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摩尔定律和舍恩事件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摩尔定律和舍恩事件之间的区别

摩尔定律 vs. 舍恩事件

摩尔定律(Moore's law)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其内容为:積體电路上可容纳的電晶体(--)数目,约每隔兩年便会增加一倍;经常被引用的“18个月”,是由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大衛·豪斯(David House)所说:预计18个月会将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即更多的晶体管使其更快)。 半导体行业大致按照摩尔定律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并驱动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社会改革、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个人电脑、因特网、智能手机等技术改善和创新都离不开摩尔定律的延续。 盡管摩爾定律的現象已經被觀察到了數十年,摩尔定律仍应该被視為是對現象的观测或對未來的推测,而不是一个物理定律或自然界的規律,從另一角度看,未來的增長率在邏輯上無法保證會跟過去的--一樣,也就是邏輯上無法保證摩爾定律會持續下去。雖然预计摩尔定律将持续到至少2020年。然而,2010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的更新增长已经在2013年年底放缓;又比如說英特爾在22奈米跟14奈米的CPU製程上已經放慢了技術更新的腳步,. 舍恩事件是一起于2002年揭发的大规模学术论文造假丑闻。事件主角扬·舍恩 (Jan Hendrik Schön) 1970年生于德国费尔登,1997年获康斯坦茨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8年加入贝尔实验室,于贝尔特拉姆·巴特洛格教授指导下做材料学研究,2001年成为正式员工。之后的4年里,他与20多人合作在许多大型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超过80篇论文,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的第一作者署名的论文就有17篇。这些论文在当时被认为于、分子半导体、、高温超导和纳米科技领域取得突破进展,震动了整个科学界。2001年,他获得了德国最重要的科学奖项之一——。 舍恩最出名的“成就”是于2001年11月发表的单分子场效应管。他称在两层金电极之间用含硫的有机物在金表面形成了自主装单分子层,该分子层表现出半导体场电效应,并以此制成单分子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实现了电流的控制和增益。该“成果”是分子半导体的重大突破,突破了硅晶体管的尺寸限制,可延续摩尔定律,大幅缩小芯片体积并降低成本,受到广泛的赞赏,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01年十大科技进展第一位。随后舍恩又发表了高温超导、有机激光等重大发现,成为学术明星,被认为是下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然而,其他科学家在重复他的实验时却遭到失败。普林斯顿大学的莉迪亚·索恩发现舍恩的两个实验温度差别很大,但噪声却完全相同。康奈尔大学的保罗·麦克尤恩也发现了类似问题。麦克尤恩于2002年5月向贝尔实验室举报舍恩学术不端。实验室请外界科学家团队进行独立调查,结果舍恩无法提供原始数据。9月24日,调查小组正式发布报告,确认舍恩的论文数据包含造假。11月1日,舍恩等人在《科学》上发表声明撤回8篇论文。之后,他所获奥托·克隆奖被撤销,其博士学位亦被收回。.

之间摩尔定律和舍恩事件相似

摩尔定律和舍恩事件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晶体管

晶体管

晶体管(transistor),早期音譯為穿細絲體,是一种-zh-cn:固体; zh-tw:固態;--zh-cn:半导体器件; zh-tw:半導體元件;-,可以用于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他功能。在1947年,由約翰·巴丁、沃爾特·布喇頓和威廉·肖克利所發明。當時巴丁、布喇頓主要發明半導體三極體;肖克利則是發明PN二極體,他們因為半導體及電晶體效應的研究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獎。 電晶體由半導體材料組成,至少有三個對外端點(稱為極),(C)集極、(E)射極、(B)基極,其中(B)基極是控制極,另外兩個端點之間的伏安特性關係是受到控制極的非線性電阻關係。晶体管基于输入的電流或电压,改變輸出端的阻抗 ,從而控制通過輸出端的电流,因此晶體管可以作為電流開關,而因為晶体管輸出信號的功率可以大於輸入信號的功率,因此晶体管可以作為电子放大器。.

摩尔定律和晶体管 · 晶体管和舍恩事件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摩尔定律和舍恩事件之间的比较

摩尔定律有18个关系,而舍恩事件有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3.70% = 1 / (18 + 9)。

参考

本文介绍摩尔定律和舍恩事件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