表示當日不投票。補選投票於5月16日舉行,約有58萬人投票,總投票率為 17.1%,比過往為低。結果五名辭職議員以大比例得票贏得議席,重返立法會。.

新!!: 新界東選區和五區總辭 · 查看更多 »

任啟邦

任啟邦(Yam Kai Bong;),,現任香港大埔區議會怡富選區議員。亦是新民主同盟成員,前民主黨黨員,大埔各界慶祝國慶籌備委員會的主席團成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任啟邦 · 查看更多 »

廖添誠

廖添誠(Marcus Liu Tin Shing;),於美國德薩斯州奧斯汀大學攻讀經濟學系。2011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取經濟學博士,專門研究股票波幅,大數據分析。現於香港理工大學Speed大專學院任職客席講師,是前新思維副主席。.

新!!: 新界東選區和廖添誠 · 查看更多 »

張國強 (政治人物)

#重定向 張國強 (香港政治人物).

新!!: 新界東選區和張國強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張超雄

張超雄博士(Dr.,),香港政治人物,現任立法會議員(新界東地方選區),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工黨副主席(外務)。張超雄於2004年至2008年出任香港立法會議員(由功能界別社會福利界代表選出)。.

新!!: 新界東選區和張超雄 · 查看更多 »

張漢忠

張漢忠可以指:.

新!!: 新界東選區和張漢忠 · 查看更多 »

彭定康

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CH,PC(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Baron Patten of Barnes,),出任香港總督前音譯為柏藤,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早年出任環境大臣和保守黨主席(非黨首,時任黨魁為馬卓安),於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於1997年見證香港主权移交。彭定康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洲聯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後被冊封為終身貴族,2011年獲委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主席(2014年因心臟健康問題提早卸任),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新!!: 新界東選區和彭定康 · 查看更多 »

何俊仁

何俊仁(Albert Ho Chun-Yan,),生於香港,祖籍廣東省中山市,現任支聯會主席,前屯門區議會(樂翠選區)議員、民主黨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而他也是執業律師,畢業於香港大學法律系。.

新!!: 新界東選區和何俊仁 · 查看更多 »

何秀蘭

何秀蘭(Cyd Ho Sau-lan,)。綽號何姨姨、阿Cyd、雞仔蘭,香港政治人物,2004年-2007年度香港島中西區區議員(觀龍選區),香港立法會議員(1998-2004、2008-2016),在任議員期間,擔任泛民會議召集人多年。.

新!!: 新界東選區和何秀蘭 · 查看更多 »

何民傑

何民傑(Raymond Ho,),香港出生,籍貫廣東順德,已婚,香港政治人物,現任香港西貢區議會彩健選區議員,珠海學院、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兼任講師。 何民傑在2003年、2007年、2011年及2015年區議會選舉中在將軍澳彩健選區中擊敗對手當選。2007年和2011年連續兩屆區議會選舉中都以77%至80%的支持票連任,2015年選舉則遭到民建聯吳東河以「大媽」攻勢挑戰,何最後以61%選票擊敗吳東河,第三次成功連任,並派出助手孫柏文出戰新增的都善選區,惜未能當選,敗於專業動力張展鵬。 他定期印製地區通訊《傑訊》以加強居民對自己住處環境了解。.

新!!: 新界東選區和何民傑 · 查看更多 »

何淑萍

何淑萍可能指以下人物條目中的一個:.

新!!: 新界東選區和何淑萍 · 查看更多 »

侯志強

侯志強(Gary Hau Chi-keung,),香港新界原居民,現任上水區鄉事委員會主席、北區區議會當然議員、新界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及惠州政協委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侯志強 · 查看更多 »

匯點

匯點(Meeting Point)是曾經存在於香港的政治團體,成立於1983年1月9日。.

新!!: 新界東選區和匯點 · 查看更多 »

地區直選

地區直選是指香港立法會選舉以地區作為選區分界,選出的議員議席部分。相對於功能界別,地區直選的議員由該區的登記選民投票產生,並由比例代表制 / 最大餘額方法選出議員。於2010年政改投票當中,政府提出地區直選增加5席並獲得通過,2012年起,地區直選議席將增至35席。 由1998年至今,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分為五大選區:新界西、新界東、香港島、九龍西、九龍東。一般而言,選區的議席數量將按當區人口決定。而2012年之地區直選分區,仍需要經過本地立法解決。 2012年增加的5個超級區議員議席,雖由三百多萬選民投票選出,但提名權及參選權均限制於現任區議員,原功能組別選民亦不能投選超級區議員,選出的議員法律上是功能界別的議員,而非地區直選。.

新!!: 新界東選區和地區直選 · 查看更多 »

地區直選 (香港)

#重定向 地區直選.

新!!: 新界東選區和地區直選 (香港) · 查看更多 »

北區 (香港)

北區(North District),因其爲香港十八區中最北的區議會分區而得名,於1980年從大埔區拆分獨立成區,是香港兩個陸地連接中國大陸的區份之一(另一個為元朗區)。北面和中國广东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頭角河及中英街作邊界,香港和內地的其中三條邊境過境通道(文錦渡、羅湖、沙頭角)都位於北區,西面與新界元朗區,南面和大埔區相連。傳統上北區分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部分,故獨立成區前亦稱爲上粉沙打地區,此外還包括大鵬灣的吉澳、鴨洲等離島。此外,北區亦爲香港傳統鄉村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鄧姓、侯姓、廖姓和彭姓在上水和粉嶺一帶都有大型聚居地,大族之多在香港十八區中絕無僅有,而打鼓嶺和沙頭角公路沿線亦分佈有大量規模較小的氏族之村落,故北區仍然保存不少中國傳統鄉村歷史建築。 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統計,新界北區的人口有315,270人,佔全港人口4.3%,每平方公里內的人口數目為2,310人,為香港人口密度較低的行政分區之一,當中約26萬人居住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餘約5萬人則分佈於鄉郊多條村落和低密度別墅區;而根據2016年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統計,北區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爲21,500元,爲新界最低,但仍然比九龍深水埗區和觀塘區稍高。.

新!!: 新界東選區和北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單仲偕

單仲偕(Sin Chung-kai,),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東莞、民主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太平紳士,前任葵青區議員及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島)。他是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有單雞(取與騸雞同音)和IT偕之稱。.

新!!: 新界東選區和單仲偕 · 查看更多 »

周炫瑋

周炫瑋(Chow Yuen Wai;),現任香港大埔區議會寶雅選區議員,亦是新民主同盟成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周炫瑋 · 查看更多 »

周梁淑怡

周梁淑怡(Selina Chow Liang Shuk-yee,),生於香港,籍貫廣東番禺,全国政协委员,是香港著名電視界人物,自由黨榮譽主席,前行政會議成員,前立法會新界西選區議員、前旺角區議會議員。 丈夫是為任職工程師的前考評局主席周明權,育有兩名女兒周智美及周智琪,皆已婚。 周梁淑怡是香港电视发展史的重要人物,其曾任香港三大免费电视台(无线电视、已結束免費電視廣播的亚洲电视、已結業的佳艺电视)的管理层,为香港电视界、电影界、乐坛培育了台前幕后的多位殿堂级人才。周梁淑怡以“唯才是用”、“人尽其才”等方法,提携多位各具特点的创作、制作人才,真正是香港演藝圈的金牌伯乐。其提拔的徒子徒孙,如王晶、甘国亮、谭家明、许鞍华、杜琪峰、徐克等均称为香港影视界的中流砥柱。周梁淑怡主张以“创作主导制作”、“创作主导营运”的创新精神经营电视台。.

