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86 关系: 华严寺,华严寺 (大同),华林寺 (福州),南京南站,南京市,南禅寺 (五台),吴越国,大同市,大理石,大雁塔,大木作,大慈恩寺,天龙山石窟,太和殿,奈良,奉国寺,宋朝,屋簷,崖墓,工段营造录,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东大寺,东亚,义县,应县,五台山,五代十国,井干结构,延福寺,建筑,弓,佛宫寺释迦塔,佛宮寺釋迦塔,佛光寺,佛光寺 (五台),保俶塔,北京西站,北魏,國家兩廳院,唐朝,唐招提寺,四川省,石室,玄妙观 (苏州市),灵隐寺,福州文庙,第二次工业革命,绵阳市,結構荷重,甘露寺,... 扩展索引 (36 更多) »
- 中国建筑
- 木造建築物
- 神社建築
华严寺
华严寺可以指:.
查看 斗栱和华严寺
华严寺 (大同)
华严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大西街,因佛教华严宗而得名,寺内有辽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宝殿以及诸多彩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历史上曾分为上、下寺两处独立的寺院,现已并为一处。华严寺坐西面东,据说这与当初契丹族崇拜太阳的“信鬼拜日”特殊习尚有关。 上寺的主殿为大雄宝殿,建于金天眷三年(1140年),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辽金时代佛殿。 下寺的主殿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殿内的藻井、壁藏和31尊塑像是辽代的原物。薄伽教藏中存有国内闻名的“合掌露齿菩萨”,薄伽教藏的天宫阁楼雕工极细,精巧玲珑而富于变化,是国内现存唯一的辽代木构建筑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
查看 斗栱和华严寺 (大同)
华林寺 (福州)
#重定向 华林寺.
查看 斗栱和华林寺 (福州)
南京南站
南京南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上海铁路局辖下的特等站。2008年1月10日開工,2011年6月28日京沪场和沪汉蓉场、北半部分和站北广场啟用,站房南半部分于2013年宁杭客专开通之际同步投入使用(宁安场和南广场已于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是联结京沪、沪汉蓉、沪宁、宁杭、宁安等多条高速铁路线路的客运枢纽站,也是京沪高速铁路五大始发站之一,并与地铁南京南站共構。总建筑面积約45.8万平方米,其中主站房面积達28.15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铁路车站之一。.
查看 斗栱和南京南站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查看 斗栱和南京市
南禅寺 (五台)
南禅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北。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为两村村民合资所建。因其位置偏,规模小,在县志、佛经中均无记载,故唐武宗会昌法难时期得以保存。寺院自建成始,香火延续千年,后朝均有修缮,惟余大殿,乃唐代遗构。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坐北朝南,单檐九脊顶,构架抬梁式,其多种木构技法已成孤例,对后世研究唐代建筑具有重大意义。.
查看 斗栱和南禅寺 (五台)
吴越国
吳越(907-978)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在公元907年所建。都城為錢塘(杭州)。強盛時擁有13州疆域,約為現今浙江全省、江蘇東南部和福建東北部。吳越國共有五位君主,傳國七十一年,末主錢弘俶於公元978年獻土入宋。.
查看 斗栱和吴越国
大同市
大同市,简称同或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魏都”“煤都”和“凤凰城”之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北部边缘,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邻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相接,总人口331.81万,市区人口174万。大同古称平城、云中。历史上,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西京,明清重镇。.
查看 斗栱和大同市
大理石
大理岩(Marble)是石灰岩或白云岩等受接触、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含量一般大于50%,有的达99%。遇盐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大理岩源於其盛产于中国云南大理而得名。大理岩的名称逐渐发展成一切有各种颜色花纹的,用作建筑装饰材料的石灰岩,但制作雕像的白色大理岩也称为大理岩。.
