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

指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

本條目為搖滾名人堂成員的列表。搖滾名人堂成立於1986年,坐落於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專建以紀錄那些最為著名且價值巨大的音樂家、樂團、製作人,及其他對音樂產業有重大影響的人的歷史,特別是搖滾樂領域。.

241 关系: ABBAAC/DC基斯·洛克基思·理查兹埃弗里兄弟埃爾維斯·皮禮士利埃里克·克莱普顿偽裝者合唱團卡爾·帕金斯卡洛斯·山塔那史努比狗狗史萊許史蒂夫·米勒史蒂夫·豪史蒂芬·史提爾斯史蒂芬·泰勒史蒂薇·妮克絲史汀史派克·李史摩基·羅賓森吐派克·夏庫爾吉姆·莫里森吉米·亨德里克斯吉米·佩奇吉恩·西蒙斯夏卡·康大卫·鲍伊大人小孩雙拍檔大地風火大衛·吉爾摩大衛·克羅斯比奧蒂斯·雷丁奇想樂團妮娜·西蒙媽媽與爸爸合唱團安妮-弗瑞德·林斯塔德安格斯·楊小理查德小賴瑞·慕蘭尼爾·佩爾特尼爾·楊巴布·馬利巴迪·霍利巴里·吉布席德·巴雷特席德·维瑟斯布萊恩·威爾森布萊恩·瓊斯布蘭登·夫洛爾丑角合唱團...帕蒂·史密斯乐队合唱团平克·弗洛伊德年輕歲月亞當·佛契亞當·克雷頓亞特·葛芬柯仙妮亞·唐恩伊基·波普伊特·珍彼得·蓋布瑞爾彼得·格林何許人合唱團佛利伍麥克佛萊迪·墨裘瑞德爾·香農保罗·麦卡特尼保羅·安卡保羅·巴特菲爾德保羅·賽門俄亥俄州地下絲絨匆促樂團喬·佩里嗆辣紅椒傳聲頭像傑夫·琳恩傑夫·貝克傑奇·傑克森傑克·布魯斯傑克遜·布朗傑瑞·李·劉易斯傑曼·傑克森唐娜·桑默唐·亨利唐納文凱蒂蓮克利夫兰克羅斯比、史提爾斯、納許與尼爾·楊克里西·海特克里斯·康奈爾克里斯·馬汀克里斯·思奎爾創世紀樂團動物樂團四季合唱團B·B·金皇后乐队王子 (音樂家)珍妮絲·賈普林珍珠果酱乐队琼·贝兹科特·柯本積遜五人組空中铁匠米克·贾格尔約翰尼·卡什約翰·奧茲約翰·伏許安約翰·弗格蒂約翰·保羅·瓊斯 (音樂家)約翰·傳奇約翰·麥倫坎普約翰·梅爾约翰·迪肯罗德·斯图尔特美國羅尼·伍德羅伊·奧比森羅伯·殭屍羅賓·吉布羅比·羅伯森瑞奇·尼爾森瑞奇·山伯拉瑞奇·布萊克摩爾瑞奇·馬丁瑪麗亞·凱莉瓊·傑特瓊·邦·喬飛瓊·洛德特蕾西·查普曼狄托·傑克森險峻海峽音乐家音樂製作人莫里斯·吉布莫林·塔克莫比達夫·麥卡根達斯蒂·斯普林菲爾德菲爾·柯林斯衝擊合唱團馬龍·傑克森马克·安东尼 (歌手)詹姆士·布朗詹姆士·泰勒鮑比·布朗鲍勃·迪伦賽門與葛芬柯賈斯汀·提姆布萊克賀比·漢考克超級男孩麥可·傑克森麥當娜麥莉·希拉黑鍵樂團黑色安息日齐柏林飞船 (乐团)迈克·迪恩特霍爾與奧茲范·莫里森范·海伦蘭迪·紐曼阿姆閃耀大師門戶樂團蒂娜·特纳邁爾士·戴維斯邦妮·雷特邦喬飛蓋迪·李野獸男孩里奥纳德·科恩金属乐队金髮美女金格·贝克艾力克·約翰·薩奇艾力克斯·萊夫森艾維斯·卡斯提洛艾爾頓·約翰艾瑞莎·弗蘭克林艾莉西亚·凯斯艾迪·維達雪瑞兒·可洛雷·查尔斯雷蒙斯合唱團電光交響樂團FleaJay-ZKiss合唱團LL Cool JR.E.M.The EdgeThe Plain DealerU2樂團Yes (樂團)ZZ Top披頭四樂隊投機者樂團柯克·哈米特枪与玫瑰林納·史金納林格·斯塔提摩西·許密特東尼·艾歐密杜安·奧爾曼格雷厄姆·納許格林·佛萊梅莉莎·埃瑟里奇樂團比吉斯比利·喬比約恩·奧瓦爾斯比爾·哈利汤姆·威茨汤姆·汉克斯波·迪德利派屈克·莫納漢派特斯涅槃乐队深紫清水樂團湯姆·佩蒂湯姆·佩蒂與傷心人樂團滚石乐队漢克·巴拉德漂流者组合本·E·金戴夫·格羅爾戴安娜·罗斯戴瑞·霍爾昂內塔·費爾特斯科格海灘男孩斯特林·莫里森旅程樂團摇滚名人堂摇滚乐感恩至死憂鬱藍調合唱團打倒男孩性手槍 扩展索引 (191 更多) »

ABBA

ABBA()是一支瑞典的流行乐乐队,在当时他们是瑞典最出名的乐队。字母缩写(ABBA)源自于乐队成员姓名的首字母(字母的排列顺序并无规定)。少数时候被记为Abba。在1976以前的乐队的宣传材料中,乐队标志中的第一个“B”字母就已经被反转过来了。乐队在1970前後重組,乐队成员是比約恩·奧瓦爾斯、、昂內塔·費爾特斯科格和安妮-弗瑞德·林斯塔德(绰号"Frida")。他们凭借歌曲《滑铁卢》在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中获胜,他们从此广泛地为人所知。ABBA於1982年解散。經典名曲包括《》(Mamma Mia)和《》(Dancing Queen)。.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ABBA · 查看更多 »

AC/DC

AC/DC(意為交流電/直流電)是澳洲搖滾樂團,1973年由和安格斯·楊兄弟兩人在雪梨組成。音樂風格主要被歸類為硬式搖滾和藍調搖滾,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期間,他們被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和其他不同的媒體歸類為重金屬音樂,也是將硬式搖滾和重金屬音樂結合起來的宗師《》哈潑柯林斯(2004)ISBN 978-0380811274。但樂團成員從來不認為自己是重金屬樂團,始終只以簡單的「搖滾」自居。目前樂團陣容為主奏吉他手安格斯·楊、節奏吉他手、鼓手和主唱艾索·羅斯(他同時也是槍與玫瑰主唱)。正式的貝斯手仍處於空缺狀態,樂團中的創始元老也只剩安格斯·楊一人。截至2016年,樂團已發行16張錄音室專輯、4張現場專輯、1張迷你專輯、2張原聲帶、10張影像作品、3套典藏盒組,47張單曲和58支音樂錄影帶。 AC/DC組建後立即經歷了劇烈的陣容變化,時間長達一年多,直到1975年發行第一張錄音室專輯《》後才穩定下來。1977年貝斯手被替換成後,發行第五張專輯《》。在發行經典的第六張專輯《》不到半年,主唱在1980年2月19日突然死亡,官方死因是酒精中毒。樂團遭逢巨變後考慮解散,但受到邦·史考特父母的鼓勵,最終決定尋找新主唱、繼續前進。前成員獲選為新主唱,隨後發行第七張專輯《回歸黑暗》,全黑的專輯封面是向邦·史考特致哀,而這張作品也使樂團升上全新的高度,成為他們的暢銷作品之一。 第八張專輯《》讓樂團首次奪下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冠軍。鼓手於1983年被開除,由取代,1989年西門·萊特離開AC/DC加入羅尼·詹姆斯·迪歐的。在1990年代初發行第十二張專輯《》後,樂團的人氣又開始上升。鼓手克里斯·斯雷德在1994年自願離開,菲爾·路德則受邀回歸,並於1995年繼續與樂團推出第十三張專輯《》。2000年發行的第十四張專輯《》受到許多評論家的好評。2008年的第十五張專輯《》是該年度銷量排名第二高的專輯,也是繼《向搖滾致敬》之後,另一張在全世界數十個國家中排名第一的強勢專輯。1994年後,樂團陣容保持了二十年的穩定狀態。2014年起,由於馬爾科姆·楊罹患失智症退休、菲爾·路德官司纏身、布萊恩·強森聽覺受損嚴重而陸續離開樂團。槍與玫瑰成員艾索·羅斯於2016年加入剩餘的巡演,並成為樂團的正式主唱。之後貝斯手也在巡演結束時宣布退休。 AC/DC已經在全球銷售了超過2億張唱片,包括美國國內的7970萬張銷售認證,成為美國史上銷售量最高的音樂家第10名、全球音樂史上最暢銷的音樂家第11名,以及世界上第二大商業成功的重金屬樂團(僅次於齊柏林飛船)。第七張專輯《回歸黑暗》因為銷量達到5000萬張(包括美國國內的2200萬張),成為全球最暢銷專輯第二名(僅次於麥可·傑克森的《顫慄》),也是全球史上銷量最高的樂團作品。美國電視頻道VH1將AC/DC列為「百大優秀硬搖滾樂團」第4名(僅次於齊柏林飛船、黑色安息日與吉米·罕醉克斯體驗樂團)。美國音樂頻道MTV將AC/DC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金屬樂團」第7名。2003年進入搖滾名人堂。2004年《滾石》雜誌將他們列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百個音樂家」第72名。知名唱片製作人也在《滾石》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評價AC/DC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搖滾樂團」。2010年,VH1再度將他們列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百個音樂家」第23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AC/DC · 查看更多 »

基斯·洛克

基斯托福·朱利葉斯·洛克三世(Christopher Julius Rock III,)是一名美國喜劇演員、編劇、導演及監製,以棟篤笑出道,最著名的電影有《荒失失奇兵》系列,曾於2005年主持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時隔11年,亦於2016年主持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曾在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发表种族歧视言论,在舞台上公开嘲讽亚裔族群,并引来群众反弹。 2014年《業內前五》榮獲第86屆國家評論協會獎聚光燈獎。.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基斯·洛克 · 查看更多 »

基思·理查兹

基思·理查兹(Keith Richards,),英国音乐家、歌手、词曲創作人,以及英国摇滚乐队滚石樂團的创始成员之一。隨著樂團在1989年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 在滚石杂志一百大吉他手,2003年列為第10名,2011年列為第4名。与主唱米克·贾格尔合作的歌曲中有十四首入选滚石杂志五百大歌曲。.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基思·理查兹 · 查看更多 »

埃弗里兄弟

埃弗里兄弟(The Everly Brothers)是美国受乡村音乐影响的摇滚(rock and roll)组合,以民谣吉他和闻名。这一对歌手为唐纳德·“唐”·埃弗里(Donald "Don" Everly,1937年2月1日-)和菲利普·“菲尔”·埃弗里(Phillip "Phil" Everly,1939年1月19日-2014年1月3日)。埃弗里兄弟于1950年代中旬出道,是前披头士时代最成功的演唱组合之一。他们的风格混合了乡村音乐、藍草音樂、和当时的摇滚乐,并创造了自己的双声部和声风格,影响了众多60年代的乐队。该组合于1986年入选摇滚名人堂,于2001年入选鄉村音樂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埃弗里兄弟 · 查看更多 »

埃爾維斯·皮禮士利

埃尔维斯·亞伦·普雷斯利(his surname (PREZ-lee), Presley himself used the pronunciation, (PRES-lee), as did his family and those who worked with him.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埃爾維斯·皮禮士利 · 查看更多 »

埃里克·克莱普顿

艾瑞克·帕特里克·克莱普顿(Eric Patrick Clapton,),英國音樂家、歌手及詞曲作家。他曾經獲得過18座葛莱美獎,是20世纪最成功的音樂家之一,目前唯一獲得三個摇滚名人堂成就的藝人,一次為個人獨唱,另外二次在雛鳥樂隊和奶油樂隊 。他是有史以来最偉大的吉他手之一,《滾石杂志》评选的史上一百大吉他手在2003年評選列為史上的第4名 ,2011年滾石雜誌一百大吉他手評選列為史上的第2名,滾石雜誌發表的百大摇滚艺术家里面排名53位。《吉普森吉他》的“所有時間的50名吉他手”排名第4。他在2009年時代雜誌的“十佳電吉他演奏員”中名列第5。全英音樂獎1987年傑出貢獻獎,2004年被英國皇室授予白金漢宮CBE勳章,2017年法國授予藝術與文學勳章。1998年創立安提瓜島十字路口中心,慈善機構用來安置酒精中毒和吸毒者的治療。 雖然克莱普顿的曲風多變,但是他的大部分作品还是基于藍調根源的風格。他是一个音乐的改革者,他的主要贡献,包括對於藍調的堅持而離開漸漸趨向流行樂的雛鳥樂隊,他是藍調摇滚的先驅,在離開雛鳥樂團後,加入以英國藍調音樂為主的期间,以及後來以藍調為基調的迷幻摇滚在奶油樂隊時期,再到盲目信仰乐團。他成功地從三角洲藍調先驅羅伯·強生代表作歌曲十字路口藍調在奶油樂隊時期發行專輯,到後來收錄在專輯《我和羅伯·強生先生》。音乐风格後來也多種嘗試變化從藍調到藍調搖滾再到流行摇滚。 代表作歌曲有〈〉和〈〉,專輯有《》和《》及雷鬼樂代表作在1974年專輯《》,得到重大的成功,銷售量有黃金認證,其中重新詮釋雷鬼樂之父巴布·馬利的我射殺警長也得到告示牌熱門單曲第一,幫助雷鬼音樂進入到大眾市場, 克萊普頓詮釋此曲在2003年被入選葛萊美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埃里克·克莱普顿 · 查看更多 »

偽裝者合唱團

#重定向 伪装者合唱团.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偽裝者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卡爾·帕金斯

卡爾·帕金斯(Carl Perkins,1932年4月9日 - 1998年1月19日)是一位美國鄉村搖滾音樂人。從1954年開始,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太陽唱片錄音室灌錄唱片,他最著名的歌曲是《藍色麂皮鞋》。.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卡爾·帕金斯 · 查看更多 »

卡洛斯·山塔那

卡洛斯·阿尔韦托·山塔那·巴拉甘(Carlos Augusto Alves Santana,),通稱卡洛斯·山塔那,是一個美國的拉丁搖滾吉他手,發跡於1960年代;生於墨西哥,14歲時舉家遷往美國加州舊金山,開始接觸搖滾,年僅15歲正式組團闖蕩樂壇,1970年代開始帶動拉丁搖滾與世界音樂的風潮。 山塔那在滾石雜誌評選史上百大吉他手中,滾石雜誌一百大吉他手2003年列為第15名,2011列為第20名,同時名列「史上百大傑出藝人」行列,是樂壇公認當代偉大的搖滾吉他英雄之一。他的演奏曲風變化多端,橫跨拉丁、搖滾、藍調、靈魂、爵士、流行等音樂類型,1999年專輯「超自然力量」得到九座葛萊美獎,讓他生涯達到巔峰。.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卡洛斯·山塔那 · 查看更多 »

史努比狗狗

小卡尔文·科多扎·布罗德斯(Calvin Cordozar Broadus, Jr.,),因其艺名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知名,是一位获格莱美奖提名的美国饒舌歌手、唱片制作人、演员。史努比狗狗因其西岸嘻哈界的教父地位而知名,他也是制作人德瑞博士的得意门生之一。 史努比狗狗在高中时,只是個混帮派的不良少年,毕业后,他因持有大麻被捕,并被判入狱3年。刚出狱的他,得到德瑞博士的赏识,音乐生涯起步于1992年,他的出道专辑《Doggystyle》于1993年面世,由发行。《Doggystyle》获得了四倍于白金的销量,并催生了众多打榜单曲,包括《What's My Name》和《Gin & Juice》。 1996年,史努比狗狗摆脱了1993年其保镖谋杀敌对帮派成员菲利普·伍德曼瑞安(Philip Woldemariam)案件的相关指控,并在同年发布了第二张专辑《Tha Doggfather》。这是他在Death Row唱片公司发布的最后一张专辑,随后他签约,并在1998年到2001年陆续发布了3张专辑。2002年,史努比狗狗转投/Capitol/EMI唱片公司,并发布了专辑《Paid tha Cost to Be da Boss》,随后他又于2004年签约Geffen唱片公司,并在那里之作了他随后的3张专辑。他还曾和自己的表兄弟内特·道格以及组成超级组合213,并于2004年出版了一张专辑。 除了音乐,史努比狗狗还在多部动作片中出镜,并主持了多档电视节目:《Doggy Fizzle Televizzle》、《Snoop Dogg's Father Hood》以及《Dogg After Dark》。他还在执教一支高中青少年联赛橄榄球队。他本人惹上不少法律纠纷,使得他在英国和澳大利亚被禁。 2009年9月,史努比狗狗被EMI任命为的主席。他的第十张专辑《Malice n Wonderland》于2009年12月8日发布。 2016年,他在世界摔角娛樂的摔角狂熱大賽中,正式入選世界摔角娛樂名人堂,為音樂界首例。 2016年11月26日,他在《NBA 2K17》的「公園午夜派對」中,以「DJ SNOOPADELIC」的身份在遊戲中的MyPARK模式出現。.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史努比狗狗 · 查看更多 »

史萊許

史萊許(Slash,)原名掃羅·哈德森(Saul Hudson),為美國搖滾樂團槍與玫瑰的主音吉他手。1996年離開槍與玫瑰後重組了樂團,2002年解散後擔任樂團的主音吉他手。2009年開始其個人音樂生涯,長而捲曲並蓋著眼睛的捲髮為其特色。.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史萊許 · 查看更多 »

史蒂夫·米勒

史蒂文·哈沃斯·米勒(Steven Haworth "Steve" Miller,)藝名史蒂夫·米勒Justin Kern.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史蒂夫·米勒 · 查看更多 »

史蒂夫·豪

史蒂夫·詹姆斯·豪(Steve Howe,)是位深受大眾喜愛的音樂家,自七零年代始常被推崇為世界頂尖的吉他手之一。豪生於英國北倫敦的哈洛威,他與前衛搖滾團體Yes的合作最廣為人知。他曾是The Syndicats、Bodast、Tomorrow、Asia以及GTR的成員,同時到2005年6月為止發行了十三張個人專輯。.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史蒂夫·豪 · 查看更多 »

史蒂芬·史提爾斯

史蒂芬·亞瑟·史提爾斯(Stephen Arthur Stills,)是一名美國歌手、作曲人和多樂器演奏家,知名於作為水牛春田合唱團和克羅斯比、史提爾斯、納許與尼爾·楊的成員。 他在水牛春田合唱團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之後,他創作了該樂團為數不多的幾首熱門歌曲〈〉,它成為了1960年代最知名的歌曲之一。他為樂團貢獻的其他著名歌曲包括〈〉、〈Bluebird〉和〈Rock & Roll Woman〉,史提爾斯的隊友也表示他是「水牛春田的心臟和靈魂」。 水牛春田合唱團解散後,史提爾斯與大衛·克羅斯比和格雷厄姆·納許組成了克羅斯比、史提爾斯與納許(CSN)的三人組合。史提爾斯除了編寫組合的大部分歌曲外,在他們的中擔任貝斯、吉他和鍵盤,而該專輯在銷量超過四百萬張的這一點上便已超過了三位成員以前所屬的樂團:飞鸟、水牛春田、以及。 為了幾個月後在胡士托音樂節上的演出和第二張專輯《》,前水牛春田成員尼爾·楊加入了CSN。史提爾斯在該專輯的同名曲目中擔任貝斯、吉他和鍵盤,以及歌曲〈〉中擔任電吉他。這張專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銷量超過800萬張。在這之後CSNY的四位成員都發布了個人專輯,全數進入前20名。 史提爾斯的第一張個人專輯《》獲得了黃金認證,是唯一一張吉米·亨德里克斯和埃里克·克莱普顿同時客串的專輯,而其中的〈〉成為他最熱門的單曲,在Billboard Hot 100上達到第14位。在這之後持續發布個人專輯,隨後在1972年與前飞鸟成員組成。1974年夏天,楊在為期四年的音樂會巡迴演唱會結束後與CSN重聚,而他們的重聚演唱會被錄製並於2014年發行,即《》。這是組合第一次在體育場巡演,也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巡演。CSN於1977年的第三張專輯《》重組,此專輯成為三人組最暢銷專輯。到了1980年代,CSN和CSNY繼續獲得有白金唱片認證。迄今為止,史提爾斯的獨唱生涯和樂團合計銷售了超過3500萬張專輯。 在2003年版的滾石雜誌一百大吉他手榜單中,史提爾斯排行第28名,Rolling Stone 2003-08-27.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史蒂芬·史提爾斯 · 查看更多 »

史蒂芬·泰勒

史蒂芬·泰勒(Steven Tyler,),本名史蒂芬·維多·泰瑞克(Steven Victor Tallarico),生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是一位摇滚歌手、樂器演奏家,擔任搖滾樂團史密斯飛船(Aerosmith)的主唱,獨特的高分貝尖叫嗓音與寬廣的音域讓史蒂芬被稱為“尖叫惡魔”(Demon of Screamin)。曾擔任歌手選秀節目《美國偶像》評審。经典电影《魔戒三部曲》的主演丽芙·泰勒是他女儿。.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史蒂芬·泰勒 · 查看更多 »

史蒂薇·妮克絲

史蒂芬妮·林恩·「史蒂薇」·妮克絲(Stephanie Lynn "Stevie" Nicks,)是一名美國女歌手和作曲家,她常被視作搖滾女王。 妮克絲最著名的是佛利伍麥克的前成員。她以自己獨特的聲音,以及神秘的視覺風格和象徵性的歌詞而聞名。身為佛利伍麥克的成員和獨立藝術家,她創作的歌曲多達四十至五十首,銷量超過1.4億張,成為佛利伍麥克最暢銷的音樂人之一,1998年以佛利伍麥克和其他樂團成員,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史蒂薇·妮克絲 · 查看更多 »

史汀

戈登·马修·托马斯·萨姆纳(Gordon Matthew Thomas Sumner,),CBE,即史汀(Sting),是一名英国音樂家,歌手,歌曲作者和演員。來自英國-zh-hans:纽卡斯尔;zh-hk:紐卡素;zh-sg:纽卡斯尔;zh-tw:紐卡索;-。他是新浪潮搖滾樂團警察合唱團(The Police)主要的詞曲作者,主唱和貝斯手,1978年發行首張專輯《Outlandos d'Amour》, 1979年以專輯《Regatta de Blanc》登上英國專輯榜冠軍寶座;1980年《Zenyatta Mondatta》專輯再度登上英國專輯榜冠軍,1980年以首張專輯同名主題曲《Regatta de Blanc》拿到首座美國格莱美奖。 1984年史汀離開警察合唱團單飛樂壇,1985年的處女作《The Dream Of Blue Turtles》專輯問鼎流行專輯榜6週冠軍。爵士樂、古典樂、放克節奏、雷鬼搖滾樂、靈魂樂、鄉村流行、福音、新世紀音樂、世界音樂民族風等,都融合在史汀多面向的樂章裡。史汀多次為電影創作主唱電影主題曲,偶爾加入電影客串演出。音樂與電影之外的史汀,近年來常為拯救雨林,和國際特赦組織等為環保生態與人權維護而奔走。.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史汀 · 查看更多 »

史派克·李

史派克·李(Spike Lee,),美國電影製作人、導演、劇本寫作者及演員。他曾獲得艾美獎,並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他的電影討論許多關於政治與社會的議題,他也時常在他的電影作品裡面演出。他同時也在哥倫比亞大學與紐約大學教授電影。 他的電影製作公司「40英畝及一頭騾影業」(40 Acres & A Mule Filmworks)從1983年起已經製作了超過35部電影。 2015年被奥斯卡组委会授予荣誉奖即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他曾經為2K Sports的NBA2K16編導故事.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史派克·李 · 查看更多 »

史摩基·羅賓森

小威廉·「史摩基」·羅賓森(William "Smokey" Robinson Jr.,),美國音樂人、作曲人、音樂製作人、和前音樂執行人。羅賓森是摩城合唱組合的創立者與領唱,同時也兼任了樂隊的主作曲人與製作人。自奇蹟樂隊從1955年建立以來,羅賓森領導樂隊直到他在1972年從樂隊退休並擔任摩城唱片副總裁。 然而,羅賓森在隔年以獨唱藝人身分重返音樂界。繼1988年摩城唱片被MCA公司收購後,羅賓森於1990年離開了該公司。羅賓森在1987年被引入搖滾名人堂,他也因其一生對流行音樂的貢獻獲得了201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的。.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史摩基·羅賓森 · 查看更多 »

吐派克·夏庫爾

#重定向 圖帕克·夏庫爾.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吐派克·夏庫爾 · 查看更多 »

吉姆·莫里森

詹姆斯·道格拉斯·“吉姆”·莫里森(James Douglas "Jim" Morrison,),是一位美国创作歌手和诗人,其最出名的身份是洛杉矶摇滚乐队門戶樂團的主唱。"", BBC News, January 31, 2007.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吉姆·莫里森 · 查看更多 »

