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新五代史和王思同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新五代史和王思同之间的区别

新五代史 vs. 王思同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王思同(《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旧五代史》卷六十五《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及其前身晋国将军。应顺元年(934年),皇帝李从厚养兄李从珂反叛,王思同受命镇压,但很快被击败并在未得李从珂许可的情况下被处决。.

之间新五代史和王思同相似

新五代史和王思同有(在联盟百科)19共同点: 劉守光劉知遠后梁吐蕃安彦威康福後蜀唐朝石敬瑭王仁裕药彦稠范延光郭崇韬董璋李從珂李嗣源朱友謙朱弘昭朱温

劉守光

劉守光(),深州(今河北深州)人,五代時期桀燕國建立者,為幽州節度使劉仁恭之子,發動兵變,奪父位自立,又稱帝。後被李存勗討伐,斬殺。.

劉守光和新五代史 · 劉守光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劉知遠

汉高祖劉知遠(),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五代時期後漢開國皇帝,沙陀族,即帝位後改名劉暠,947年—948年在位,死後諡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劉知遠在太原出生,祖先是沙陀人,父名琠,冒姓刘氏。.

劉知遠和新五代史 · 劉知遠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后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自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國至923年11月19日梁末帝亡国于后唐,历时17年。因为皇帝为朱姓,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区别,故又称朱梁。.

后梁和新五代史 · 后梁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吐蕃和新五代史 · 吐蕃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安彦威

安彥威,字國俊,代州崞縣人,五代十国后晋节度使。 早年從軍,善騎射,諳兵法,隸屬於唐明宗。又曾任北京留守。頗重信義。歷任寧國軍節度使、河中節度使,官至宋州節度使,治黃河有功。以疾卒於京師。贈太師。.

安彦威和新五代史 · 安彦威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康福

康福(),是五代十国后唐、后晋的武将,蔚州(今河北蔚县)人,世为本州军校。 后唐庄宗看康福是胡人而且长得福态,命他为马坊使,在相州牧马。鄴都之變,明宗李嗣源被迫造反时,康福献马数千匹。明宗即位后,以他为飞龙使、磁州刺史。康福和李嗣源常常用胡语交谈。枢密使安重诲很讨厌康福。 天成四年(929年),朔方军列校李宾作乱。节度使韩澄向朝廷请求由朝廷任命节度使,安重诲推荐康福担任朔方节度使。康福认为是安重诲陷害他,向李嗣源哭诉。李嗣源让康福领兵一万人赴灵州,击败在西北的吐蕃部落。康福在朔方三年,农业丰收,马匹充沛。安重诲却说,康福有异志。李嗣源没有怀疑他。之后,历任彰义节度使、静难节度使(又稱邠宁节度使,驻邠州)检校太傅。清泰年间,移镇雄武节度使(驻秦州),加特进、开国侯,充西面都部署。 石敬瑭建立后晋,加康福检校太尉、开国公。又加同平章事。移镇河中节度使,加兼侍中。入朝改赐输忠守正翊亮功臣,加开府仪同三司,增食邑至五千户,实封五百户。天福七年(942年)秋,在京师开封去世,年五十八。赠太师,谥号武安。.

康福和新五代史 · 康福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後蜀

後蜀(934年-965年,又稱孟蜀)是中國歷史上的十國之一,其疆域较前蜀而言要小,其中后蜀的疆域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樊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

後蜀和新五代史 · 後蜀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和新五代史 · 唐朝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石敬瑭

|图像.

新五代史和石敬瑭 · 王思同和石敬瑭 · 查看更多 »

王仁裕

王仁裕(),字德輦,又稱為“詩窯”唐朝天水人(今甘肅省天水縣)。 五代时期的文学家。.

新五代史和王仁裕 · 王仁裕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药彦稠

药彦稠(),字象先,沙陀三部落人,五代后唐明宗时任静难军节度使。 祖药迁,父药通。药彦稠初为骑将,明宗即位,拜澄州刺史。天成三年(928年)四月,义武节度使王都反于定州(今河北定县),次年(929年)药彦稠从王晏球破王都于定州,迁任侍卫步军都虞侯,领寿州节度使。长兴元年(930年),枢密使安重诲矫诏唆使河中指挥使杨彦温将节度使李从珂驱逐回洛阳。明宗有所怀疑,但在安重诲坚请下,派遣西京留守索自通、侍卫步军指挥使药彦稠率兵讨伐。明宗叮嘱药彦稠俘虏杨彦温后不得杀害,将他带回亲自问讯。但药彦稠却奉安重诲之意将彦温斩杀以灭口,明宗大怒,但因当时安重诲专权而不了了之。此后改任静难军节度使,党项阿埋、屈悉保等族入境掳掠,截杀回鹘使者,药彦稠受命与灵武节度使康福会兵击之,阿埋等亡窜山谷。未等明宗绥抚旨意下达,药彦稠领军自牛儿族攻入白鱼谷,尽诛其族,获其大首领连香等人。又领军驱逐盐州(在今陕西定边)诸戎,掳掠男女千余人。 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死后,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起兵反叛,药彦稠被闵帝李从厚任命为招讨副使。次年(934年)三月,朝廷军队兵临风翔城下。在攻城时羽林指挥使杨思权、严卫指挥使尹晖突然反戈,乱军毕集,泾州军张从宾、邠州军康福、河中军安彦威、兴元军张虔钊皆率军逃亡。药彦稠与招讨使王思同、苌从简一起东走长安,被守将刘遂雍拒绝入城后又奔走潼关,途中被潞王兵捕获,被囚禁在华州监狱,不久被杀,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后,追赠侍中。 子药继能。.