查看 斗栱和大理石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大慈恩寺内,是一座7层方形佛塔。该塔是西安市内著名古迹及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西安市市徽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该塔始建于唐朝永徽三年(652年),起初是玄奘为保存佛经而建造的塔,后曾因年久失修和战乱而多次遭到损毁,至五代后唐年间才成为现在的造型。清朝康熙年间时大雁塔开始出现倾斜,直至1996年时倾斜程度甚至达到1米左右,此后经过保护才有所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得到了专门保护。1963年,大雁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时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
查看 斗栱和大雁塔
大木作
大木作,中国古典建筑术语,最早见于宋代李诫《营造法式》,其中将建筑的木料工程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两大类,凡与建筑整体木框架构有关的构件的规格,工料、归入大木作范围;大木作包括材,斗拱,栋,梁,柱,橼,檐,平坐,铺作,阑额,阳马,举折等。。大木作在《营造法式》中占据最多篇幅,是全书的重心;大木作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心。 《清代匠作则例》沿用大木作的称呼,有时也称为大木作法。清代大木作包括檐柱,,桃尖,天花梁,抱头梁,穿插,牙梁金柱,同梁,单步梁,随梁,抹角梁,角梁,间枋,楞木,柱,架梁,项梁,砸头枋,檐枋,金脊枋,大额枋,承橼枋,龙门枋,天花枋,博脊枋,花台枋,井口枋,机枋,云托,交角,砸头桁科,平身斗,扶脊枋,斗口,柱头科,角科,飞檐翘橼,花架橼,榻脚木,顺望版,滴珠版龙头,雷公柱,燕尾,天花帽见梁,平缝板,宝瓶等。.
查看 斗栱和大木作
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位于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亦是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迄今已有1360余年歷史。.
查看 斗栱和大慈恩寺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西侧的天龙山山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为北齐佛教文化的代表。自北齐文宣帝的佛岩石窟寺、孝昭帝天龙石窟寺开始,历代王朝在此营造石窟寺。此处共有21窟,以漫山阁及九连洞著称。有北齐、隋、唐的佛教建筑风格,反映了佛教艺术在以上朝代更替中的变化。.
查看 斗栱和天龙山石窟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中最南面的殿,该殿是明清兩朝北京城內最高的建築,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和屋頂最高的大殿,堪稱中華第一殿。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等大典都在此举行。太和殿是皇权的象征,因而在各種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與眾不同。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建在一座三层汉白玉台基上,合称“三大殿”。“三大殿”和东面的文华殿、西面的武英殿等建筑合称“外朝”。三大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暨北京中轴线上。.
查看 斗栱和太和殿
奈良
奈良可能是:.
查看 斗栱和奈良
奉国寺
奉国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城内东街北侧,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初名咸熙寺;金改奉国寺;因大殿内供有过去七佛,所以又名“大佛寺”或“七佛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金元时期是奉国寺的鼎盛时期,到明清时期仅存大雄宝殿,清代续建六角钟亭、四角碑亭、无量殿、牌坊、小山门和西宫禅院。大雄宝殿单檐庑殿顶,坐北朝南,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檐四柱,耸立在高台上。台基东西长55.80米,南北宽25.91米,通高24米。大雄宝殿面阔48.20米,进深25.13米,是辽代遗存最大的两个佛殿之一(小于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殿内七尊佛像为辽塑,连莲座高8米以上;梁架和斗拱上有辽代彩画,四壁有壁画,画有十佛、八菩萨、十八罗汉等,似为元代作品。无量殿建于清初,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通面阔16.14米,通进深12.22米。.
查看 斗栱和奉国寺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查看 斗栱和宋朝
屋簷
屋簷,是屋頂邊凸出引雨水滴落地面的上蓋。 簷前滴水、飛簷走壁就是指建築物該處。.
查看 斗栱和屋簷
崖墓
#重定向 懸棺.
查看 斗栱和崖墓
工段营造录
《工段营造录》,清代李斗著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收入《扬州画舫录》卷十七。乾隆年间,扬州盐商富豪在瘦西湖边大兴土木,建造园林、别墅。据李斗自序,三十年来,“曾往来于诸工段间,阅历既熟,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登而纪之”,将扬州瘦西湖上的工段营造制度方面的见闻,写成《工段营造录》,附于《扬州画舫录》卷十七 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颁布了钦定的《工程做法》(又称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对建筑制度作出严格的规范化,李斗《工段营造录》成书在《工程做法》之后数十年,当时清代营造标准已经定型,书中反映的扬州瘦西湖上工段营造法则,确实反映清代《工程做法》,大部分术语和营造标准,和清代工部《工程做法》相符。 1931年 中国营造学社出版《工段营造录》单行本。.