新!!: 新界東選區和周梁淑怡 · 查看更多 »

周浩鼎

周浩鼎(Holden Chow Ho-ding,),香港律師及政治人物。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離島區議會民選區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曾任青年民建聯主席。.

新!!: 新界東選區和周浩鼎 · 查看更多 »

呂文光

吕文光,江蘇淮安府山阳县人。清朝官员。 为诸生时,在沭阳吴姓人家开馆,得到知县袁枚的赏识。童子试时,为其弟子代笔,被袁枚查出。袁枚爱其才华,不忍治罪,反而结为姻亲。乾隆十六年(1751年),呂文光中式辛未科進士。官滑縣知縣。.

新!!: 新界東選區和呂文光 · 查看更多 »

八八直選

八八直選,是指香港的民主派人士要求香港政府在1988年於香港立法局選舉中,開始引入直接選舉議席的建議。但這個建議最終並沒有接納,最後延至1991年香港立法局才有第一次直接選舉。.

新!!: 新界東選區和八八直選 · 查看更多 »

公民力量 (香港)

公民力量(Civil Force),香港的一個建制派組織,主要活躍於新界沙田區、西貢區、大埔區和北區。該組織是在1993年12月成立,由當時8位沙田區議員組成,包括當時剛退出香港民主同盟(民主黨前身)的劉江華,後來劉江華退出公民力量。 公民力量曾在沙田區議會和西貢區議會分別擁有14個和4個議席,在沙田區是擁有最多議席的地區組織,因而亦被喻為「沙田執政黨」。.

新!!: 新界東選區和公民力量 (香港) · 查看更多 »

公民黨 (香港)

公民黨(Civ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二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其成立於2006年3月19日,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四大黨。 現任主席為前公民黨黨魁、資深大律師梁家傑。黨魁則是新界東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內務副主席為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擔任督導主任的註冊社工賴仁彪,外務副主席為香港島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陳淑莊,秘書長為前東區區議員陳啟遠,副秘書長則是北角丹拿選區民選議員鄭達鴻。.

新!!: 新界東選區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前綫 (1996年)

前綫(英文:The Frontier)是一個香港政治組織,成立於1996年8月26日,於2008年11月一次會員大會通過和民主黨合併。.

新!!: 新界東選區和前綫 (1996年) · 查看更多 »

四十五條關注組

《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簡稱四十五條關注組),是香港一個政治團體,較偏向泛民主派派別,由一班有志於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推動香港民主發展的法律界人士組成。.

新!!: 新界東選區和四十五條關注組 · 查看更多 »

四五行動

四五行動(April Fifth Action)是香港的一个社會主義政治組織及民間壓力團體。.

新!!: 新界東選區和四五行動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連線

會民主連線(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簡稱社民連(LSD),是一個主張「民主制憲」的泛民主派政党,由議員、社運人士,以及基層市民等組成,自稱為「基層主導、民主企硬,旗幟鮮明的反對派」。 社民連現任主席為吳文遠。自2011年起,梁國雄一直是該黨唯一的立法會議員。 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社民連取三席,一度成為泛民主派第三大黨。其後,社民連立法會議員進行議會抗爭,惟多次被拾違反議事規則而被逐出議事廳。 2010年,社民連發起「五區公投」,此黨三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聯同兩位公民黨議員梁家傑及陳淑莊於2010年1月26日集體辭職,其後參加補選並再次當選重返立法會,惟投票率只得17.1%,宣告公投無效。 2011年1月,社民連分裂,黃毓民、陳偉業與部分黨員退黨,另組人民力量,社民連實力因而遭到削弱。 2016年,因應本土派崛起削弱原激進民主派之支持票源,社民連與人民力量組成進步民主連線,派出六人參選,最終只有新界東的梁國雄及陳志全成功連任,社民連參選新界西、新界東及九龍西,其中於九龍西(社民連)及香港島(人力)皆低票落選。.

新!!: 新界東選區和社會民主連線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 (香港)

#重定向 香港立法會.

新!!: 新界東選區和立法會 (香港) · 查看更多 »

簡永輝

簡永輝(Terry KAN Wing-fai,),簡炳墀之子,現任香港大律師,自由黨成員,曾參選北區區議會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及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簡永輝於高級程度會考獲3優,1989年留學英國,唸倫敦帝國學院,主修電子及電機工程。畢業之後再唸英國西敏大學法律,考取法律文憑。回香港唸香港大學法律專業證書課程。1999年成為大律師,主攻刑法及工傷賠償、知識產權等。簡永輝曾經加入清洪大律師辦事處執業。專門刑事法。.

新!!: 新界東選區和簡永輝 · 查看更多 »

羅光強

羅光強(1960年6月30日—),前任沙田區議員(1999-2015)、新民黨/公民力量成員、長跑好手及長跑賽事推動者。.

新!!: 新界東選區和羅光強 · 查看更多 »

田北俊

北俊,OBE(James Tien Pei-chun,),人稱「田少」,祖籍安徽,生於上海,田元灝家族成員,香港商人、政治人物。現為自由黨榮譽主席。曾任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行政會議成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10至12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於第12屆中途被撤職)、香港立法會議員和立法局議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田北俊 · 查看更多 »

狄志遠

志遠博士(Dr.,),生於香港,前民主黨創黨成員及副主席、前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總幹事、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防止青少年吸煙委員會主席、禁毒常務委員會委員、禁毒教育及宣傳小組委員會主席、團結香港基金會顧問、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團成員、社區發展動力培育董事、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現時為新思維主席。 狄志遠曾擔任多項公職,其中包括: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教育委員會委員、融合教育委員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校董、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扶貧委員會委員、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愛滋病基金委員會委員、醫療融資工作小組組員、法律援助服務局成員、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委員、博愛醫院管治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社會服務聯合執行委員會委員等。他亦是香港路德會服務處前副執行總監及香港耆康會前總幹事。狄志遠曾是匯點成員(1985年至1994年)、曾任北區區議員、首屆民選香港立法局議員(1991年至1995年)。.