新五代史和药彦稠 · 王思同和药彦稠 · 查看更多 »

范延光

范延光,字子环,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将领。相州临漳人(今河北省临漳)人。开始在后唐为宣徽南院使,以平定朱守殷之乱,授为枢密使。后来镇压魏州天雄兵变,改为天雄軍节度使。石敬瑭代后唐建立后晋后,范延光很迟才归降、致贺,而他的女儿又是后唐末帝子雍王李重美妃,虽然石敬瑭封他为临清郡王以示安抚,但两人彼此并不信任。937年,在邺城反晋,次年兵败後归罪下属孙锐并灭其族,请求投降,石敬瑭先拒绝,后接受,于是范延光派儿子范守图、范守英入质大梁而后开城投降,获赐铁券,为天平军节度使,改封東平王,以太子少师致仕,最后被杨光远杀害。.

新五代史和范延光 · 王思同和范延光 · 查看更多 »

郭崇韬

郭崇韜(約865年),字安時,代州(今山西代縣)人。後唐侍中、成德節度使,討伐前蜀有功,卻因與後唐莊宗刘皇后不和而被族滅,時人以為冤。.

新五代史和郭崇韬 · 王思同和郭崇韬 · 查看更多 »

董璋

董璋(),後梁將領,後歸附後唐。.

新五代史和董璋 · 王思同和董璋 · 查看更多 »

李從珂

李從珂(),鎮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時期後唐皇帝,史稱後唐末帝或後唐廢帝,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做阿三。.

新五代史和李從珂 · 李從珂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李嗣源

#重定向 唐明宗.

新五代史和李嗣源 · 李嗣源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朱友謙

朱友謙,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义子,本名朱簡。 本为保义军节度使王珙帐下都将,899年,王珙被都将李璠杀死,后李璠也被变军杀死,朱简控制了保义军。朱全忠赏识他的才能,收为义子,後封冀王。出任河中(山西省永济市)護国節度使。朱友-珪-殺父后,身感危险的朱友謙归顺晋王李存勗。李存勗赏识他的才能也收他为义子,改名李繼麟,为河中节度使、尚书令。孔謙向李存勗进讒言,郭崇韬被冤杀后,伶人景进又称李继麟先和郭崇韬勾结谋反,郭崇韬死后又勾结郭崇韬女婿皇弟睦王李存乂,宦官都劝庄宗除掉李继麟。于是庄宗迁李继麟为义成节度使,当夜就派蕃汉马步使朱守殷发兵围李繼麟家,将李继麟驱出徽安门外杀死,復姓名为朱友谦。庄宗又诏令长子魏王李继岌和郑州刺史王思同分别在遂州和许州杀朱友谦二子武信节度使朱令德和忠武节度使朱令锡,河阳节度使李绍奇在河中杀朱友谦家人,朱友谦妻张氏率族人百余口受刑时还向李绍奇出示铁券说:“这是皇帝去年所赐,我是妇人,不识字,不知说的是什么。”李绍奇也感到惭愧。朱友谦旧将史武、薛敬容、周唐殷、杨师太、王景、来仁、白奉国当时都是刺史,也因此遭到族诛。朱友谦另一子朱建徽时任澶州刺史,庄宗密诏史彦琼杀之,史彦琼前往时没有对任何人说明去意,结果引发了恐慌,间接造成了后来的邺都兵变等一系列兵变,最终导致庄宗覆亡。 朱友谦有女封楚国夫人,嫁李从曮。.

新五代史和朱友謙 · 朱友謙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朱弘昭

朱弘昭(),山西太原人。 早年追随李嗣源,為文思使。因與安重诲有仇隙,故常年駐守在外。官至山南東道節度使。范延光、赵延寿辞职後,李嗣源以弘昭為枢密使,朱弘昭最初不肯,李嗣源大怒說:“我養你們這些人何用?”朱弘昭只好接受。 应顺元年(934年)鳳翔節度使潞王李從珂起兵造反,各军皆不战而降,三月二十八日康义诚军大潰,闵帝大懼,召弘昭計事,朱弘昭忧心如焚,告訴穆延暉曰:“上召我急,將罪我也。”最後投井自杀,馮贇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安從進所殺,后唐闵帝自洛阳出奔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被刺史王弘贽勒死。.

新五代史和朱弘昭 · 朱弘昭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朱温

梁太祖朱温()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亂,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賜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強姦兒媳。後為三子朱友珪所殺,終年61歲。.

新五代史和朱温 · 朱温和王思同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新五代史和王思同之间的比较

新五代史有233个关系,而王思同有7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9,杰卡德指数为6.17% = 19 / (233 + 75)。

参考

本文介绍新五代史和王思同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