查看 斗栱和工段营造录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简称中国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代表中国的主题展馆,位于世博园区的核心区。中國館共分為國家館和地區館兩部分。其中,国家馆建筑面积为27000平方米,地区馆为45000平方米。展馆于2007年12月18日正式开工,并于2010年2月正式竣工。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被改为中华艺术宫。.
东大寺
东大寺(東大寺),位于日本奈良县奈良市雜司町,是华严宗大本山,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1998年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佛寺是728年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建立的。东大寺是全国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因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东,所以被称作东大寺。另外有西大寺。 东大寺大佛殿,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盧舍那佛。东大寺院内还有南大门、二月堂、三月堂、正仓院等。南大门有很著名的双体金刚力士像。二月堂能够俯视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区。.
查看 斗栱和东大寺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查看 斗栱和东亚
义县
义县是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县。西汉开始设县,历称交黎、昌黎、宜州、义州等,曾是三国和西晋昌黎郡的郡治。.
查看 斗栱和义县
应县
应县(Yìng Xiàn)是中国山西省朔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708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327973人。.
查看 斗栱和应县
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称为“金五台”,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是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同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产品之一,也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傳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查看 斗栱和五台山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查看 斗栱和五代十国
井干结构
#重定向 井干式结构.
查看 斗栱和井干结构
延福寺
延福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武义县桃溪镇陶村,其大殿是浙江最早的元代木构建筑,1960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斗栱和延福寺
建筑
建築,通常指的是對那些為人類活動提供空間的、或者说拥有内部空间的構造物進行規劃、設計、施工而後使用的行為過程的全體或一部分。「建築」除了可指具體的構造物外,也著重在指創造建造物的行為(過程、技術)等。通常在表示具體建造物時,稱之為「建築物」,但在漢語中兩者常被混同使用。建築經常被人們認為是一種文化的符號,也被當成是一種藝術作品。歷史上許多重要的文明都有其獨特的代表性建築成就。 「建築」一詞可以是:.
查看 斗栱和建筑
弓
弓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遠距離殺傷武器之一。一般通過弓臂的彈力来射出箭。弓箭用於狩獵、運動比賽,也曾經在戰爭中被人使用。.
查看 斗栱和弓
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其确切建造年代无从考证,但可从其建筑风格和相关文物信息确认其建造时间在辽代。该塔在金代、元代、明代和清代时曾被多次修葺。该塔曾经历过多次大地震,并于1926年时在军阀混战中被炮击,但塔身从未倾倒。该塔通高67.31米,主体结构全部为木质结构,塔身外看为五层,其中第一层至第四层内各建有一层作为上一层基座的暗层,塔顶为铁制塔刹。每层塔室内的内槽均安置有佛像,其中第一层的内槽安置有一尊高约10米的释迦造像,内壁还绘有壁画。由于应县木塔塔身结构过于复杂,全塔共计出现54种不同的斗拱类型,关于该塔的维修方案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处于争议状态,直至2013年相关方案才得以最终确定。1961年,佛宫寺释迦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斗栱和佛宫寺释迦塔
佛宮寺釋迦塔
#重定向 佛宫寺释迦塔.
查看 斗栱和佛宮寺釋迦塔
佛光寺
佛光寺一般可以指:.
查看 斗栱和佛光寺
佛光寺 (五台)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正殿(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是中国现存第二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是中国现代最早发现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其内还有唐代塑像、壁画和墨书题记,集四大唐代遗物于一身,因此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 1961年,佛光寺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6月26日,佛光寺连同其他五台山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名目。.