吉米·亨德里克斯

詹姆斯·馬歇爾·亨德里克斯(James Marshall Hendrix,),暱稱為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原名强尼·阿伦·亨德里克斯(Johnny Allen Hendrix),生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吉他手、歌手、音乐人,尽管他的主要音乐生涯只持续了4年,但被公认为是流行音乐史中最重要的电吉他演奏者,也是20世纪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 摇滚名人堂形容他“可以说是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乐器演奏家。” 1967年Melody Maker 讀者投票選出的流行音樂家,1968年滾石雜誌的年度最佳表演者,Disc(magazine)1969年世界頂尖音樂家,1970年吉他手將他命名為年度最佳搖滾吉他手,1992年吉米·亨德里克斯 經驗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並於2005年引入英國名人堂。2003年滾石雜誌評選史上最偉大一百位吉他手,吉米·罕醉克斯被評選為第1名, 2011年滾石雜誌一百大吉他手評選再次列為第1名。 亨德里克斯的吉他技巧完全是自学,因为是左撇子,他把一把右手吉他的琴弦颠倒安装用来左手演奏。作为一名吉他手,他受到了众多布鲁斯和节奏布鲁斯的吉他前辈的影响,并在这些基础上做出了伟大的革新。影响他的音乐家包括布鲁斯吉他大师B·B·金,Albert King,巴迪·盖伊,T-Bone Walker,Muddy Waters,以及对R&B和灵魂乐做出过卓越贡献的Curtis Mayfield。爵士乐也对亨德里克斯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经常说他个人最喜欢的音乐家是Rahsaan Roland Kirk。 另外,亨德里克斯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摇滚吉他和的演奏技巧,尽管在他之前的一些艺术家,比如奇想乐团的戴维·戴维斯和誰人乐队乐队的Pete Townshend已经把回授及失真等效果运用于那些急速独奏上,亨德里克斯是第一位把这些電吉他哇音踏板效果器和音箱的回饋與失真,作为其歌曲作品的整体表现手法和帶入錄音室錄製歌曲的吉他手。 作为一个录音室制作人,亨德里克斯也是第一位将录音室效果处理作为表现其音乐理念的藍調摇滚乐手。明显的,他是那些最初尝试在录音过程中添加立体声效果的音乐家之一。同时,Hendrix也是一个老练的作曲人,他的作品在其生前和死后被无数的音乐人重新诠释过。最终他作为吉他之神的地位远远超出了同时期的小理查、查克·貝里甚至是他的第一个偶像猫王以及伟大的-zh-hans:披头士乐队;zh-hk:披頭四樂隊;zh-tw:披頭四樂團;-。 亨德里克斯那争议性的同时也是根源性的自然风格可以用其在《星條旗》中用吉他模仿出战争的声音(包括机枪声,轰炸声以及人们的尖叫声)的激情演奏作为概括。他对此曲印象派手法的演绎充分描绘出了当时普遍的反美主义风潮并且成为了60年代动荡时期的美国社会的内心独白。 对美好事物的怪异符号化,自发性的多愁善感成为了亨德里克斯特有的个性。当被问到在Dick Cavett Show上所做的非正统的拥有非洲异教派风格的表演时,亨德里克斯回答说:“我以为那是美丽的。” 吉米·亨德里克斯於1970年組成《吉卜賽人樂隊》,在美國及歐洲作巡迴演出。1970年9月16日,即他去世前兩天,亨德里克斯於朗尼·史葛在倫敦蘇豪區經營的朗尼史葛爵士俱樂部與艾力·波頓作即興表演,成為他的最後一次公開演出。两天后,他在一家伦敦旅馆死于药物窒息。.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吉米·亨德里克斯 · 查看更多 »

吉米·佩奇

詹姆斯·帕特里克·“吉米”·佩奇,(James Patrick "Jimmy" Page,)是一位英国音乐人、歌曲创作者和音乐制作人。他作为摇滚乐队齐柏林飞船乐队的主音吉他手及乐队领袖取得了巨大成功。 佩奇以的身份在伦敦开启了音乐生涯。到1960年代中期,他已成为英国最炙手可热的录音室吉他手。1966年,他成为了雏鸟乐队的第三任主音吉他手。1968年,当其他成员都离队后,佩奇招募了三位新成员,随后将乐队名称改为齐柏林飞艇。1980年,齐柏林因鼓手去世而解散。之后,佩奇与多位音乐人有过短期合作,并参与了一个电影配乐项目。1994年至1998年,他与前队友罗伯特·普兰特以为名录制专辑,举办了巡演。 佩奇被公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吉他手之一。《滚石》杂志称他为“强力吉他重复段的教主”,并在“史上最伟大的100位吉他手”2003年列為第9名 ,2011年榜单上将其列为第3名 。2007年,他在《》的“100位最狂野的吉他英雄”榜单上排名第四位。2010年,他在吉布森的“史上最伟大的50名吉他手”榜单上排名第二位。佩奇是少见的被两次引入摇滚名人堂的人之一,第一次是作为雏鸟乐队成员,第二次是作为齐柏林飞船成员。.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吉米·佩奇 · 查看更多 »

吉恩·西蒙斯

吉恩·西蒙斯(Gene Simmons,),原名Chaim Witz(חיים ויץ,),出生于以色列海法,8岁时移居美国,是一位以色列裔美国摇滚贝斯手、歌手、演员,也是著名的Kiss乐队的创立者之一。.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吉恩·西蒙斯 · 查看更多 »

夏卡·康

夏卡·康(Chaka Khan,,本名Yvette Marie Stevens),生于芝加哥,是一位美国歌手和作曲家,在1970年代开始出名。1973年至1978年是Rufus乐队的成员。其主要作品有《Tell Me Something Good》、《Sweet Thing》、《Ain't Nobody》、《I'm Every Woman》、《I Feel for You》和《Through the Fire》。她曾10次获得格莱美奖。 K Category:芝加哥人 Category:葛莱美奖获得者 Category:伯克利音樂學院校友.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夏卡·康 · 查看更多 »

大卫·鲍伊

大卫·罗伯特·琼斯(David Robert Jones,),艺名大卫·鲍伊(David Bowie, ),是英国摇滚音乐家、词曲创作人、唱片制作人和演员。四十多年来,鲍伊一直是流行音乐界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尤其是在1970年代的音乐探索,对整个乐坛起着开创性的作用。同时,他还以自己独特的声线以及作品的深度和折衷主义精神而闻名。他協助推倒了柏林圍牆並關注中國人權問題。 以带领时尚的先知先觉而被称为「搖滾变色龙」的鲍伊,同时是十分坚持于自己的理想及创意的。首次受到瞩目是1969年的乡村摇滚单曲《奇怪的空间》,不过最广人知的还是华丽摇滚时期的Hunky Dory(1971年),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1972年),以及Aladdin Sane(1973年)。其后拓展其音乐版图至电子乐,灵魂乐以及新浪潮,往往都是在这些类型尚未受人注意时,鲍伊就先洞察到其中特质。去世前3天推出最後一曲《Lazarus》的MV,透過歌詞跟世人告別:「你望上這兒,我在天堂」。該曲收錄於他去世前2天推出的最後專輯《Blackstar》。 鲍伊对70年代至今的摇滚乐有著显著的影响。在所票选的一百大摇滚乐手中,排名第七。在BBC的一百大英国人当中,鲍伊排名第二十九。他的音乐作品中销售量为一亿三千六百万,并进入了摇滚名人堂。 除了音乐上卓越表现,鲍伊也是个称职的好演员。曾参与演出《天降財神》(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1976年)、《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大卫·鲍伊 · 查看更多 »

大人小孩雙拍檔

大人小孩雙拍檔(Boyz II Men)是組來自美國費城、曾贏得葛萊美獎的演唱團體。在1988年成立之初,成員包括納森·莫里斯、尚恩·史塔克曼、溫亞·莫里斯、麥可·麥凱瑞和馬克·尼爾森。馬克·尼爾森在發行第一張專輯時單飛。之後,其他人以四人組合逐漸獲得大眾注目。大人小孩雙拍檔早期的曲風以New jack swing為主,後其則以Urban及Slow Jam。 大人小孩雙拍檔是史上最成功的節奏藍調男子演唱團體,總銷售量達六千萬張。在告示牌單曲榜上就擁有3首超過10週冠軍的單曲,1992年的〈End Of The Road〉13週、1994年的〈I'll Make Love To You〉14週, 而與瑪麗亞·凱莉合唱的〈One Sweet Day〉則以16週成為告示牌史上冠軍週數最長的單曲。 大人小孩雙拍檔在1990年至2000年是摩城唱片旗下歌手,之後轉至母公司環球唱片。在2000年發行《最佳拍檔》(Nathan Michael Shawn Wanya)後,大人小孩雙拍檔轉至。2003年,麥可·麥凱瑞由於脊椎側彎造成慢性背傷,宣布離隊。2009年,納森·莫里斯、尚恩·史塔克曼、溫亞·莫里斯繼續以三人組的方式巡迴和錄製專輯。1995年,他們拿下三座葛萊美獎。《告示牌》將大人小孩雙拍檔列為1990年代最成功的團體,並在總體藝人中名列第四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大人小孩雙拍檔 · 查看更多 »

大地風火

#重定向 球風火.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大地風火 · 查看更多 »

大衛·吉爾摩

大衛·喬恩·吉爾摩,CBE(David Jon Gilmour,)是英國音樂家,以身為搖滾樂團平克·佛洛伊德的吉他手、主唱,及團內的詞曲創作者之一而馳名。除了與平克·佛洛伊德合作之外,吉爾摩也為各式各樣的歌手擔任唱片製作人,並同時是位成功的單飛歌手。吉爾摩亦積極參與許多慈善組織活動。2003年,他因對音樂與慈善事業的卓越貢獻,被授予英帝國司令勳銜(CBE)。吉爾摩並於2008年Q雜誌音樂獎典禮上獲頒傑出貢獻頭銜。 2011年,吉爾摩在《滾石》雜誌的「史上百大偉大吉他手」中名列第14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大衛·吉爾摩 · 查看更多 »

大衛·克羅斯比

大衛·范·科特蘭德·克羅斯比(David Van Cortlandt Crosby,)為一名美國創作歌手與吉他手,除了他的個人事業外,他還是飞鸟乐队和克羅斯比、史提爾斯與納許的創始成員。 克羅斯比於1964年加入飛鳥樂隊。該樂隊以錄製了鲍勃·迪伦的〈〉的翻唱版本而在1965年4月的榜單上奪得榜首。克羅斯比出現於飞鸟的前五張錄音室專輯中,以及原陣容的。1967年,克羅斯比在上與水牛春田的史蒂芬·史提爾斯一起登台表演,兩人不久後於1968年與的格雷厄姆·納許組成克羅斯比、史提爾斯與納許。在發行了後,他們贏得了1970年次的格萊美獎最佳新人。尼爾·楊在他們錄製第二張專輯《》以及他們在胡士托音樂節的現場演出(同時也是CSN的第二場現場演唱會)之前加入了現場表演組。 由克羅斯比創作或共同創作的作品包括飛鳥樂隊的〈〉、〈〉、〈〉和克羅斯比、史提爾斯與納許的〈〉、〈〉、〈Shadow Captain〉、〈In My Dreams〉。他也為克羅斯比、史提爾斯、納許與尼爾·楊的1970年專輯《Déjà Vu》寫下了〈〉和同名歌曲〈Déjà Vu〉。他以另類的吉他定弦和爵士樂的色彩聞名。他已經發行了六張個人專輯,其中五張上過熱銷榜。此外,他與中的兒子詹姆斯·雷蒙組成了一支爵士樂三重奏樂團。克羅斯比所參與的飛鳥/CSN(Y)的專輯已經售出了超過3500萬份。 克羅斯比曾兩次入選搖滾名人堂:第一次是作為飛鳥樂隊的成員,第二次是作為CSN的成員。他所參與的五張專輯包含在滾石雜誌五百大專輯中,2張是飛鳥樂隊的,3張是CSN的。他在政治上的直言不諱,使他被認為是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的象徵之一。.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大衛·克羅斯比 · 查看更多 »

奧蒂斯·雷丁

奧蒂斯·雷丁(Otis Ray Redding, Jr;1941年9月9日-1967年12月10日)是一位知名的美國靈魂樂歌手,以唱腔中的熱情和單曲《坐在灣邊的港口》廣為人知。 雷丁出生於喬治亞州的小鎮道桑。在三歲時隨家裡搬到馬康鎮。並在當地的凡費里浸禮會教堂(Vineville Baptist Church)參加唱詩班。青年時曾參加過當地節慶中的15週週日歌唱比賽獲獎,而在地方上小有名氣。.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奧蒂斯·雷丁 · 查看更多 »

奇想樂團

奇想樂團(The Kinks)是一支英國搖滾樂團,于1964年由雷和戴夫·戴維斯兄弟成立於倫敦北區墨斯維丘。它是公認「英國入侵」時代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樂團之一。他們的音樂曲風多元,融合節奏藍調、英國歌舞雜耍、民謠和鄉村等元素。奇想樂團的原始陣容包括雷·戴維斯(主唱、節奏吉他)、戴夫·戴維斯(主奏吉他、歌唱)、皮特·奎特(貝斯吉他、歌唱)和米克·艾沃瑞(鼓、打擊樂器);其中,戴維斯兄弟自始至終走過樂團的32年音樂生涯,而奎特和艾沃瑞分別在1969年、1984年被約翰·道爾頓和巴布·亨利特取代。道爾頓隨後又於1978年由吉姆·羅德福頂替。尼基·霍普金斯在1960年代中期擔綱樂團在錄製專輯時的鍵盤手;往後,約翰·葛斯林、伊恩·吉布斯等人皆曾任全職團員,負責演奏鍵盤樂器。 他們於1990年進入搖滾名人堂。 Category:1964年成立的音乐团体 Category:英式節拍樂團 Category:英國入侵歌手 Category:英國搖滾樂團 Category:倫敦樂團 K.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奇想樂團 · 查看更多 »

妮娜·西蒙

妮娜·西蒙(Nina Simone,),是一位美國歌手、作曲家與鋼琴表演家。原名尤妮斯·凱瑟林·偉蒙(Eunice Kathleen Waymon)、以藝名妮娜·西蒙著稱。雖然一般人認為她是一位優秀的爵士女伶、但妮娜不喜歡被這樣歸類。她的創作歌曲類型主要包括有藍調、節奏藍調和靈魂樂。她的演唱方式則以富有情感、帶有氣息的變化音(tremolo)為主要特色。她的名字有時也譯做妮娜·席夢。.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妮娜·西蒙 · 查看更多 »

媽媽與爸爸合唱團

媽媽與爸爸合唱團(The Mamas & the Papas)是一個美國合唱團體,成立於1965年,1972年解散。共錄製五張唱片,有11首單曲進入排行榜前40名;唱片合计銷量近一億張。 成員有John Phillips(1935年-2001年)、Denny Doherty(1940年-2007年)、Michelle Phillips(生於1944年)、Cass Elliot(1941年-1974年)及Jill Gibson(生於1942年)。 《California Dreamin'》是他们最有名的歌曲,後來被香港電影《重庆森林》多次引用作背景音樂而再次為人熟悉。 其1968年發行的重唱作品《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e》亦為經典情歌,曾於香港被金莎朱古力用作廣告主題曲而廣為人知。 Category:美国合唱团 Category:美國演唱團體 Category:葛莱美奖获得者 Category:1965年建立 Category:1972年廢除.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媽媽與爸爸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安妮-弗瑞德·林斯塔德

安妮-弗瑞德·林斯塔德(Anni-Frid Synni, Prinzessin Reuss von Plauen,出生名 Anni-Frid Synni Lyngstad,),常用名弗瑞达·林斯塔德(Frida Lyngstad)或简称弗瑞达(Frida),是一位瑞典流行音乐、爵士乐歌手。她在挪威出生,母亲是挪威人,父亲是德国人,并在瑞典长大,因身为乐队ABBA的成员而在国际上知名。ABBA在全球累计销售超过3亿8千万张唱片、单曲,是史上销量最高的乐队之一。在离开ABBA后,她继续作为独立歌手继续演出,并获得成功,录制了《》、《》等专辑,后者是她最后一张国际专辑。1996年,她发行了最后一张瑞典语专辑《Djupa andetag》,随后退出乐坛。 Category:Swedish people of German descent Category:挪威裔瑞典人 Category:Norwegian people of German descent Category:ABBA members Category: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inductees 分类:女伯爵 Category:Swedish female singers Category:Swedish pop singers Category:English-language singers of Sweden Category:20世纪瑞典歌手.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安妮-弗瑞德·林斯塔德 · 查看更多 »

安格斯·楊

安格斯·麥堅倫·楊(Angus McKinnon Young,),蘇格蘭出生的澳洲結他手,是澳洲搖滾樂隊AC/DC的創始成員之一。安格斯被Rolling Stone雜誌列為史上最佳結他手第24名。樂隊在全球合共賣出超過2億唱片,包括美國的7000萬。單計他們在1980年的唱片 Back in Black,並已勁賣5000萬張,是全球第二多。.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安格斯·楊 · 查看更多 »

小理查德

理查德·韦恩·潘尼曼(Richard Wayne Penniman),艺名为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是一位美国创作歌手、音乐人。六十年来他一直是流行乐和流行文化中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潘尼曼最知名的作品诞生于1950年代中期,他充满活力的音乐和富有魅力的演出奠定了摇滚(rock and roll)的根基。他的音乐也对其他流行音乐类型如灵魂乐和放克产生重要影响。潘尼曼影响了各流派的无数歌手和音乐人,从摇滚乐到嘻哈音樂。 许多机构曾授予潘尼曼荣誉,包括进入摇滚名人堂和作曲人名人堂。和授予他终生成就奖。潘尼曼1955年的歌曲“”于2010年被选入國會圖書館的中,评论为“独特的发声和无法抗拒的节拍宣告了一个音乐新时代”。 Category:1932年出生 Category:美國搖滾歌手 Category:美國靈魂樂歌手 Category:美國LGBT音樂家 Category:雙性戀音樂家 Category:葛萊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L Category:在世人物.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小理查德 · 查看更多 »

小賴瑞·慕蘭

小賴瑞·慕蘭 (Larry Mullen Jr.,),原名勞倫斯·約瑟夫·慕蘭 (Lawrence Joseph Mullen),是愛爾蘭搖滾團體U2的鼓手。他是最初U2的創始人,而U2最初原本也是要稱為「賴瑞·慕蘭樂團」。除了是U2的成員外,小賴瑞·慕蘭也參與了其它樂團的創組活動,例如Automatic Baby。他也曾與樂團貝斯手亞當·克雷頓為電影《不可能的任務》創作主題曲。.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小賴瑞·慕蘭 · 查看更多 »

尼爾·佩爾特

尼爾·艾爾烏·佩爾特(Neil Ellwood Peart,),生於加拿大渥太華,加拿大勳章获得者,於為前衛搖滾樂團 匆促樂團 的鼓手以及主要的詞曲創作人。綽號「教授」的尼爾長久以來都是年輕鼓手的學習目標,他在專輯當中的精彩表現獲頒過無數獎項(如Modern Drummer雜誌),並被視為當代最偉大的搖滾樂鼓手之一。他所採用的鼓具組是出了名的詳盡,從小型鼓到令人吃驚的大鼓都包含其中。他的打鼓風格是吸納眾家精華而來:他自己提到誰合唱團(The Who)的 Keith Moon 與爵士鼓手 Buddy Rich ,樂迷們每每在演唱會最期待的便是他精彩的個人獨奏。他的名字的正確發音是'Peert',或像是"Pier" 加上一個 "t"的子音在後頭,然而多數人則是誤發為 pert。 本身便是一位狂熱的閱讀份子,佩爾特的歌詞中充滿了文學作品的影子。像是受莎士比亞影響的("Limelight")、受尼采啟發的("Cygnus X-1 Book II: Hemispheres")、帕索斯(John dos Passos)影響的("The Camera Eye", "The Big Money")以及受托爾金啟發的("Rivendell", "The Necromancer")。更常被提到的的則是Ayn Rand'的小說 Anthem啟發了同名歌曲(Anthem,收錄於Fly by Night專輯中)的創作與日後2112的誕生。「不過,當時的媒體讓我吃足了苦頭,他們認為我的歌詞受Ayn Rand影響帶有法西斯的教條味,但老實說,我自己完全不曉得自己居然是個右翼份子。」 "各位不需要講 Ayn Rand 的作品對我有太多影響,我從來不是誰的追隨者。"在另一次的訪談中,佩爾特則是認為自己是位自由主義者。 在1996年的5月9日,佩爾特與他的伙伴Geddy Lee 與 Alex Lifeson 一同獲頒加拿大勳章,這也是該榮譽第一次頒發給搖滾樂手。 他的獨生女,Selena Peart Taylor 在1997年的車禍中喪生,而他的妻子 Jaqueline Taylor 在十個月後因癌症過世。佩爾特的第二任妻子則是攝影師 Carrie Nuttall。 佩爾特同時寫過三本旅遊文學書,如"The Masked Rider"記錄了1988年他在喀麥隆的機車之旅,"Ghost Rider"則是在遭遇不幸後的一趟自我治療,騎乘摩托車由加拿大經過美國終至墨西哥。而"Traveling Music: The Soundtrack to My Life and Times"於2004年六月出版。 佩爾特性喜隱遁,與樂迷們不曾有過較緊密的關係。因為他覺得他的事業與舞台生活與台下的私人生活是必須分隔開的。在2002年的"Vapor Trails"的巡迴演唱開始之前,佩爾特與其他兩位成員決定,他將不參加各地的記者會與媒體的專訪。這是由於佩爾特很不習慣這種與人接觸的方式,而且勢必會面對到他所不願再提起的傷心事,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尼爾·佩爾特 · 查看更多 »

尼爾·楊

尼爾·楊(Neil Young,),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創作型摇滚歌手、吉他手、鋼琴家及導演。也以克羅斯比、史提爾斯、納許與尼爾·楊(以下簡稱CSN&Y)、水牛春田樂團等著名樂團成員的身份活躍於樂壇。其风格跨越民間音樂,乡村音乐,油漬搖滾,硬搖滾等。其所使用最著名的乐器是Gibson公司出品的吉他。於1969年展開個人的音樂活動,1995年入選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尼爾·楊 · 查看更多 »

巴布·馬利

罗伯特·内斯塔·“鲍勃”·马利(鮑勃·馬利,),牙買加唱作歌手,雷鬼樂鼻祖。他成功將牙買加雷鬼樂(Reggae)带入了歐美流行音樂及搖滾樂的領域,使牙買加雷鬼樂傳入西方,對西方流行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後世尊稱他為雷鬼樂之父。他以充滿激情、力量、鬥志的灵魂之聲,獲譽「首位第三世界的流行巨星」,實踐了音樂無國界的理念。而作為反種族主義的音樂鬥士,他長期致力於牙買加社會運動,他的音樂包含寬容、博愛及信仰,至今仍被國民視為牙買加的民族英雄。 其經典歌曲有:《No Woman,No Cry》,《One Love》,《Buffalo Soldier 》,《Three Little Birds》等。精選《Legend》於過世三年後發行,是雷鬼樂界最暢銷的專輯,在美國共得到11次白金唱片(鑽石唱片),世界銷量達兩千萬張。.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巴布·馬利 · 查看更多 »

巴迪·霍利

巴迪·霍利(英语:Buddy Holly,1936年9月7日—1959年2月3日),本名查尔斯·哈丁·霍利(Charles Hardin Holley),是20世纪50年代与猫王同时代的美国摇滚歌手和作曲家。他出生在德克萨斯州的拉伯克市的一个爱好音乐的家庭,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他和两个兄长学吉他和唱歌,其音乐风格深受福音音乐、乡村音乐和节奏布鲁斯的影响。自高中时代开始,霍利和朋友在拉伯克市表演,并于1952年首次在电视上露面。1953年,他和好友组建了“巴迪&鲍勃二人组”。1955年,霍利为自己的偶像“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做了三次开场演出,并在那一年立志以音乐为终身事业。“巴迪&鲍勃二人组”的音乐风格也从乡村音乐完全转变为摇滚乐。10月,霍利被来自纳什维尔的星探埃迪·克兰达尔发掘,后者为他签约了迪卡唱片公司。 霍利在迪卡唱片公司的录音由灌制,但他不甘心受制于布拉德利,并且对录音不满意,于是他找到新墨西哥州的音乐制作人,录制了歌曲That’ll be the Day的样本唱片。接着佩蒂成了该乐队的新经纪人,并将这个样本寄给,后者将这首歌作为”蟋蟀乐队”的单曲发行, 也成了霍利的乐队新名字。1957年9月,“蟋蟀乐队”作巡回演出之际,《》荣登美国“最畅销专辑”榜及英国单曲榜的榜首。随后乐队的另一首单曲《》于10月发行,也大获成功。 专辑于1957年11月发行,当时在英国专辑排行榜排名第五。1958年1月,霍利第二次参加,不久到澳大利亚和英国做巡回演出。1959年伊始,霍利组建了一支新乐队,成员包括后来成为乡村音乐之星的 (贝司)和(吉他),并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做巡回演出。1959年2月3日, 在艾奥瓦州演出完后,霍利租了一家小型飞机前往下一站——明尼苏达州的穆尔黑德,但飞机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3名乘客(霍利、和)连同飞行员罗杰·彼得逊全部丧生。后来歌手唐·麦克林在創作的《美國派》的歌詞中将这一悲剧称为“音樂死去的那一天”(The day the music died)。 在短暂的音乐生涯中,霍利的许多歌曲都由他亲自作曲和录制。他对后来的流行乐音乐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埃里克·克莱普顿、和艾尔顿·约翰。1986年,霍利成为第一批入选摇滚名人堂的艺术家之一,滚石(杂志)将霍利列为“100位最伟大艺术家”第13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巴迪·霍利 · 查看更多 »

巴里·吉布

巴里·艾倫·克朗普頓·吉布爵士,CBE(Sir Barry Alan Crompton Gibb,),英國歌手、詞曲作者及唱片監製,家中長子,但上有一個姐姐(在1969年,因為羅賓跟巴里和經理人吵架而單飛,姐姐 Lesley 成為代唱),出生於英國曼島道格拉斯,雙親是英國人。他與兄弟羅賓(Robin Hugh Gibb)與莫里斯(Maurice Ernest Gibb )組成比吉斯(Bee Gees)樂隊,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流行組合。他們三人在澳洲開展事業,並在回到英國後取得重要的成功。.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巴里·吉布 · 查看更多 »

席德·巴雷特

#重定向 西德·巴雷特.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席德·巴雷特 · 查看更多 »