新!!: 新界東選區和狄志遠 · 查看更多 »

莫錦貴

莫錦貴,香港經濟民生聯盟成員,現任沙田鄉事委員會主席兼沙田區議會當然議員、新界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莫錦貴 · 查看更多 »

鍾錦麟

鍾錦麟(Chung Kam Lun, Ben,),現任香港西貢區議會欣英選區議員。現任新民主同盟成員,前民主黨成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鍾錦麟 · 查看更多 »

袁彌明

袁彌明(Erica Yuen Mi-ming;)是袁彌明生活百貨(彌明生活百貨前身)創辦人,曾參與電影及電視幕前演出。曾經擔任任香港政黨人民力量主席、人民力量執委會委員、電訊盈科見習經理、時事評論員、節目主持、作家、藝員、模特等,早年於香港赤柱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1992年畢業)以及聖士提反書院畢業(1997年中五),之後到美國麻薩諸塞州Northfield Mount Hermon School就讀預科(1999年畢業),並入讀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經濟系,於2003年畢業,祖籍浙江寧波鄞縣,是西門袁氏家族的後人,祖父是袁勃,父親是袁弓夷。。 在2005年參加香港小姐競選,於準決賽獲得「旅遊大使獎」,並於決賽位居前5名。2007年離開無綫電視,其後為報社和雜誌社寫專欄和錄Youtube短片教美容,迅速創立護膚品和健康食品專門店「袁彌明生活百貨」()。2010年因不滿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而成立政治組織選民力量並成為人民力量執行委員。2012年與陳志全(慢必)合組名單代表人民力量參選立法會(新界東)地區直選,獲得38,042票,令拍檔陳志全成功當選。 2016年9月10日,袁彌明宣佈退任人民力量主席,原因過去在社區解釋議會拉布,以及推動全民退保的工作做得不理想。 2018年,於網上撰寫文章直言女人追求虛榮是一場災難。並表示她們容易被表面風光支配自我價值。 亦不時分享個人護膚心得。.

新!!: 新界東選區和袁彌明 · 查看更多 »

西貢區

西貢區(Sai Ku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部,面積12,680公頃,當中包括東面水域內的70多個島嶼,傳統的市鎮中心爲西貢市,不過自198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於西貢區南部的將軍澳開發新市鎮後,西貢區的城市化和商業活動都集中在將軍澳新市鎮,而西貢市維持較低程度的開發狀態。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統計,西貢區人口有461,864人,絕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南面的將軍澳新市鎮。自西貢區西南部大上托的安達臣道石礦場於2013年底停止營運後,政府啟動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在石礦場原址進行城市發展。 由於西貢區大部份地方都未開發,維持原來的自然郊野狀態,多年前開始已被譽爲「香港後花園」,成為市民日常郊遊的好去處;而除了西貢市、將軍澳和即將開發的安達臣道石礦場以外,西貢區較爲集中的居住區還包括蠔涌和清水灣半島東岸。.

新!!: 新界東選區和西貢區 · 查看更多 »

西貢市

西貢市又稱西貢墟、西貢市中心,是位於香港新界東部西貢區的小型市鎮,靠近西貢半島,面向西貢海。西貢市位處鄰近地區各鄉村的中心,所以附近的地區亦稱為「西貢」。 由於西貢半島大部分地方未開發,是香港的「後花園」;而西貢市位於市區和西貢半島之間,交通便利,故此成為遊客往返西貢半島等郊野地方的重要中途站,因此食肆商店林立,每逢假日遊人如鯽。此外西貢市也是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前,西貢區最主要的已建區,因此區內不少重要公共設施,如西貢政府合署亦位於此。.

新!!: 新界東選區和西貢市 · 查看更多 »

西沙路

西沙路(英文:Sai Sha Road)是一條來往香港新界東西貢區西貢及沙田區馬鞍山的主要道路,東起西貢大網仔路麥邊迴旋處,北行途經企嶺下、十四鄉、烏溪沙,轉西南經馬鞍山市中心,早期到頌安邨連接恆康街止,其後伸延到錦泰苑連接恒德街終止。由烏溪沙站到恆安站一段港鐵馬鞍山綫路軌架空在西沙路中央。雖然此路並非斜路,但有頗多彎位。.

新!!: 新界東選區和西沙路 · 查看更多 »

馮智活

馮智活牧師(The Reverend Honourable Fung Chi-wood,),香港聖公會聖品,聖公會基愛堂主任牧師。前香港立法局新界北議員,於1980年代反對興建大亞灣核電站而著名。.

新!!: 新界東選區和馮智活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新界東選區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新!!: 新界東選區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新!!: 新界東選區和香港總督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新界東選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選舉制度

香港選舉是香港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居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需進行選舉的公職均受《基本法》保障。香港所有內部的選舉均為非強制性,以不記名方式進行,由非政治性的獨立法定機構選舉管理委員會安排及監管、以及政府的選舉事務處執行,以確保選舉以公開、誠實、公平的原則進行。選舉管理委員會共有三名成員,其現任主席為馮驊法官。 香港的選舉政治起源自殖民地時代,發展簡述如下:.

新!!: 新界東選區和香港選舉制度 · 查看更多 »

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原訟法庭.

新!!: 新界東選區和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 · 查看更多 »

香港民主同盟

香港民主同盟(簡稱港同盟;United Democrats of Hong Kong)於1990年4月23日成立,是由當時的太平山學會和當時部分民協成員等一起創辦的民主派政黨,為今日的民主黨前身。港同盟是香港第一個全港性政黨。.

新!!: 新界東選區和香港民主同盟 · 查看更多 »

趙佩玉

趙佩玉(Chiu Pui Yuk Joyce;),是香港的一名退休幼兒教師,亦為反同運組織「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成員之一,曾參選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新界東地區直選,但低票落敗。.

新!!: 新界東選區和趙佩玉 · 查看更多 »

麥嘉晉

麥嘉晉(Raymond Mak Ka-chun,),香港政治人物及年輕創業家,香港倡議型政治智庫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及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執行總監。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新界東選區候選人之一。.

新!!: 新界東選區和麥嘉晉 · 查看更多 »

麥潤培

麥潤培(Mak Yun Pui, Chris,),現任香港沙田區議會利安選區議員。是註冊社工的他,更是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理事、認可調解員、選舉委員會(社會福利界)委員、青少年團體青靜動力主席、利興樓、利華樓互助委員會會務顧問,香港民主黨前成員,畢業於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馬鞍山崇真中學。.

新!!: 新界東選區和麥潤培 · 查看更多 »

黃偉賢

黃偉賢(Zachary Wong Wai-yin,1957年12月22日-),香港民主黨黨員,香港能仁書院文學學士。現任元朗區議會議員,曾任立法局議員和策略發展委員會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委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黃偉賢 · 查看更多 »

黃宏發

黃宏發(Andrew Wong Wang-fat,),香港政界人物,出生於上海,曾任多屆香港立法會議員,前行政局議員,前立法局主席(1995年-1997年),現為新界鄉議局當然執委。黃宏發亦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創始人,任高級講師三十年後,獲名譽教授退休。他是唯一一位獲民主派支持的立法局主席。.

新!!: 新界東選區和黃宏發 · 查看更多 »

黃琛喻

黃琛喻(Kacee Wong ),筆名心魚,是一名香港本土作家,2016年參選立法會選舉新界東直選,但最終以1,657票落敗,無緣晉身立法會。.

新!!: 新界東選區和黃琛喻 · 查看更多 »

黃碧嬌

黃碧嬌(Wong Pik Kiu;),香港大埔區議會(廣福及寶湖選區)區議員,是民建聯成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黃碧嬌 · 查看更多 »

黃成智

没有描述。

新!!: 新界東選區和黃成智 · 查看更多 »

龐愛蘭

愛蘭 (PONG Oi Lan, Scarlett,)香港沙田區議會議員,前亞洲電視節目主持人,亦是投資顧問。本身是註冊藥劑師,現任沙田區議會(火炭)議員,屬建制派的新世紀論壇,前公民力量成員。另外,龐愛蘭惹起霸佔車位疑雲,更有網民就話香港泊車位長期不足,沙田區議員龐愛蘭(Scarlett)竟然1駕車泊2個車位,惹來霸佔車位疑雲。有網民就將Scarlett座駕停泊在華景山莊停車場的相片上載至社交網站。睇相可見,Scarlett的座駕停在前後兩個車位的中間,即係霸咗人哋半個車位。有網民留言質疑係咪區議員大晒,仲話應該要鎖車添!.