查看 斗栱和佛光寺 (五台)
保俶塔
保俶塔()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侧宝石山山顶的一座塔,为西湖风景区标志之一,2005年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俶塔始建时代有争议,一般认为系北宋初年开宝年间(968-976年),吴越国国王钱弘俶被宋太祖赵匡胤召往汴京时,他的母舅吴延爽发愿建造九级宝塔,祈祝钱弘俶平安归来。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屡毁屡建。明万历七年(1579年)重修,为七层楼阁式。民国十三年(1924年)塔倾斜,重修,为八面七级,高45.3米,底层边长3.26米,塔刹铁制构件为明代旧物,1996年,朽坏的塔刹被更换。.
查看 斗栱和保俶塔
北京西站
北京西站,又称北京西客站,站名简称北京西,票面车站代码为京B,位于中国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东路、西三环路附近,是北京市四大铁路客运站之一,于1996年1月21日开通运营,当时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铁道客运站之一。北京西站占地5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约70万平方米,其中站房占约50万平方米,车站设有10个月台。.
查看 斗栱和北京西站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查看 斗栱和北魏
國家兩廳院
國家兩廳院(簡稱兩廳院,全銜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是中華民國臺北市博愛特區內的國家級藝文表演場館,隸屬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兩廳院指的是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內部設有戲劇院、音樂廳、實驗劇場、演奏廳、表演藝術雜誌、表演藝術圖書館等重要服務,另有兩廳院售票系統;是臺北市重要地標之一。.
查看 斗栱和國家兩廳院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斗栱和唐朝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日本律宗的总本山。位于奈良县奈良市五条町。是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盛唐建筑风格寺院,所以被称为中日友谊的寺院。已被列入日本国宝,并于1998年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经过时代的变迁,唐招提寺也有所变动修复,但因现代中国唐代建筑所剩不多,因此无从实物正确比对,唐、日双方变动修改,现今许多唐代仿制建筑多为参考日本奈良时代建筑。 鉴真(688年—763年)在754年东渡日本,到平城京受到欢迎以后,759年开始建造此寺,大约于770年竣工。寺院的金堂和讲堂系8世纪建的古建筑物,都是日本国宝。其他国宝包括鼓樓、经藏、寶藏、乾漆盧舍那佛坐像(8世纪)和乾漆鉴眞和尚坐像(8世纪)等等。.
查看 斗栱和唐招提寺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查看 斗栱和四川省
石室
石室可以指:.
查看 斗栱和石室
玄妙观 (苏州市)
妙观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观前街,是一座道观,主殿三清殿为南宋遗构,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斗栱和玄妙观 (苏州市)
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是杭州历史悠久、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和中国十大古刹之一,亦是北宋高僧濟公的修行地。.
查看 斗栱和灵隐寺
福州文庙
福州文庙(福州話平話字:Hók-ciŭ Ùng-miêu)是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圣庙路的一座文庙,又称“先师庙”,俗称“圣人庙”(Séng-ìng-miêu)、“圣人殿”,现存建筑建于清末。1961年被福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斗栱和福州文庙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业革命。其中西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低地国家和丹麦)和美国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紧跟着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从英国向西欧和北美蔓延。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為代表,电灯的发明为标志。.
查看 斗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绵阳市
绵阳市,简称涪或绵,古称涪县、绵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北部,是全省第二大城市。市境东接广元市、南充市,南界遂宁市、德阳市,西邻阿坝州,北临甘肃省陇南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东南部为川北低山丘陵区,西北部为龙门山及岷山山区。涪江自西北入境,纵贯全市并流经市区,于东南部出境。全市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人口477.19万。 绵阳自西汉置涪县始,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为四川省和成渝经济区西北部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是中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市、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有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查看 斗栱和绵阳市
結構荷重
結構荷重(Structural load),或稱負荷、載重、荷载或载荷,一般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加力。 廣義上,結構荷重是指施加在結構構件上,造成結構系統產生反力、內力,或發生節點變位、桿件變形的外部因素。.
查看 斗栱和結構荷重
甘露寺
露寺,可以指:.
查看 斗栱和甘露寺
避暑山庄
#重定向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查看 斗栱和避暑山庄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是中國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对于古建筑研究,唐宋建筑的发展,考察宋及以后的建筑形制、工程装修做法、当时的施工组织管理,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此書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编成,崇宁二年(1103年)颁发施行。由将作监少监李诫所作。书中规范了各种建筑做法,详细规定了各种建筑施工设计、用料、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要求。 全书357篇,3555条。是当时建筑设计与施工经验的集合与总结,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原书《元祐法式》于元祐六年(1091年)编成,但因为没有规定模数制,也就是“材”的用法,而不能对构建比例、用料做出严格的规定,建筑设计、施工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李诫奉命重新编著,终成此书。.