席德·维瑟斯

约翰·西蒙·里奇—贝弗利(John Simon Ritchie-Beverly,1957年5月10日伦敦出生—1979年2月2日纽约逝世),较为人知的名字是席德·维瑟斯(Sid Vicious),是一个英国的朋克摇滚乐音乐家和乐队性手枪的贝斯手。 虽然担任乐团贝斯手,但事实上他完全没有现场演奏的能力,据传他甚至对音乐一窍不通。乐团表演时,往往在后台有人代替他弹奏贝斯。摩托头的贝斯手莱米就透露,席德在生前有意向他学习贝斯,但在死前,他一直没能学会。他在21岁时因过量服用纯度较高的海洛因而死。.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席德·维瑟斯 · 查看更多 »

布萊恩·威爾森

#重定向 布赖恩·威尔逊.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布萊恩·威爾森 · 查看更多 »

布萊恩·瓊斯

布萊恩·瓊斯(Brian Jones,),全名路易斯·布萊恩·霍普金斯·瓊斯,英國音樂家,滾石合唱團創始團員Wyman, Bill, with Ray Coleman (1997).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布萊恩·瓊斯 · 查看更多 »

布蘭登·夫洛爾

布蘭登·夫洛爾(Brandon Flowers,)是美國獨立搖滾樂團殺手(The Killers)的主唱和鍵盤手。.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布蘭登·夫洛爾 · 查看更多 »

丑角合唱團

丑角合唱團 (The Stooges)是一个在密歇根州安娜堡由歌手Iggy Pop、吉他手Ron Asheton、鼓手Scott Asheton和贝斯手Dave Alexander成立的美国摇滚乐队。最初由他們的音樂深深影響著後來出現的龐克音樂,以簡單、反覆、叛逆的前龐克曲風在還沒有龐克的時代裡作了最頹廢的示範。樂團曾在1971年解散但隨即於隔年復出,而後到了1974年再度解散,直到近30年後的2003年才又宣告復出。 樂團被廣泛認為是開創性的前龐克行為。該樂團於2010年入選搖滾名人堂。2004年,在《滾石雜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位藝術家名單中排名第78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丑角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帕蒂·史密斯

派蒂·史密斯(Patti Smith,),美国创作歌手和诗人。 1975年,她的首张专辑《Horses》受到刚兴起的龐克运动的影响。她将垮掉派诗歌表演和车库乐队摇滚结合在一起,因此被誉为“龐克摇滚桂冠诗人”(Punk's Poet Laureate) 和“龐克教母”(Godmother of Punk) 。她将19世纪法国作诗法介绍给美国十几岁的年轻人,同时她中性的公众形象和非女性的语言风格挑战着迪斯科时代。 史密斯最广为传播的歌曲是她与布鲁斯·斯普林斯廷一起创作的《Because the Night》(因为这夜),该歌曲在“Billboard Hot 100”排名第十三。2004年,《滚石杂志》颁布的百位摇滚重要人物名单中,将史密斯列为第47位。2007年,她被列入摇滚名人堂。她还获得两项葛莱美奖提名。 。2010年11月17日,她的回憶錄《只是孩子》(Just Kids)获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帕蒂·史密斯 · 查看更多 »

乐队合唱团

樂隊合唱團(The Band)是1968年由(貝斯、歌手)、(鍵盤、薩克斯風)、(鍵盤、歌手)、羅比·羅伯森(吉他、歌手)和(爵士鼓、歌手)在安大略省多倫多組成的樂團。樂隊合唱團的成員們在1958年至1963年之間各自加入山區鄉村搖滾歌手所主導的伴奏樂團。 成員們在1964年退出雄鷹樂隊後,他們暫時以萊文與雄鷹樂隊(Levon and the Hawks)和加拿大大佬(Canadian Squires)的名義演出和發表一些單曲。隔年巴布·狄倫為了1965年美國巡演和而雇用了他們。隨著巡演結束之後,樂隊與迪倫一起搬到,在那裡他們製作了非正式的錄音,即1967年的《》,成為了他們的1968年首張專輯《》的基礎。因為他們一直是各種門將的「樂隊」,海爾姆便以此定下了這個名字。樂隊於1968年以The Band的名義演出並繼續發行十張錄音室專輯。狄倫在其職業生涯中繼續與樂隊合作,其中包括。 樂隊合唱團的原始陣容在1976年以精心製作的現場舞台表演和眾多著名嘉賓客串為特色的音樂會結束了其巡演事業,這場演出由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拍成1978年的紀錄片電影《》。樂隊合唱團在沒有吉他手羅伯森(已單飛)的情況下於1983年重啟巡演,曼努埃爾在1986年的演出完畢後死於自殺,其餘的三名成員持續演出與錄製新專輯並找來其他樂手暫代羅伯森和曼努埃爾的位子,而最後的陣容包括(鋼琴)、(爵士鼓)和(吉他)。在樂團解散後,丹科於1999年死於心臟衰竭。1998年,海爾姆被診斷為頭頸癌,幾年來無法唱歌,但他的聲音最終還是回復了。海爾姆繼續表演並發行了幾張成功的專輯,直到他在2012年去世。 樂隊合唱團分別於1989年和1994年引入和搖滾名人堂。2004年,滾石雜誌在他們的中排名第50位。同年,單曲〈〉也在滾石雜誌五百大歌曲中排名41。 2008年,他們獲得了格萊美終身成就獎。樂隊合唱團於2014年入選。.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乐队合唱团 · 查看更多 »

平克·弗洛伊德

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是一支於倫敦成立的英國搖滾樂團,他們最初以迷幻搖滾與太空摇滚音樂贏得知名度,而後逐漸發展為前衛搖滾樂團,並獲得國際聲譽。平克·佛洛伊德以哲學的歌詞、音速試驗、創新的專輯封面藝術與精緻的現場表演聞名。他們是流行音樂史上最具商業成功與音樂影響力的搖滾樂團之一,在全球坐擁超過2.5億的唱片銷售量,仅美國就有7450萬。平克·弗洛伊德於1996年與2005年分別入主美國摇滚名人堂和英國音樂名人堂。 平克·佛洛伊德於1965年由在學學生席德·巴雷特、尼克·梅森、羅傑·華特斯及理查德·赖特組建。1960年代晚期,樂團在倫敦地下音樂圈的現場演出獲得聲望,並在巴雷特的領導下發表了兩張暢銷單曲以及他們成功的處女專輯《黎明門前的風笛手》(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1967)。1967年12月,大衛·吉爾摩作為第五名成員加入;1968年4月,巴雷特因日趨惡化的精神狀態離開了樂隊。華特斯成了團內的首席歌詞作者,並到1970代中期成為樂隊佔主導地位的創作者,構思設計了他們在評論與商業上取得成功的概念專輯《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1973)、《愿你在此》(Wish You Were Here,1975)、《动物》 (Animals,1977)、搖滾歌劇《迷牆》(The Wall,1979)和《最终樂章》(The Final Cut,1983)。 賴特1979年離開樂隊,隨後華特斯於1985年單飛。吉爾摩與梅森維持著平克·弗洛伊德;賴特重新作為客席樂手加入,而後正式恢復团员地位。三人又製作了兩張專輯,《A Momentary Lapse of Reason》(“喪失理性的一瞬”,1987)與《藩籬之鐘》(The Division Bell,1994),並巡迴演出到1994年。約20年的爭執後,平克·弗洛伊德與華特斯於2005年在Live 8慈善演唱會上復團演出,但吉爾摩與華特斯表明他們沒有任何重組樂隊的計劃。巴雷特與賴特分別於2006和2008年去世。2014年11月,平克·弗洛伊德發表了由1993-1994年期間錄音材料錄製而成的新錄音室專輯《無盡之河》(The Endless River)。.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平克·弗洛伊德 · 查看更多 »

年輕歲月

年輕歲月(-),又稱--、龐克教父,美國著名龐克樂團。1986年創立,是90年代後期美國龐克音樂時期的重要樂隊之一,他們的成員深受70年代龐克音樂時期經典樂團影響,流暢旋律讓他們的音樂更為流行,自然成爲90年代以後最受歡迎的樂團之一。其专辑《美国白痴》曾獲得第47屆葛萊美最佳搖滾專輯獎。著名歌曲包括《21 Guns》、《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Homecoming》、《American Idiot》、《Jesus Of Suburbia》、《St Jimmy》、《Holiday》、《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等。 他們的成就影響了一些後起之秀,如:眨眼182、魔數41。根據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的資料,年輕歲月的全球唱片銷售量超過7500萬張,單單在美國就創下超過2100萬的佳績。在2015年,樂團獲得另一流行龐克樂團打倒男孩提名,於2015年加入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年輕歲月 · 查看更多 »

亞當·佛契

亞當·納撒尼爾·佛契(Adam Nathaniel Yauch,),藝名為 MCA,有時也化名為納撒尼爾·霍恩布洛爾(Nathanial Hörnblowér),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著名饒舌與嘻哈歌手,為三人組合野獸男孩(Beastie Boys)的核心人物。.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亞當·佛契 · 查看更多 »

亞當·克雷頓

亞當·克雷頓(Adam Clayton,)是愛爾蘭搖滾樂團U2的貝斯手。出生於英格蘭牛津郡,五歲時隨全家搬到愛爾蘭馬拉海德 (Malahide),至今仍定居於此。克雷頓的貝斯表現以歌曲New Year's Day、With or Without You、Get On Your Boots等最為突出,音樂生涯中他也有些個人規劃,例如與樂團鼓手小賴瑞·慕蘭為電影《不可能的任務》創作主題曲。.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亞當·克雷頓 · 查看更多 »

亞特·葛芬柯

亞特·葛芬柯(英语:Art Garfunkel,)原名亞瑟·艾拉·葛芬柯(英语:Arthur Ira Garfunkel),是贏得葛萊美獎的美國歌手,及曾獲得金球獎提名的演員。最為大眾所熟悉是他與保羅·賽門的合作夥伴關係,也就是著名民謠搖滾組合賽門與葛芬柯。.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亞特·葛芬柯 · 查看更多 »

仙妮亞·唐恩

--,OC(Shania Twain, OC,,讀音: )是加拿大女歌手和作曲家,在鄉村音樂和流行音樂方面非常成功。 她的第三張原創專輯《Come on Over》,在美國賣破2,000萬張 ,在世界估計賣破4,000萬張,除惠妮·休斯頓《the bodyguard》以外(因有時該專輯被視為電影原聲帶)是美國與世界音樂史上女歌手銷售最高專輯。而如今她的生涯專輯總銷售在美國已達到4,800萬張,在世界估計達到6,500萬張。.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仙妮亞·唐恩 · 查看更多 »

伊基·波普

伊基·波普(Iggy Pop,),本名小詹姆斯·紐威爾·奧斯特伯格(James Newell Osterberg, Jr.),美國歌手、音樂家,有時會參與戲劇演出,伊吉·帕普在龐克搖滾等搖滾音樂類型中被認為是個具影響力的創新者。 伊吉·帕普原本擔任樂團Iggy and the Stooges的鼓手,1967年受到門戶樂團(The Doors)的成功鼓舞,將團名改為丑角樂團(The Stooges)。他們的樂風被喻為原始、頹廢的搖滾。.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伊基·波普 · 查看更多 »

伊特·珍

伊特·珍(Etta James,本名為--絲塔·霍金(Jamesetta Hawkins),),美國藍調、R&B歌手。60年代到70年代隸屬於Chess Records時,演唱了多首如「Tell Mama」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珍曾榮獲4座葛萊美獎與17座藍調音樂獎。她在1993年時進入搖滾名人堂、在2001年進入藍調名人堂、在1999年與2008年時也進入過葛萊美名人堂。1950年代與1960年代間,她是最成功的藍調與節奏藍調歌手。「At Last」搭配了電影、電視節目、廣告讓她紅透半邊天。珍有女低音的音域。.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伊特·珍 · 查看更多 »

彼得·蓋布瑞爾

彼得·蓋布瑞爾(Peter Gabriel,)是英國音樂家。.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彼得·蓋布瑞爾 · 查看更多 »

彼得·格林

彼得·格林(英语:Peter Green,),英国藍調摇滚吉他手,也是佛利伍麥克乐队创建人之一。 格林是英國藍調运动重要人物,2003年在滾石杂志评选的一百大吉他手排名里位列第38,1998年以佛利伍麥克和其他樂團成員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彼得·格林 · 查看更多 »

何許人合唱團

#重定向 谁人乐队.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何許人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佛利伍麥克

佛利伍麥克(Fleetwood Mac)是一個老牌搖滾樂團,1967年成立於倫敦。樂團成軍至今經歷多次團員變動,多次更換主唱與吉他手,但也因此不斷融入新的創作元素,在不同階段呈現出各有特色的音樂風格。 該團曾經歷過兩個顛峰時期,一是在60年代末期,在創團吉他手彼得·格林帶領下,該團成為英國頗受歡迎的藍調樂團;另一次是在1975年至80年代,由Christine McVie(鍵盤手)、Lindsey Buckingham(吉他手)及史蒂薇·妮克絲三人擔綱主唱,多元的音樂風格大受市場歡迎,讓Fleetwood Mac成為搖滾天團之一。 Fleetwood Mac的團名是以創團鼓手Mick Fleetwood及貝斯手John McVie的姓氏組成,他們也是歷任團員中僅有的兩位從創團至今未曾離開過的成員。這兩人與早期成員Peter Green、Jeremy Spencer、Danny Kirwan,及70年代加入的Christine McVie、Lindsey Buckingham及Stevie Nicks,被認為是對Fleetwood Mac的成就貢獻最大的成員。.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佛利伍麥克 · 查看更多 »

佛萊迪·墨裘瑞

#重定向 弗雷迪·默丘里.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佛萊迪·墨裘瑞 · 查看更多 »

德爾·香農

德爾·香農(Del Shannon,),美國搖滾(鄉村搖滾、硬搖滾)男創作歌手、烏克麗麗(一種結他)手,活躍演藝界32年(從1958年到1990年用步槍槍擊頭部自殺為止)。在1961年出售的單曲《逃跑》(Runaway)是他最著名的歌曲。.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德爾·香農 · 查看更多 »

保罗·麦卡特尼

占士·保羅·麥卡尼爵士,,(Sir James Paul McCartney,)是一名英國搖滾音樂家、創作歌手、多樂器演奏者以及作曲家,前披頭四(1960-70年)及羽翼合唱团(1971-81年)樂隊隊員。《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記載保羅·麥卡尼為流行音樂史上最成功的作曲家。 作為前披頭四的成員,保羅·麥卡尼與約翰·藍儂、佐治·夏里遜和靈高·史達一起取得世界性的知名度,特別是他與藍儂形成了非常成功而且影響力深遠的創作組合,兩人攜手寫出好些搖滾樂界最受歡迎的歌曲,例如《Hey Jude》、《Let It Be》等都經常被視為流行樂界的金曲,而《Helter Skelter》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首重金屬音樂,《Yesterday》是史上被翻唱次數最多的一首歌曲,已知目前已經被2,200位以上的歌手翻唱過,並於美國的電視及電台播放多達七百萬次。麥卡特尼的事業在披頭四時期完結後依然順遂,他與首任妻子和組成Wings樂隊,期間有30首歌打入英國或美國十大歌曲榜,包括《Maybe I'm Amazed》、《Live and Let Die》,《Pipes of Peace》以及與Stevie Wonder合唱的歌曲《Ebony and Ivory》。1977年的《Mull of Kintyre》甚至成為英國史上首支銷量達到二百萬張的單曲,至今仍然保持英國最高銷量(非慈善目的)單曲的記錄。 保羅·麥卡特尼的團體與獨唱生涯裏,已經創作了一共60張金唱片及50張冠軍單曲,唱片總銷量超過4億張,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英國本土。他的作品佔據英國銷量榜第一位有99個星期之多,24首奪冠單曲亦使他無愧地當上英國單曲榜之王;在美國方面,除了憑個人身份進入搖滾名人堂之外,權威的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同樣有32次把麥卡特尼或唱或作的歌曲推上第一名,美國唱片業協會確認在本國售出超過1,550萬張麥卡特尼的唱片專輯。這一系列驚人的數字使健力士世界紀錄於2009年把保羅·麥卡特尼列作「流行音樂歷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家與作曲家」,而BBC新聞網讀者也選出麥卡特尼為「二千禧年最偉大作曲家」。 音樂以外,保羅·麥卡特尼也參與過電影製作、嘗試過繪畫,並極力支持一些國際慈善機構的計劃。他在生活中提倡維護動物權益、推廣素食主義、普及音樂教育,同時更熱烈地投身於對抗戰後地雷、捕殺海豹以及的社會運動之中。麥卡特尼還是一名標準足球迷,家鄉球隊利物浦和-zh-cn:埃弗顿; zh-hk:愛華頓-他都同樣支持。另一方面,其親自經營的擁有超過3,000首歌曲的版權,包括傳奇人物巴迪·霍利畢生的作品及部份百老匯舞台劇,包括《紅男綠女》和《歌舞線上》的版權。他是英國國內最富有的人之一,2013年最新的報告估計其財產總值超過6.8億英鎊。.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保罗·麦卡特尼 · 查看更多 »

保羅·安卡

保羅·安卡(Paul Albert Anka)加拿大勳章。生於1941年7月30日,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加拿大歌手、流行歌曲作者、演員,有黎巴嫩血統。在1990年獲得美國國籍。 保羅·安卡首次成為著名的青少年偶像在1950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因《Diana》《Lonely Boy》《Put Your Head on My Shoulder》等成名。他繼續寫作有名的音樂,例如支付他每曲5000元美元寫作主題音樂的插曲、的《She's A Lady》以及法蘭克·辛納屈英文歌《My Way》作詞。 1957年他參加紐約ABC電視台的試鏡,演唱了一首自己創作的作品Diana,少男情懷令他一曲成名。成為當年最紅的青少年偶像。.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保羅·安卡 · 查看更多 »

保羅·巴特菲爾德

保羅·凡·巴特菲爾德(Paul Vaughn Butterfield,)是一名美國藍調口琴手與歌手。在早年訓練成為古典長笛演奏家之後,他開始對藍調口琴感興趣。他的藍調背景源於家鄉芝加哥,在那裡他遇到了馬迪·沃特斯等藍調大師,在他們的鼓勵下,他開始參加多場即興演奏會。不久後巴特菲爾德便開始與和 等友人一同表演。 1963年,巴特菲爾德組織了保羅·巴特菲爾德藍調樂團(Paul Butterfield Blues Band),錄製了幾張成功的專輯,並在1960年代後期的音樂會和電影節上受到歡迎,包括在舊金山的、紐約的、和胡士托音樂節上的演出。保羅·巴特菲爾德藍調樂團以結合電子芝加哥藍調和搖滾樂、並為他們開創性的融合爵士樂表演和作品而聞名。在1971年解散後,巴特菲爾德組建了保羅·巴特菲爾德的美好日子(Paul Butterfield's Better Days),繼續與導師馬迪·沃特斯以及樂團成員一起巡迴演唱。 在錄製作品和表演的同時,巴特菲爾德因在1987年去世,享年44歲。 2006年,保羅·巴特菲爾德被引入,而他和保羅·巴特菲爾德藍調樂團的早期成員在2015年入選搖滾名人堂,這兩方都注意到他的口琴技巧以及他為將藍調音樂帶給年輕和更廣泛的觀眾所作的貢獻。.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保羅·巴特菲爾德 · 查看更多 »

保羅·賽門

#重定向 保罗·西蒙.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保羅·賽門 · 查看更多 »

俄亥俄州

俄亥俄州(State of Ohio)位于美國中东部,是五大湖地区的组成部分。俄亥俄州处于美国文化和地理的交叉口,州民来自新英格兰、美国中部、阿巴拉契亚和美国上南部等地区。 俄亥俄州是第一个依據《西北法令》加入聯邦的州,邮政编码“OH”(以前為“O”)。“俄亥俄”来源于当地土著易洛魁族语,意为“美好之河(Beautiful River)”。 为了表达敬意,美國海軍以“俄亥俄”命名過多艘軍艦。.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俄亥俄州 · 查看更多 »

地下絲絨

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是一个在1964年于纽约由歌手兼吉他手盧·里德,多乐器手約翰·凱爾,吉他手 斯特林·莫里森, 和鼓手 Angus MacLise (1965年被莫林·塔克替代)组建的美国摇滚乐队。乐队原活跃于1965到1973年之间,并且同时由波普艺术家(pop artist)Andy Warhol简单管理,作为豪斯乐队(house band)活跃于Andy Warhol的位于纽约的“工厂”工作室(the Factory),以及在从1966持续到1967年的"探索塑胶的必然"(Exploding Plastic Inevitable)多媒体活动中出场。乐队于1967年发行的首张专辑:《地下丝绒与妮可》(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遭遇了销量和口碑上的双重失败,但后来成为了广受好评的一张专辑;且被滚石杂志 (Rolling Stone)于2003年称为“历史上最有预见性的专辑”。.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地下絲絨 · 查看更多 »

匆促樂團

匆促樂團(Rush) 是加拿大的前衛搖滾團體,主要成員為主唱兼貝斯手的蓋迪·李,吉他手艾力克斯·萊夫森以及鼓手兼填詞人尼爾·佩爾特,在1974年發行首張專輯。匆促樂團於1968年成軍,當時的鼓手是。而佩爾特則於1974年的夏天接替鼓手的工作。 匆促樂團獲頒過許多次的朱諾獎(如同加拿大的葛萊美獎)另外,萊夫森、李與佩爾特都曾獲頒加拿大勳章,樂團於1994年被引入加拿大音樂名人堂,2009年獲得SOCAN的國際成就獎,2013年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匆促樂團 · 查看更多 »

喬·佩里

乔·佩里(Joe Perry,1950年9月10日-),美國吉他手,史密斯飛船(Aerosmith)摇滚樂團的主音吉他手。 是少數擁有Gibson公司的Signature Model吉他的吉他手。 Category:1950年出生 Category:在世人物 Category:美国音乐家 Category:史密斯飛船成员 Category:麻薩諸塞州人.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喬·佩里 · 查看更多 »

嗆辣紅椒

嗆辣紅椒合唱團(Red Hot Chili Peppers,縮寫為RHCP)是1983年成立於加州洛杉磯的美國另類搖滾樂團,現由主唱安東尼·基頓(Anthony Kiedis)、吉他手喬許·克林哈佛(Josh Klinghoffer)、貝斯手「跳蚤」麥可·巴札里(Michael "Flea" Balzary)及鼓手查德·史密斯(Chad Smith)組成。樂團音樂風格多變,主要由傳統放克融合另類搖滾、龐克搖滾、迷幻搖滾等元素。 現任團員除了基頓和跳蚤是創團元老外,吉他手和鼓手原本分別由希勒·斯洛伐克(Hillel Slovak)與傑克·艾榮斯(Jack Irons)擔任。斯洛伐克於1988年死於服用過量海洛因,艾榮斯因而決意離團。前死甘迺迪家族合唱團鼓手佩里哥洛短暫的頂替了艾榮斯的空缺,隨後便由史密斯任鼓手一職。同時,吉他手由琴藝高超的伏許安接替。嗆辣紅椒便以此陣容發行了第四張與第五張專輯:《母奶》(Mother's Milk)與《血糖性魅》(Blood Sugar Sex Magik)。 《血糖性魅》专辑大获成功,销量达到一千两百万张。但是伏許安却不适应乐队的一夜成名并且在1992年突然地离开了乐队。余下的三位成员后来招募了Jane's Addiction乐队的Dave Navarro并且录制了他们后来的唱片,1995年的One Hot Minute。这张唱片后来失败了,外界评论并没有前作那么理想并且销量不及《血糖性魅》的一半。不久之后Navarro因为创作上的分歧被解雇。 在离开乐队的日子里,伏許安染上了非常严重的毒瘾并一度面临死亡。而后在1998年成功戒除并且在跳蚤的邀请下重返乐队。重新组合的四个乐队成员回到录音室并且录制了1999年在全球大卖一千五百万张的Californication专辑,这也是乐队至此有过的最辉煌的成功。时隔三年,By the Way 专辑延续了他们的成功。在2006年,乐队发行了双CD专辑Stadium Arcadium。这张专辑被滚石杂志评为2006年度唱片第二名,并且最终获得2007年葛莱美年度最佳唱片的提名。 2009年吉他手約翰·伏許安宣布離隊,Josh Klinghoffer加入樂團成為新的吉他手,並與其他成員錄製今年的全新錄音室專輯。.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嗆辣紅椒 · 查看更多 »

傳聲頭像

#重定向 Talking Heads.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傳聲頭像 · 查看更多 »

傑夫·琳恩

傑弗里·琳恩(Jeffrey Lynne,)為英國作曲者、歌手、音樂製作人、多樂器演奏家以及搖滾樂團電光交響樂團(ELO)的創始成員。1972年,在樂團成立的第二年,他接管了領導層,並由他接下來領導了幾乎所有作品的創作、編曲和製作。1988年,傑夫·琳恩和乔治·哈里森、鲍勃·迪伦、羅伊·奧比森、湯姆·佩蒂組成超級樂團Traveling Wilburys,並以Otis Wilbury與Clayton Wilbury作為在團的藝名。 在ELO於1986年解散後,琳恩發行了兩張個人專輯:《》(1990)和《》(2012)。另外,他開始參與各種音樂製作,讓他參與了他們製作專輯中的重聚單曲〈〉(1995)和〈〉(1996)。 2014年,琳恩改組ELO並重新開始巡演,同年他在家鄉的上獲得了一顆星,隔年他也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獲得了一顆星。2017年,琳恩作為ELO的成員入選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傑夫·琳恩 · 查看更多 »