新!!: 新界東選區和龐愛蘭 · 查看更多 »

范國威

范國威(Gary Fan Kwok-wai;)綽號咖喱飯,香港政治人物,新民主同盟、香港本土成員,已婚,育一女,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東)及現任西貢區區議員(運亨)。范國威是泛民主派成員,強調務實本土路線,從實際政策倡議,去捍衛本土權益,以滿足對香港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追求。曾在立法會上動議有關支持港人優先的議案,但不支持港獨及反對以暴力方式應對中港矛盾,他在2018年1月勝出民主派初選,其後在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於新界東選區勝出重返立法會。.

新!!: 新界東選區和范國威 · 查看更多 »

郭永健

郭永健(Steven Kwok Wing-kin,),已婚,育有一女,祖籍廣東揭陽,現任工黨主席及工黨創黨黨員,左翼21成員。曾擔任工黨副秘書長、秘書長。因有一名任建築師的雙胞胎兄長郭永禧而有細孖稱號。.

新!!: 新界東選區和郭永健 · 查看更多 »

關永業

永業(Kwan Wing Yip,),現任香港大埔區議會富明新選區議員,新民主同盟成員,曾參與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新!!: 新界東選區和關永業 · 查看更多 »

董健莉

董健莉 (Tung King Lei Kelly;),出生於香港,大圍區議員,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成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董健莉 · 查看更多 »

葉偉明

葉偉明()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勞工界議員(2008年-2012年),香港工會聯合會權益委員會主任。.

新!!: 新界東選區和葉偉明 · 查看更多 »

葛珮帆

葛珮帆(Elizabeth Quat,),原名葛依莉,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葛珮帆 · 查看更多 »

邱榮光

邱榮光(), 平和基金主席及環保協進會主席,曾任香港大埔區議會委任議員。邱榮光於2007年榮獲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2012年,獲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

新!!: 新界東選區和邱榮光 · 查看更多 »

蔡耀昌

蔡耀昌(Tsoi Yiu Cheong Richard,),香港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支聯會副主席、真普選聯盟成員團體代表、民主動力執委、民主黨中委,曾任沙田區區議員。祖籍廣東深圳,中學時期開始參與社運,大學時期支援八九民運並參與「六四」鎮壓後的營救工作。1993年8月被沒收回鄉證,不能踏足內地直至2016年。政界暱稱「阿狗」或「狗哥」。.

新!!: 新界東選區和蔡耀昌 · 查看更多 »

鄧家彪

鄧家彪(Bill Tang Ka-piu,),香港政治人物,已婚,育有一女,居於大埔區,現任離島區議員(逸東邨北,2008-),前香港立法會議員(2012年-2016年),經工會團體票內部選舉,成為新一屆勞工顧問委員會勞方委員(2017年-2018年)。於2016年在轉戰新界東選區地區直選落敗後,2017年加入民建聯成為工聯會/民建聯雙重會籍成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鄧家彪 · 查看更多 »

鄧兆棠

鄧兆棠(Tang Siu-tong,),香港新界元朗廈村新圍原居民,鄉事派代表。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曾任立法會議員、元朗區議會主席、港事顧問、推選委員會委員、博愛醫院永遠顧問及前任主席、市政服務上訴委員會委員、行政上訴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鄧兆棠 · 查看更多 »

鄧光榮 (新界原居民)

鄧光榮,香港西貢北約十四鄉井頭的新界原居民,籍貫廣東寶安,公司董事,曾任大埔區議會議員、西貢北鄉事委員會主席,是無黨派的議員。 在大埔區議會時,由於他是西貢北鄉事委員會主席,根據規例成為當然議員。 鄧光榮亦是選舉委員會委員,200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

新!!: 新界東選區和鄧光榮 (新界原居民) · 查看更多 »

鄭家富

鄭家富(Andrew Cheng Kar-foo,),香港出生,籍貫廣東潮州,執業律師,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前香港數碼電台節目主持。曾任1999年 - 2011年大埔中選區民選區議員。在香港數碼廣播停播風波後轉投網路電台D100,並曾主持節目十級自由Phone及風波裡的茶杯。.

新!!: 新界東選區和鄭家富 · 查看更多 »

蕭思江

蕭思江(英文:Siu See Kong Jimmy,筆名:惜華生,),香港港人民權民生黨(簡稱港民黨)主席,自稱土生土長香港人,律師、哲學博士、法學士、經濟學士,為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候選人之一。.

新!!: 新界東選區和蕭思江 · 查看更多 »

雷聲隆

雷聲隆(Richard Lai Sung-lung,),上海人,出身於紡織工業世家。畢業於英國布爾頓工業技術學院,後獲英國利茲大學紡織工業博士學位,又為英國皇家紡織學會高級院士,英國管理學會高級院士。雷聲隆返香港後出任香港大通紡織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嘉文皮草時裝有限公司常務董事。1985年當選為立法局議員。此外曾擔任荃灣區議會議員、荃灣扶輪社社長、上海香港商會名譽會長、紡織學會美國商會胡漢輝職業先修學校校監等職。1988年角逐連任立法局議席失敗。雷聲隆曾是民協成員,其後又組織成立香港民主同盟,但於1991年退出。2008年3月27日在上海瑞金醫院逝世,終年62歲。 雷聲隆妻子李坤儀,育有一子兩女,子雷霆鋒,女兒雷心怡、雷心韻。.

新!!: 新界東選區和雷聲隆 · 查看更多 »

陳偉業

陳偉業(Albert Chan Wai-yip,)綽號「大舊」(在粵語是體型魁梧之意),生於香港,籍貫廣東順德,曾經留學加拿大。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西地方選區),所屬政黨為人民力量。 曾任荃灣區議會(麗興選區)議員、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香港民主黨、香港民主同盟及社會民主連線前成員。2012年,他代表人民力量參加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出戰新界西地區直選,成功當選。.

新!!: 新界東選區和陳偉業 · 查看更多 »

陳云根

陳云根博士(Dr.,),筆名陳雲,人稱國師,香港客家人,學者兼作家,修讀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副修民族學及漢學)。陳云根是城邦派政治人物,主張並推動香港自治運動,現為香港復興會主席兼創辦人。 陳云根於1997年加入由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特別顧問葉國華擔任主席的香港政策研究所,認識了何志平,隨他到藝術發展局、民政事務局工作。在陳云根加入民政事務局前,曾在城市大學任兼職講師,教授文化政策,之後他於1997年至2002年期間擔任了藝術發展局策劃及研究總監,其職責負責藝術策劃和管理推動政府文化計劃。何志平於2002年7月獲當時特首董建華任為民政局長後,同年9月決定透過內部撥款招聘研究總監,陳云根最後透過公開招聘程序,獲聘為民政局研究總監。陳云根的研究小組隨著何志平的離任於2007年6月底解散。 陳云根曾任職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作品包括《香港城邦論》系列。《香港城邦論》在香港電台第五屆香港書獎中得獎。2008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其餘著作及報章專欄內容多數以香港風俗、香港文化、中國語文及時事評論為主。2016年8月15日,嶺南大學決定不與其續約而結束他的七年教學生涯。 2016年7月27日,陳云根代表香港復興會,聯合熱血公民及普羅政治學苑,組成熱普城選舉聯盟,首次參加香港立法會選舉,與熱血公民成員李珏熙合組一張名單出戰新界東選區,並以「永續基本法」為競選政綱,最終以二萬多票敗選。.