查看 斗栱和营造法式
额枋
额枋又称檐枋(宋称阑额),横架在檐柱头上连贯两檐柱的横木,称为额枋。有些额枋是上下两层叠重叠的,在上的称为大额枋,在下的称为小额枋。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称为由额垫板。。额枋上置平板枋。 南北朝及之前多置于柱顶,隋唐后才移到柱间。 西方古典建筑中,类似的部件称为architrave。.
查看 斗栱和额枋
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基本上是指7世紀的日本,具體而言乃是從592年到710年之間的時期,也有人認為其開始階段可更早至538年,和前一時期的古墳時代後期相重合。飛鳥時代以其根據遺址所在地奈良城南方25公里處的飛鳥(明日香村─あすかむら,あすか漢字也寫作「飛鳥」)命名。大和王權在飛鳥時代開始發生巨大的變革,大化改新後中央集權的天皇體制正式成形,取代昔日地方豪族各自半獨立的局面。從政治事件方面來說,飛鳥時代可以比較狹義的指592年推古天皇即位,593年聖德太子攝政推行改革,至694年持统天皇從飛鳥浄御原宮遷都藤原京为止的102年,或至710年元明天皇從藤原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市)為止的116年。 飛鳥時代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上重要的文化、社會和政治交流發展時期,其起點為古墳時代的末期,在從中國傳入的佛教影響下有長足的發展。佛教的引入是日本社會結構改變的重要標誌,也以興建寺廟代替興建巨大古墳的風氣,因此大型古墳迅速自飛鳥時代中消失。飛鳥時代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日本國的稱呼,從倭(わ、やまと、ワ、ヰ)變為了日本(にほん)。 在藝術史上,飛鳥時代還可以分為兩個時期:6世紀的「飛鳥文化」(狹義,指到大化改新為止,早期佛教文化傳入並受到北魏和百濟的影響)和7世紀的「白鳳(はくほう)文化」(參見子條目命名之說明,指大化改新後的時期,受到更多隋朝和唐朝文化的影響)。.
查看 斗栱和飛鳥時代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查看 斗栱和西安市
香山飯店
香山飯店是一座位于中国北京西山风景区香山公园内的四星级酒店,原址曾为香山慈幼院,饭店的建筑和园林由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主持设计,1982年建成开业,1984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 香山饭店主体建筑是一栋白色的现代主义楼房,饭店宽阔的常春厅大堂,采用玻璃屋顶,自然采光,使内庭成为光庭,乃是贝氏建筑设计的特点之一。主体建筑后的流华池,是典型的中国式园林,弯曲的小径,铺鹅卵石,周围布置假山,白色建筑倒影在水池中,和中式园林有机的融为一体。.
查看 斗栱和香山飯店
高颐阙
#重定向 高颐墓阙及石刻.
查看 斗栱和高颐阙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查看 斗栱和越南
辽宁省
辽宁省,简称辽,舊稱奉天省,中國的一个省,省會位于沈阳市。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辽宁省的位置是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东南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和渤海。辽宁在自古以來便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关外的軍事要隘,也是將东北地区聯繫内蒙古通向歐亞國家為交通上所必經之要道。.
查看 斗栱和辽宁省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查看 斗栱和辽朝
鑒真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阳县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查看 斗栱和鑒真
镇江市
镇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润州”、“京口”,建城超过3000多年。位于江苏省南部的长江南岸-苏南,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上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组成城市,往东距离上海市230公里(通过高铁一小时可以到达),往西距离南京80公里(通过高铁半小时内可以到达),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常州奔牛机场50公里。镇江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著名港口和商业贸易转运和转口城市。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镇江曾是江苏省的省会。镇江隔着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相望,东边与常州市相连,西边与南京市相连。由于南京长江二桥以及上游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垂直高度不够,使得排水量超过5万吨的远洋轮船,无法通过(南京的龙潭港在长江大桥下游位置,不受其影响)。使得镇江成为的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的深水岸(-15米)线港口城市之一,通过长江往东直接通往太平洋。由於其豐富的軍事史,鎮江三山(京口北固山、金山寺、焦山定慧寺)是詩人家國之思的集中地。.