傑夫·貝克

傑夫·貝克(Jeff Beck,),全名傑佛瑞·阿諾德·貝克(Geoffrey Arnold Beck),英國搖滾吉他手。他和艾瑞克·克萊普頓、吉米·佩奇齊列,是雏鸟乐队團史上最著名的三位吉他手之一。他在《滾石》雜誌的「史上百大吉他手」中名列第14位,2011年的滾石雜誌新排行,史上百大吉他手,名列第5名,並被譽為「搖滾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主音吉他手」。MSNBC頻道則稱讚他是「吉他手的吉他手」 。 貝克的錄音作品多為吉他演奏樂曲,專攻於音色創新,音樂風格橫跨藍調搖滾、重金屬和融合爵士,近期更跨足電子音樂,將之融入吉他搖滾。他的音樂已廣受讚譽和肯定,亦曾六度獲得葛萊美獎最佳搖滾器樂演奏。雖然貝克曾分別在1975年和1976年推出暢銷專輯,但是他的單飛生涯並沒有獲得巨大的商業性成功,也沒有長期合作的音樂家和樂團。他曾參與米克·傑格、凱特·布希、羅傑·華特斯、史提夫·汪達、萊斯·保羅、蘇奇洛、辛蒂·羅波、布賴恩·梅、ZZ Top合唱團等人的音樂專輯,也曾在1988年電影《龍兄鼠弟》中友情客串。 他已二度獲選入搖滾名人堂,分別以新兵樂團團員身分(1992年)以及獨奏音樂家身分(2009年)。.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傑夫·貝克 · 查看更多 »

傑奇·傑克森

齊格蒙·艾斯科·傑克森(Sigmund Esco Jackson,),美国摇滚音乐歌手,傑克森五人組成員之一,出生於印第安那州的蓋瑞市,幼年受母親凱瑟琳影響加入耶和華見證人教會。流行音樂之王麥可·傑克森的大哥,在傑克森家族排行第二。.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傑奇·傑克森 · 查看更多 »

傑克·布魯斯

約翰·西蒙·阿舍·"傑克"·布魯斯(John Symon Asher "Jack" Bruce,),藝名傑克·布魯斯(Jack Bruce)是蘇格蘭的音樂家,歌手和詞曲作者,主要因為他是最早的超級樂團,奶油樂團的貝斯手兼歌手而聞名,另二位成員為吉他手兼歌手艾瑞克·克萊普頓和鼓手金格·貝克。2011年3月,《滾石雜誌》讀者選擇他為有史以來最偉大低音吉他手第八位。“大多數音樂家如果與艾瑞克·克萊普頓和金格·貝克結成樂團,他們將很難被發現自己突出的演奏部分,”該雜誌當時表示,“但傑克·布魯斯在低音方面非常有天賦,他很輕鬆做到了。” 布魯斯保持了幾十年的獨奏生涯,並在多個音樂組合中演奏。雖然首先被認可為主唱,貝斯手和詞曲作者,但他也演奏了低音提琴,口琴,鋼琴,大提琴和吉他。他被訓練成一位古典大提琴手,並認為自己是一位爵士音樂家,儘管他的作品和錄音作品的大部分目錄都傾向於搖滾和藍調。.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傑克·布魯斯 · 查看更多 »

傑克遜·布朗

克萊德·傑克遜·布朗(Clyde Jackson Browne,1948年10月9日-)是一位美國搖滾歌手。 自1966年登臺演唱以來,布朗不僅在美國售出了近2000万專輯,也曾自己進行創作。2004年入選摇滚名人堂,洛杉磯的西方學院也曾授予他榮譽學士學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傑克遜·布朗 · 查看更多 »

傑瑞·李·劉易斯

傑瑞·李·劉易斯(英語:Jerry Lee Lewis)生於1935年9月29日,是一位美國唱作人,音樂人,鋼琴手,他被聽衆所注意往往是來自他「殺手」的暱稱,並通常被視為「搖滾樂第一個偉大的野人」。.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傑瑞·李·劉易斯 · 查看更多 »

傑曼·傑克森

傑曼·拉賈尼·傑克森(Jermaine La Jaune Jackson,),美国摇滚音乐歌手,葛萊美獎得主。出生於印第安那州的蓋瑞市,幼年受母親影響加入耶和華見證人教會。流行樂之王麥可·傑克遜的三哥,在傑克森家族排行第四。早年與他的四個兄弟同組傑克森五人組樂團,與其弟弟麥可·傑克遜同時擔當傑克森五人組的主唱,在1972年發行首張個人同名專輯,即取得不錯的銷量,隨即淡出樂隊。在1973年同摩城唱片創始人貝瑞·高迪的女兒黑澤爾高迪結婚,他們育有三個孩子。1975年傑克森五人組因合約問題轉到艾佩可唱片旗下,而他則退出樂隊選擇留在摩城唱片,由其弟弟蘭迪代替了他的位置。 1970年代的熱門歌曲有"Daddy's Home","That's How Love Goes","Let's Get Serious","Come Into My Life","Feel The Fire"。他在1980年因發行的Let's Get Serious專輯而獲得葛萊美獎最佳節奏布魯斯男歌手獎。 1984年他轉投新力音樂子公司Arista唱片旗下,發行專輯Dynamite,其中與弟弟麥可·傑克遜合作的歌曲"Tell Me I'm Not Dreamin' (Too Good To Be True)"打進了舞曲榜單第一名,同年還與麥可·傑克遜在Rockwell的單曲Somebody's Watching Me中合唱。1984年他回歸到已經更名為The Jacksons的兄弟組合中,參與製作了Victory專輯,並參加了Victory Tour(勝利之旅)全國巡演。隨後在1986年發行的Precious Moments專輯和1989年的發行的Don't Take It Personal專輯也非常成功。他於1989年到巴林旅行後加入伊斯蘭教,此後經常去伊斯蘭國家參加活動與接受採訪。 Arista時期的熱門歌曲有"Tell Me I'm Not Dreamin' (Too Good To Be True)","Escape From The Planet Of The Ant Men","Take Good Care Of My Heart","When The Rain Begins To Fall","Lonely Won't Leave Me Alone","Precious Moments","I Think It's Love","Our Love Story","Don't Take It Personal","Two Ships (In The Night)","Rise To The Occashion"。 1991年在預發行單曲Word To The Badd!!的電臺版本中,他批評麥可·傑克遜的專輯Bad,後來兩兄弟為此還進行過爭論,麥可要求他撤銷這首單曲的發行,傑曼拒絕了,但這首歌在最終發行的You Said專輯中更改了歌詞,把矛頭指向了他的前妻黑澤爾高迪(兩者已離婚),這張專輯是新成立的唱片公司LaFace所發行的第二張專輯,但除了主打歌曲"You Said, You Said" 和"We're Making Woopee" 外均無產生任何打榜歌曲,專輯非常失敗。他隨即有意再尋找新的唱片公司合作,但其實這是他發行的最後一張專輯。 在1990年代他主要協助麥克陪同他一起到世界各地巡演,自己的事業則處於停滯狀態。他也參與慈善事業,與麥克一起幫助世界各地的兒童。2000年代他參加各種娛樂與採訪活動,以支持他的家人。2007年他參與了英國電視真人秀:大兄弟的錄制,在節目中他談及他的個人生活。在節目中他談及他想要麥克成為伊斯蘭教徒。 2009年6月麥可·傑克森去世,在其追思會上,他演唱了查理·卓別林的歌曲微笑(Smile)以送給他死去的弟弟,該歌曲曾收錄於麥可·傑克森的專輯中。.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傑曼·傑克森 · 查看更多 »

唐娜·桑默

拉丹娜·安卓莉安·蓋恩斯(LaDonna Adrian Gaines,),藝名唐娜·桑默(Donna Summer),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著名流行樂歌手,曾五度獲得《葛萊美獎》,有「迪斯可女皇」(The Queen of Disco)之稱。.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唐娜·桑默 · 查看更多 »

唐·亨利

唐納德·雨果·亨利(Donald Hugh Henley, ),暱稱唐·亨利(Don Henley),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吉爾默(Gilmer),是老鷹合唱團的主唱和鼓手及創始團員之一。在老鷹合唱團解散後,繼續以獨唱歌手身份發行專輯。.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唐·亨利 · 查看更多 »

唐納文

多諾萬·菲利浦斯·萊奇(Donovan Philips Leitch,),通稱唐納文(Donovan),是蘇格蘭音樂家、作曲人和吉他手。他發展了融合民謠、爵士、流行、迷幻和世界音樂(尤其是)的獨特折衷主義風格。他曾與家人先後移居蘇格蘭、英格蘭赫特福德郡、倫敦、加州和愛爾蘭的科克郡(自2008年開始)。唐納文自英國民謠音樂出身,1965年初在電視影集中的現場演出使他在英國成名。 唐納文在1965年與簽約後,以民謠風格錄製了單曲和兩張專輯,之後他在美國與CBS/Epic唱片簽約—這也是該公司新任副總裁簽署的第一張唱片契約,使唐納文在國際上更加成功。他與英國著名獨立唱片製作人開始了長期且成功的合作,在英國、美國和其他國家獲得了多首熱門單曲和專輯。 他早期最成功的單曲是1965年英國發行的〈〉、〈〉和〈〉。1966年9月,〈〉在美國的告示牌百強單曲榜上排名第一、在英國排名第二,緊接著1966年12月在美國排名第二的〈〉,然後是1968年在英美兩國皆名列前五的的〈〉,而〈〉於1969年5月在美國達到第7名。 他也是包括瓊·拜亞、布萊恩·瓊斯和披頭四樂團等音樂人的朋友。 他在1968年教授約翰·藍儂指彈吉他風格,而藍儂也將其使用在〈〉、〈〉、〈〉等歌曲中。1969年,在與莫斯特分別之後,唐納文暫時離開樂界一陣子。 唐納文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仍繼續表演和錄製新作。他的音樂風格和嬉皮士形象受到評論家的蔑視,尤其是在朋克搖滾年代之後。他的表演和錄製變得零星散發,直到1990年代隨著英國銳舞的出現而得以復甦。他和製作人錄製了1996年的專輯《》和2004年的《》。唐納文於2012年入選搖滾名人堂,並於2014年入選了。.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唐納文 · 查看更多 »

凱蒂蓮

-- 凱蒂蓮(k.d. lang,又譯kd朗,)是一名获过格莱美奖的加拿大女歌手和创作型歌手。被授过加拿大勋章。凱蒂蓮為一出櫃的女同性戀者。.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凱蒂蓮 · 查看更多 »

克利夫兰

克里夫蘭(Cleveland)位於伊利湖南岸,凱霍加河的河口,昔日西儲地的範圍內,距離賓州100公里,是凱霍加縣的首府。開埠於1796年,歷史上由於運河和鐵路交匯,成為了製造業中心。在大型工業衰退後,成為了金融、保險和醫療中心。 根據《經濟學人》在2005年進行的研究顯示,克里夫蘭與匹茲堡同列美國最佳居住城市。 該市亦為美國本土最佳商務會議城市。 當地居民稱為「Clevelanders」。該市的外號包括森林城、西儲都會(Metropolis of the Western Reserve)、摇滚世界之都(The Rock 'n' Roll Capital of the World)、C城(C-Town)以及 CLE。.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克利夫兰 · 查看更多 »

克羅斯比、史提爾斯、納許與尼爾·楊

克羅斯比、史提爾斯與納許(Crosby, Stills & Nash,簡稱CSN)是由美國唱作人大衛·克羅斯比和史蒂芬·史提爾斯與英國唱作人格雷厄姆·納許組成的民謠搖滾超級和聲組合。在加拿大唱作人尼爾·楊加入後,更名為克羅斯比、史提爾斯、納許與尼爾·楊(Crosby, Stills, Nash & Young,簡稱CSNY)。他們因其複雜的和聲、經常動蕩的人際關係、政治激進主義以及對美國音樂和文化的長久影響而聞名。克羅斯比、史提爾斯與納許於1997年被引入搖滾名人堂,並且入選的三人所出身的樂團也曾被引入搖滾名人堂(克羅斯比來自飞鸟乐队、史提爾斯來自水牛春田合唱團,尼爾·楊也是水牛春田的成員、納許則來自)。.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克羅斯比、史提爾斯、納許與尼爾·楊 · 查看更多 »

克里西·海特

克里西·海特(Chrissie Hynde,),是美国歌手、結他手、音樂創作人,同時並是著名樂隊The Pretenders的主音兼結他手,她於樂隊的地位中一直是唯一不變的成員。.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克里西·海特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康奈爾

克里斯·康奈爾(Chris Cornell,)是一位出身于美國西雅圖的歌手、吉他手、作曲家。他的音域可達四個八度。2017年5月17日,康奈尔在声音花园的演出后被发现死在酒店浴缸裡。警方宣布其死因为上吊自杀。.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克里斯·康奈爾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馬汀

克里斯托弗·安東尼·約翰·“克里斯”·馬汀(Christopher Anthony John "Chris" Martin,)出生于英格蘭德文郡,是酷玩樂團(Coldplay)的主唱、吉他手與鋼琴手。他的音域介於中音和高音之間,並且經常使用假聲(falsetto)。他在英格蘭多塞特郡的 Sherborne School 接受教育,那是一所知名的男子私立學校。之後他在倫敦大學學院(UCL)取得希臘文與拉丁文雙主修研究的一級榮譽學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克里斯·馬汀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思奎爾

克里斯多福·羅素·愛德華· 「克里斯」·思奎爾(Christopher Russell Edward "Chris" Squire,),是一位英國的搖滾歌手與詞曲創作者。他是Yes樂隊的創始成員之一,位置是貝斯吉他手。2015年5月19日,他因確診罹患了而取消所有演出工作;2015年6月27日,他病逝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28日,由樂隊的其他成員證實了這項消息。.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克里斯·思奎爾 · 查看更多 »

創世紀樂團

創世紀團(Genesis)是英國的前衛搖滾團體,在1967年組成,當時東尼·班克斯、彼得·蓋布瑞爾兩個人都還在切特豪斯学校就讀。創世紀起初是由兩個不同的團體所合併組成的:The Garden Wall(班克斯、蓋布瑞爾)與 Anon(路德佛、菲利普斯)。團名是經由受洗禮所決定的,而他們的經紀人早先是乔纳森·金而後是托尼·斯特拉顿-史密斯(Tony Stratton-Smith)。不論在70、80以及90年代,創世紀皆有著相當成功的表現, 他們在美國銷售了2150萬份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認證專輯,其全球銷售額估計在1億到1.5億之間。他們的長青歲月只有滾石合唱團以及奇想樂團相堪比擬,2010年樂團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創世紀樂團在1998年宣布無限期停止演出。.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創世紀樂團 · 查看更多 »

動物樂團

動物樂團(The Animals) 是英國一個節奏藍調和搖滾樂團,成立於1960年代初的泰恩河畔新堡。樂團於1964年在倫敦成名,並因其堅韌不拔而聞名於世。主唱以粗曠和深沉的藍調歌聲著稱,他們的招牌歌曲也是跨大西洋的冠軍單曲《日昇之屋》,以及諸如《》,《》,《》和 《》等熱門歌曲。樂團平衡了堅韌的搖滾樂和節奏藍調的專輯題材,也是英倫入侵美國流行音樂的一部分。 動物樂團在1960年年代中期經歷了許多人事的變動,並且遭受了糟糕的商業管理。樂團在使用Eric Burdon and the Animals這個團名時,有很大的變化行為是樂團搬遷到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並取得商業成功,成為一個迷幻搖滾及硬式搖滾的樂團,像歌曲《》、《》和《》,之後樂團在組團未滿10年時解散。總之,樂團在英國單曲榜和美國告示牌百大單曲榜都有10首單曲進入前20名榜單。 1968年樂團原始成員的Eric Burdon、Alan Price、Chas Chandler、Hilton Valentine和John Steel,在他們的家鄉泰恩河畔新堡重聚參加一場一次性的音樂會。他們後來在1975年和1983年各有短暫復出。從此以後,有幾次以各種名義進行了部分創始團員的重組。 1994年,動物樂團5位創始團員(上圖)入選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動物樂團 · 查看更多 »

四季合唱團

四季合唱團(The Four Seasons)是美國的一個活躍於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合唱團,也被視為是披頭四樂團成名之前世界上最成功的樂團之一。1990年,四季合唱團進入了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四季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B·B·金

雷利·班·--(Riley Ben King,),藝名B·B·金(B.,來自於Blues Boy的縮寫),生於美國密西西比州,藍調音樂家、吉他手和歌曲作者。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藍調音乐家之一,外号「藍調之王」(The King of Blues)。他創立與推展了電吉他推弦、揉弦的技法,2003年在滾石杂志评选的滾石雜誌一百大吉他手,B·B·金位列第3名、2011年位列第6名,1987年就已經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B·B·金 · 查看更多 »

皇后乐队

皇后樂團(Queen)是英国摇滚乐乐队,成立於1970年,成員包括主唱弗雷迪·默丘里、吉他手布赖恩·梅、鼓手罗杰·泰勒、貝斯手约翰·迪肯,樂團最初期的作品受到前衛搖滾、硬搖滾和重金屬的影響,後來逐漸嘗試往傳統和電台廣播的作品邁進,將其他風格像歌劇、民謠、藝術搖滾、和流行搖滾融入音樂中,對世界樂壇留下深遠影響。 其在英國國內的地位尤其高,英國史上專輯銷售前十,包括最高位在內,Queen名留兩位(#1、#7)。生涯專輯於英國專輯銷售榜週數總計達1322周(27年),為史上最長。他們的唱片銷量預計在1.5億至3億張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之一。女王樂團於1990年獲得英國唱片業對英國音樂的傑出貢獻獎。他們於2001年入選搖滾名人堂。他們的每位成員都有創作過多首的熱門單曲,並且在2003年四名樂團成員都入選了。 1991年,弗雷迪·默丘里過世;1997年,约翰·迪肯退休。現任團員剩下布赖恩·梅、罗杰·泰勒。.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皇后乐队 · 查看更多 »

王子 (音樂家)

普林斯·罗杰·尼尔森(Prince Rogers Nelson,),藝名王子(Prince),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是一位音乐家、、創作歌手、作曲家、音樂製作人、演員。曾使用多個藝名,從1993年6月7日到2000年5月13日 間使用一不發音的符號「(愛的符号)來稱呼自己,之後隨著合約到期,又改回「王子」。兼任過美國華納兄弟唱片公司副總裁,為1980年代美國流行樂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音樂橫跨多種風格,被普遍認為是一位音樂天才與藝術家,其中包括了放克、流行、搖滾、節奏藍調、靈魂樂及嘻哈音樂;開創並定義了“”。他還因用化名創作過成百上千首未發表的歌曲而出名。由於是位完美主義者,並對自己的音樂嚴加保護,王子也被視為難以合作的對象,他也是少數抗拒YouTube的藝人,所以很難在YouTube找到他的完整作品。 王子也是早期將英文單字簡寫的藝人,並置入流行音樂當中,如:4 (for)、U (you)等。 他一人包办了多数歌曲的写作、作曲和制作,并在专辑中演奏了多数的乐器。他也为其他艺人创作歌曲,其中的一些作品也多次在排行榜上夺过冠軍。 他的專輯在全球銷售超過一億張,是史上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之一。.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王子 (音樂家) · 查看更多 »

珍妮絲·賈普林

珍妮絲·琳恩·賈普林(Janis Lyn Joplin,),美國歌手、音樂家、畫家和舞者。她在1960年代以大哥控股公司樂團(Big Brother & the Holding Company)主唱之姿崛起,後來單飛,由柯茲米克藍調樂團(The Kozmic Blues Band)和衝擊布吉樂團(The Full Tilt Boogie Band)伴奏。她有 美譽,並躋身《滾石》雜誌的2004年「史上百大音樂家」第46名、2008年「史上百大歌手」第28名。 1970年10月4日,在洛杉磯一家旅館因吸食海洛英過量而過世,終年27歲(剛好就是同為27歲的吉米·罕醉克斯過世的16日之後,而兩人都是所謂的27 Club成員)。.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珍妮絲·賈普林 · 查看更多 »

珍珠果酱乐队

珍珠果酱乐队(Pearl Jam)是一支美国摇滚乐队,1990年成立于华盛顿州西雅图。乐队成立时成员包括艾迪·維達(主唱)、杰夫·阿曼特(贝斯)、斯通·歌萨德(节奏吉他)、迈克·麦克里迪(主吉他)和戴夫·克鲁森(鼓手)。之后乐队鼓手几度易人,马特·张伯伦、戴夫·艾布鲁祖斯和杰克·艾恩斯都曾先后加入乐队又离开,乐队现任鼓手为马特·卡梅隆,卡梅隆于1998年加入乐队。.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珍珠果酱乐队 · 查看更多 »

琼·贝兹

·拜亞(Joan Baez,Joan Chandos Báez,),美國鄉村民謠女歌手,作曲家。她的很多作品都與時事和社會問題有關,並於1960年代活躍於反戰運動。.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琼·贝兹 · 查看更多 »

科特·柯本

科特·唐納德·柯本(Kurt Donald Cobain,),美國音樂家,以身為油漬搖滾樂團Nirvana的主唱、吉他手與詞曲創作者著名。 憑藉著第二張專輯《Never Mind》中的主打單曲《彷彿青少年氣息》,超脫樂團成功打入主流市場,並推廣了另類搖滾的延伸曲風:油漬搖滾。其他西雅圖油漬搖滾樂團,如愛麗絲囚徒、珍珠果醬與聲音花園等,也吸引了更廣泛的聽眾,另類搖滾並因此成了美國1990年代早期與中期,電台與音樂頻道的主要音樂流派。超脫樂團躍身成了「X世代」的「旗艦樂團」,而樂團的領銜者柯本則被眾多媒體追捧,《滾石雜誌》更將柯本稱為是「這一代的發言人」。柯本對受到大量關注深感不自在,轉而將他的重心擺在樂團的音樂上,認為樂團的藝術理念與所傳達的要旨遭到了大眾的誤解,而以樂團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母體 (專輯)》 (1993) 分辨出樂團真正的歌迷。 在生命的最後一年,柯本被海洛因的藥癮所苦,慢性危害健康問題和抑鬱症纏身,很難繼續應付維持自己的名聲和公眾形象,並被圍繞著他與他的妻子,也是音樂家的寇特妮·洛芙的職業及私人壓力壓得難以喘氣。1994年4月5日,柯本被發現死於西雅圖的家中,官方裁定死因是飲彈自盡。並成了爭論不休的話題。 涅槃樂隊自他們的首張同名專輯開始,單在美國便擁有2500萬的專輯銷售量,在全球更超過了5000萬。.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科特·柯本 · 查看更多 »

積遜五人組

杰克逊五人組(The Jackson 5,又名The Jackson Five或The Jackson 5ive),前名杰克逊兄弟 (The Jackson Brothers),是美國一支來自印第安纳州加里的前流行音樂樂團,由杰克逊家族的五名親生兄弟積奇、蒂圖、謝明、米高和馬龍組成,活躍於1966年至1990年。他們的音樂類型包括R&B、靈魂、流行和後期加入的的士高。在摩城唱片公司短短6年,傑克森五人組已成為1970年代最強大的流行尖端。.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積遜五人組 · 查看更多 »

空中铁匠

中铁匠(Aerosmith)是一支著名的美国硬式摇滚樂團,他們常常被称为“来自波士顿的坏男孩”和“美国最伟大的摇滚乐队”,最初在1970年代早期在麻萨诸塞州的波士顿组成。他们的独特风格,是根植于基于布鲁斯的硬式摇滚,同时融合了流行音乐,重金属,华丽金属(glam metal),节奏与布鲁斯的元素。他们的风格激励了后期一大批摇滚艺术家们。他们长期以来都是美国最畅销的摇滚乐团,在全球卖出了一亿五千万唱片,其中六千五百五十万在美国售出。他们同时保持了美国乐团中最佳白金唱片的记录。该乐队曾21次进入公告牌热榜100的前40名,9次主流摇滚排行榜第一名,4次格莱美奖,10次音乐电视奖。他们在2001年进入了摇滚名人堂。 1970年乐队组建于麻省的波士顿,当时吉他手Joe Perry和贝司手Tom Hamilton有个乐队名叫Jam Band,他们碰到了歌手斯蒂文·泰勒(Steven Tyler),鼓手Joey Kramer,以及吉他手Ray Tabano,于是组建了Aerosmith。在1971, Brad Whitford接替了Tabano加入乐队,随后他们在1972年签约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行了一系列的白金唱片。1973年发行了与乐队同名的首张大碟Aerosmith。.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空中铁匠 · 查看更多 »

米克·贾格尔

迈克尔·菲利普·贾格尔爵士(Sir Michael Phillip "Mick" Jagger,),英国摇滚乐手,滚石樂團创始成员之一,1962年开始担任樂團主唱至今,并演奏口琴、吉他和钢琴。作为演员、制片人和作曲人参与过多部电影的制作。艺名为“米克”·贾格尔。 贾格尔出生于肯特郡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贾格尔的职业生涯横跨 50 年,被称为“摇滚史上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力的主唱之一”。他独特的嗓音和舞台动作,与基思·理查兹的吉他演奏风格一起成为了滚石樂團的标志。另外樂隊魔力紅(Maroon 5)寫了一首《Moves like Jagger》表示對他的尊敬。.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米克·贾格尔 · 查看更多 »

約翰尼·卡什

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出生名字為J.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約翰尼·卡什 · 查看更多 »

約翰·奧茲

約翰·威廉·奧茲(John William Oates,))是一名美國搖滾樂、靈魂樂與節奏藍調吉他手、歌手、詞曲作家和音樂製作人。最為人熟知的身分是與戴瑞·霍爾搭檔組成的霍爾與奧茲。 雖然奧茲在組合中擔任吉他手居多,但他與霍爾合寫了許多金曲,包括:〈〉(曲名取自霍爾的前女友)、〈〉和〈〉,以及與霍爾和艾倫合寫的:〈〉、〈〉、〈〉和〈〉。他也在許多百強單曲榜上有名的單曲中擔任主唱,包括:〈How Does It Feel to Be Back〉、〈〉(為由菲爾·斯佩克特、及所寫、並由首次錄製的歌曲之改版)和與霍爾共同擔任主唱的〈Possession Obsession〉。 1986年,奧茲為電影《About Last Night》的配樂中貢獻了歌曲〈(She's 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奧茨還合寫了歌曲〈〉,並由澳洲的錄製,此曲也上了告示牌十大熱門歌曲榜。他還與加拿大的樂團合作編寫、製作和演唱了1987年的歌曲〈Love is Fire〉,這也是加拿大30大熱門歌曲之一。 奧茲在2004年入選,並以霍爾與奧茲的成員身分在2014年引入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約翰·奧茲 · 查看更多 »