新!!: 新界東選區和陳云根 · 查看更多 »

陳志全

陳志全(Raymond Chan Chi-chuen,),香港泛民主派政治人物,人民力量主席,香港立法會新界東選區地區直選議員。他是香港立法會首位男同性戀議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陳志全 · 查看更多 »

陳國強 (區議員)

陳國強(James Chan Kwok-keung,),英國倫敦大學畢業,主修政治經濟。 現任香港沙田區議會錦濤區選區議員、公司董事,組織「正義行動」的代表。 曾於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以及2012年區議會選舉沙田鞍泰區補選中參選均落敗,後於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於沙田錦濤選區中當選。他亦是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的家長教師會的常務委員之一。因其主張香港獨立,兩度被選舉主任取消立法會參選資格。.

新!!: 新界東選區和陳國強 (區議員) · 查看更多 »

陳克勤

陳克勤(Gary Chan Hak-kan,),香港政治人物,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出生地及籍貫為中國福建,民建聯成員,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及法律與公共行政學碩士。.

新!!: 新界東選區和陳克勤 · 查看更多 »

陳玉娥

陳玉娥(Estella "Jenny" Chan Yuk-ngor,1960年-),曾兩度參選立法會選舉新界東選區,但皆以落敗收場。.

新!!: 新界東選區和陳玉娥 · 查看更多 »

陳惠達

陳惠達(Chan Wai Tat;),現任香港北區區議會華明選區議員,亦是新民主同盟成員,前民主黨成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陳惠達 · 查看更多 »

柯耀林

柯耀林(Ricky Or,1971年-)現任將軍澳民生關注組主席、將軍澳廣明苑業主立案法團主席,前香港西貢區議員、前西貢將軍澳南分區委員會主席、將軍澳廣明苑業主立案法團秘書,民主黨成員,前綫前成員。 2008年11月23日,前綫通過與民主黨合併,柯隨後加入民主黨。 柯於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希望於原區角逐連任,但最終敗於民建聯莊元苳。.

新!!: 新界東選區和柯耀林 · 查看更多 »

林偉強

林偉強(Daniel Lam Wai-keung,),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前離島區議會主席,新界鄉議局副主席。林生於香港新界坪洲,為香港新界原居民。.

新!!: 新界東選區和林偉強 · 查看更多 »

林卓廷

林卓廷(Lam Cheuk-ting,),人稱「阿廷」,香港政治人物,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北區區議員,曾任民主黨總幹事、民主黨研究主任、主席助理、廉政公署前調查主任。.

新!!: 新界東選區和林卓廷 · 查看更多 »

林少忠

林少忠(Lam Siu Chung,Frankie,1961年12月20日- ),現任香港西貢區議會康景選區議員。現任新民主同盟成員,前民主黨及將軍澳民生關注組成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林少忠 · 查看更多 »

林咏然

林咏然為香港民主黨主要成員,現任及於1994年至2007年間任香港西貢區議會(景林)區議員、現為民主動力執行委員、將軍澳民生關注組成員、香港人權監察成員。曾任區域市政局議員(1993-1999年)、港同盟中央委員、民主黨中央委員、前線執行委員。林亦曾為新民主同盟成員,但最後並沒有隨其徒弟范國威退出民主黨。 於2007年區議會選舉,林咏然被民建聯祈麗媚以近6百票之差擊敗;2011年區議會選舉,林成功以2,687的高票重返議會。在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林咏然與劉慧卿、柯耀林、林少忠合組名單參選,並於名單中排第四名,最終該名單只有排名第一的劉慧卿當選。 Category:香港民主黨成員 Category:前香港區議員 W.

新!!: 新界東選區和林咏然 · 查看更多 »

李偲嫣

李偲嫣(Leticia Lee See-yin,),或劉李偲嫣,原名李艷青(Lettie),暱稱李私煙,香港知名激進建制派社運人士,經常激烈公開表達對梁振英政府的支持及高調批評持不同政見者,認同香港警察以暴力應對激進示威者及支持訂立辱警罪,並支持設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疑似曾拍過寫真。因涉賄選正被廉政公署調查,而最終於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以2938票敗選。.

新!!: 新界東選區和李偲嫣 · 查看更多 »

李子榮

李子榮,湖南省衡州府衡山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光緒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緒丙戌科殿試,登進士二甲59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六年四月,散館,著以部属用。.

新!!: 新界東選區和李子榮 · 查看更多 »

李世鴻

李世鴻(Raymond Li;),現任香港沙田區議會翠嘉選區議員。前社民連成員,現任新民主同盟成員。 2015年區議會選舉中首次當選為翠嘉區議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李世鴻 · 查看更多 »

李世榮

李世榮可能指以下人物條目中的一個:.

新!!: 新界東選區和李世榮 · 查看更多 »

李國英

李國英可以指:.

新!!: 新界東選區和李國英 · 查看更多 »

李鵬飛

李鵬飛(Allen Lee Peng-fei,),人稱「飛哥」,祖籍山東,在抗日战争時期沦陷的煙台出生,現在是香港商界及政界的知名人士,前立法會及行政局議員,自由黨首屆主席,第九、十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目前主持香港有線電視財經資訊台節目《飛常政經》及香港電台電視部節目《議事論事》,曾经主持now財經台之時事節目《大鳴大放》。.

新!!: 新界東選區和李鵬飛 · 查看更多 »

李東昇

李東昇(Alan Li Tung-sing,1993年-),香港本土派人士,本土民主前線成員,亦是本土民主前線創黨成員。中學就讀元朗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結識同校的梁天琦。其後成為本土民主前線創黨成員,並邀請梁天琦加入本土民主前線。2016年7月28日,李東昇「策略性」退出本土民主前線,夥拍青年新政梁頌恒出選新界東選區立法會選舉。他在選舉後重新加入本土民主前線。 本土民主前線發起人黃台仰曾指出,李東昇是本土民主前線第三把交椅,與青年新政合作加強市民和本土派支持者的信心。 2016年旺角騷亂中,李東昇亦是參與者之一,他與眾多本土民主前線成員一樣亦被控以「暴動罪」和「襲警罪」 。 2017年12月9日,李東昇及黃台仰缺席暴動案預審,被高等法院發出通輯令通輯,現下落不明。 李東昇也是Channel i直播節目《本土足球前線》主持之一。.

新!!: 新界東選區和李東昇 · 查看更多 »

李梓敬

李梓敬(Dominic Lee Tsz-king,1984年1月22日-),香港政治人物。現為香港深水埗區議會又一村選區區議員及自由黨成員。職業為電子零件企業的執行董事。已婚,育有兩子。.

新!!: 新界東選區和李梓敬 · 查看更多 »

李永達

李永達(Lee Wing-tat,),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惠陽,現任土地監察主席,民主黨中常委,前香港立法會議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李永達 · 查看更多 »

東在漢語中有多個意義:.