查看 斗栱和镇江市
英东游泳馆
英東游泳館是位於北京的公眾游泳池。冠名「英東」的英東游泳館是已故香港商人霍英東於北京成功申辦1990年亞運會時捐资1億港元於亞運村興建的,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游泳館。除了作为1990年亚运会的游泳项目主场馆外,英东游泳馆也是200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游泳專項的比賽場地。在2008年北京奧運中,它也是水球與現代五項中游泳部份的比賽場館。雅酷卡点评.
查看 斗栱和英东游泳馆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查看 斗栱和雍正
雲岡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西郊,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其中保存较好的约20个),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時開鑿),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公尺。 1961年云冈石窟被中國國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均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除此之外,重庆大足石刻也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石窟。.
查看 斗栱和雲岡石窟
陪葬品
陪葬品又稱殉葬品、冥器、明器,通常人死後親屬會將死者生前慣用的物品或藏品與死者一同埋葬,為殉葬品的基本由來。社會階級產生後,帝王、富人或貴族則根據其富裕程度或位階的大小而擁有大小規模不等的陪葬品,如金銀晶玉等禮器、珠寶、珍珠、鑽石、瑪瑙、漆竹木牙骨、鶴頂紅、銅器及陶瓷所製之飾品、器具、馬車、兵器、著名文物、書畫等,有時還伴隨著人、畜的犧牲品。 陪葬品.
查看 斗栱和陪葬品
柱
柱是建築物中垂直的主結構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 在中國木建築中,橫樑直柱,柱陣列負責承托樑架結構及其他部分的重量,如屋檐,在主柱與地基間,常建有柱础。另外,亦有其他較小的柱,不置於地基之上,而是置於樑架上,以承托上方物件的重量,再透過樑架結構,把重量傳至主柱之上。例如脊瓜柱或蜀柱,是在樑架之上承托部分屋檐的重量。 中国古代的柱子多数为木造,属于大木作范围;间有石柱。明清时期,东南的一些地方普遍用石材或砖材制作檐柱,以取得更好的耐久性。为防水、防潮,木柱下垫以石质柱础,有时会在柱础和柱之间再增加一层石制或木制的柱櫍。.
查看 斗栱和柱
李诫
李诫可能是:.
查看 斗栱和李诫
李斗
李斗,字北有,号艾塘,江苏仪征人。乾隆年间人,生卒年不详。.
查看 斗栱和李斗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查看 斗栱和杭州市
栱
栱是東亞傳統建筑斗拱结构中的一种木质构件,是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与建筑物正面平行的上弯弓形木。日本稱為肘木。现存遗物以汉代为最早,已有矩形、曲线形、折线形以及曲线和折线混合型,大概到了唐代才统一样式。宋代已有详细规定其用材制度。.
查看 斗栱和栱
梁
梁可指:.
查看 斗栱和梁
梁思成
梁思成(),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一生致力於保護中國古代建築和文化遺產。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查看 斗栱和梁思成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查看 斗栱和江苏省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查看 斗栱和汉朝
法隆寺
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縣生驹郡斑鸠町,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院,据传始建于607年,但精確年代无从考证。法隆寺占地面积约18万7千平方米,寺内保存有大量自飛鳥時代以来陸續累積,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財产的建筑及文物珍宝。 法隆寺分为东西兩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东院建有夢殿等,西院伽藍是現存最古的木构建筑群。法隆寺建築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之名义列为世界遗产。1950年時法隆寺从法相宗独立,现在是圣德宗的本山。.
查看 斗栱和法隆寺
清工部工程做法
《清工部工程做法》指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七十四卷,2768页。 《清工部工程做法》和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由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仅有的两部古籍,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此二部建筑典籍称为“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梁思成在三十年代对《清工部工程做法》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著成《清式营造则例》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二书。.