約翰·伏許安

約翰·安東尼·伏許安(John Anthony Frusciante,),美國吉他手、歌手、詞曲創作人及唱片製作人,以身任另類搖滾樂團嗆辣紅椒合唱團的吉他手著稱。伏許安同時也是活躍的獨唱歌手,曾以個人名義發行專輯,也和喬許·克林霍夫、喬·萊利合作組成運動失調症合唱團。他的個人專輯中融合了實驗搖滾、氛圍音樂到新浪潮、電子等多元元素。伏許安受到各領域吉他手的影響,演奏吉他時著重於旋律與情感,獨鍾Vintage吉他與類比錄音技術「類比」Analog是與「數位」Digital相對的觀念。引用:「以聲音的訊號為例,所謂的類比聲音訊號(Analog Audio),是將聲波化成實際的電壓變化,由訊號導線傳送或儲存在磁帶裝置。相對的,數位聲音訊號(Digital Audio)則是進一步將聲波轉化成數字,將這些數字進一步解碼之後,變成只以0與1所表示的一串訊號。在實際的訊號傳輸過程中,就是以高電位來代表"1",以低電位代表"0"。」參考資料:。。.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約翰·伏許安 · 查看更多 »

約翰·弗格蒂

約翰·卡梅隆·弗格蒂(John Cameron Fogerty,),美國音樂人、歌手和作曲人。他和、、以及哥哥一同創立了清水樂團,由約翰擔當主唱、主音吉他手兼歌曲主要創作者。樂團在1968年至1972年間擁有9首前10強單曲和8張黃金專輯,並在1993年以樂團成員身分入選搖滾名人堂。 在清水樂團於1972年解散後,約翰·弗格蒂的單飛生涯十分成功,他也曾名列於滾石雜誌的百大吉他手排行(第40名)與百大歌手排行(第72名)裡。由他所做的歌曲包括〈〉、〈〉、〈〉、〈〉和〈〉。.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約翰·弗格蒂 · 查看更多 »

約翰·保羅·瓊斯 (音樂家)

約翰·保羅·瓊斯(John Paul Jones,),本名約翰·鮑爾溫(John Baldwin),英國音樂家、作曲家、編曲人和唱片製作人,英國搖滾樂團齊柏林飛船的貝斯手、曼陀林手和鍵盤手。.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約翰·保羅·瓊斯 (音樂家) · 查看更多 »

約翰·傳奇

約翰傳奇(John Legend,),原名約翰·史提芬斯(John Stephens)是位9次奪得格萊美獎的R&B唱作人和鋼琴家。首張專輯《Get Lifted》在2004年發行,獲得白金銷量的佳績。其專輯是與著名製作人和說唱歌手肯伊·威斯特和Snoop Dogg合作。正因為首張專輯的成功,他事業上得到更多機會與知名的歌手合作。 約翰傳奇最知名的作品当属于2013年推出的单曲All of Me,曾登上告示牌百强单曲榜第一位,并一度在多个国家排行榜上登顶。.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約翰·傳奇 · 查看更多 »

約翰·麥倫坎普

約翰·J·麥倫坎普(John J Mellencamp,)或藝名強尼·考格爾(Johnny Cougar)、約翰·考格爾(John Cougar)和約翰·考格爾·麥倫坎普(John Cougar Mellencamp),是美國音樂家、創作歌手、畫家和演員。他以強調傳統樂器且吸引人的而聞名。麥倫坎普自1982年以直接的詞曲風格,創造了一連串的前十名單曲而成名,包括〈〉、〈〉、〈〉、〈〉、〈〉、〈〉、〈〉、〈〉和〈〉。他在美國累積了22首熱門歌曲。此外,他還擁有獨唱藝人在上創下最多歌曲達到第一的紀錄,一共七首。麥倫坎普被提名過十三次並得過一次葛萊美獎。麥倫坎普於2017年4月28日發布了他的最新專輯《》,獲得廣泛好評。 麥倫坎普也是的創始成員之一,該組織始於1985年在伊利諾州的尚佩恩所舉辦的一場音樂會,旨在提高人們對失去家庭農場的認識,並籌集資金以保持農民家庭的土地。農家援助義演在過去33年中一直是年度活動,截至2018年,該組織籌集了5000多萬美元用於推廣強大而富有彈性的家庭農業體系。 麥倫坎普於2008年3月10日入選搖滾名人堂。2018年6月14日,麥倫坎普被引入。他的音樂深受鲍勃·迪伦、伍迪·蓋瑟瑞、詹姆士·布朗及滚石乐队影響。滾石雜誌的撰稿作者說:「麥倫坎普創造了一個重要的工作體系,為他贏得了評價和廣大觀眾。他的歌曲記錄了普通人尋求成功的喜悅和掙扎,他一直為這個平凡而陳腐的流行音樂界帶來新體驗。」 2001年,告示牌雜誌總編說: 強尼·凱許則稱麥倫坎普為「10位最佳作曲家之一」。.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約翰·麥倫坎普 · 查看更多 »

約翰·梅爾

約翰·克萊頓·梅爾(John Clayton Mayer,),美國創作歌手。梅爾生於康涅狄格州,在1997年搬家至喬治亞州亞特蘭大之前,於伯克利音樂學院進修音樂、並獲得了一些支持者。他的首二張專輯《發聲中心》(Room for Squares)及《甜蜜負荷》(Heavier Things)表現出色,為梅爾贏得了多張白金認證。4次獲得葛萊美獎最佳流行男歌手。 梅爾初期的曲風以搖滾及流行為主。直到2005年與著名的藍調歌手如比·比·金及艾瑞克·克萊普頓合作,而逐漸轉型為藍調歌手,並組成約翰梅爾三重奏(John Mayer Trio)推廣藍調。藍調的曲風可以從2006年推出的專輯《聲聲不息》(Continuum)中明顯感覺到。2007年,梅爾分別以專輯《聲聲不息》及歌曲〈Waiting on the World to Change〉贏得第四十九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專輯及最佳流行男歌手。梅爾的事業後來擴展至棟篤笑、設計及寫作;他並曾為雜誌寫了一些文章,大部份刊登於時尚先生雜誌(Esquire)。.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約翰·梅爾 · 查看更多 »

约翰·迪肯

约翰·迪肯(John Deacon,),是一位退休的英国音乐人,作为摇滚乐队皇后乐队的贝斯手而闻名。他是乐队四人中最晚加入也是最年轻的成员,被其他三人招入时仅有19岁。迪肯创作了一些皇后乐队的热门单曲,包括《You're My Best Friend》、《Spread your Wings》、《Back Chat》、《I Want to Break Free》以及乐队在美国最热销的单曲《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他也在一些唱片中弹奏电吉他和原声吉他,在现场演出中偶尔参与背景和声。 在1992年的弗雷迪·默丘里纪念演唱会后,迪肯只和皇后乐队的剩余成员一起登台演出了两次,一次是1993年的慈善演唱会,另一次是1997年巴黎与默丘里的生前好友埃尔顿·约翰的合作演出。他演奏了皇后乐队最后一首歌《No-One but You (Only the Good Die Young)》的贝斯部分,之后就从乐坛隐退了。他没有参与“皇后乐队+保罗·罗杰斯”的合作、2001年皇后乐队进驻摇滚名人堂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的演出。.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约翰·迪肯 · 查看更多 »

罗德·斯图尔特

洛德里克·大衛·「洛」·史超域爵士,CBE(Sir Roderick David Stewart,)出生及成長於英國倫敦,是一名蘇格蘭/英格蘭著名歌手,是美國樂壇六十年代中期的英國入侵浪潮之後的標誌性人物之一。由於父母的血統而自稱「蘇格蘭搖滾樂歌手」,罗德·斯图尔特一直以蘇格蘭血統為傲。 洛·史超域的歌唱事業已進入第五個十年,歌曲登上世界各地的流行榜,其中單在英國一地,共有62隻細碟上榜,24隻上升到頭10位,而有6隻成為冠軍金曲。估計洛·史超域的大碟及細碟銷量總數超過2500萬隻,使他輕易登上「最暢銷歌手流行榜」,而其天生帶點沙啞的男歌手磁性的嗓音更是只此一家。洛·史超域最流行的作品是1975年的「」和1978年迪斯可大熱.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罗德·斯图尔特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羅尼·伍德

羅納德·大衛·伍德(Ronald David Wood,)為英國搖滾音樂家、作曲人、多樂器演奏家、藝術家、作家與廣播主持人,最為人熟知的身分是自1975年成為滾石樂團的成員,他同時也是和的成員。 伍德在1964年加入開始了音樂生涯,在這之後他也短暫加入摩德組合且出現於其少量單曲裡。伍德在1967年以貝斯手身分加入傑夫·貝克樂隊,但在這期間樂隊所發行的專輯《》和《》也僅有中等的成績。 在傑夫·貝克樂隊於1969年解散後,伍德與隊友洛·史都華一同與前成員:、和改組為。樂隊在英國與歐洲大陸獲得巨大的成功,但在美國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1974年,在臉樂隊開始分裂時,伍德開始了個人計畫,並錄製了第一張個人專輯《》。參與該專輯錄製的人包括隊友伊恩·麥克拉根、前披頭士成員喬治·哈里森、以及伍德的長年好友—滾石樂團的基思·理查茲。在離開滾石之後,理查茲很快的邀請了伍德加入,而伍德也在1975年成為滾石的固定成員至今。 除了《I've Got My Own Album to Do》以外,伍德還錄製了其他個人作品。《》以及與羅尼·蓮恩合作的原聲帶專輯《》發行於1975年。1979年的《》、1981年的《》均有不錯的成績。最後則是1992年的《》、2002年的《》和2010年的《》。羅尼·伍德入選過搖滾名人堂兩次,第一次是1989年作為滾石樂團的成員,第一次是2012年作為的成員。.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羅尼·伍德 · 查看更多 »

羅伊·奧比森

羅伊·奧比森(Roy Orbison,),也被稱為「The Big O」,是一位美國創作歌手,最出名是他標誌的墨鏡,及個性鮮明強而有力的嗓音,所作歌曲曲式較複雜,富幽鬱的情感。.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羅伊·奧比森 · 查看更多 »

羅伯·殭屍

羅伯特·巴特利·卡明斯(Robert Bartleh Cummings,)或稱藝名羅伯·殭屍(Rob Zombie) ,是一名美國男歌手、音樂家、導演、編劇、監製和演員。為重金屬樂團白殭屍的創始成員。 殭屍首張專輯是與埃利斯·庫珀共同合作的《Hands of Death (Burn Baby Burn)》(1996年),它入圍了第39屆葛萊美獎的最佳金屬樂演奏。1997年,他開始了自己的首張個人錄音室專輯《Hellbilly Deluxe》,於1998年8月發行;一個月後,殭屍正式解散了白殭屍。他的個人專輯了在世界各地銷售超過300萬張,並還製作了三支單曲。2003年,他推出了自己導演處女作《猛鬼1000》,該片是一部剝削恐怖片;儘管電影獲得影評人的批評,但仍贏得成功的票房,後來更成為在觀眾間受歡迎的一種邪典文化。.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羅伯·殭屍 · 查看更多 »

羅賓·吉布

羅賓·雨果·吉布,CBE(Robin Hugh Gibb,),英國歌手、詞曲作者及唱片監製,出生於英國皇家屬地曼島的首府道格拉斯,雙親都是英國人。他在吉布斯家族五姐弟排行第三(在1969年,因為羅賓跟巴里和經理人吵架而單飛,姐姐 Lesley 成為代唱),是雙胞胎弟弟莫里斯(Maurice Ernest Gibb)的哥哥。他與莫里斯和哥哥巴里·吉布(Barry Alan Crompton Gibb)在澳洲組成的樂隊Bee Gees聞名世界,是20世紀搖滾樂和迪斯科高峰時間的代表樂團,開創了多種新穎的演唱方式,影響十分深遠,成為史上最成功的其中一支樂隊。在與大腸癌及肝癌長期搏鬥後,羅賓於2012年5月20日逝世,享年62歲。.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羅賓·吉布 · 查看更多 »

羅比·羅伯森

羅比」傑米·羅伊爾·羅伯森,(Jaime Royal "Robbie" Robertson,)為一名加拿大音樂人、作曲家、電影配樂作曲家、製作人、演員和作家。 羅伯森是作為樂隊合唱團的吉他手以及主要作曲人、和作為獨唱錄音藝術家的個人職業生涯而聞名,他與樂隊合唱團創造並奠定了流派。羅伯森以樂隊合唱團的成員被引入、和搖滾名人堂。他也在滾石雜誌一百大吉他手名單中排名59。 作為作曲人,羅伯森寫出了〈〉、〈〉、〈〉、〈Broken Arrow〉、〈〉等名曲。他於2011年入選,並獲得由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電影配樂製作人與作曲家方面,以羅伯森與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所合作的1978年《》最為知名,兩人後續還有其他合作,包括1980年的《憤怒的公牛》和1995年的《賭城風雲》。除此之外,羅伯森為也其他電影和電視製作了許多其他配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羅比·羅伯森 · 查看更多 »

瑞奇·尼爾森

埃里克·希利亞德·納爾遜(Eric Hilliard Nelson,),藝名瑞奇·尼爾森(Ricky Nelson),是美國的搖滾明星、音樂家和創作歌手。八歲時便和他的家人一同在廣播電台和電視連續劇裡参加演出。1957年以降,这位流行的錄音藝術家的演藝事業长久而成功。1959年,作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青少年偶像”之一,他和約翰·韋恩及迪恩·馬丁出演了霍華·霍克斯導演的美國西部故事電影。1958年,《告示牌》新創立了獎項“告示牌百大單曲榜”,尼爾森的《》便拿下第一個冠軍。1957年至1973年间,他共有53首歌曲登上告示牌百大單曲榜,更有19首歌曲進入到告示牌百大單曲榜的十大熱門單曲中。 1987年1月21日,尼爾森入駐搖滾名人堂。1996年,他在《電視指南雜誌》的“史上最偉大的50位明星”中排名第49位。 尼爾森在1949年開始他了的演藝生涯,首作是在電台情景喜劇連續劇《奧茲和哈里特歷險記》中飾演自己。1952年,他出演了他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尼爾森來到》。1957年,錄製他的第一張單曲,作為電視版的喜劇情景歌手出道,並發行了名為《》的第一張專輯。 1958年,尼爾森發行了他的第一首單曲《可憐的小傻瓜》,並於1959年因主演了《里約布拉沃》而被提名为金球獎“最有希望的男演員新人”。随后他亦出演了几部电影。自1966年電視連續劇被取消后,威爾森还会作為明星嘉賓偶爾出現在各式各樣的電視節目中。 尼爾森和於1963年4月20日結婚,並於1982年12月離婚。他們有四個孩子:,雙胞胎兒子和,薩姆希利亞德。.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瑞奇·尼爾森 · 查看更多 »

瑞奇·山伯拉

奇·山伯拉(Richie Sambora,),出生地也是美國新澤西的Perth Amboy,為Bon Jovi的吉他手。從Bon Jovi1983年成立以來,他就在樂團裡,小時候就試著去彈鋼琴,吹薩克斯風,喇叭。 十四歲的時候,他迷上Eric Clapton,Johnny Winter,Jeff Beck和Jimmy Page這些吉他高手出神入化的技巧後,他決定苦練吉他,後來果然令人刮目相看,除了吉他外,他還會作曲,唱門製作人,也出過個人專輯。1994年十二月七日,Richie與 Heather結婚。.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瑞奇·山伯拉 · 查看更多 »

瑞奇·布萊克摩爾

奇·布萊克摩爾(Ritchie Blackmore,)全名為理查德·休·布萊克摩爾(Richard Hugh Blackmore)是英國的吉他手和詞曲作者,他是深紫樂團在1968年創始團員之一,吉他的演奏是使用果醬樂團式混合硬式搖滾的音樂風格。在他的獨奏生涯中,他創立了一個重金屬樂團名為,融合了巴洛克音樂元素的硬式搖滾音樂。彩虹樂團平穩逐步的邁向流行風格的流行搖滾的音樂主流。後來他又創立一個以民謠搖滾傳統風格的樂團,讓自己成為樂團的主唱。他是深紫樂團在2016年4月獲選入駐搖滾名人堂中的其中一個團員。.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瑞奇·布萊克摩爾 · 查看更多 »

瑞奇·馬丁

恩里克·马汀·莫拉莱斯(Enrique Martín Morales,),艺名瑞奇·馬汀(Ricky Martin), 生于美属波多黎各自治邦,波多黎各裔國際傳奇流行音乐巨星,拉丁美洲音乐风潮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由於其獨一無二的舞步中常伴隨著臀部的熱力搖擺,故有「電動馬達」之稱,亦有流行音樂「拉丁天王」之稱,同時也是演員、作家和慈善家。1984年,年僅12歲的馬丁加入波多黎各知名的男孩偶像團體梅努多(Menudo)而出道。在梅努多5年後,馬丁在1990年代發行了數張西班牙語專輯,1991年開始個人的歌唱活動並取得事業成功,1994年在美國的一部肥皂劇中飾演一位波多黎各歌手。 1998年他演唱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曲《生命之杯》(The Cup of Life/La copa de la vida)走紅全球, 《生命之杯》是繼《Maria》後瑞奇第二首在美國發行的歌曲,雖然當時他尚未成為巨星,這首歌甫發行即快速地在Billboard拉丁榜上竄升,上榜第三週即從亞軍席位更上一級,取代了原來的冠軍,即流行天后席琳‧狄翁所演唱的鐵達尼號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在夏天登上歐洲榜冠軍,並在1999年於第41屆格萊美獎上表演了這首歌,被認為是開啟拉丁流行樂打進美國流行市場的領導者,也得到當屆葛萊美獎。之後他推出了Livin' la Vida Loca(瘋狂人生)使他獲得在全球的巨大成功,引爆了全球拉丁熱潮,也為往後的西班牙語系歌手鋪了通往英語系國家的一條路。這首歌發行後總共銷售超過8百萬份,成為史上最暢銷單曲之一。他的第一張英語專輯(名為Ricky Martin)售出超過2200萬張,為史上最暢銷的唱片之一,其他個人錄音室專輯包含 Me Amarás (1993), A Medio Vivir (1995), Vuelve (1998), Sound Loaded (2000), Almas del Silencio (2003),Life (2005), 和 Música + Alma + Sexo (2011).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瑞奇·馬丁 · 查看更多 »

瑪麗亞·凱莉

玛丽亚·凯莉(Mariah Carey,),美國天后級歌手、词作人、唱片制作人与演员。1990年,她的同名出道专辑发行,不仅其单曲《愛的幻影》让她一举成名,而且也在美国制造了多首冠军单曲。1995年到1996年期间,凯莉和大人小孩雙拍檔合作的单曲《甜蜜一日》在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取得了16周冠军,至今仍是。不久后,随着凯莉与索尼音樂总裁离婚,凯莉以专辑《美麗花蝴蝶》的发行实现了个人形象和音乐风格上的转型。1998年,凯莉被世界音樂獎官方评定为1990年代全球最畅销艺人,而在2000年,该奖又评定凯莉为千禧年畅销女艺人。 2000年,凯莉离开哥伦比亚唱片,并与美国维京唱片签下了一份1亿美元的合同。在她出演的电影《星梦泪痕》发行前几周,凯莉身体状况不佳,精神也十分崩溃,因而被送往医院住院了一段时间。而电影反响不佳,亦让凯莉遭受重大挫折。随后,维京唱片以5000万违约金与凯莉解约。解约次年,凯莉与小島唱片签下了一份价值几百万的合约。在经历事业低谷后,凯莉在2005年以专辑《天后再臨-解放咪咪》再度回歸巔峰,专辑是,也是全球第二畅销的专辑。专辑的第二張單曲《我要我們在一起》是凯莉2000年代最成功的单曲,并被《告示牌》评为“十年歌曲”。之后,凯莉再度涉足电影界,在2009年电影《天生不是寶貝》担任配角,并获得了棕榈泉国际电影节“突破表演女演员奖”。 凯莉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了超过2亿份唱片销量,是全球畅销音乐艺人之一。而根据美國唱片業協會的认证,凯莉是美国销量第3高的女艺人,一共获得了6350万份专辑销量认证。在发行《零距离接触》之后,凯莉在美国共累积了18首冠军单曲,是。2012年,凯莉被VH1评为“音乐领域百大杰出女性”第三名。在取得商业成就的同时,凯莉亦收获了5项葛萊美獎、19项世界音樂獎、11项全美音樂獎和14项《公告牌》音乐奖。她的音乐事业鼓舞了一批批新生代歌手。瑪麗亞·凱莉以五個八度的音域、共鳴、轉音以及對哨音的獨特運用而著名,並獲《健力士世界紀錄》尊稱為--至尊歌者--。.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瑪麗亞·凱莉 · 查看更多 »

瓊·傑特

·傑特(Joan Jett,),是美国著名藝人,知名搖滾結他手兼主音、作詞家、作曲家、唱片製作人與女演員。她最受人注目就是她的樂隊Joan Jett & the Blackhearts,而她著名的歌曲包括《我愛搖滾樂》、《》、《》、《》、《》、《》和《》。當中歌曲《我愛搖滾樂》並曾在1982年3月20日至同年5月1日期間登上告示牌百強單曲榜的榜首。而傑特並有三張專輯擁有RIAA認證,同時她並是一個女權主義者。.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瓊·傑特 · 查看更多 »

瓊·邦·喬飛

小約翰·法蘭西斯·邦喬飛(John Francis Bongiovi Jr.,),通稱瓊·邦·喬飛(Jon Bon Jovi),美國歌手、詞曲作者、唱片製作人、演員慈善家,著名搖滾樂隊邦喬飛的創始人和主唱,它成立於1983年。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已經發行了兩張個人專輯和12張錄音室專輯,它迄今全球銷量超過1亿3000萬張專輯。除了他的音樂生涯,邦喬飛也開始了演藝生涯,在1990年代,在幾部電影如《》和《獵殺U-571》主演,還在電視劇如《慾望都市》和《甜心俏佳人》中露面。 此外,邦喬飛是競技場橄欖球聯盟隊伍費城靈魂的創辦人和老闆之一。他於2006年創始了邦喬飛樂隊靈魂基金會,並力求改變那些迫使家庭和個人為經濟絕望的問題。他是民主黨的支持者,在2000年總統大選支持戈爾,在 2004年總統大選支持約翰·克里,以及在2008年總統選舉支持奧巴馬。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招攬邦喬飛入白宮任命為社區發展方案委員。2001年被蒙茅斯大學授予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瓊·邦·喬飛 · 查看更多 »

瓊·洛德

強納森·道格拉斯·洛德(Jonathan Douglas Lord,),暱稱瓊·洛德(Jon Lord),生於英國英格蘭萊斯特,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與電子琴(Hammond organ)演奏家,將古典音樂與巴洛克音樂曲風融入搖滾之中,曾任深紫樂團與白蛇樂團(Whitesnake)的鍵盤手。 Category:英格蘭音乐家.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瓊·洛德 · 查看更多 »

特蕾西·查普曼

特蕾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是美国创作歌手,她的嗓音醇厚苦美,独具特色,她最有名的单曲有,"Fast Car", "Talkin' 'bout a Revolution", "Baby Can I Hold You", "Give Me One Reason", "The Promise" and "Telling Stories"。她曾四次获得格莱美奖。.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特蕾西·查普曼 · 查看更多 »

狄托·傑克森

特利亞諾·阿達瑞奧·傑克森(Toriano Adaryll Jackson,),美国摇滚音乐歌手,傑克森五人組成員之一,出生於印第安那州的蓋瑞市,幼年受母親凱瑟琳影響加入耶和華見證人教會。流行音樂之王麥可·傑克森的二哥,在傑克森家族排行第三。.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狄托·傑克森 · 查看更多 »

險峻海峽

險峻海峽(Dire Straits,雖然因為代理唱片商的翻譯方式使然,在中文領域中通常採直翻譯名,但「dire straits」其實是個英文俚語,譬喻「困境」,因此也曾被譯為困境),是一支1977年時成立於英國紐卡索的四人制搖滾樂團。有別於當時流行的龐克搖滾樂風,險峻海峽是支以根源搖滾()為主要風格的樂團,1984年的暢銷單曲《》(Money For Nothing)是其顛峰之作,除了是他們的首張告示牌排行榜冠軍單曲外,也替其贏得1985年的葛萊美獎,並被選為MTV歐洲台的開台首播音樂錄影帶。.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險峻海峽 · 查看更多 »

音乐家

音樂家是個廣泛的名詞,就是專注於音樂領域中的藝術家。音樂家可以指創作音樂的人(作曲家),也可以指演奏音樂的人(演奏家),唱歌的人也算是音樂家,但他們有特別的稱呼:聲樂家。還有一個特殊的類別,他不創作也不演奏音樂,而是負責指揮管弦樂團的人稱為指揮家。好的指揮家有特殊的魅力帶領樂團演出,他也往往是樂團中的最耀眼的角色。至於流行音樂的歌手則很少稱他們為音樂家,是比較特別的一群。 一個音樂家常常有多重的身分,他可能專注在音樂的某個領域,例如作曲,但同時也可能兼顧演奏。或者他可能僅專注演奏,但同時也撰寫音樂相關的書籍,是一個作家。此外,音樂家也有跨領域的例子,許多當代的音樂家都會做電影配樂或劇場配樂的工作。.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音乐家 · 查看更多 »

音樂製作人

音樂製作人(亦稱唱片製作人或者專輯製作人)在唱片工業裡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工作內容涵蓋控制錄音工程的排程、訓練和指導新的音樂家、組織調度製作預算和資源、監督錄音的過程、進行混音以及母帶後製的工作。 就某些方面而言,音樂製作人就像影劇導演,他的任務是製作、設計製作出符合整個專輯風格的歌曲,不同的是專輯製作人很少負責籌措經費,而是被一些擁有資金的人給雇用,通常是唱片出版公司或歌手本身。20世紀下半葉開始,音樂製作人也開始從事一些更廣、更具有創造性的工作。.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音樂製作人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吉布