新!!: 新界東選區和東 · 查看更多 »

東鐵綫

東鐵綫(East Rail Line,簡稱:EAL,前稱九廣東鐵,KCR Ea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北及九龍南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也是香港最早通車的鐵路。在1910年至1996年期間,香港方面稱此路線為九廣鐵路-英段(Kowloon-Canton Railway British Section,縮寫:KCRBS),1911年至1949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稱之為廣九鐵路-英段。香港市民口中習慣稱之為火車。 除本地客運外,東鐵綫乘客還可在羅湖站及落馬洲站過境,前往深圳,是目前唯一連接前往中國大陸口岸的鐵路線,也是唯一有城際直通車及本地客運列車同時行走的鐵路線。 港鐵公司於2010年6月16日停辦鐵路貨運前,東鐵綫曾經是香港唯一有經營貨運業務的鐵路線,現時乃香港唯一的城際客運鐵路線。客運服務由紅磡站至羅湖站/落馬洲站,全長約41.5公里;而貨運服務當時由紅磡的貨場運送貨物來往中國各大城市。現時在香港境內,雖然港鐵公司仍然保留各車站貨場的使用權,可是現在只有羅湖編組站仍在運作。.

新!!: 新界東選區和東鐵綫 · 查看更多 »

梁天琦

梁天琦(Edward Leung Tin-kei,)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香港本土派政治人物。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以及本土派網絡媒體平台Channel i創辦人。於2017年12月辭任發言人一職和宣佈退黨。 其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哲學;副修政治及公共行政。其代表本民前參與2016年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期間發生旺角事件,最終高票敗選。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因選舉主任認為他沒有放棄支持香港獨立而被取消參選資格。2018年,參演紀錄片《地厚天高》,而於被判暴動罪入獄後,紀錄片導演林子穎對電影結局與現實的不同而感到無奈。.

新!!: 新界東選區和梁天琦 · 查看更多 »

梁安琪 (香港)

梁安琪(Angel Leung On Kay,),香港傳媒人,曾任香港區議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梁安琪 (香港) · 查看更多 »

梁國雄

梁國雄(Leung Kwok-hung;),綽號“長毛”(Longhair),祖籍廣東增城,香港社會主義政治人物、社會運動人士,四五行动总代表,香港前立法會議員,属于泛民主派中的激进民主派,还被认为是香港托派的代表人物。他在2004年首次當選香港立法會議員,迄今已五度當選。但於第五次當選時因宣誓風波被法庭裁定取消議員資格,但其與姚松炎和其他被取消資格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不同,並非因主張自決及香港獨立而被取消資格,現正上訴中。 梁國雄曾是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成員,信奉不断革命论、世界革命等托洛茨基主义理論。他常穿著印有阿根廷共产主义革命家-zh-cn:切·格瓦拉;zh-hk:捷古華拉-头像的襯衫,配合一頭披肩長发,成了他的招牌形象,故得到「長毛」這個綽號,英國傳媒稱之“Longhair”。他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的诗句「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为座右铭。 2017年2月8日,梁國雄宣布參與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但不久就宣布退选。任職議員期間極力爭取並關注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回購公共事業(港鐵,領展,東西隧道等),標準工時,香港最低工資等民生議題。.

新!!: 新界東選區和梁國雄 · 查看更多 »

梁頌恆

梁頌恆(Sixtus "Baggio" Leung Chung-hang;),前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區直選議員。香港本土派,香港獨立運動及香港民族主義支持者,青年新政召集人, 他曾就讀於香港華仁書院、香港城市大學,並為城大2007-2008年度的學生會幹事會會長,曾接觸香港中聯辦。青年新政的創立人之一,以本土綱領、民族自決為理念,2016年8月與本土民主前線結盟參選。 他與游蕙禎、姚松炎、羅冠聰及劉小麗的立法會議員生涯只有12天,是立法會及立法局自1985年引入直選以來最短任期的議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梁頌恆 · 查看更多 »

梁里

梁里(Leung Li;),現任香港西貢區議會健明選區議員,香港泛民主派成員,新民主同盟副主席。前香港民主黨成員,持有嶺南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學位。 2007年區議會選舉中首次當選為健善區議員。2011年區議會選舉以3096票成功連任,較第二名得票最高的公民力量李鎮浩高出2600多票。2015年區議會選舉更以3719票第三度當選,較他的對手民建聯周家樂高出逾3000票。.

新!!: 新界東選區和梁里 · 查看更多 »

梁金成

梁金成,網名金金大師,暱稱金金、梁金金,香港本土派政治人物,前新民主同盟社區主任。曾經舉辦反赤化反殖民大遊行、光復上水行動和參與遊覽完上水去屯門等抗議活動。.

新!!: 新界東選區和梁金成 · 查看更多 »

梁永雄

梁永雄(英語: LEUNG WING HUNG),前沙田區議員,前新民主同盟成員,前香港民主黨成員。曾於2003年區議會選舉中以民主黨身份當選為大圍選區區議員。2007年區議會選舉以83票之差敗給民建聯袁貴才。在高等法院裁定選舉結果無效,需要作出重選後,於2009年沙田區議會大圍選區補選中以2820票擊敗袁貴才當選。2011年區議會選舉中以381票之差敗給民建聯董健莉,競選連任失敗。.

新!!: 新界東選區和梁永雄 · 查看更多 »

梁思豪

梁思豪(Albert Leung,)為一名執業大律師,綽號體雕大狀,亦是前香港法律專業人員協會、香港文職及專業總會的理事及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義務法律顧問。曾參選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及2016年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申報政治聯繫為獨立候選人。 2017年,梁思豪宣佈參與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

新!!: 新界東選區和梁思豪 · 查看更多 »

楊岳橋

楊岳橋(Alvin Yeung,),香港執業大律師,現任公民黨黨魁,香港立法會議員,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及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副主席。.

新!!: 新界東選區和楊岳橋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从1841年起成为英国殖民地,到1997年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56年期间曾出現多次政治制度改革,對香港的整體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新!!: 新界東選區和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民主思路

民主思路(Path of Democracy)成立於2015年6月8日,是一個由前公民黨成員湯家驊所創辦的中間派政黨,認為民主發展需以溫和的態度,與中央政府進行互信的溝通,並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大原則下,爭取民主發展的最大空間。.

新!!: 新界東選區和民主思路 · 查看更多 »

沙田區

沙田區(Sha T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面積約6,940公頃。沙田區最北以大埔尾坑及中文大學(沙田市地段437號)地界與大埔區為界;西北以城門峽與荃灣區為界;西面以蝴蝶谷尖山隧道出入口與葵青區為界,西南面以琵琶山與深水埗區為界;南面以沙田坳道與黃大仙區為界(山上沙田坳道屬沙田區,由半島獅子園開始);東面以馬鞍山落禾沙里與西貢北的大埔區為界。根據政府統計處 《2014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香港人口概況》,沙田區的人口約有659,794人,為全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亦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新市鎮,主要為住宅用地,約有六成多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包括出租公屋、租者置其屋及居者有其屋屋苑。另有約29,000人居住在約48條原居民鄉村。此外,沙田區有四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源及石門。而沙田區的沙田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沙田區東部的馬鞍山則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並併入沙田新市鎮之內。.

