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崇祯和故宫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崇祯和故宫之间的区别

崇祯 vs. 故宫

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朱由檢於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 内阁拟定的年号为“--圣”、“兴福”、“咸嘉”、“崇贞”,朱由检圈定“崇贞”,并改为“贞”为“祯”。一说呈上的四个年号为“永昌”、“绍庆”、“咸宁”、“崇贞”。次年(1628年)改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京师,思宗自缢。李自成建立確立大順,改年號為永昌;吳三桂則擁立朱慈烺為帝,改元義興。 明朝滅亡之後,李氏朝鲜的士族出於反清情緒及小中華思想,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如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崇禎後再癸丑(1733年)、崇禎紀元後四乙丑(1865年)等等,這被稱作「崇禎紀元」。. 北京故宮,即紫禁城,是明清兩朝廿四位皇帝的皇宮。故宮始建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宮现为故宫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两代宫廷收藏为基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法国羅浮宮、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館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 明初定都于南京应天府。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自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变。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頒詔改北平为北京。从永乐元年至三年,多次下令从各地迁入人口至北京。永乐五年闰七月,朱棣颁诏开始营建紫禁城。主持营建工程为泰宁候陈珪、工部侍郎吴中、刑部侍郎张思恭、设计师蔡信。著名的工匠如石工陆祥、瓦工杨青等以及大量工匠,在永乐五年五月到达北京。建造紫禁城和改造北京是同时进行的,以原来的元大都城为基础改建。紫禁城工程开始後不久,即受到长陵建设及永乐八年、十一年两次北伐蒙古战役影响而放慢,至永乐十六年六月方才开始重新开工。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紫禁城完工。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永乐迁都完成;同年五月遭雷擊,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1459年(天順三年),營建西苑。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方完工。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未幾,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擊敗李自成;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卷(孙大章主编),第三章《宫殿》,第一节《北京紫禁城宫殿的复建与改建》。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以皇极门为常朝场所,以未被焚毁的建极殿为位育宫,作为顺治帝寝宫;摄政王多尔衮在武英殿办公。顺治元年至顺治十四年,重建了午门、天安门、外朝前三殿,将位育宫恢复为建极殿,改名为保和殿;又整修内廷、东路、和西路的建築。康熙六年重建端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開始部分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建築。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間對紫禁城大規模增建和改建。嘉慶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徒林清率教眾攻打紫禁城。光绪十四年(1886年)太和门护军值班室发生火灾,由于救火设施不完善,大火烧了两天,贞度门、太和门、昭德殿被焚。此次损坏直到光绪二十年才修复完毕。 民国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 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十八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一千五百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2013年5月18日起,故宫博物院范围内禁绝明火,全体员工、在院合作单位和游客,不管在室内和室外,不分开放区与工作区,一律禁止吸烟、禁用明火。.

之间崇祯和故宫相似

崇祯和故宫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顺治顺治帝李自成明朝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崇祯和顺治 · 故宫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顺治帝

顺治皇帝(a;),名福临(a),姓爱新觉罗氏,大清第二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首位清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自1643年至1650年,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朝征服明朝的大部分故土,深入西南省份追剿南明政权,在激烈的反对中,建立一系列被清代皇帝所沿袭的政策,如1645年颁布“剃发令”。多尔衮于1650年12月31日死后,13歲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在位期間,顺治帝面临着大明遗民的复明抵抗,不过至1661年,清军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遺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郑成功和朱由榔分别于次年病死和被擒杀。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由于顺治年间的历史文献流传相对较少,加上史書為突顯康熙帝的功績,因此这段时期同整个清朝历史相比显得较为鲜为人知。 顺治是清朝统治者在位期间在中国使用的年号。由于大清皇室为满洲人,统治许多蒙古部落,而这些蒙古部落曾帮助清朝征服中国,所以顺治年号在满语和蒙古语中分别有对应词,如蒙古语尊号额耶尔札萨克汗(;「平顺统治」的可汗,即義譯「順治」)。顺治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统称世祖章皇帝(v),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崇祯和顺治帝 · 故宫和顺治帝 · 查看更多 »

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鸿基费密《荒书》记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明季实录》所收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塘报稿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又冯苏《见闻随笔》云:自成“小字磑生”;《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条,记“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皇帝。 原是陕北驿卒。崇祯帝采信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夫起义,李自成参与起义军。高迎祥被明朝处死后,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为明末民变领袖之一,率起义军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1644年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後进攻明都北京,与崇禎帝谈判破裂后,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一片石战役后,李自成退入北京称帝。.

崇祯和李自成 · 故宫和李自成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崇祯和明朝 · 故宫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崇祯和故宫之间的比较

崇祯有75个关系,而故宫有21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37% = 4 / (75 + 217)。

参考

本文介绍崇祯和故宫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