莫里斯·歐內斯特·吉布,CBE(Maurice Ernest Gibb ,),英國歌手、詞曲作者、多樂器演奏家及唱片監製,出生於英國皇家屬地曼島的首府道格拉斯,雙親都是英國人。他吉布斯家族五姐弟排行第四(在1969年,因為羅賓跟巴里和經理人吵架而單飛,姐姐萊斯利成為代唱),是雙胞胎哥哥羅賓的弟弟。他與羅賓和大哥巴里·吉布在澳洲組成的合唱團比吉斯聞名世界,是20世紀搖滾樂和迪斯科高峰時間的代表樂團,開創了多種新穎的演唱方式,影響十分深遠,成為史上最成功的其中一支樂隊。莫里斯在樂隊中專司樂器演奏和作曲。 2003年初,莫里斯因為腸扭曲病發而在佛羅里達州的迈阿密海滩接受手術,但是手術後狀況不見好轉,發生併發症,莫里斯不幸於2003年1月12日逝世。他兩個哥哥因此十分悲痛,並且表示因為莫里斯的離去,以後他們也不會再以Bee Gees的名義演出。 2012年,當羅賓離世後,他的女兒Samantha 成為巴里個人演唱會嘉賓。.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莫里斯·吉布 · 查看更多 »

莫林·塔克

莫琳·安·“莫”·塔克(Maureen Ann "Moe" Tucker,)是一位美国鼓手及歌手,在1965年至1972年期间曾是摇滚乐队地下丝绒的成员,录制了他们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她退出乐队后不再追求音乐事业,但在80年代早期回归,开启了个人职业生涯,录制了四张专辑。她也与前队友卢·里德和约翰·凯尔合作,参与了他们的个人专辑。1993年,塔克参加了地下丝绒乐队的欧洲巡演,该巡演产出了一张现场专辑《Live MCMXCIII》。.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莫林·塔克 · 查看更多 »

莫比

查德·梅尔维尔·霍尔(Richard Melville Hall,),艺名莫比,美国音乐人,DJ。.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莫比 · 查看更多 »

達夫·麥卡根

達夫·麥卡根(Duff McKagan,),全名麥可·安德魯·麥卡根(Michael Andrew McKagan),美國音樂家和作家。他曾擔任硬式搖滾樂團槍與玫瑰的貝斯手達12年之久,在198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初期風靡全球。 Category:西雅圖人 Category:美国自传作家 Category:愛爾蘭裔美國人 Category:美國搖滾貝斯手 Category:美國搖滾吉他手 Category:美國搖滾鼓手 Category:美國搖滾歌手 Category:和聲歌手 Category:槍與玫瑰團員 Category:左輪絲絨團員 Category:子彈上膛樂團團員 Category:西雅圖大學校友 M.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達夫·麥卡根 · 查看更多 »

達斯蒂·斯普林菲爾德

達斯蒂·斯普林菲爾德,OBE(Dusty Springfield,),本名瑪麗·伊莎貝爾·凱瑟林·貝爾納黛特·奧布賴恩(Mary Isabel Catherine Bernadette O'Brien),英國英格蘭流行歌手。1963-1970年間,她有18張單曲打入Billboard Hot 100排行榜。英國入侵時期的代表女歌手。1964、1965、1968年,《新音樂快遞》(NME)讀者三度票選她為「最佳英國女藝人」(Top British Female Artist)。 1999年一月,英國皇家為了表揚她在音樂上的貢獻,特別頒贈給她「大英帝國勳章」獎,同年三月二日,她因乳癌病逝於牛津附近的家中,得年五十九歲。.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達斯蒂·斯普林菲爾德 · 查看更多 »

菲爾·柯林斯

菲利浦·大衛·查爾斯·柯林斯(Phillip David Charles Collins,)生於倫敦,菲爾·柯林斯(Phil Collins)則是他廣為人之的名字,是當代英國搖滾樂與流行音樂的樂手。格莱美奖获得者。身為融合爵士團體Brand X與前衛搖滾團體創世紀樂團的鼓手,並且在彼得·蓋布瑞爾離開創世紀樂團後,頂替了該團的主唱位置。 菲爾與眾多著名樂手合作過,像是喬治·哈里森、保羅·麥卡尼、勞勃·普藍特、埃里克·克萊普頓、麥克·歐菲爾德、史汀、約翰·凱爾、布萊恩·伊諾、彼得·蓋布瑞爾與拉維·香卡。 他的单曲多与失恋有关,从侧重于鼓声的"In the Air Tonight", 到舞曲"Sussudio", 还是与政治有关的"Another Day in Paradise"(粵語版本:新人類),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的曲风尤为多变, 他个人无论在前卫摇滚,还是一般流行乐, 甚至是MTV的各种榜单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菲爾·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衝擊合唱團

衝擊合唱團(The Clash)是成立於1976年的英國龐克樂團,是英國龐克搖滾浪潮的最初成員之一。除了龐克搖滾之外,衝擊合唱團也嘗試了雷鬼、斯卡、Dub、放克、饒舌與山地搖滾等多種曲風。他們的主要陣容,是以喬·史楚默(主唱、節奏吉他)、米克·瓊斯(主奏吉他、副唱)、保羅·西蒙儂(貝斯、合音、偶爾的主唱)與「上等貨」尼基·黑登(鼓、打擊樂器)組成。黑登於1982年離團,隔年瓊斯也因團內不合而求去。衝擊合唱團在加入新成員後維持了一陣子,但仍於1986年初宣告解散。 衝擊合唱團1977年發行的首張同名專輯,便讓他們在英國開啟了成功的大門。1979年12月,他們的第三張專輯《London Calling》在英國发行,隔月在美國发行後,衝擊合唱團在美國的人氣暴漲。《London Calling》得到了評論的一致喝采,其十年後並被《滾石雜誌》宣布為1980年代的最佳專輯。 衝擊合唱團政治化的歌詞、音樂上的實驗與叛逆的態度,為搖滾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另類搖滾。他們被喚名作「唯一重要的樂團」,其原是他們唱片廠牌哥倫比亞唱片所創的宣傳口號。2003年1月,衝擊合唱團--包括最初的鼓手泰利·柴姆斯--受邀入搖滾名人堂。2004年,《滾石雜誌》將衝擊合唱團列為史上百大歌手第二十八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衝擊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馬龍·傑克森

龍·大衛·傑克森(Marlon David Jackson,),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永远的流行音樂之王麥可·傑克森的双胞胎四哥,傑克森五人組成員之一,傑克森家族排行第六。.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馬龍·傑克森 · 查看更多 »

马克·安东尼 (歌手)

克·安东尼(Marc Anthony,),原名Marco Antonio Muniz,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1990年代末期主要的萨尔萨(骚沙)音乐明星之一,他的双亲是波多黎各人,据称有很强的拉丁音乐血统。1999和2000年获格莱美奖最佳男歌手。 安东尼的第一任妻子是前环球小姐达亚娜拉·托雷斯,兩人育有两个儿子,克里斯蒂安(生于2001年)、莱恩(生于2003年),2004年5月离婚。 2004年6月5日和第二任妻子珍妮弗·洛佩兹结婚,2008年2月22日生下一對龍鳳胎,女兒艾瑪首先出生,其後兒子麥斯出生。2014年离婚。.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马克·安东尼 (歌手) · 查看更多 »

詹姆士·布朗

小詹姆士·喬瑟夫·布朗(James Joseph Brown, Jr.,),非洲裔美國歌手,有「靈魂樂教父」之稱,被認為對20世紀的流行音樂有至深的影響。 詹姆士·布朗生涯為知名歌手、作曲家、樂團團長及音樂唱片製作人。布朗將福音音樂及節奏藍調帶入靈魂樂及放克(Funk),對許多其他類型的音樂也都有影響,如:搖滾樂、爵士樂、雷鬼、Disco、舞曲、電子樂、afrobeat及嘻哈。.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詹姆士·布朗 · 查看更多 »

詹姆士·泰勒

詹姆士·維南·泰勒(James Vernon Taylor,),美国音乐人,吉他演奏家。 泰勒出生於马萨诸塞州波士頓,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卡尔伯羅市(Carrboro)長大。泰勒的事業生涯起於1960年代中期,但直到70年代才逐漸受到歡迎。他多演唱感性柔和的歌曲。同時期蔚為風潮的自彈自唱者包含琼尼·米歇尔、Tom Rush、Cat Stevens、Carole King、John Denver、Jim Croce、Don McLean、Gordon Lightfoot及 Jackson Browne,同時還有 Carly Simon,後來成為泰勒的妻子。他在1976年出了張鑽石級唱片紅極一時,總共售出超過一千一百萬張,他在90年代及00年早期也出過幾張銷售成績斐然及獲獎無數的歌曲,仍保有相當大量的聽眾。 T.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詹姆士·泰勒 · 查看更多 »

鮑比·布朗

羅拔·比路斯弗·布朗(Robert Barisford Bobby Brown,),出生於美國波士顿,是一名黑人流行樂歌手,也是詞曲創作者,擅長R&B和舞曲,葛萊美獎得主。巴比·布朗是美國樂壇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最受歡迎的男歌手之一。 巴比·布朗出身自知名男子團體『新版本合唱團』(New Edition),1986年離開該團單飛。1988年以第二張個人專輯『Don't Be Cruel』在樂壇大放異彩,憑藉著幾首成功的單曲、自身優異的舞技和出色的音樂影片加持下,一度將他的聲勢推至演藝生涯最巔峰,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流行巨星。 1992年7月當代的流行天后惠妮·休斯頓嫁給小她6歲的樂壇壞小子巴比·布朗,此消息頓時成為娛樂頭條。這對銀色夫妻在婚後風波不斷,兩人在2007年簽字離婚。2012年2月11日,惠妮·休斯頓猝死於比佛利山莊希爾頓酒店。同年,巴比·布朗與自己的財務經理Alicia Etheridge在夏威夷檀香山結婚。 巴比·布朗在廿歲時即成為當代的流行巨星,成名極早,可惜未能善加維持其天王地位。成名後名字時常出現在社會版頭條,負面消息始終未曾間斷,如今的演藝事業和輝煌時期相比,徒留令人感嘆和不勝唏噓。.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鮑比·布朗 · 查看更多 »

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Bob Dylan,),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美国唱作人、艺术家和作家。从1961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迪伦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引起的影响已超过50年。他的大多数著名作品都来自1960年代的反抗民谣,也被廣泛認為是当时美國新兴的反叛文化的代言人,尽管他否认了这一点。他的部分早期作品成为了当时美国民权反战运动的圣歌,例如《答案在风中飘》(Blowin' in the Wind)和《时代在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1960年代中期,迪伦开始从原先的抗议民谣风格转型,并在1965年发行长达六分钟的单曲《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也从此改变了流行音乐的传统分类。迪伦60年代中期的一些作品登上了《告示牌》榜单冠军,但由于其使用摇滚元素亦受到了民谣运动中一些人士的批评。 迪伦早期受到了美国创作歌手小理查德的表演和音乐人伍迪·蓋瑟瑞、罗伯特·约翰逊和汉克·威廉斯的歌词的影响,并在后来发展及个性化了既有的音乐风格。迪伦在其5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探索了美国歌曲风格里的各种成分——从民谣、蓝调及乡村到福音音乐、摇滚乐和洛卡比里,再到英格兰式、苏格兰式和爱尔兰式民谣,还有爵士乐和摇摆乐。迪伦通常的演奏乐器为吉他、键盘乐器和口琴。在不同的音乐人的支持下,迪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巡演”(Never Ending Tour)。作为一个唱片艺术家和表演者,迪伦的成就主要以他的演艺生涯为核心,但他最大的贡献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作词。 自1994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书,他的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出过。作为一个音乐家,迪伦的唱片总销量已超过了1亿,也让他成为畅销音乐艺人之一。迪伦曾获诸多奖项,包括12尊格莱美奖、1尊金球奖及1尊奥斯卡金像奖,并被引入摇滚名人堂及作曲家名人堂。2008年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授予其一特别奖,以表彰其通过作词及作诗对流行音乐及美国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2012年5月,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颁布的总统自由勋章。2016年,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为美国歌曲传统带来的全新诗意表达。瑞典皇家學院11日16日表示,收到巴布狄倫的信件解釋,12月10日因有其他要事將無法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並強調相當榮幸能獲獎。他並非因故缺席領獎的第一人,瑞典皇家學院表示,並不會因為得獎人無法前來取消獎項,尊重巴布狄倫的決定,諾貝爾文學獎依舊是屬於他的殊榮。.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鲍勃·迪伦 · 查看更多 »

賽門與葛芬柯

賽門與葛芬柯(Simon & Garfunkel)是著名美國民谣搖滾音樂二重唱組合,由保羅·賽門與亞特·葛芬柯組成。他們是六十年代最流行的樂團之一,被視為該年代社會變革的反文化偶像,同期的音樂家還有披頭四及鮑勃·迪倫。.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賽門與葛芬柯 · 查看更多 »

賈斯汀·提姆布萊克

賈斯汀·蘭德爾·提姆布萊克(Justin Randall Timberlake,),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童星出身的美國流行節奏藍調唱作歌手、演員、舞者兼企业家,格莱美奖得主。 原本他是男孩團體“超級男孩”隊長,2002年解散后开始单飞個人活動,並曾獲得10座葛萊美獎,9座告示牌音樂獎,包括兩屆“最佳流行男歌手”。2002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愛妳無罪》,該專輯在全世界銷售超過700萬張。賈斯汀的第二張個人專輯《愛 未來式》于2006年發行,该专辑的巨大成功让贾斯汀进一步成为世界巨星。而时隔七年后,于2013年發行的個人專輯《傲视天下》仍然人气爆棚,叫好叫座,创下个人单飞以来最佳的首周唱片销量。同时他大力拓展个人版图,投资众多,华语圈粉丝尊称其“贾老板”或“大賈斯汀”。.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賈斯汀·提姆布萊克 · 查看更多 »

賀比·漢考克

賀伯特·傑佛瑞·賀比·漢考克(Herbert Jeffrey "Herbie" Hancock,)是美国的钢琴家、乐队指挥和作曲家。曾参加迈尔士·戴维斯的“second great quintet 」。他的音乐有着爵士、现代古典音乐风格。.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賀比·漢考克 · 查看更多 »

超級男孩

超級男孩(N Sync,經常以★NSYNC的形式表現)是一個已解散的美國流行男子演唱團體,來自佛罗里达州奥兰多。超級男孩由藍斯·貝斯(Lance Bass)、傑西·契西(JC Chasez)、喬伊·費敦(Joey Fatone)、克里斯·克派屈克(Chris Kirkpatrick)、賈斯汀·提姆布萊克組成。在解散後僅有賈斯汀和傑西發行過個人專輯,尤其賈斯汀更成为风靡全球的超级巨星,坐拥10座格莱美奖。.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超級男孩 · 查看更多 »

麥可·傑克森

#重定向 迈克尔·杰克逊.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麥可·傑克森 · 查看更多 »

麥當娜

丹娜(Madonna Louise Ciccone,),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貝城,是美國著名女歌手、演員和企業家。她跳脫主流流行音樂歌詞內容和音樂錄影帶視覺成像的傳統框架,公然挑戰世俗禁忌議題,在全球獲得極高的知名度,她憑藉著一支支膾炙人口的經典MV引爆話題,是利用影音影像手法達到宣傳自我最徹底的藝人。瑪丹娜不斷重塑她的音樂形象,完全主宰自己在演藝事業上的成就,她那高調行事作風以及不輕易妥協的強悍個性,引發極端正反兩面的評價,看不慣她行事作風的人,可能對她大肆抨擊和無情批評。但相反的,她也被一群廣大的支持者簇擁著,她被歌迷和媒體封為「流行女皇」。瑪丹娜的形象總是受到非議,但她的音樂創作水準卻是不容質疑,音樂評論家們對她的作品總論褒多於貶,她也成為當代西洋流行樂壇上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人物。 瑪丹娜成長於美國密歇根州,在搬往紐約追夢她的現代舞事業之前,她曾就讀於密歇根大學的。在經歷音樂組合早餐俱樂部和艾美之後,1982年她與Sire唱片(一個附屬於華納兄弟唱片公司的廠牌)簽約,並於翌年發行首張同名專輯。之後她亦發行了一系列商業性成功的專輯,諸如《宛如处女》、《忠實者》、《宛如祈禱者》、《音樂聖堂》以及《娜式糖》等等,其中也包括獲得葛萊美獎肯定的《光芒萬丈》與《娜語錄》。瑪丹娜不只是一個歌手,她參與了大多數作品的創作和製作工作,當然也創作出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包括同時拿下英美兩地冠軍的《爸爸別說教》、《她是誰》、《宛如祈禱者》、《風尚》和《音樂聖堂》等招牌歌曲。此外,由她所主唱的電影主題曲《為你瘋狂》、《跟上旋律》、《以生見證》和《這裡曾是我的遊樂場》等歌曲,在排行榜上也獲得相當優異的成績。 瑪丹娜的電影角色亦幫助她獲得更多知名度;她曾憑藉電影《貝隆夫人》獲得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但她的大多數其它電影卻被評論家詬病。她涉足的其它行業包括時裝設計,童書撰寫和電影製作。瑪丹娜被譽為有頭腦的女商人,特別是在1992年她與時代華納合資創辦娛樂事業公司(包括與)之後。2007年她與Live Nation簽約了一紙史無前例的價值1.2億美元的。 瑪丹娜在全球擁有超過3億的唱片銷量,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認証為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女歌手。美國唱片業協會表示她是20世紀唱片銷量最高的搖滾女歌手和美國史上唱片銷量最高歌手排名的女歌手第二位,擁有6.45千萬的認證唱片銷量。根據《告示牌》,瑪丹娜是,票房總收入超過10億美元。她在《告示牌》評選的「」中位居第二位,僅次於-zh-cn:披头士乐队; zh-tw:披頭四樂團; zh-hk:披頭四樂隊;-,是史上最成功的獨唱藝人。瑪丹娜是的五位創始成員之一,並在擁有參選資格的第一年就入主美國摇滚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麥當娜 · 查看更多 »

麥莉·希拉

麦莉·雷·赛勒斯(Miley Ray Cyrus,),出生名戴斯莉·霍普·赛勒斯(Destiny Hope Cyrus)是美国唱作歌手及女演员。童年期间,她曾在电视连续剧《》及电影《大智若鱼》中扮演小角色,后来她于2006年在迪士尼频道的电视连续剧《汉娜·蒙塔娜》中扮演角色,并成为了一名,她的父亲比利·雷·赛勒斯也出演了该剧集。随后,她与签订了唱片合约并发行了第一张录音室专辑《遇见麦莉》(2007年发行),专辑发行超过3百万张,被美国唱片工业协会认证为3×白金。2008年,她发行了第二张录音室专辑《突破自我》,并为动画电影《闪电狗》配音,由此开始了她的电影事业。 2009年,麦莉出演电影《》,并以更为成熟的形象发行了迷你专辑《活得精彩》。2010年,麦莉发行了第三张录音室专辑《无法抵挡》,这张专辑成为她音乐事业中销量最低的一张,同年她还出演了电影《最后一支歌》。2011年到2012年期间,麦莉专注于电视连续剧及电影演出。2013年,发行了第四张录音室专辑《青春大爆炸》,这是她在RCA唱片名下发行的第一张专辑,专辑中形象和过去有着极大的转变,推广专辑的期间她的过度性感的行为引起了极大的争议。2015年,麦莉独立发行了第五张录音室专辑《麦莉·赛勒斯和她死去的宠物》,偏离了传统的流行风格,更多偏向迷幻实验的风格。紧随着接下来的一年,麦莉在美国电视选秀节目《美国之声》中担任了导师,至今其担任了两季节目中的导师。2017年,麦莉发行了第六张录音室专辑《青春進行式》,回归了更健康的形象。 麦莉以专辑《青春大爆炸》实现了她在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上的第三次夺冠,算上《汉娜·蒙塔娜》原声带专辑在内她共有5张专辑夺冠,她有8首歌曲进入了美国公告牌百强单曲榜的前十位,分别是:《》、《》、《攀登》、《》、《》、《》、《马里布》及冠军单曲《爱情破坏球》。麦莉获得过,《公告牌》杂志将她列为2009年最畅销女艺人第四名,音乐电视网在2013年评选麦莉为“年度艺人”,她在《福布斯》杂志2010年的百大名人权力榜中排名第13名,在2008年和2014年,她被列入最具影响力的时代百大人物榜单。.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麥莉·希拉 · 查看更多 »

黑鍵樂團

黑鍵樂團(The Black Keys)是一支在2001年創立於美國俄亥俄州阿克倫的摇滚双人组合,由兩位大學同學Dan Auerbach(吉他手、主唱)和Patrick Carney(鼓手)創立,曾多次入圍及獲得葛萊美獎及其他音樂獎項。.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黑鍵樂團 · 查看更多 »

黑色安息日

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是英国的硬式搖滾/重金屬樂團,1968年成立於英國伯明罕,截至2017年共發行十九張錄音室專輯。它的主要成员有奧茲·奧斯本(Ozzy Osbourne,主唱),東尼·艾歐密(Tony Iommi,吉他),(Geezer Terrance Butler,貝斯)和(Bill Ward,鼓)。樂團經歷了多次陣容變化,東尼·艾歐密是其唯一不變的成員。成立之初的風格為藍調搖滾,但很快就融合了恐怖驚悚的主題和低沉的吉他聲。歌詞主題也常包含科幻、玄學、社會動盪、環境汙染、政治腐敗、資本主義的壓榨、藥物濫用的危險、世界末日預言和戰爭帶來的恐怖等等。 奧茲·奧斯本在1979年被黑色安息日開除,理由是藥物濫用等問題,之後換過八位主唱,包括前主唱羅尼·詹姆斯·迪歐、、、和等人,以及九位鼓手和七位貝斯手。樂團的原始陣容在1997年團聚,隨後發行了一張現場專輯《》。2013年發行最後一張錄音室專輯《》。2016年展開三名創始成員(奧茲·奧斯本、東尼·艾歐密、吉澤·巴特勒,比爾·沃德因合約缺席)的告別巡迴。2017年2月4日,黑色安息日在家鄉英國伯明罕完成最後一場告別演出,這次告別巡迴遊歷了四大洲、售出近一百萬張門票。黑色安息日將不再出任何新專輯或以該團名義進行演出,不過成員還是會以個人名義繼續表演或者進行創作。 黑色安息日通常被认可为第一个真正的重金属樂團,美国VH1將他們列為「百大優秀硬搖滾樂團」第二位,僅次於齊柏林飛船。MTV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金屬樂團」,《滾石雜誌》評為有史以來「歷來最偉大的一百個音樂家」之一。他們在全球銷售了超過7000萬張唱片,2005年列名,2006年列名美國搖滾名人堂,以及獲得兩次葛萊美獎「」。.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黑色安息日 · 查看更多 »

齐柏林飞船 (乐团)

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是英國的硬式搖滾/重金屬樂團,1968年成立於英國倫敦。它的主要成員有吉米·佩奇(Jimmy Page,吉他),勞勃·普蘭特(Robert Plant,主唱),約翰·保羅·瓊斯(John Paul Jones,貝斯兼鍵盤)和約翰·博納姆(John Bonham,鼓)。樂團早期專輯的風格根植於藍調搖滾和迷幻搖滾。他們與黑色安息日、深紫被視為「重金屬音樂的三大元老」。 自庭中鳥重組並改名後,齊柏林飛船與大西洋唱片簽約,獲得相當高的藝術創作自由。雖然該樂團起初不受音樂評論家的歡迎,他們的唱片銷量仍然極佳,例如《齊柏林飛船》(1969年)、《齊柏林飛船II》(1969年)、《齊柏林飛船III》(1970年)、《無標題專輯》(1971年)、《聖堂》(1973年)和《肉體塗鴉》(1975年)。特別是第四張專輯收錄的〈天堂階梯〉是搖滾史上最著名的曲目之一,也使樂團的名氣扶搖直上。該曲在《滾石》雜誌「史上最偉大的500首歌曲」中位列31Dave Lewis《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Music of Led Zeppelin》Omnibus Press(1994)ISBN 0-7119-3528-9。 吉米·佩奇寫了大部分樂團的音樂,特別是在他們的職業生涯早期。而勞勃·普蘭特通常負責歌詞創作,約翰·保羅·瓊斯的鍵盤聲後來成為樂團創作與實驗的核心。樂團在職業生涯的後半段舉行一系列的世界巡演,使他們的聲譽更加高漲。雖然在商業表現上非常成功,但是到了70年代後期,樂團的新作和演出活動銳減,之後鼓手約翰·博納姆驟逝而宣布解散。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間,其他成員有零星合作、參與幾次短暫的重聚登台演出。其中最成功的是2007年,於倫敦舉行的,約翰·博納姆的兒子代替亡父上陣演出。 齊柏林飛船被廣泛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最具創意和最具影響力的搖滾樂團之一。他們是美國史上銷售量最高的音樂家之一,也是全球音樂史上最暢銷的音樂家之一。美國唱片業協會已公布他們的一億一千一百五十萬張銷售認證。樂團的九張錄音室專輯全部進入當年的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前十強,其中有六張達到該榜的第一名。同時也在英國專輯排行榜連續八次獲得排名第一。《滾石雜誌》曾形容他們為「史上最重量級的樂團」、「70年代最大的樂團」和「毫無疑問是搖滾史上最不朽的樂團之一」。他們於1995年列名搖滾名人堂,該博物館的樂團傳記上記載「齊柏林飛船是繼60年代的披頭四樂團之後,最具影響力的樂團」。.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齐柏林飞船 (乐团) · 查看更多 »

迈克·迪恩特

迈克·迪恩特(Mike Dirnt)本名迈克尔·瑞安·普里查德(Michael Ryan Pritchard,),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康特拉科斯塔郡羅德歐(Rodeo),是知名樂團年輕歲月的貝斯手與和音歌手。 Category:美國男歌手 Category:美國搖滾歌手 Category:美國音樂家 Category:素食主義者 D.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迈克·迪恩特 · 查看更多 »