新!!: 新界東選區和沙田區 · 查看更多 »

沙田新市鎮

沙田新市鎮(Shatin New Town)是香港新市鎮之一,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自1980年代起發展帶擴展至馬鞍山。.

新!!: 新界東選區和沙田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新界東選區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湯家驊

湯家驊(Ronny Tong Ka-wah,),資深大律師,現為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 湯家驊在1999年至2001年曾任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2004年至2015年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代表新界東選區。前公民黨和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2015年前是泛民主派的一員,曾任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副主席(2012-2015)。退出公民黨後組織民主思路,提出走中間路線,民主思路其後派人參與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但最終落敗。 早在2010年五区公投,他主張泛民應與中央政府溝通,建立互信才能達至普選,多次批評公民黨,引來不少泛民人士不滿,對其立場表示質疑,更獲得建制派人士羅范椒芬「點名」指是可接受的特首人選。在他跟隨公民黨投反對票及否決2015年政改方案後,宣布退出公民黨及辭任議員,湯从根本上是結束與泛民主派的合作關係。.

新!!: 新界東選區和湯家驊 · 查看更多 »

湯寶珍 (區議員)

湯寶珍(),前沙田區議員、香港親建制派政黨經民聯成員,亦是同區位於新翠邨的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的前任校長。 她曾參與199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顯田選區勝出,之後於1994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富寶選區成功連任,但她沒有參選1999年及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因為前綫黃國雄被揭發收賄,其議席出缺,故此2007年沙田區錦英選區的補選,建制陣營協調出湯寶珍出山參選,以抗前綫的王學今大律師。補選於3月11日(星期日)舉行,湯寶珍成功當選。其後再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參選錦英選區,當選成功連任。她在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與邱榮光博士等經濟動力成員,合組一張九人名單參選,得票僅5,717票落敗,更慘被沒收保証金,選後加入經民聯。但在2015年,她在錦英選區連任失敗,敗給重返議會的民主黨丁仕元,首次在區議會選舉中落敗。.

新!!: 新界東選區和湯寶珍 (區議員) · 查看更多 »

戴展華

戴展華(Tai Chin-wah,),香港新界原居民,曾任區議員和立法局議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戴展華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新界東選區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新界社團聯會

新界社團聯會(簡稱新社聯;英文:New Territories Association of Societies,縮寫:NTAS)是香港一個社團聯合組織,旗下有多間活躍於新界的社團屬會。聯會於1985年成立,創會會長和榮譽會長為李連生,現任會長是現任立法會議員梁志祥,理事長陳勇為港區人大代表、前北區區議員。 新界社團聯會的政治立場為親建制派,會內不少成員均為民建聯或工聯會黨員。新界社團聯會也涉足新界各區的區議會。2012年至2015年期間,新界社團聯會擁有三十一個區議員議席(當中有些沒有以新界社團聯會名義和不包括民建聯或工聯會黨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新界社團聯會 · 查看更多 »

新民主同盟

新民主同盟(Neo Democrats),簡稱新同盟,是一個香港民主派政黨,成立於2010年10月2日,是一個由前民主黨成員為主所組成之政黨。政黨強調務實本土路線,從實際政策倡議,去捍衛香港本土權益,同時重視地區工作。 成員於民主黨時,多為被視作「改革派」人士。他們反對民主黨不參與五區公投運動,以及反對民主黨支持2010年政改方案,並於年底退出民主黨。新民主同盟是泛民主派的區議會第三大黨,僅次於民主黨和民協。.

新!!: 新界東選區和新民主同盟 · 查看更多 »

方國珊

方國珊(Christine Fong Kwok-shan;1966年3月28日-),香港民生派政治人物,西貢區議會環保北選區之獨立民選區議員,兼任智庫組織專業動力召集人。因曾於亞洲電視1986年的電視劇《哪吒》中飾演「哪吒」一角,故有綽號「哪吒」。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以1051票敗給梁國雄,無緣進入立法會,並表示不再參選立法會補選。方國珊稱在2016年落選立法會新界東議席,她當時自稱「最後衝刺」,不會參選立法會,她出席選舉論壇回應時道歉,「首先,我向廣大市民道歉,上次『最後衝刺』的確輕率咗啲。」方國珊稱,自己當時是考慮金錢現實的問題,目前情況仍惡劣,2017年11月以眾籌支持選舉經費,資源也是見步行步。 方國珊是目前唯一一位先後經歷五次參選立法會,都無法當選者。.

新!!: 新界東選區和方國珊 · 查看更多 »

文春輝

文春輝,MH,生於新界文氏家族,前香港大埔區區議員,是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的成員,也是一名商人。 在1999年區議會選舉中,循康樂園選舉參選,最後以786票,擊敗得到431票的2號候選人郭仲池,初次當選為區議員。 2003年區議會選舉中,他在康樂園選區參選,最後以1,171票,擊敗得到495票的葉偉才,成功連任。 2007年3月,當選為大埔鄉事委員會主席,成為大埔區議會當然議員,根據《區議會條例》的有關規定,他所在的康樂園選區的民選議員席位需要懸空。 2015年3月,被張學明接替大埔鄉事委員會主席,同時失去大埔區議會副主席之位,太陽報,2015-03-20。文因此於2015年區議會選舉中轉戰直選,重返曾經當選的康樂園選區參選,與鄉事派鄧銘泰對撼,文最後只得1132票,不敵1780票的鄧,宣告轉戰直選失敗,成為唯一一位在區選中「落馬」的前任當然議員。.

新!!: 新界東選區和文春輝 · 查看更多 »

曾健超

曾健超(Tsang Kin-chiu, Ken,),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和政治人物,前公民黨成員。他是涉嫌襲擊警員和七警打人案受害者的新聞人物。.

新!!: 新界東選區和曾健超 · 查看更多 »

曾國豐

曾國豐(Tsang Kwok Fung,),香港人,現任公民黨經濟及公共財務政策支部主席,曾任公民黨前總策劃幹事,梁耀忠議員助理,前綫創會執行委員。在2007年區議會選舉挑戰大埔區大埔墟區議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國英,結果以189票之差落敗。 曾國豐的父親在區內開藥行當中醫,母親活躍於區內活動。而他在香港浸會大學就讀時,就活躍於學運界,曾任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第二十六任會長,畢業後曾於時任葵青區議員梁耀忠辦事處當助理,後到英國深造,並曾在壹週刊及東方報業集團當記者。曾國豐每次落區拉票,都打著「年輕、民主、翻新舊區」旗幟,身邊總有大班親朋戚友、街坊街--現身助選。他直言,黨資源不及對手,其助選團都靠親戚朋友「搭膊頭」仗義襄助。亦有地區人士直言,論地區政績和知名度,「空降」的曾國豐的表現可謂「完全等於零」,全賴父母協調拉票。 泛民曾國豐與民建聯李國英爭奪大埔墟議席相當激烈,香港各大新聞台均直播該區選情。 在獲選感言之中,民建聯的李國英表示,感謝曾國豐是一位高質素的對手。 區選一役高票落選激發他再接再厲,他辭去公民黨總策劃幹事一職,專注地區工作,並且於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夥拍上屆議員湯家驊及另一個新人曾健超代表公民黨出選新界東,但最終僅得名單首位的湯家驊以第六的得票率取得議席。 曾國豐於2010年轉職香港職工會聯盟屬下的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擔任總幹事,續擔當公民黨執委至2012年。 2016年他繼續協助公民黨黨員楊岳橋邁向立法會。.

