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斯科普里和爵士乐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斯科普里和爵士乐之间的区别

斯科普里 vs. 爵士乐

斯科普里(latin)是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也是馬其頓最大的都市,馬其頓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在斯科普里。斯科普里也是馬其頓的政治、文化、經濟、学術的中心都市。斯科普里在古羅馬時期的名稱是斯庫皮(Scupi)。斯科普里附近地區自約公元前4000年以來就有人居住。在今日斯科普里市中心的斯科普里城堡附近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集落遺跡。1世紀前夕,集落被羅馬人攻克,成為羅馬軍隊的野營地。 羅馬帝國在395年分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斯庫皮由首都位於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統治。在中世紀的早期,拜占庭和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爭奪巴爾幹地區的霸權。972年至992年期間,斯科普里是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首都。1282年開始,斯科普里由塞爾維亞統治。1346年,塞爾維亞帝國將斯科普里設為首都。1392年,斯科普里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奧斯曼人稱斯科普里為于斯屈普(Üsküp)。斯科普里在此之後被奧斯曼統治超過500年,是于斯屈普帕夏桑扎克的首府。之後又是科索沃州(Vilayet of Kosovo)的首府。在這一期間,市內建造了許多著名的東方樣式的建築物。 在1912年巴爾幹戰爭期間,斯科普里被塞爾維亞王國征服,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斯科普里成為新建國家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后成為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份。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斯科普里被軸心國國家保加利亞王國軍隊佔領。1944年,成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加盟國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斯科普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得到了急速的開發。但因1963年發生了地震,其發展一時停滯。1991年,斯科普里成為自南斯拉夫獨立的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 斯科普里位於發達河的上流,地處連接貝爾格萊德和雅典的巴爾幹半島南北走廊中央。斯科普里的主要產業有金屬加工和木材、紡織、皮革、印刷產業。斯科普里的產業發展除了貿易、物流、金融部門之外,也將文化和體育事業設為開發的重點。據2002年最新的一次人口普查,斯科普里有人口506,926人。而據2010年的兩個非官方的調查,斯科普里有人口668,518人,另一數字則是491,000人。. 爵士樂(Jazz)是一種音樂流派,它於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起源於美國新奧爾良的非裔美國人的社區,植根於藍調和拉格泰姆音樂以及歐洲的軍樂,並且由其發展而來。自1920年代的爵士時代以來,爵士已經被認為是音樂表達的一種主流形式。其後,爵士樂亦以若干相對獨立的、傳統的流行音樂風格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相對獨立的風格間亦有關聯,其間的紐帶即是非裔美國人的音樂與歐裔美國人音樂之間的互相融合.

之间斯科普里和爵士乐相似

斯科普里和爵士乐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融合爵士樂酸爵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斯科普里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爵士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融合爵士樂

融合爵士樂(Jazz fusion)是混合了兩種以上風格的爵士樂,最常見的就是與搖滾樂混合的搖滾爵士樂。 1960年中期,由於搖滾樂等新興起音樂潮流崛起,使得爵士樂逐漸沒落。於是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推出《In A Silent Way》、《Bitches Brew》,這2張專輯成功結合搖滾樂節奏、電子樂器和爵士樂,使得爵士樂有嶄新風貌,因此這種讓爵士樂風重新活過來的新穎曲風也被稱為搖滾融合爵士樂(Jazz-Rock-Fusion)。.

斯科普里和融合爵士樂 · 爵士乐和融合爵士樂 · 查看更多 »

酸爵士

酸爵士(Acid Jazz),又譯迷幻爵士(見#名稱段落),源於英國英格蘭南部,是爵士樂的一種分支音樂類型,結合了部分靈魂樂、放克音樂(Funk)和的士高成分,尤其是循環拍子和調式和聲方面。它在1980年-1990年間開始發展,由最初類似爵士放克(Jazz-funk)風格,轉型至類似電子舞曲和波普音樂的混合。 吉爾斯·彼得森(Gilles Peterson)和埃迪·皮爾勒(Eddie Piller)也成立了一家同樣名為「酸爵士」(Acid Jazz Record,簡稱 Acid Jazz)的英國唱片公司,旗下歌手皆會唱酸爵士音樂。唱片公司願意專為酸爵士出唱片,可見它很受歡迎(見右圖)。 酸爵士包含很多電子音樂元素,而且很適合作現場即興改版演出,所以歌手都很喜歡在其演唱會演唱酸爵士歌曲。英格蘭樂隊「匿名者」(Incognito)和「新重騎兵」(Brand New Heavies)的演唱尤其著重酸爵士的和弦特質。酸爵士的發展也可算作爵士放克、靈魂爵士的復興。因為多種樂器可作現場即興演出,加上酸爵士特殊的編曲模式,讓唱片騎師的「刮擦」技術得以體現 ─ 這協助諾曼·傑伊(Norman Jay)、吉爾斯·彼得森、帕特里克·福奇(Patrick Forge)等唱片騎師打響知名度。 酸爵士的常用樂器包括:色士風、小號、长号、單簧管、鋼琴、結他、低音提琴、鼓。(詳見「常用樂器」段落).

斯科普里和酸爵士 · 爵士乐和酸爵士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斯科普里和爵士乐之间的比较

斯科普里有163个关系,而爵士乐有9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15% = 3 / (163 + 97)。

参考

本文介绍斯科普里和爵士乐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