霍爾與奧茲

霍爾與奧茲是由戴瑞·霍爾和約翰·奧茲組成的一個流行音樂 樂團。他們活躍於1970年代後期和早期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們結合了搖滾和節奏布魯斯樣式,並稱它為被稱為“搖滾和靈魂”。他們有六首歌位於告示牌100大排行榜中:“Rich Girl”,“Kiss on My List”,“Private Eyes”,“I Can't Go for That (No Can Do)”,“Maneater” ,他們已經於全球賣出8000萬張專輯。 1990年到達了他們音樂生涯的頂峰,然後慢慢淡出,不過他們仍未解散。總共計算,他們有34首單曲在美國告示牌100大排行榜中。截至2006年,霍爾與奧茲獲得7個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的白金專輯及6個RIAA金專輯。.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霍爾與奧茲 · 查看更多 »

范·莫里森

乔治·伊万·“范”·莫里森爵士,OBE(Sir George Ivan "Van" Morrison,)是一位北爱尔兰唱作人和乐手。1960年代中期,他作为的主唱成名。1967年,他在制作人的指引下单飞,发行了热门单曲《Brown Eyed Girl》。随后,莫里森录制了一系列受到乐评界赞誉的专辑,包括《Astral Weeks》(1968)、《Moondance》(1970)和现场专辑《It's Too Late to Stop Now》(1974)。他获得过6项葛莱美奖,和全英音樂獎杰出贡献奖。1993年,莫里森被选入摇滚名人堂,并成为了第一位没有出席典礼的获选者。他还进入了。1996年,莫里森因其对音乐的贡献被授予了OBE勳銜,同年被法国政府授予了法蘭西藝術與文學勳章,他於2015年進一步獲頒授爵士勳銜。.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范·莫里森 · 查看更多 »

范·海伦

范·海伦(Van Halen),是一支美国重金属摇滚乐队,因乐队吉他手埃迪·范·海伦及其兄鼓手阿历克斯·范·海伦而得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范·海伦 · 查看更多 »

蘭迪·紐曼

蘭迪·紐曼(Randy Newman,),全名蘭道爾·斯圖亞特·紐曼,美國創作歌手、編曲家、作曲家和鋼琴家,以電影配樂及諷刺而幽默的流行歌曲著稱。.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蘭迪·紐曼 · 查看更多 »

阿姆

阿姆(Ham)是法国上法兰西大区索姆省的一个市镇,属于佩罗讷区。.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阿姆 · 查看更多 »

閃耀大師

Joseph Saddler(約瑟 薩德勒)(1958年1月1日生於巴貝多橋鎮)最爲人所知的是他的藝名Grandmaster Flash(閃耀大師),他是美國嘻哈音樂的先驅,是歷史上第一位DJ,同時也是第一個入選搖滾名人堂的嘻哈音樂家。他與Kool Herc(庫哈克)和嘻哈教父Afrika Bambaataa(阿菲卡巴莫巴塔)並稱DJ三大鼻祖。.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閃耀大師 · 查看更多 »

門戶樂團

户乐队(大门乐队)(The Doors)是1965年於洛杉磯成立的美國搖滾樂團。大门乐队由主唱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鍵盤手雷·曼札克(Ray Manzarek)、鼓手約翰·丹斯莫(John Densmore)和吉他手羅比·克雷格(Robby Krieger)組成,樂風融合了車庫搖滾、藍調與迷幻搖滾。主唱莫里森模糊、曖昧的歌詞與無法預期的舞台人格,並使門戶合唱團成為音樂史上頗負爭議的樂團。1971年7月3日莫里森去世,樂團並於1973年解散。儘管自成立至解散只有八年的時光,門戶合唱團仍擁有為數龐大的樂迷,並在樂壇享有一定的地位與影響力。據美國唱片工業協會統計,門戶合唱團在美國擁有至少三千二百萬的專輯銷售量。1993年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門戶樂團 · 查看更多 »

蒂娜·特纳

蒂娜·特纳(英语:Tina Turner,原名Anna Mae Bullock;)是瑞士籍的美国歌手,女演员。在她长达五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凭借无数奖项的肯定以及对摇滚领域的贡献,被人称为摇滚女王。蒂娜从她与她的丈夫艾克·特纳组成的开始自己的表演事业。成功的打造了《》、《》等不朽金曲。在1978年因不堪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而与之离婚之后,她沉寂了数年。最终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在1983年发行了自己的单曲《》重新取得了成功。而她在1984年发行的个人第五张专辑《》也堪称音乐史上最成功的东山再起之作。1986年她出版了的自传《》(I, Tina)。 特纳歌而优则演,在1975年的电影《》(Tommy)中饰演了迷幻女王,也在电影《》(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中露脸。她与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电影《冲锋飞车队》(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使得她获得了有色人种促进协会形象奖最佳女主角奖,而她本人在片中演唱的主题曲《》也是一首排行榜成功之作。她也曾在1993年阿诺·施瓦辛格的电影《》(Last Action Hero)中客串。 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流行艺人,特纳被认作为最成功的女性摇滚艺术家,更并被滚石杂志称作为史上最伟大的歌手之一。她的专辑与单曲唱片总计已经在世界上销售了超过1亿8000万张。而她演唱会所售出的门票,也是史上独唱艺人中最多的。她那永远充沛的舞台活力,辨识度极高的雄厚嗓音,长青的职业状态,以及在各个年龄层中所受到的喜爱,均闻名于全世界。2008年,蒂娜从自己半退休的状态中再度出发,推出了她名为《》(Tina!: 50th Anniversary Tour)的世界巡演以纪念她的演唱生涯跨入第五十个年头。这场巡回演唱会也成为2008年至2009年间最卖座的演唱会。蒂娜出生于一个浸信会家庭,后来皈依为佛教徒。宗教带给她平静的思绪以及度过曾经那段艰苦岁月的勇气和力量。在滚石杂志评选的《史上最优秀的100名艺人》中蒂娜排名第17位,并被该杂志形容为摇滚女王。.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蒂娜·特纳 · 查看更多 »

邁爾士·戴維斯

邁尔士·德威·戴维斯三世(Miles Dewey Davis III,)是一位美國爵士乐演奏家,小号手,作曲家,指挥家,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音乐人之一。 二战以后每一次爵士乐发展运动,戴维斯都站在最前线。他是酷派爵士樂创始人,也是最早演奏咆勃爵士樂的爵士音乐家之一。随着爵士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戴维斯的作品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台上戴维斯衣冠楚楚,这与早期爵士乐家懒散的装束有着很大的不同。戴维斯的音乐绵软无力,旋律优美。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爵士乐不仅给戴维斯带来了不朽的声誉,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他成为了成功音乐人的典范。.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邁爾士·戴維斯 · 查看更多 »

邦妮·雷特

邦妮·雷特(Bonnie Raitt,)全名為邦妮·林恩·雷特(Bonnie Lynn Raitt)是美國藍調女歌手和創作歌手,除了音樂家的身份,她曾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反核能運動、環境保護組織,還為2004年東南亞海嘯救災工作捐贈歌曲的CD收入,還有兒童福利、教會基金等社會福利服務貢獻自己。 邦妮·雷特在1970年代發行了一系列的美國音樂的根源音樂專輯,融入了藍調、搖滾樂、民間音樂、鄉村音樂等元素。經過幾年的廣受好評,但商業上卻沒有多大的成功。終於在1989年的專輯《Nick of Time》上大受歡迎,接下來在1991年的專輯《Luck of the Draw》和1994年的專輯《Longing in Their Hearts》都有美國唱片業協會多白金的認證,在榜單上也有很好的成績。其中有好幾首熱門單曲,像是《》和《》以及有民謠風的《》(有Bruce Hornsby鋼琴伴奏)。.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邦妮·雷特 · 查看更多 »

邦喬飛

邦祖飛(Bon Jovi)是一个美国新泽西賽瑞維爾市的硬摇滚乐队,由主唱瓊·邦·喬飛建立,乐队在1980年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过去的二十五年裡,邦乔飞已经在全世界卖出了一亿兩千万张唱片。 邦祖飛由主唱琼·邦祖飛(Jon Bon Jovi)在1983年創立,吉他手瑞奇·山伯拉(Richie Sambora),键盘手大卫·布莱恩(David Bryan),贝斯手艾力克·约翰·萨奇(Alec John Such),和鼓手狄可·托雷斯(Tico Torres)。艾力克於1994年离开,而擔任吉他手近三十年的瑞奇於2013年離團。在1984年和1985年的两张比较成功的专辑之后,乐队的《難以捉摸》(Slippery When Wet)(1986)和《新澤西》(New Jersey)(1988)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仅仅在美国就卖出了一千九百萬张,八首歌进入十大金曲排行榜(包括四首排名第一的单曲),使乐队成为全球著名的摇滚巨星。在不停的巡迴演唱之后,乐队在1990年的新澤西巡演(New Jersey Tour)出现了分歧,在这段时间里琼·邦乔飞和瑞奇都成功的发行了个人专辑。1992年,乐队带着雙白金唱片《保持信念》(Keep the Faith)回归,从此以后在九O年代和二OOO年代连续发行了一系列白金唱片。 2006年,乐队藉著《誰說你不能回家》(Who Says You Can't Go Home)和来自甜園合唱團的珍妮佛·奈特斯(Jennifer Nettles)获得了格莱美奖最佳乡村乐曲。而且用同一首歌成为了第一支得到热门乡村音乐排行榜冠军单曲的摇滚乐队。乐队的专辑《迷戀》(Crush),《狠棒》(Bounce),和《飛行公路》(Lost Highway)还获得了多个格莱美奖提名。 在乐队的历史上,一共发行了十三张录音室专辑,其中九张在美国成为了白金唱片。而且乐队有十九首单曲进入了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前40名,以下五首是冠军单曲:《You Give Love a Bad Name》、《Livin' on a Prayer》、《Bad Medicine》、《I'll Be There for You》以及琼·邦乔飞的个人作品《榮耀之光》。乐队的《難以捉摸》(Slippery When Wet)保持着硬摇滚专辑在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第一名最多週的记录,《新澤西》(New Jersey)以五首单曲保持着硬摇滚专辑进入十大金曲单曲最多的专辑的记录。.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邦喬飛 · 查看更多 »

蓋迪·李

蓋迪·李·偉恩瑞伯(Geddy Lee Weinrib),(出生名為蓋瑞·李·偉恩瑞伯(Gary Lee Weinrib),),通稱蓋迪·李,是一名加拿大音樂人、歌手、作曲者,最為人熟知的身分是作為加拿大搖滾樂團匆促樂團的主唱、貝斯手和鍵盤手。李在1968年9月應他的童年朋友艾力克斯·萊夫森的要求,加入了匆促樂團取代原來的貝斯手和主唱。李在2000年發行了首張(也是目前為止的唯一一張)個人專輯《》。 作為一名獲獎無數的音樂人,李的貝斯風格、技術與技巧啟發了其他搖滾音樂人,包括金屬製品的克利夫·伯頓、鐵娘子樂團的、夢劇場的,以及的。1996年5月9日,李與匆促樂團的團友—吉他手艾力克斯·萊夫森和鼓手尼爾·佩爾特一起被授予加拿大勋章,這三人是第一支獲得此榮譽的搖滾樂團。李在雜誌《》的百大重金屬音樂主唱中排名13。.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蓋迪·李 · 查看更多 »

野獸男孩

野獸男孩(Beastie Boys)是一組來自紐約布魯克林和曼哈頓的嘻哈音樂團體。 野獸男孩是活躍時間最長的嘻哈團體之一,他們受到搖滾和龐克影響的饒舌音樂,也影響了許多嘻哈和其他領域的歌手。他們的現場演出通常包含饒舌、放克、爵士和搖滾。.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野獸男孩 · 查看更多 »

里奥纳德·科恩

里奥纳德·诺曼·科恩(Leonard Norman Cohen,也译作莱昂纳德·诺曼·科恩,),生於魁北克蒙特婁西峰(Westmount),加拿大创作歌手、音乐人、诗人以及小说家。他的作品中充满对宗教、孤独、性以及权利的探讨。科恩先后获选进入加拿大音乐名人堂,加拿大创作名人堂,美国摇滚名人堂,同时他被授予了加拿大最高平民荣誉加拿大勋章及魁北克民族勋章。 2008年科恩获选进入美国摇滚名人堂时,致辞人娄·里德形容其是“最高水平与最具影响力的创作人之一。” 评论家布魯斯·艾德(Bruce Eder)曾在一篇评述科恩流行音乐事业的文章中写到,“(科恩)是六十年代晚期最迷人也是最神秘……的创作人之一,……40年的音乐创作成功的保留了一批听众……仅次于鲍勃·迪伦(也许还有-zh-hans:保罗·西蒙; zh-tw:保羅·賽門;-,从影响力来说),在众多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并且还依然活跃在21世纪的舞台上的音乐人物里,他比其他任何一位都更能吸引评论家和年轻音乐人的注意力。” 美国诗人学会对其在艺术领域的一生做出过更加概括的评论,包括他的诗歌、小说以及词曲作品,“(科恩)对诗歌、小说和音乐的成功糅合在其1993年出版的《Stranger Music: Selected Poems and Songs》作品表现得尤其突出,这部作品包含了200多首科恩的诗……多段小说的节选,和大约60首歌词……虽然对于某些人来说,里奥纳德在追求音乐创作时偏离了文学;但是对于喜爱科恩的人来说,他们更加乐于认为他作为一名通才跨越了多种艺术之间隐晦的界限。”.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里奥纳德·科恩 · 查看更多 »

金属乐队

金屬製品(Metallica)是美國殿堂級重金屬樂團,也是世界上第一支鞭擊金屬樂團,1981年10月28日成立於美國加州洛杉磯。起源是鼓手拉爾斯·烏爾里希在當地報紙刊登招募成員的廣告,前去應徵的是主唱兼吉他手詹姆斯·海特菲爾德。金屬製品目前的陣容共計四人,包括兩位創始成員詹姆斯和拉爾斯、長期吉他手柯克·哈米特,以及貝斯手羅伯特·特魯希略。前任成員包括吉他手、戴夫·馬斯泰恩,三位貝斯手、克利夫·伯頓和。 由於快節奏的音樂和侵略性的演奏風格,該團成為美國鞭擊金屬界的先驅,他們與麥加帝斯、超級殺手、炭疽並稱為「鞭擊金屬四巨頭」(有時稱作四大鞭)。他們是四巨頭中最具影響力的樂團,被視為是該音樂流派甚至是整個重金屬音樂的龍頭,尤其對鞭擊金屬的發展與普及有極大貢獻。金屬製品成立數年內即在地下音樂界累積了大量樂迷,前四張專輯都大獲好評。他們的第三張專輯《》被公認為最具影響力和聲音最重的鞭擊金屬專輯之一。之後樂團改變了音樂方向,在第五張專輯《》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同時吸引到數量更龐大的主流聽眾。該專輯使他們首次拿下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冠軍,並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的16×白金唱片認證。接下來的五張專輯張張熱銷,且經歷了硬式搖滾、另類搖滾,以及更具實驗風格的路線,近期新作品又回歸鞭擊金屬的核心。 2000年時,樂團與一些藝人聯合控告Napster,因該軟體公司未經樂團成員授權,便將版權歌曲在網路上免費分享。兩方最終達成協議,改為付費下載。隨後發行第八張專輯《》,他們採用鐵桶般的小鼓聲,完全沒有編寫,導致金屬樂迷相當反彈。影片《》紀錄了該專輯的錄製過程。在受到金屬樂迷的抨擊之後,樂團在第九張專輯《》中試圖重回早期根源,以長篇吉他演奏為核心。2009年樂團列名搖滾名人堂。經過八年的巡演後,發行第十張專輯《》,基調與前作相似,但也展現出些微不同的音樂風格。 截至2016年,金屬製品共發行10張錄音室專輯、4張現場專輯、5張迷你專輯,26支音樂錄影帶和37張單曲。他們獲得九座葛萊美獎,連續六張專輯在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奪冠。1991年的同名專輯《金屬製品》在美國售出超過1600萬張,成為建置以來最賣座的專輯。樂團位居美國唱片業協會「美國本土最暢銷音樂排行榜」第18位,也是全球音樂史上最暢銷的音樂家之一,在全世界賣出超過1億2000萬張專輯。許多雜誌已經將他們列為歷來最偉大的音樂藝術家之一,包括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將金屬製品列為「史上最偉大的一百個藝人」第61位。截至2012年12月,他們是1991年後史上第三大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根據尼爾森唱片市場調查系統的資料指出,樂團在美國共賣出5426萬張專輯。樂團與音樂製作人長期合作,他在1990至2003年間製作了樂團四張專輯,並在《聖氣凌人》的製作期間擔任臨時貝斯手。2012年,金屬製品成立獨立唱片公司燻黑唱片,完全持有其專輯和影像的版權。.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金属乐队 · 查看更多 »

金髮美女

金髮美女(Blondie band),是活躍於1970年代後期著名4男1女美國龐克搖滾樂團,曲風狂野奔放,如,李察·基爾成名電影《》的主題曲《》,及《》,都締造出流行音樂排行榜白金唱片佳績;可惜女主唱的情侶也是樂團主要團員Chris Stein,因罹患自身免疫系統皮膚病-尋常型天皰瘡,主唱Debbie Harry為了照顧情侶,樂團於1982年發行第六張錄音室專輯《The Hunter》後解散。 樂團演唱多元化曲風,除了《玻璃心》和《打電話給我》,還有許多風靡一時歌曲如和,歌曲融合了迪斯可、流行音樂、雷鬼音樂和早期說唱音樂元素的多種音樂風格而聞名。在全球歌迷多方邀請,還是在1997年復出,Debbie Harry金髮已經改成紅髮,代表歌是風格更趨成熟、且音域忽低忽高精彩唱腔之花式搖滾,1999年歌曲《》,繼《玻璃心》20年後再次得到英國單曲榜冠軍。 樂團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都在全球巡迴演出,並於2006年入選搖滾名人堂。 – Official site.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金髮美女 · 查看更多 »

金格·贝克

彼德·爱德华·金格·贝克(Peter Edward "Ginger" Baker,)藝名金格·貝克(Ginger Baker)是一个英格兰鼓手和歌手。他在20世紀60年代的作品為他贏得了“搖滾的第一位超級巨星鼓手”的稱讚,儘管他的個人風格融合了爵士樂背景,並對非洲節奏感興趣。貝克被譽為融合爵士樂,重金屬和世界音樂等類型的鼓手的先驅。 1966年到1968年,他是奶油樂隊成员之一。1969年,他和史蒂夫·温伍德、呂克·格雷奇一起加入了埃里克·克莱普顿创建的盲目信仰乐團。1970年代初期,他组建了。 贝克精湛技艺,风格华丽,表演力强,他率先在表演中使用了两个低音贝斯鼓。他还会演奏其它的打击乐器。1993年以奶油樂團的成員入選搖滾名人堂 ,2008年入選現代鼓手的名人堂 ,2016年入選經典鼓手名人堂, 2016年《滾石雜誌》史上最偉大的鼓手排名第3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金格·贝克 · 查看更多 »

艾力克·約翰·薩奇

艾力克·約翰·薩奇,(Alec John Such.,),是一位退休的美國音樂家,曾是樂隊邦喬飛的貝斯手。 1994年他從《超越十年精選輯》發布後不久被開除。剩下的樂隊成員一致聲明,他們不會正式取代薩奇,他已經被內定改為休·麥唐納。由於麥唐納的是非正式狀態,不會出現在專輯封面和宣傳照,除了1999年的單曲〈現實生活〉(Real Life)。 自從被邦喬飛解僱後,他也成功的經手了一些紐澤西的樂團,同時還在紐約市擁有一家摩托車店。 2001年的狂野一夜巡演中,薩奇在7月28日紐澤西州東盧瑟福的場次中登台演出,是離開邦喬飛後的唯一一次。.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艾力克·約翰·薩奇 · 查看更多 »

艾力克斯·萊夫森

亞歷山大·日沃伊諾維奇,(Alexandar Zivojinovich,)為一名加拿大音樂人,一般較常使用的是他的藝名艾力克斯·萊夫森(Alex Lifeson),最為人熟知的身分作為加拿大搖滾樂團匆促樂團的吉他手。1968年,萊夫森與鼓手和主唱/貝斯手組成了匆促樂團,瓊斯在幾個月後由蓋迪·李取代,蘭特賽則是在1974年由尼爾·佩爾特取代。 在匆促樂團裡,萊夫森主要演奏電吉他與古典吉他,以及其他弦樂器包括曼陀、曼陀林和,他也在現場演出時擔任背景和聲,以及偶爾演奏鍵盤和低音踏板合成器。和其他匆促樂團的成員一樣,萊夫森也會在他吉他演奏的同時使用觸發採樣樂器。 儘管萊夫森也為匆促樂團外的一些作品做出了貢獻,他大部分的音樂作品都是與樂團合作的。除了音樂以外,萊夫森也是—一間位於多倫多的酒吧餐廳的部分業主、畫家和領有証照的飛機駕駛員。 1996年5月9日,萊夫森與團友蓋迪·李和尼爾·佩爾特一起被授予加拿大勳章,這三人是第一支獲得此榮譽的搖滾樂團。萊夫森在滾石雜誌的百大吉他手中排行98,以及被雜誌《》的讀者票選為「史上最偉大的吉他手」第3名(排在埃迪·范·海倫與布賴恩·梅之後)。.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艾力克斯·萊夫森 · 查看更多 »

艾維斯·卡斯提洛

艾維斯·卡斯提洛(Elvis Costello,),本名戴克蘭·派崔克·麥克曼努斯(Declan Patrick MacManus),英國創作歌手。他在1970年代中期,以倫敦的酒吧搖滾風潮先驅之姿初受矚目,後來被歸入龐克與新浪潮風格。他擅於在歌詞中玩弄文字遊戲,相對於一般流行歌曲,使用了更多較冷僻的字彙。他的樂風多元,曾因此被評論家形容為「流行音樂的百科全書」,能夠「以他的個人形象重塑過往」。 卡斯提洛的音樂生涯獲獎無數,包括一座葛萊美獎,並兩度獲全英音樂獎最佳英國男演唱人提名。2003年,「艾維斯·卡斯提洛與吸引力合唱團」(Elvis Costello & the Attractions)被列入搖滾名人堂。2004年,卡斯提洛被《滾石》雜誌排入「史上百大音樂家」第80名。 C Category:日本富士搖滾音樂祭參加歌手.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艾維斯·卡斯提洛 · 查看更多 »

艾爾頓·約翰

艾爾頓·赫拉克勒斯·約翰爵士,CBE(Sir Elton Hercules John,),英國籍搖滾樂唱作人、作曲家、鋼琴家和演員。自1967年以來,艾爾頓·約翰爵士與作詞人伯尼·陶平(Bernie Taupin)成為創作夥伴,迄今二人已經合作完成三十餘張專輯。 在艾爾頓·約翰四十年的音樂生涯中,他共計售出超過二億五千萬張唱片,使得他成為“史上最成功的藝人”之一。 他的單曲《風中之燭(1997)》在全球已成功售出3300萬張,成為“告示牌百强单曲榜”歷史上最暢銷的單曲。 在艾爾頓·約翰爵士的音樂歷史中,共計有超過50首歌曲進入各大主流電臺的TOP40單曲,其中還有一張在美國連續七年蟬聯榜首的專輯。而在“告示牌百强单曲榜”的歷史中,艾爾頓·約翰爵士共有五十六首歌曲進入前四十;十六首進入前十;四首亞軍單曲和九首冠軍單曲。並且他還贏得了六座格萊美獎盃、四座全英音樂獎獎盃、一座奧斯卡獎盃、一座金球獎獎盃和一座托尼獎獎盃。在2004年,《滾石》將艾爾頓·約翰爵士列為“史上最偉大的百位藝人”中的第49位。 艾爾頓·約翰爵士在1994年進入摇滚名人堂, 在1996年獲得大英帝國司令勳章,而在1998年又因“對音樂和慈善的突出貢獻”獲得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發的皇家嘉許。 艾爾頓·約翰爵士還曾參與過一些英國王室演出,例如:1997年在西敏寺的戴安娜王妃葬禮和2012年在白金漢宮的伊莉莎白二世“鑽禧慶典音樂會”。 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艾爾頓·約翰爵士致力於抗擊艾滋病的公益活動, 并在1992年成立了“艾爾頓·約翰艾滋病基金會”。從1993年開始,該基金會會舉辦年度“奧斯卡獎派對”,這已經成為好萊塢上極為矚目的活動。自成立以來,“艾爾頓·約翰艾滋病基金會”迄今已經募集了兩億美元的善款。 2005年12月21日,艾爾頓·約翰爵士與電影製片人大衛·弗尼西(David Furnish)結成民事伴侶, 這被視為LGBT社會運動的一個標誌。 2008年,《告示牌》將艾爾頓·約翰爵士評為“最成功的獨唱男歌手”而列入“告示牌百強單曲榜之史上最成功藝人榜”。 在約翰爵士之前,只有披頭四樂隊和麥當娜入選。 2018年,艾爾頓·約翰爵士宣布為了多陪家人,將於年底舉辦為期三年,至2021年,共300場的世界告別巡迴演唱。未來將不再巡迴表演,但仍會繼續從事音樂創作。.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艾爾頓·約翰 · 查看更多 »

艾瑞莎·弗蘭克林

艾瑞莎·弗蘭克林(Aretha Franklin,),美國流行音樂歌手,生於流行音樂聖城曼菲斯。出版歌曲跨越靈魂與流行音樂,有著“靈魂歌后”或“靈魂樂第一夫人”(Lady Soul/The Queen Of Soul)的稱號,1967年-1973年是她的演唱巔峰。 從小因參加唱詩班接觸到音樂的艾瑞莎,至今獲獎無數。艾瑞莎是史上获得第二多葛萊美獎的女艺人,一共十九座,当中有十一座来自“最佳节奏蓝调女演唱人奖”(其中的八座更是连续八年获得)。除了葛萊美獎座之外,也為搖滾名人堂的首位入選女性歌手。她的音樂不但叫好,也十分叫座。至今,她光是入billboard版的單曲就超過70張。 在华语地区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她演唱的I say a little prayer。 她是滚石杂志评选100位最偉大的歌手的第一名,足以顯示出她的知名度。.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艾瑞莎·弗蘭克林 · 查看更多 »

