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教宗和雷定五世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教宗和雷定五世之间的区别

教宗 vs. 雷定五世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教宗聖雷定五世(Sanctus Caelestinus PP.,),是第192任天主教教宗。原名彼得羅·安吉納列奧(Pietro Angeleri,一些來源之中他的名字有如此變體:Angelario、Angelieri、Angelliero、Angeleri),也被稱為摩羅尼的彼得羅(Pietro da Morrone),原是一名修士和隱修者,創立了本篤會的支會雷定會。在他當選教宗之前的教宗選舉已經陷入僵局達兩年之久,他在不知情下作為一個妥協人選而成為教宗。 他於1294年7月7日至12月13日為羅馬教宗,因受不住教宗生活,而且完全沒有行政經驗,被政治家把持,於是頒佈教宗辭職教令,然後同時辭職。雖然他不是唯一的辭職教宗,但是他卻是第一位在沒有外部政治壓力下自發自願地辭職的教宗,下一位同樣自發自願地辭職的教宗是八百年之後之本篤十六世。僅教宗辭職教令之外,雷定五世的其他教令和任命人選幾乎全被繼任者博義八世推翻,博義八世將他軟禁在坎帕尼亞地區費倫蒂諾內的城堡,雷定五世不久去世。 1313年他被克勉五世封為聖人,與他去世時僅僅相隔19年。在他以後,再沒有教宗以「雷定」為名。.

之间教宗和雷定五世相似

教宗和雷定五世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三位一體亞維農教廷保祿六世罗马羅馬教廷梵蒂冈樞機團法国本篤十六世意大利教宗辭職教宗选举教皇国

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Trinitas),又譯為三一真神、天主圣三、三一神、聖三一、三一神論,基督教神學術語,是基督宗教神YHWH(新教常汉译为上帝或耶和華,天主教常汉译为天主雅威)的神學理論,建立於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的《尼西亞信經》,是基督教三大宗派的基本信條。 三一論主張:聖父、聖子、聖靈(天主教會譯為聖神,東正教會和新教則譯為聖靈)三個不同的位格為同一本體、同一本質、同一屬性,是一位上帝,他們以homoousios 來表達他們之間的關連。 通俗地說,神是獨一的,只有一位神;聖父完全是神,聖子完全是神,聖靈完全是神;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父。亞他拿修信經對三一論得到了比較公認的解釋。 《新約聖經》沒有明確使用「三位一體」一詞,三位一體的理論基礎建基於一些聖經經文。其中包括在經文用「名」是單數,三位一體的支持者指聖父、聖子、聖靈乃共用上帝的名。一些經文被視為隱含三位一體的思想,而教父和護教士加以立論及宣講。 歷史上不斷有一些基督教派及個別人士否定此教義。基督宗教的主流教會接納三位一體為傳統教義之一;反對方則支持“一位格論”、“形態論”、“三位三體”等,否定三一論。 傳統天主教會把聖神降臨節第一主日定為三一主日,紀念天主聖父、聖子、聖神是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和教宗 · 三位一體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亞維農教廷

亞維農教廷時期(Papae Avenionenses;Cattività avignonese;Avignon Papacy;1309年-1378年),又稱亞維農之囚,是指天主教教廷遷移到法國亞維農(當時亞維農是教宗領地)的一段時期,期間七任教皇和大部份紅衣主教均為法國人。它又被稱為巴比倫的被擄期(Babylonian Captivity),引用以色列人公元前598年及公元前587年被巴比倫人征服的典故。這個時期從克勉五世開始,歷時69年,最後由額我略十一世主動將教廷遷回意大利的羅馬梵蒂岡,結束了亞維儂教廷時代,但他一年後的逝去卻發生了天主教教會的亞維儂分裂事件。.

亞維農教廷和教宗 · 亞維農教廷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保祿六世

真福教宗--(Beatus Paulus PP.,),本名若翰·蒙蒂尼(Giovanni Battista Enrica Antonia Maria Montini;於1963年6月21日到1978年8月6日担任教宗。.

保祿六世和教宗 · 保祿六世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教宗和罗马 · 罗马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羅馬教廷

羅馬教廷(Curia Romana;中文常直稱為教廷)是聖座的行政机构。它是輔助教宗處理整個天主教會的事務,也与教宗一起构成了天主教会的中央领导机构。其為天主教會的日常運作與達成目標提供必要的中樞組織。現今多以其所在地「梵蒂冈」代稱。.

