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摩洛哥和绿色进军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摩洛哥和绿色进军之间的区别

摩洛哥 vs. 绿色进军

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通稱摩洛哥(阿拉伯語:المغرب ;柏柏爾語:ⵜⴰⴳⵍⴷⵉⵜ ⵏ ⵍⵎⵖⵔⵉⴱ ;Maroc)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要求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為其宣称領土,但由西班牙實際管轄。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 绿色进军(Green March),是摩洛哥政府在1975年11月发起的一次大型群众游行活动,目的是迫使西班牙放弃对西撒哈拉地区的控制。 1975年11月6日,大约35万非武装的摩洛哥平民,响应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的号召,在政府的组织和军队的保护下,从摩洛哥南部城市Tarfaya出发,带着代表伊斯兰教的绿色旗帜(“绿色进军”由此得名),越过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之间的分界线。西班牙军队为避免出现流血冲突,未对游行队伍开枪,波利萨里奥阵线则与进入西撒哈拉的摩洛哥军队进行了小规模的交火。 由于当时西班牙独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重病在床,因此西班牙无意在此时间卷入战争,遂在一周之后匆忙与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签订《》,承诺在次年初从西撒哈拉全部撤军,放弃这块殖民地。.

之间摩洛哥和绿色进军相似

摩洛哥和绿色进军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伊斯兰教哈桑二世 (摩洛哥)西班牙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波利萨里奥阵线摩洛哥君主列表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伊斯兰教和摩洛哥 · 伊斯兰教和绿色进军 · 查看更多 »

哈桑二世 (摩洛哥)

哈桑二世(Hassan II,),摩洛哥国王,前国王穆罕默德五世的长子。1957年7月9日,被正式立为王储,1961年2月26日穆罕默德五世病逝,3月3日,哈桑正式继承王位,尊号哈桑二世。1999年7月23日,哈桑二世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葬於其父穆罕默德五世之側,他的逝世被称做是“中东无法弥补的损失”。 1961年与阿特拉山区柏柏尔部族首领之女拉拉·拉蒂法结婚。育有2子3女.

哈桑二世 (摩洛哥)和摩洛哥 · 哈桑二世 (摩洛哥)和绿色进军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摩洛哥和西班牙 · 绿色进军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الصحراء الغربية ;Sahara Occidental;Taneẓroft Tutrimt)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濱臨大西洋,與毛里塔尼亚伊斯蘭共和國、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相鄰。該地是一個有爭議地區,當地獨立武裝組織西撒人阵統治着該地區東部大约三分之一的荒芜地区,其餘大部分均為摩洛哥王國所佔領。目前,共有47個國家承認西撒人阵所領導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為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主要居民为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撒哈拉人。.

摩洛哥和西撒哈拉 · 绿色进军和西撒哈拉 · 查看更多 »

毛里塔尼亚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الجمهورية الإسلامية الموريتانية;République Islamique de Mauritanie),通稱毛里塔尼亞(موريتانيا;Mauritanie),是西非阿拉伯国家之一。与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马里、塞内加尔接壤。.

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 · 毛里塔尼亚和绿色进军 · 查看更多 »

波利萨里奥阵线

萨基亚阿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Frente Popular de Liberación de Saguía el Hamra y Río de Oro;الجبهة الشعبية لتحرير ساقية الحمراء و وادي الذهب、Al-Jabhat Al-Sha'abiyah Li-Tahrir Saqiya Al-Hamra'a wa Wadi Al-Dhahab),简称波利萨里奥阵线(Frente Polisario),又称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西撒人阵,是一个致力于争取西撒哈拉完全独立的政治军事组织。该组织是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执政党和唯一合法政党。该组织是进步联盟的成员和社会党国际的观察员。 波利萨里奥阵线正式成立于1973年5月10日,成立时的目标为反抗西班牙对西撒哈拉地区的控制。5月20日,波利萨里奥阵线打响了反抗西班牙军队的第一枪。到1975年,波利萨里奥阵线已经拥有大约800名武装人员,成为西撒哈拉境内最大的武装反抗组织。 1975年11月6日,摩洛哥开展绿色进军,迫使西班牙走上谈判桌。11月14日,西班牙、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三国签定《马德里协议》,承诺在次年初全部撤离西撒哈拉,并将北部萨基亚阿姆拉地区交给摩洛哥,南部里奥德奥罗地区交给毛里塔尼亚。但是该协议遭到了西撒哈拉的另一个邻国阿尔及利亚的反对。 在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下,波利萨里奥阵线于1976年2月27日,也就是西班牙完成撤军的第二天,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并和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发生战争,其武装力量也发展到数千人。 1978年,毛里塔尼亚政府在战争的重压下倒台,新政权在次年与波利萨里奥阵线签订和约,宣布放弃对里奥德奥罗地区的领土要求,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对该地区的控制权。但是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立即宣布吞并毛里塔尼亚放弃的地区,并派遣摩洛哥军队加以占领。 1980年代中期,摩洛哥在西撒哈拉修建了一道摩洛哥长墙,将具有经济意义的全部西撒哈拉地区包围起来,从而在西撒哈拉形成了与波利萨里奥阵线对峙的僵局,波利萨里奥阵线控制了长墙以东大约占全部西撒哈拉三分之一的荒芜地区,建立了约有15万人口的撒哈拉难民营,但是无法取得更大的战果。 1991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90号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MINURSO),在西撒哈拉实施公民投票,以决定该地区的政治地位,9月,摩洛哥和波利萨里奥阵线宣布停火。但是由于在选民资格等问题上争执不下,公民投票始终未能举行。.

摩洛哥和波利萨里奥阵线 · 波利萨里奥阵线和绿色进军 · 查看更多 »

摩洛哥君主列表

在1957年之前,摩洛哥的统治者称为苏丹。.

摩洛哥和摩洛哥君主列表 · 摩洛哥君主列表和绿色进军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摩洛哥和绿色进军之间的比较

摩洛哥有105个关系,而绿色进军有1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6.09% = 7 / (105 + 10)。

参考

本文介绍摩洛哥和绿色进军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