新!!: 新界東選區和曾國豐 · 查看更多 »

曾興隆

曾興隆(Tsang Hing Lung Phillip;),香港註冊社工,民建聯及新界社團聯會成員,現任北區區議員(聯和墟選區)。.

新!!: 新界東選區和曾興隆 · 查看更多 »

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是香港殖民地時代,首次舉行立法局的間接選舉,正式開始了香港的代議政制。事緣香港政府於1984年7月18日發表的一份有關香港政治制度的諮詢文件——《代議政制綠皮書》。這份文件被視為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政制改革的開始。這次選舉其中24名議員分別由選舉團和功能組別選出,每類各選12名。選舉團的成員,包括所有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及區議會的議員。其餘議席透過港督委任而產生。官守議員共有11名,港督、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均為當然官守議員。而港督更兼任議員及主席。 本屆立法局選舉在1985年9月26日舉行。選舉團的總登記選民為433人,投票率為99%;功能組別的總登記選民為46,645人,投票率為57.6%。.

新!!: 新界東選區和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88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88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於1988年9月22日舉行。 香港政府在1987年5月發表《代議政制發展檢討綠皮書》,並在次年1月發表《代議政制今後的發展白皮書》,決定立法局在1988年的選舉仍維持由選舉團和功能組別產生民選議員的安排,同時作出兩項改變:.

新!!: 新界東選區和1988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是香港殖民地時代,第一次在立法局舉行地區直選。其餘議席分別透過功能組別間接選舉及透過港督委任而產生。另外,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均為當然官守議員。 本屆立法局功能組別選舉在1991年9月12日舉行,而地區直接選舉則在1991年9月15日舉行。.

新!!: 新界東選區和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在1998年5月24日正式舉行。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首屆立法會選舉。首屆立法會選舉選出了共60名議員,分別是由以下三種選舉方式產生出來:五個地方選區(20名),選舉委員會(10名),和28個功能界別團體(30名)。 首屆立法會地區選舉的投票率為53.29%(共1,489,705人),選舉委員會的投票率為98.75%(共790人),而功能界別選舉的投票率則為63.50%(共77,813人)。   第一屆立法會和之後的不同之處是,這屆立法會的任期為兩年,而之後的都為四年。第一屆立法會任期由1998年7月1日至2000年9月30日。.

新!!: 新界東選區和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二屆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0年9月10日順利舉行。.

新!!: 新界東選區和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4年9月12日舉行,投票人數達1,784,131人;投票率為55.64%,打破1998年53.29%的紀錄(2016年投票率為58.28%,打破本屆創下的紀錄)。是次四年一度的選舉重選立法會60個議席。6個選舉委員會代表議席取消,地方選區則增加6席至30席,另外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 是次立法會選舉比以往有爭議,最後在七一效應下泛民主派地方選區取得18席,但民主黨議席減少,失去立法會第一大黨的地位,惟憑籍功能組別,建制派仍佔多數議席。.

新!!: 新界東選區和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於2008年9月7日舉行。與上屆一樣,是次選舉重選立法會全數60個議席,包括30席由地區直選產生之議席及30席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 泛民主派在地區直選取得19席,較上一屆地方選區多取1席,但功能界別減至4席,惟成功保留立法會的三分之一以上、亦即是21席的關鍵議席數目,惟激進民主派社會民主連線取得3席,從而左右主流民主派。 民建聯整體上席位沒有增減,自由黨在地方選區全軍覆沒,黨正副主席連任失敗,跌到第三大黨;選後4名原屬自由黨的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退黨,實力大輻下降,民建聯取代自由黨,成為建制派第一大黨。.

新!!: 新界東選區和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

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也稱作「五區公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第6次進行的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於2010年5月16日舉行,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10年2月2日,以填補於同年1月26日因參與五區總辭而辭職的公民黨陳淑莊、梁家傑、社民連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分別在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新界西的5個民選議席空缺,為香港立法會(局)史上首次同時為多於一個遺缺議席進行補選,亦是2009年10月通過《在囚人士投票條例》後首次讓在囚人士及覊留人士在選舉中投票《星島日報》轉載於新浪香港,2010年5月16日,並且首次有在學的大學生參選《蘋果日報》,2010年5月14日。 五區補選常被稱為「五區公投」,而上述五位辭職議員所屬的泛民政黨公民黨及社民連,則宣稱是次補選為「五區公投」,視補選為「變相公投」。最后当选的仍为辞职之五人。投票率为历次补选/选举当中最低的,只得17.1%(連同廢票約58萬人投票)。公民黨和社民連並無承認「公投」失敗。根據2008年立法会選舉結果,90萬人投票支持民主派,即有約60%的泛民支持者在補選中投票。.

新!!: 新界東選區和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於2012年9月9日舉行。根據第四屆香港立法會在2010年6月通過的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及2011年3月5日通過的立法會選舉修訂條例,是次選舉增加10席,全數70個議席,包括35席由地方選區直選產生之議席,以及30席原有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和5席由民選區議員提名、不屬於其他功能界別的絕大部分地方選區選民直選產生的5個區議會 (第二) 功能界別(超級區議會)議席。當中地方選區由5個大選區組成,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以全香港作為1個大選區選出5位議員,其他傳統功能界別議席分配保持不變。有關安排原則上讓所有選民均可在地方選區及功能界別各有一票,即「一人兩票」。.

新!!: 新界東選區和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計劃於2012年所實施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當中包括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釋法確定了修改程序須走「五部曲」。香港特區政府於2007年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即為「首部曲」拉開序幕,經歷走完「行政長官提交報告」(首部曲)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次部曲)這兩項程序後,在2010年4月14日提出《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當中不少地方均參照2005年被否決的政改方案。 在此建議方案中,有關修正《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及修正《基本法》附件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部份,亦即:.

新!!: 新界東選區和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定於2016年9月4日,而當選議員的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共4年。本屆選舉出現香港歷史上首次有人因政治背景審查被褫奪參選權,亦是首次有主要政黨候選人於投票日前宣佈放棄參與選舉或停止競選工程。此外,中聯辦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被指積極高度介入選舉,亦引起高度的關注。現任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不再於是次選舉競逐連任議員,意味他於2016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任期完結後退任主席。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4年8月31日的決議,是次立法會選舉會遵從上屆選舉方式而沒有更動。 是次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創下歷屆新高,亦因投票人數增長,而在各區的票站出現排隊投票的情況,更有部分人流過多的票站投票程序延至翌日(9月5日)方才結束。.

新!!: 新界東選區和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6年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

2016年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第7次進行的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於2016年2月28日舉行,以填補於2015年10月1日起辭去立法會議員席位的湯家驊在新界東的民選議席空缺。這是雨傘革命後的第二場香港大型選舉,雖然只在部分區域。 根據立法會條例,立法會地區直選議席選舉採用名單比例代表制,然而由於是次補選只須選出一個議員,變相是單議席單票制。這次補選由泛民主派的公民黨楊岳橋勝出,泛民成功維持在地區直選的過半議席。.

新!!: 新界東選區和2016年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

2018年香港立法会补选可以指:.

新!!: 新界東選區和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新界東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