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支廳和網走市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支廳和網走市之间的区别

支廳 vs. 網走市

支廳又稱地方廳,為日本都道府縣下的次級行政組織,負責處理所屬都道府縣的地區事務,並非自治機關,因此首長由縣(都、道)廳指派。全日本現共有12個支廳。. 網走市()位於日本北海道東部(道東),為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轄下城市,也是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辦公室所在地,在北見市以東約50公里。北邊面向鄂霍次克海,境內多丘陵,市中心位於網走川出海口附近,並延伸到周邊海岸附近的平地。轄區內西北部有能取湖,中部有網走湖、東部有濤沸湖,皆屬於網走國定公園。若按照字母排序的話,網走(Abashiri)是日本排序最前的市町村。 城市名稱來自阿伊努語的發音,但目前對原始意義有不同的見解,包括:.

之间支廳和網走市相似

支廳和網走市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山形县北海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沖繩縣日本

山形县

山形縣()位於日本东北地方的西南部地區,臨日本海沿岸,面積約932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13萬人。山地與丘陵地形約占總面積3/4,最上川從南到北,流經山形縣全境,縣政府所在地位於山形市。.

山形县和支廳 · 山形县和網走市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现时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区划,道廳所在地(首府)是札幌市。全境面積78,420.79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的人口約有544萬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亦可以指北海道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北海道本島和本州、四国、九州並為日本四大島嶼之一,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面積第21大島嶼。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アィヌモシㇼ,转写: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在明治政府設立開拓使之後,政府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北加伊(ほっかい)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最後政府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北海道名稱由來。北海道的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亦讓北海道保留有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北海道和支廳 · 北海道和網走市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支廳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網走市 · 查看更多 »

沖繩縣

沖繩縣(,)是日本最西南側的一個縣,縣廳所在地是那霸市。沖繩縣由琉球群島中的沖繩群島、先島群島以及太平洋中的大東群島組成,隔海和九州的鹿兒島縣相鄰。全縣由160個島嶼組成,其中49個有人居住,面積約2,281平方公里,是日本陸地面積第四小的縣。但沖繩縣包括了廣大的海域面積,東西寬約1,00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算上海域面積的沖繩縣面積則相當於本州、四國、九州面積總和的一半。沖繩縣幾乎全境屬於亞熱帶氣候,部分地區更屬於熱帶氣候,是日本唯一的亞熱帶縣,全年氣候溫暖且降水充沛。 沖繩縣在古代是名為琉球國的獨立國家,但同時對中國和日本薩摩藩朝貢。在中日兩國均處於鎖國狀態的時期,琉球國作為中繼貿易點而有重要地位。明治維新之後,琉球國被日本政府強行吞併,成為琉球藩,後改為沖繩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縣是現在日本領土範圍內唯一發生地面戰的地區,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縣土被戰火摧殘。戰後沖繩進入美國統治時期,並建設了大量美軍基地。1972年,美國將沖繩治权(非主权)移交日本,但大量美軍基地仍得到保留。現在美軍基地問題是沖繩縣政最主要問題。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沖繩縣的語言、飲食、風俗文化都和日本本土些許不同。沖繩的群島地形使得農業和製造業在沖繩經濟中佔比較低,而服務業則在沖繩經濟中有重要地位。沖繩還是空手道的發祥地。 沖繩縣的縣名取自於沖繩本島。「オキナワ」這一地名首次出現在文獻記載是在779年(奈良时代光仁天皇寶龜10年)《唐大和上東征傳》,當時漢字寫作阿兒奈波島。近代之後,日文文獻大多使用「沖繩」二字。.

支廳和沖繩縣 · 沖繩縣和網走市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支廳和日本 · 日本和網走市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支廳和網走市之间的比较

支廳有143个关系,而網走市有6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2.37% = 5 / (143 + 68)。

参考

本文介绍支廳和網走市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