查看 斗栱和清工部工程做法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斗栱和清朝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查看 斗栱和朝鲜半岛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查看 斗栱和戰國
春日大社
春日大社(かすがたいしゃ)是一座位于日本奈良縣奈良市奈良公園内的神社。舊時被稱作春日神社。建于和銅二年(710年)。社內供奉的神明包括武甕槌命、經津主命、天兒屋根命和比賣神。神社例祭日為3月13日(春日祭)。建設者為藤原不比等。作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而被登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為二十二社之一。.
查看 斗栱和春日大社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查看 斗栱和浙江省
斗栱
斗栱,又称--、枓--、斗科、欂櫨、铺作、蓮花托、牌科,朝鮮半島又稱--包(공포、栱包),是東亞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建筑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東亞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查看 斗栱和斗栱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斗栱和日本
故宫
北京故宮,即紫禁城,是明清兩朝廿四位皇帝的皇宮。故宮始建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宮现为故宫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两代宫廷收藏为基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法国羅浮宮、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館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 明初定都于南京应天府。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自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变。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頒詔改北平为北京。从永乐元年至三年,多次下令从各地迁入人口至北京。永乐五年闰七月,朱棣颁诏开始营建紫禁城。主持营建工程为泰宁候陈珪、工部侍郎吴中、刑部侍郎张思恭、设计师蔡信。著名的工匠如石工陆祥、瓦工杨青等以及大量工匠,在永乐五年五月到达北京。建造紫禁城和改造北京是同时进行的,以原来的元大都城为基础改建。紫禁城工程开始後不久,即受到长陵建设及永乐八年、十一年两次北伐蒙古战役影响而放慢,至永乐十六年六月方才开始重新开工。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紫禁城完工。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永乐迁都完成;同年五月遭雷擊,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1459年(天順三年),營建西苑。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方完工。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未幾,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擊敗李自成;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卷(孙大章主编),第三章《宫殿》,第一节《北京紫禁城宫殿的复建与改建》。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以皇极门为常朝场所,以未被焚毁的建极殿为位育宫,作为顺治帝寝宫;摄政王多尔衮在武英殿办公。顺治元年至顺治十四年,重建了午门、天安门、外朝前三殿,将位育宫恢复为建极殿,改名为保和殿;又整修内廷、东路、和西路的建築。康熙六年重建端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開始部分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建築。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間對紫禁城大規模增建和改建。嘉慶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徒林清率教眾攻打紫禁城。光绪十四年(1886年)太和门护军值班室发生火灾,由于救火设施不完善,大火烧了两天,贞度门、太和门、昭德殿被焚。此次损坏直到光绪二十年才修复完毕。 民国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 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十八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一千五百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2013年5月18日起,故宫博物院范围内禁绝明火,全体员工、在院合作单位和游客,不管在室内和室外,不分开放区与工作区,一律禁止吸烟、禁用明火。.
查看 斗栱和故宫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是李斗所著的清代笔记集,共十八卷。最后一卷专记述扬州画舫的历史和画舫上的舫匾,第一卷至第十六卷较全面的记述十七八世纪扬州的社会生活的各层面,包括.
查看 斗栱和扬州画舫录
另见
中国建筑
- 万松老人塔
- 三合院
- 三棟屋博物館
- 下马碑
- 中国传统屋顶
- 中國建築
- 亭 (東亞)
- 华表
- 和玺彩画
- 唐樓
- 四合院
- 围龙屋
- 圍村
- 奎光塔
- 宋朝建筑
- 影壁
- 徽派建筑
- 斗栱
- 月亮门
- 火炕
- 牌坊
- 琉璃瓦
- 石塔寺石塔
- 石库门
- 石敢当
- 神荼鬱壘
- 福建土楼
- 窑洞
- 胡同
- 脊兽
- 自梳
- 苗疆长城
- 营造法式
- 藻井
- 螭吻
- 金顶 (峨眉山)
- 鼓楼
- 龙华寺 (上海)
木造建築物
- 斗栱
神社建築
亦称为 平身科,柱头铺作,斗 (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