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文泉驿和汉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文泉驿和汉字之间的区别

文泉驿 vs. 汉字

文泉驿是一个开源汉字字体项目,由旅美学者房骞骞(FangQ)于2004年10月创建,集中力量解决GNU/Linux高质量中文字体匮乏的状况。目前,文泉驿已经开发并发布了第一个完整覆盖GB18030汉字(包含27000多个汉字)的多规格点阵汉字字库,第一个覆盖GBK字符集的开源矢量字库(文泉驿正黑),并提供了目前包含字符数目最多的开源字体——GNU Unifont——中绝大多数中日韩文相关的符号。这些字库已经逐渐成为主流Linux/Unix发行版中文桌面的首选中文字体。目前Ubuntu、Fedora、Slackware、Magic Linux、CDLinux使用文泉驿作为默认中文字体,Debian、Gentoo、Mandriva、ArchLinux、Frugalware则提供了官方源支持,而FreeBSD则在其ports中有提供。文泉驿的网站(除了论坛)采用Wiki搭建。.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之间文泉驿和汉字相似

文泉驿和汉字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宋体中日韓越統一表意文字常用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GB 2312汉字汉语

宋体

明體(中国大陆一般称--体;臺灣有--體和--體兩種說法中華民國教育部設計之字體名稱為“教育部標準宋體”,而Microsoft Windows 作業系統內建字體名稱則為新細明體及細明體,故在臺灣有--體和--體兩種說法,港澳通常称為--體),是汉字印刷字体的风格类别。最初是在复刻临安书棚本时将笔划加以直线化,呈现出硬朗表情的一种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白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宋体和文泉驿 · 宋体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中日韓越統一表意文字

#重定向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中日韓越統一表意文字和文泉驿 · 中日韓越統一表意文字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常用字字形表

《常用字字形表》(下稱《字形表》;英文:List of Graphemes of Commonly-used Chinese Characters),是由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今歸作香港教育局和香港教育大學)制定的字形表,第一位主編為時任副院長李學銘。《字形表》收錄四千多個常用漢字的教育參考字形,應用於香港小學及初中識字教育及課本的楷書字形印刷上,但並非對宋黑圓等印刷字體作規限。.

常用字字形表和文泉驿 · 常用字字形表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重定向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

文泉驿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汉字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查看更多 »

GB 2312

GB 2312 或 GB 2312–80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简体中文字符集,全称《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通常簡稱GB,又稱GB0,由中国国家标准总局发布,1981年5月1日实施。GB 2312编码通行于中国大陆;新加坡等地也采用此编码。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中文系统和国际化的软件都支持GB 2312。.

GB 2312和文泉驿 · GB 2312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文泉驿和汉字 · 汉字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文泉驿和汉语 · 汉字和汉语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文泉驿和汉字之间的比较

文泉驿有32个关系,而汉字有33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1.90% = 7 / (32 + 337)。

参考

本文介绍文泉驿和汉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