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新巴82線和書局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新巴82線和書局街之间的区别

新巴82線 vs. 書局街

新巴82線是香港島東區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小西灣(藍灣半島)及北角碼頭,提供小西灣、柴灣往返筲箕灣、西灣河、鰂魚涌和北角的巴士服務,主要服務小西灣居民(因小西灣沒有港鐵到達)。 本線曾經是全港服務時間最長的日間專利巴士路線-每天服務長達22.5小時。. 書局街(英文:Shu Kuk Street)是一條位於香港東區北角的南北向單程路,由七姊妹道開始,經過英皇道、馬寶道和渣華道,止於北角(西)渡輪碼頭旁的海濱。 書局街因商務印書館於1934年由西環吉席街喬遷至北角新址之廠房而定名。新廠佔地14萬平方呎,當時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Leigh & Orange)設計,直到1960年代拆卸,重建成僑冠大廈及僑輝大廈(新光戲院所處建築)。.

之间新巴82線和書局街相似

新巴82線和書局街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七姊妹道北角北角碼頭琴行街英皇道東區 (香港)新光戲院

七姊妹道

七姊妹道(Tsat Tsz Mui Road)是香港東區七姊妹的一條著名道路,位於英皇道之南,基本上由西至東貫通北角南部。由於中間一段被港運城分割,東段也給模範邨佔了地,實際上在民新街還有一段,所以七姊妹道總共被分為三段,也是鰂魚涌的街道。總長約780米。.

七姊妹道和新巴82線 · 七姊妹道和書局街 · 查看更多 »

北角

北角(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區,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是香港島的最北端。 現今的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個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在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再從北角擴展到附近的九龍城區紅磡以及觀塘區亦有大量閩籍人口,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一帶,人口只有5萬,而戰後因為郭春秧後人開設娛樂事業,自1945年至今亦不停吸收上海籍新移民,但這一帶亦有不少福建人。根據人口普查語文數據,東區的上海籍人口只有福建籍的10%,大約10%上海籍人口居於東區,不少住在北角站一帶,自此亦不停接收上海籍新移民,而大多數的上海人亦遷入深水埗區周邊,北角最初較少廣府人,但隨住1950-1980年代逃港潮,大量人口從廣東省偷渡到香港,有一部份人聚居在東區柴灣一帶,隨新光戲院開設後,亦有不少懂流利廣州話人口由柴灣遷居北角站一帶,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所在的炮台山站以及鰂魚涌自開埠以來即以福建人為主要多數。近數十年來,北角的人口以及相關族群又不停向東擴展,東區不少包括私人樓宇的區議會選區的人口都是住在近三十年才興建的新樓,人口不少亦是近數十年由北角遷入或北角的族群相關,但東區東部亦有為數不少的廣府人。 很多香港人來自中國各省,各個地區亦有不同族群聚居,只有逃港潮人口以廣東人(粵客潮)為主,南洋回流人口以福建人為主,戰後移民以及單程證人口一直來自全國各省,根據政協省籍族群等數據,但來自廣東以及華南的人口大約有50%(以粵1/6客1/16潮1/6四邑1/16)較多,同時有江西、廣西、兩湖、等地),福建(包括台灣南洋閩籍)人大約有1/6,華中人口大約有1/8,北方總和亦有1/6,連蒙古人、滿族亦有,但語文統一後,大多數居民的下一代都改以廣州話溝通。全港各個地區亦有吸收相關族群的新移民,操廣州話人口的人包括福建人、上海人以至蒙古人,寶馬山的閩僑學校以及炮台山站附近的新樓的人口不少由跑馬地、大坑一帶的舊樓遷入。.

北角和新巴82線 · 北角和書局街 · 查看更多 »

北角碼頭

北角碼頭,全稱為北角渡輪碼頭,是位於香港北角海港道海旁的渡輪碼頭,分為東西兩翼。碼頭現時設有三條公共渡海航線,分別往返九龍的紅磡、九龍城及觀塘。 北角渡輪碼頭的東翼為香港小輪(集團)有限公司所擁有,由旗下成員洋紫荊-維港遊管理,其東側的泊位被富裕小輪用作經營北角至觀塘的渡輪航線。北角渡輪碼頭的西翼由新渡輪管理,並用作經營來往紅磡及九龍城的航線。 碼頭入口設多間海鮮檔,部份檔主引入「放生服務」,每逢齋戒日或宗教節慶,會有不少善信來臨挑魚,花費數百至數萬元不等,將百斤計的海產倒入大海放生祈福。有保育團體認為大部分在碼頭放生的海鮮會造成生態破壞。.

北角碼頭和新巴82線 · 北角碼頭和書局街 · 查看更多 »

琴行街

行街(英文:Kam Hong Street)是位於香港東區北角的一條道路,北起北角渡輪碼頭,貫穿渣華道、馬寶道、英皇道及七姊妹道,南抵丹拿道,與其東的電照街和其西的書局街大致平行。 琴行街以現存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琴行曾福琴行之廠房而得名。曾福琴行於1916年成立,總部設於灣仔摩理臣山道,同時於北角七姊妹道一帶設置廠房。到了1937年,當局便以「琴行」來命名曾福琴行廠房旁邊的新街道。 琴行街於1984年8月14日曾發生嚴重交通意外,一輛行駛112線的九巴雙層巴士衝上行人路,釀成5名路人受傷.

新巴82線和琴行街 · 書局街和琴行街 · 查看更多 »

英皇道

英皇道(英語:King's Road),香港島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天后開始,經北角到達西灣河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東接筲箕灣道,全長約4.2公里。 英皇道最大的門牌號碼是位於英皇道1128號的康山花園第10座,是香港島以門牌號碼來計最大的號數。.

新巴82線和英皇道 · 書局街和英皇道 · 查看更多 »

東區 (香港)

東區(Ea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區,範圍包括炮台山到小西灣,2016中人口有555,034人,其中七成祖籍閩南,西起炮台山屈臣道、怡景道,東至小西灣。.

新巴82線和東區 (香港) · 書局街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大劇場(英文:Sunbeam Theatre)前身是新光戲院,是香港一間著名的戲院,位於香港島北角英皇道423號僑輝大廈,於1972年開幕,為香港少數現存的大型粵劇表演場地。.

新光戲院和新巴82線 · 新光戲院和書局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新巴82線和書局街之间的比较

新巴82線有78个关系,而書局街有1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7.53% = 7 / (78 + 15)。

参考

本文介绍新巴82線和書局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