教宗和羅馬教廷 · 羅馬教廷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梵蒂冈

梵蒂岡城國(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通稱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亦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也是一个国际公认主权实体)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城內建物於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以及教宗的主要居所均座落於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或教宗的居所,视其使用的場合而定。雖然梵蒂岡並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義大利語最為常用。在2002年以前,梵蒂岡常以義大利里拉及梵蒂岡里拉作為其境內的通用貨幣。義大利加入歐元區後,梵蒂岡與歐盟簽訂特別協議,發行小量鑄造的屬於梵蒂岡的硬幣,作流通和收藏之用。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會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现有十多亿天主教教徒,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對世界擁有重大的影響力。.

教宗和梵蒂冈 · 梵蒂冈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樞機團

枢机团是天主教会(罗马公教会)全体枢机的总称。枢机团的作用是在御前会议上辅佐教宗处理教会事务,以及在教宗薨逝或退位后集结教宗选举秘密会议以选出继任教宗John Paul II, Ap.

教宗和樞機團 · 樞機團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教宗和法国 · 法国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本篤十六世

本笃十六世(Benedictus XVI;Benedetto XVI;Benedikt XVI;)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5任教宗,本名若瑟·类思·拉辛格(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Iosephus Aloisius Ratzinger),2005年4月19日当选教宗,2005年4月24日正式就任,2013年2月28日辞职。通曉十種語言,就任教宗前为德國籍樞機,由保祿六世冊封,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2005年選舉教宗時,有教宗選舉權的樞機中,連他在內有三位並非由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的樞機,故參與了前兩次相隔僅數月的教宗選舉,而這三位中他和另一位這次也參與了,因此參與這次教宗選舉的樞機中,僅他們兩位有經驗。2013年2月11日,聖座宣佈,本篤十六世因健康和年老等因素決定辭職,歐洲中部時間2月28日晚上8時生效,成為繼1415年額我略十二世退位後,近600年來首位請辭的教宗,而他的請辭引起德國及天主教国家各地民眾和領袖的廣大反響。2013年2月28日辭職後保留「本篤十六世」之稱號,職務名稱改為「榮休教宗」(Pope Emeritus)。.

教宗和本篤十六世 · 本篤十六世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意大利和教宗 · 意大利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辭職

教宗辭職(Renuntiatio),即現今在位的天主教教宗自願結束職務,而教宗就會以「辭職」的方式解除教宗職位。在天主教歷史之中,教宗辭職是非常罕見而且不尋常的決定,絕大部份的教宗都會履行職務直至離世為止。目前已知有五位教宗選擇辭職,而根據11世紀至15世紀之間有爭議的文獻表明,另外有四位教宗在3世紀至11世紀之間辭任。最近一位宣布辭職的教宗為2013年2月28日辭職的本篤十六世,對上一位辭職教宗是1415年辭職的額我略十二世。 教宗自願結束職務,通常用「辭職」來發表,而「退位」這個字眼,不常被教會官方採用來形容自願結束職務的教宗。不過古代一些辭職例子說明,若干教宗曾因受壓而辭職。 此外,一些教宗在娼婦專政時期遭「罷黜」,意味被外部權力所遂,在歷史和法典之中教宗的去職始終是複雜問題。梵蒂岡官方的教宗名單似乎認為教宗「默許」之下被去職是有效辭職,但是卻無法證實這些「默許」是由他們心中所願。.

教宗和教宗辭職 · 教宗辭職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选举

教宗選舉(或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是樞機團為了選出一名羅馬主教(即教宗)而召開的會議。天主教徒認為教宗是聖伯多祿的宗徒繼承人和天主教會在人間的最高領袖。 經過1268年至1271年的宗座從缺期後,教會為了防止選舉受到政治干預而作出改革。教宗額我略十世於1274年進行期間頒佈法令,當中規定樞機選舉人應在選舉期間被鎖在一個用鑰匙上鎖的房間。如果他們未能選出一名新的羅馬主教,他們都不可以離開該房間。現時的教宗選舉是在梵蒂岡宗座宮的西斯汀小堂舉行。John Paul II, 1996.

教宗和教宗选举 · 教宗选举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教皇国

教宗国(Civitas Ecclesiae;Stato Pontificio、Stato della Chiesa;又譯為教皇國、教皇領)是南欧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為教宗统治的世俗领地,建立於8世紀,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以罗马為中心。1861年,教宗国的绝大部分领土被并入領導意大利統一進程的撒丁王国,即后来的意大利王国;至1870年,羅馬城也被并入意大利王国,教宗国领土退缩至僅剩梵蒂冈城,等同名存實亡。教宗庇护十一世时期,時任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1929年与教廷國務卿签订《拉特兰条约》,教宗国正式灭亡,由新成立的梵蒂岡城国取而代之。.

教宗和教皇国 · 教皇国和雷定五世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教宗和雷定五世之间的比较

教宗有109个关系,而雷定五世有7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6.95% = 13 / (109 + 78)。

参考

本文介绍教宗和雷定五世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