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教宗無謬誤和教條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教宗無謬誤和教條之间的区别

教宗無謬誤 vs. 教條

教宗無誤論是天主教天主教會的教條宗教教義,正式始於1870年,在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中,由當時的教宗庇護九世正式頒佈為天主教教義,此教義有很嚴格的規範,規定教宗在甚麼情況下的言論才可算絕對無錯誤。總括來說,所謂教宗無謬誤,並不是指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絕對正確,而是他代表教會所宣告關於信仰和道德的訓令,才列入無誤的範圍。所以這是指教宗在公告信仰教理上不能錯誤,而非指教宗是永遠正確。這是借助耶穌對彼得的承諾,教宗能保留犯錯的可能性。當他行使作為所有信徒的牧者和教師時,他憑藉其最高的使徒權威,去定義一些有關信仰和道德的教條並由全教會執行。 雖然這教條被定義於1869-1870年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但這教條之前已經一直被捍衞,例如在中世紀的神學時期,並且在反宗教改革時期成為被多數人接納的意見。1870年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宣佈,教會於下列三種情形下不能錯誤:(1)教宗以教會領袖名義,對全球教會宣佈有關教義及道德之事項。(2)大公會議對上列事項之決定。(3)與教宗保持共融的全球主教團對上列事項之決定(法典749)。教宗不能錯誤:教宗以全教會領袖名義,根據聖經和聖傳,對有關教義(信仰)與道德之事項,以隆重方式 ex cathedra 所作之宣佈不能錯誤(法典749)。至於教宗以個人名義、或對部分教會所作之宣佈、以及非正式之宣佈,均無「不能錯誤性」的保障。此「不能錯誤性」既非不可犯罪性,亦非上主之啟示或感發。 根據天主教的神學,這裏有幾個重要的概念去理解無謬誤,神聖的啟示:聖經、神聖的傳統和神聖的訓導。教宗無謬誤是神聖訓導的一部份,其中還包括大公會議和 「平凡而普遍的訓導。」在天主教的神學中,教宗無謬誤是教會無謬誤之其中一條渠道。教宗無謬誤的教導必須建基在神聖的傳統和聖經上,或至少不會出現矛盾。 無謬誤的教義依賴於天主教教義的基石之一:「伯多祿那至高無上的教宗,他的權威統治決定什麼應該被接納為羅馬天主教會的正式信仰。」使用這權力是來自於羅馬天主教宗被認為是教宗寶座權威。天主教徒認為這是使徒的權力和神聖的來源。 於1870年7月18日由梵蒂岡鄭重聲明教宗無謬誤。自那時起,一個對教宗說話有權威的最明顯例子(不是唯一這樣的號令)發生在1950年,當時教宗庇護十二世將瑪利亞升天作為一道信條。在1870年的莊嚴定義之前,還有其他教宗權威的法令,例如1302年教宗博尼費斯八世的,和1854年教宗庇護九世在羅馬教宗的憲法定義了聖母無原罪。. #重定向 宗教教義.

之间教宗無謬誤和教條相似

教宗無謬誤和教條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宗教教義

宗教教義

在宗教及比較宗教學中,教義(Dogma),又譯為定理、信條、信理、教條、教理、定論,是一個或一組原則,被歸源至由某個權威所制定,被認為是絕對正確,不可爭辯的。它是一個意識型態或信仰體系的基礎部份,改變教義必然會影響整個信仰系統,造成在根本上的典範改變,或是可能造成意識型態本身的改變。對於教義的確信,會影響到其信徒對於世界的理解及解釋,影響其行為,也可能造成團體的凝聚或分裂。 在宗教上,由宗教概念及宗教經驗兩部份組成,教義作為宗教三元素中的最基本,是宗教行為(教儀)的內在根據,也是宗教組織(教團)的骨架,沒有教義就無法產生教儀及教團。在卡爾·巴特的著作中,教義學(dogmatic)通常被直接用來作為系統神學的同義詞。將某個哲學家或哲學派別的意見,接受成為個人信仰,可以被稱為教義;將宗教的主張,政治團體或政治領袖的主張,政府的命令或法院判決,作為信仰來接受,也可以稱為教義。認為教義完全不能改變,完全依照其字面來理解及執行教義,這種形態的教義,通常被稱為教條,或教條主義(dogmatism).

宗教教義和教宗無謬誤 · 宗教教義和教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教宗無謬誤和教條之间的比较

教宗無謬誤有48个关系,而教條有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2.04% = 1 / (48 + 1)。

参考

本文介绍教宗無謬誤和教條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