艾莉西亚·凯斯

艾莉西亞·凱斯(Alicia Keys,)原名艾莉西亞·J·奥杰洛-库克(Alicia J. Augello-Cook),是美國創作歌手、节奏蓝调与灵魂乐唱作人、鋼琴手、唱片製作人和演員。她的第1张专辑《极微之歌》就以在全球售出12,000,000张的成绩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艾莉西亚·凯斯已获得超过15次格莱美奖,唱片总销量超过30,000,000张。在演藝事业方面,只是经常客串美剧。.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艾莉西亚·凯斯 · 查看更多 »

艾迪·維達

艾迪·維達(Eddie Vedder,),本名愛德華·路易斯·西弗森三世,是美國音樂家、創作歌手,為另類搖滾樂團珍珠果醬樂團的主唱兼吉他手。他在原聲帶領域也有所涉獵,曾參與2007年電影《阿拉斯加之死》的配樂製作。.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艾迪·維達 · 查看更多 »

雪瑞兒·可洛

雪瑞兒·蘇珊·可洛(Sheryl Suzanne Crow,),美國創作歌手、唱片製作人、音樂家和演員。她的音樂融合搖滾、民謠、嘻哈、鄉村和流行元素,已九度獲得葛萊美獎肯定。 她曾和滾石樂團同台演出,也曾和眾多知名歌手合唱,包括米克·傑格、麥可·傑克森、艾瑞克·克萊普頓、盧奇亞諾·帕華洛帝、約翰·庫格麥倫坎、搖滾小子、密雪兒·布蘭奇和史汀等。她曾為蒂娜·透納、唐·亨利和貝琳達·克萊兒演唱和聲,收錄在1991年《劈腿排行榜》電影配樂。可洛的音樂作品包括7張錄音室專輯、2張合輯和1張現場專輯,也曾參與多張電影原聲帶。近期可洛則投入國家廣播公司的《超級製作人》、美國廣播公司的《熟女當道》、迪士尼頻道的《孟漢娜第四季》以及《恢復精神正常和/或恐懼大會》等小螢幕的演出。.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雪瑞兒·可洛 · 查看更多 »

雷·查尔斯

雷·查尔斯(Ray Charles,),本名雷·查尔斯·鲁滨逊(Ray Charles Robinson),美国灵魂音乐家、钢琴演奏家,是节奏布鲁斯音乐的先驅。他是第一批被列入摇滚名人堂的人物之一,《滚石杂志》亦把他列为。法蘭克·辛納屈称他为“音乐界唯一的天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雷·查尔斯 · 查看更多 »

雷蒙斯合唱團

雷蒙斯合唱團(Ramones)組團於1974年,為成立於美國紐約皇后區的搖滾合唱團體,主要成員為四名的雷蒙斯合唱團,主要演唱風格被定義為龐克曲風,並成為首位賣座叫好的龐克樂團,更被視為紐約龐克曲風的代表者。持續至1990年代中期,該團仍活躍於流行音樂界。 雷蒙斯合唱團沿襲1950年代的車庫搖滾,最大表演特色為即興演奏、富有創意、極具娛樂效果、無厘頭風格及簡單快速。該團於1970年代與1980年代期間共推出12張龐克曲風專輯,每張皆可稱為該曲風的代表名作。直至今日,雷蒙斯合唱團仍被視為龐克曲風的始祖,2002年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 2001年主唱Joey Ramone經過七年奮鬥仍因淋巴瘤病逝,享年49歲。.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雷蒙斯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電光交響樂團

電光交響樂團(Electric Light Orchestra,或簡稱ELO)是1970年由唱作人/傑夫·琳恩和與鼓手在英格蘭伯明罕成立的英國搖滾樂團。他們的音樂特點在於融合了的流行樂、古典樂的改編及未來主義的作品。在伍德1972年離團後,琳恩成為了樂團領導、安排和製作每張專輯,同時編寫幾乎所有的原產物。在樂團早期,琳恩、貝文和鍵盤手是樂團唯幾的固定成員。 ELO是琳恩與伍德希望創造出有著古典色彩的現代搖滾和流行歌曲所組成的,原先作為琳恩、伍德和貝文出身的樂團的分支樂團成立。在1970年至1980年間,ELO發表了一系列前10強的專輯和單曲,其中受迪斯可啟發的《》和科幻主題的概念專輯《》皆達到了英國排行榜榜首。1986年,琳恩失去了樂團的興趣並停止了其運作。貝文組建了自己的樂團,在這之後成為。ELO在接下來的三十年中基本保持閒置狀態,除了2000年至2001年短暫復出以外。2014年,琳恩再次與坦迪一起以傑夫·琳恩的電光交響樂團(Jeff Lynne's ELO)的名意重新組建樂團,重新開始了巡迴演唱會和新錄製工程。 在ELO最初13年錄製和巡演期間,他們在全球銷售了超過5000萬的唱片,獲得了19個CRIA、21個RIAA和38個BPI獎項。在1970年中期,樂團在美國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從1972年到1986年,ELO分別在英國單曲排行榜和美國的告示牌百強單曲榜上累積了20首和15首前二十名單曲。2017年,ELO的經典陣容:伍德、琳恩、貝文和坦迪四人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電光交響樂團 · 查看更多 »

Flea

Michael Peter Balzary()是一位出生在澳大利亚的美国贝斯手、小号演奏家及临时演员,其艺名Flea更为人熟知。他作为另类摇滚乐队Red Hot Chili Peppers的贝斯手和组建者而出名。他在乐队中的表现融合了几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从疾速的Slap到更柔和而旋律化的手法。除了Red Hot Chili Peppers,他还与很多艺人合作过,包括Jane's Addiction、The Mars Volta及Alanis Morissette.受疯克音乐和朋克摇滚的影响,Flea着重于纯朴而极简的贝斯演奏,视复杂化为应适度运用的技术。 起初作为一个小号演奏天才,Flea中学时从最亲密的朋友即日后Red Hot Chili Peppers的吉他手Hillel Slovak那儿学会了演奏贝斯,当时后者的乐队Anthym正缺一个贝斯手。但加入乐队几个月后Flea便因要加入朋克摇滚乐团Fear而退队。不久他又重新加入Slovak并与中学校友Anthony Kiedis及Jack Irons组建了个临时乐队,这个临时合作最终导致Red Hot Chili Peppers的诞生。Flea在演艺界进行了很多次尝试,参演了各种类型的电影,如《回到未来2》(1989)、《不羁的天空》(1991)和《谋杀绿脚趾》(1998)。.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Flea · 查看更多 »

Jay-Z

#重定向 Jay Z.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Jay-Z · 查看更多 »

Kiss合唱團

接吻樂團(英語:KISS)是美國的搖滾/重金屬樂團,1973年成立於紐約。以其特殊的臉部妝容、舞台服裝、精心製作的現場表演聞名於世,包括口中噴火、砸吉他、吐血、吊鋼絲飛天、空降、冒煙吉他、飛天吉他、爆破煙火、懸浮式鼓座等。該樂團已經經歷了幾次陣容變更,其中保羅·史丹利和吉恩·西蒙斯是僅剩的原創成員。最初和最經典的陣容是(節奏吉他手)、吉恩·西蒙斯(貝斯手)、(主奏吉他手)以及(鼓手),每個成員都有負責歌唱的部分。他們的招牌臉部裝扮和華麗服裝獨具風格,妝容也有個別主題(如惡魔、貓人、太空人、星之子、狐狸),給予世人不可磨滅的強烈印象。由於音樂創作上的意見分歧、樂團面臨首次低潮,艾斯·弗利和彼得·克里斯在1982年離開樂團。 1983年,接吻樂團放棄了因化妝帶來的神祕感,決定以真面目示人,也不穿上以往誇張的戲服,使他們挽回一定程度的聲勢,音樂錄影帶也獲得MTV電視台的定期播放。1991年,第二任鼓手因癌症過世,由繼任。為了回應90年代中期的懷舊風潮,樂團宣布重組原始陣容,同時也恢復招牌妝容和戲服般的舞台服裝。1996年至1997年舉行的巡迴演唱會在票房上大獲成功後,樂團的外觀風格也不再改變。 接吻樂團是,全球唱片銷量累積超過1億張,包括美國唱片業協會的2100萬張認證。接吻樂團也是有史以來活動時間持續最長的搖滾樂表演者之一,曲風介於重金屬和硬式搖滾,對東西方的音樂發展都很具影響力,他們曾受邀在第三十三屆超級盃和200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表演。2009年,美國電台VH1評選為「世界百大樂團」第10位。2014年4月10日,入選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Kiss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LL Cool J

詹姆斯·托德·史密斯(James Todd Smith,),美国饶舌歌手、演员,他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LL Cool J。这个名字是“Ladies Love Cool James”(意为:女人都爱酷詹姆斯)的缩写。他最被人熟知的作品包括,情歌《I Need Love》、《Around the Way Girl》、《Hey Lover》,以及先锋嘻哈作品《I Can't Live Without My Radio》、《I'm Bad》、《The Boomin' System》、《Mama Said Knock You Out》。他还出演了数部电影。在同一时代的嘻哈巨星中,LL Cool J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能够经历20年依然唱片热卖的歌手,最近的单曲包括《4, 3, 2, 1》、《Headsprung》和《Luv U Better》。到目前为止,他共发行了12张专辑以及一张打榜曲合辑。他的最近一张专辑是2008年发售的《Exit 13》,这也是他和Def Jam唱片公司签约的最后一张专辑。LL Cool J现居住于纽约曼哈塞特,已婚的他育有4名子女。.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LL Cool J · 查看更多 »

R.E.M.

R.E.M.是一支于1980年组建于美国的另類摇滚乐团。乐团的原成员有(主唱)、(吉他手)、(贝司手)和(鼓手)。R.E.M.是首批红起来的另类摇滚乐团。他们最先吸引大家注意的是吉他手彼得的吉他音色,带有一种急速变奏的吉他风格,以及主唱斯蒂佩迷蒙的歌词和唱腔。R.E.M.于1981年由独立厂牌Hib-Tone出版了第一支单曲“Radio Free Europe”。接下来的1982年乐队出版了首张EP“Chronic Town”,这是乐队第一份由I.R.S.唱片出版的作品。1983年,乐队出版了广受好评的处子专辑“Murmur”,并且乐队通过接下来几年的作品,固定的巡演以及大學電台的大力支持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随着几年的地下的成功,乐队用单曲“The One I Love”赢得了主流的成功。1988年,乐队转签约華納兄弟唱片,并开始涉及政治以及环境问题。 90年代初,另类摇滚正经历着在主流群体上的广泛成功之时,R.E.M.被认为是这种音乐类型的先锋,并且出版了他们最成功的两张专辑,“Out of Time”(1991)和“Automatic for the People”(1992)。但是这两张专辑却偏离了乐队成立之初的风格。R.E.M.1994年的专辑“Monster”,是一张回归摇滚本质的作品。接下来,乐队展開了6年來的首度巡演以宣传这张专辑,但却被3位成员的伤病所打断。1996年,乐队与華納兄弟唱片续约,并创造了高达8000万美元的天价费用,创造了轰动一时的历史记录。下年,乐队成员比爾·貝里离开了乐队,只剩下巴克, 米爾斯和斯蒂佩三人继续维持乐队。經過一些音樂風格上的改變,樂團接下來的十年在評論和商業上的成就好壞參半。2007年,乐队入选了摇滚名人堂。R.E.M.於2011年九月友好地解散,並在他們的網站上宣佈了分開的消息。.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R.E.M. · 查看更多 »

The Edge

大衛·荷威·伊凡斯 (David Howell Evans,),較為知名的是他的藝名The Edge,出生於倫敦的愛爾蘭人,愛爾蘭樂團U2的主吉他手,但也會兼任和聲、鍵盤手、副貝斯吉他手。他招牌的多樣電吉他聲-尤其是Delay(延音)的使用-已經成為U2著名的特色。2003年,在滾石雜誌評選的史上一百大吉他手列為第24名 ,2011年,滾石雜誌一百大吉他手列為第38名 。.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The Edge · 查看更多 »

The Plain Dealer

#重定向 誠懇家日報.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The Plain Dealer · 查看更多 »

U2樂團

U2是一支在1976年成立於都柏林的愛爾蘭四人制搖滾樂樂團,自1980年代竄起走紅之後,一直到了21世紀的今天,仍活躍於全球流行樂壇。音樂風格上,除了傳統的流行硬式搖滾之外,U2在1990年代也曾嘗試過一陣子較為實驗性的電子音樂作品。U2在創作內容方面涉獵非常廣泛,尤其不避諱政治性的話題,人權問題就是U2常常著墨的一種主題。由於其廣泛知名度與良好形象,U2成為愛爾蘭重要的國家象徵之一。 U2目前全球至少賣出超過1億4500萬張的專輯,並且榮獲22項格莱美獎殊榮,是當今的樂團紀錄保持人。滾石雜誌名列U2為「百年百大音樂家」中的第22位 《滾石雜誌》 (2004-3-24).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U2樂團 · 查看更多 »

Yes (樂團)

#重定向 是乐队.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Yes (樂團) · 查看更多 »

ZZ Top

ZZ Top是1969年成立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一个摇滚乐队。当前的成员有贝斯手兼主唱、吉他手兼主唱(也是乐队队长,主要填词、作曲人)和鼓手。该乐队阵容已经维持了超过45年,是主要唱片公司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乐队之一。“作为真正的草根音乐家,他们几乎没有同行”,前音乐人、评论家兼收藏家评论道,“Gibbons是美国最棒的几个摇滚界蓝调吉他手之一,Hill和Beard也为他提供了终极的节奏部分的支援。” 乐队在1971年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专辑《ZZ Top's First Album》。乐队由蓝调音乐风的摇滚乐起价,用合成器将新浪潮、龐克搖滾和融合到一起。此外,乐队也以充满了雙關語、的歌词见长。 乐队目前销量最大的一张专辑是1983年的《》,在美国卖出了超过一千万张,名列销售量前25名,乐队也因此进入美國唱片業協會给出的美国销量前100名的艺术家榜单中。 到了2014年,ZZ Top已经在全球共售出了超过五千万张专辑。 2004年ZZ Top选入摇滚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ZZ Top · 查看更多 »

披頭四樂隊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是1960年在利物浦组建的一支英国摇滚乐队,在华语地区亦称为“甲壳虫乐队”、根據香港華人文化才是正確統稱為披頭四,由於香港1997年前深受英國文化教育才統稱為“--”、“--”等。乐队成員為约翰·列侬、保羅·麥卡尼、喬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他们被广泛地承认为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根植于噪音爵士乐和50年代摇滚,披头士探索了各种音乐类型,从流行谣曲到迷幻搖滾,经常创新地运用经典元素。1960年代早期,他们的极度流行产生了披头士狂热现象。随着日后创作的成熟,他们被视为当时反文化运动理想的化身。 从1960年起的之后三年间,披头士在利物浦和汉堡的俱乐部中演出,逐渐积累了声望。乐队经理人布萊恩·愛普斯坦把他们打磨成职业乐队,制作人乔治·马丁激发了他们音乐上的潜能。在1962年末发行第一首打榜歌《Love Me Do》后,披头士走红英国。后一年,随着披头士狂热在英国的蔓延,他们取得了“Fab Four”的昵称。到1964年初,披头士已征服美国流行乐市场,成为国际巨星,引领了英國入侵潮流。1965年后,披头士制作了一系列革新的、影响深远的专辑,包括《Rubber Soul》(1965)、《Revolver》(1966)、《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1967)、《The Beatles (White Album)》(1968)以及《Abbey Road》(1969)。乐评界认为它们是披头士最好的作品。1970年披头士解散,之后乐队成员都有各自成功的单飞生涯。列侬于1980年12月遭枪击遇害,哈里森于2001年11月因肺癌病逝。剩余的成员麦卡特尼和斯塔尔如今依旧活跃在乐坛。 根据美國唱片業協會统计,披头士是美国史上销售量最高的乐队,共售出1.77亿张唱片。他们是英国排行榜上冠军专辑最多,也是英国单曲销量第一的乐队。2008年,披头士在《公告牌》的“史上最成功音乐人Hot 100”榜单上登顶;2014年,他们以20首冠军单曲在《公告牌》“最多冠军单曲”榜单上排名第一。他们拥有10座格萊美獎,1座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以及15座艾弗·诺韦洛奖。乐队作为一个整体入选了《时代》杂志的“时代100人:本世纪最重要的人物”名单。披头士是史上最畅销的乐队,全球总销售量估算为6亿到10亿间。2004年,《滾石雜誌》把披头士列歷史上最伟大的艺人。.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披頭四樂隊 · 查看更多 »

投機者樂團

投機者樂團(The Ventures),是一個美國(Instrumental rock)樂團,由唐·威尔森(Don Wilson)和(Bob Bogle)創建。投機者樂團對搖滾樂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他們是迄今為止銷售最佳的演奏樂團,全球的累計唱片銷售紀錄已超過一億張。2008年,投機者被列入摇滚名人堂。 投機者於1959年,在塔科马成立,帶起了20世紀60年代間的電吉他風潮。雖然他們在歐美受歡迎的程度於70年代後逐漸減弱,但在日本反而大受歡迎。旅日歌手歐陽菲菲的成名曲「雨中徘徊」原曲是他們的創作,台灣早年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也常使用他們的作品當作配樂。愛的鼓勵的靈感,即取自他們其中一首作品中的掌聲。.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投機者樂團 · 查看更多 »

柯克·哈米特

柯克·哈米特(Kirk Hammett,1962年11月18日-),美国重金属乐队金属乐队的主音吉他手、曲作家。1983年起成为该乐队的成员,此前为Exodus乐队的吉他手。.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柯克·哈米特 · 查看更多 »

枪与玫瑰

槍與玫瑰(Guns N' Roses,簡稱:GNR)是一支美国的硬式搖滾乐队,成立於1985年的洛杉磯好萊塢,在八零年代末及九零年代初期享有盛名,1994年之後樂團成員除了主唱Axl Rose之外均經頻繁更換,到2008年才发行新专辑。枪与玫瑰有“世界搖滾巨星”的地位和“世界上最危險的樂團”称号。.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枪与玫瑰 · 查看更多 »

林納·史金納

林納·史金納(Lynyrd Skynyrd ,通常念作雷納·史金納 ),美國搖滾樂團。樂團1964年成立於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1973年起從美國南部發跡,後走紅全球。1977年10月20日樂團從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維爾包機登上(康維爾CV300),開往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吞魯日,隔晚準備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表演,樂團的三名團員,包括主唱兼作曲者羅尼·範·贊特,吉他手兼歌手史蒂夫·蓋恩斯,歌手卡西·蓋恩斯,和一名巡迴樂團道具管理組員在這一場空難中喪生;其餘團員受傷獲救。1987年樂團重組復出,由主唱羅尼的弟弟強尼·範·贊特領軍,展開巡迴演出。樂團的原始陣容中,只有加里·羅辛頓至今仍留在團內。他們的成員鮑勃·伯恩斯,阿倫·科林斯,史蒂夫·蓋恩斯,艾德·金,加里·羅辛頓,比利·包威爾,拖馬斯·派耶,羅尼·範·贊特和里昂·威爾克遜,在2006年3月13日入選搖滾名人堂 。.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林納·史金納 · 查看更多 »

林格·斯塔

林戈·斯塔尔爵士(Sir Ringo Starr,)原名--·斯塔基(Richard Starkey),出生于英國利物浦,以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為藝名,斯塔尔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英國音樂人、歌手、作曲人及演員,音乐生涯當中以1962年8月16日到1970年作為披头士鼓手最爲人知。当1960年披头士组建时,斯塔尔是另外一只利物浦乐队(Rory Storm and the Hurricanes)的鼓手,他于1962年8月加入披头士,取代皮特·贝斯特成为鼓手,除了作为鼓手以外,他还是一些成功的披头士歌曲的演唱者,例如《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Yellow Submarine》、披头士翻唱版本的《Act Naturally》等,林戈还是《What Goes on》等歌曲的合作词曲作者,以及《Don't Pass Me By》、《Octopus's Garden》的独创词曲作者。 林戈作为披头士鼓手取得的成就广受赞扬,他称自己为“非同寻常的并风趣十足的鼓手”,鼓手史蒂夫·史密斯评价说林戈的广受欢迎“树立了一个新的榜样”并“使得我们把鼓手看做乐队中的一个同等重要的创作者”。在2011年,林戈被《滚石》的读者评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鼓手第五名。 林戈·斯塔尔是披头士成员中最受称赞的演员,在披头士的电影中担任主角,并在披头士时期和后披头士时期出演大量其他电影,在1970年披头士解散后,林戈也凭借一些单曲和专辑获得成功,在此同时,他也和其他三位同样名利双收的前披头士成员合作录音。他也出现在一些电视纪录片中,还主持了一些电视节目,并为前两部火車頭日記配音。从1989年开始,林戈组建巡演,此后,乐队阵容经历了12次变化。.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林格·斯塔 · 查看更多 »

提摩西·許密特

提摩西·布魯斯·許密特(Timothy Bruce Schmit,)通常被稱為提摩西·許密特(Timothy B. Schmit)美國音樂家、歌手和詞曲作者。他恰巧兩次都接替成為Poco樂團與老鷹樂團的貝斯手和主唱,在1969年接替蘭迪·邁斯納成為Poco樂團的貝斯手和主唱,並且於1977年同樣在蘭迪·邁斯納離開後接替成為老鷹樂團的貝斯手和主唱之一。許密特在數十年來也擔任錄音室會議音樂家和獨唱藝術家。1998年,以老鷹樂團的團員入選搖滾名人堂。。2012年5月,許密特和格倫·弗雷、唐·亨利、喬·沃爾什一起獲得伯克利音樂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提摩西·許密特 · 查看更多 »

東尼·艾歐密

東尼·艾歐密(Tony Iommi,)是一位英國的吉他手、詞曲作家與唱片製作人。他以身為重金屬音樂始祖之一的黑色安息日吉他手而成名,有「重金屬音樂之父」、「即興重複段之王」(Riff Lord)等美譽,也是該樂團的四位創始人之一。在黑色安息日活動的四十九年時光裡,其陣容經歷了多次變化,東尼·艾歐密是唯一不變的成員,他也是黑色安息日主要的作曲者。 1965年在組成黑色安息日之前,17歲的東尼·艾歐密在工廠當焊工時,不慎被金屬壓版奪走了右手中指和無名指的指端。後來他為了克服彈琴障不斷嘗試各種方法,最後自行發展出陰沉、緩慢的特殊吉他音色。1968年,在黑色安息日還叫做「地球」的時候,東尼·艾歐密曾受到邀請而短暫加入,1969年回到「地球」,樂團才改名為黑色安息日。1970年他們發行了第一張錄音室專輯《黑色安息日》。2000年,發行第一張個人錄音室專輯《》,2004年發行續作《》。2006年組成,2010年在羅尼·詹姆斯·迪歐去世後解散。 東尼·艾歐密是廣泛公認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搖滾/重金屬吉他手之一。皇后樂團的布莱恩·梅稱他是「真正的重金屬音樂之父」、金屬製品的詹姆斯·海特菲爾德稱他是「重金屬樂句之王」、猶太祭司的羅柏·哈爾福德也說:「創造重金屬重覆樂句的人,就是東尼」。2005年,在英國重金屬雜誌《》的讀者調查中,他是公認的「即興重覆段之王」。2007年,英國搖滾樂雜誌《》將他評為「最狂野的一百名吉他英雄」第6名。2011年,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將他列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百名吉他手」第25名。英國音樂作家稱讚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重金屬吉他手」第6名。2012年,美國音樂雜誌《》將他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重金屬吉他手」第1名、「歷史上最偉大的搖滾吉他手」第7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東尼·艾歐密 · 查看更多 »

杜安·奧爾曼

杜安·奧爾曼(Duane Allman)又譯為杜恩·歐曼,全名為霍華德·杜安·奧爾曼(Howard Duane Allman)是美國著名的藍調吉他手、歌手和,也是歐曼兄弟樂團的共同創始團員和領導人物。1971年他24歲時,在一場摩托車車禍事故中去世。 歐曼兄弟樂團於1969年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成立。 該樂團在1970年代早期取得巨大的演出成功,歐曼兄弟樂團最美好的記憶是,杜安·奧爾曼當時為樂團雖然短暫卻有影響力的演奏,尤其是他傑出的幻燈片吉他彈奏和有創作質量的即興演奏技巧。在滾石雜誌2003年選拔的有史以來最偉大一百名吉他手中,奧爾曼被列名第二名,僅次於吉米·亨德里克斯。在2011年滾石雜誌重新選拔,史上一百大吉他手奧爾曼則被列在第9名。 他彈奏吉他技巧的音色,是使用Gibson Les Paul電吉他和2個50瓦特低音馬歇爾音箱),他被吉他手雜誌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個。 他在歐曼兄弟樂團組團之前和在樂團期間,同時是一位很受歡迎的錄音工作室彈奏吉他的樂師,杜安·奧爾曼與King Curtis、Aretha Franklin、Wilson Pickett和Herbie Mann等明星都一起合作錄製過唱片。他還參與艾瑞克·克萊普頓成立的德雷克和多米諾樂團的錄音演奏,正式成為樂團成員,共同完成了1970年的專輯《萊拉和其它情歌》。 杜安·奧爾曼的吉他技巧,除了個人優異彈奏的素質,及彈奏吉他的強度和動力,並且能夠在錄製音樂時,充分配合其他樂手,而發揮整體現場演出或錄音的良好效果。在當時他仍然屢屢被人稱呼和提起他的綽號“Skydog”,因為大家認為他的吉他技藝高過任何一般人。.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杜安·奧爾曼 · 查看更多 »

格雷厄姆·納許

格雷厄姆·威廉·納許,OBE(Graham William Nash,)為一英裔美國創作歌手與音樂家。納許以其輕微的男次中音以及身為英國流行/搖滾樂團和民謠搖滾超級組合克羅斯比、史提爾斯與納許的成員所做的歌曲創作貢獻而聞名。納許於1978年8月14日成為美國公民,擁有英國和美國的雙重國籍。 納許也是一位攝影收藏家和一位出版攝影師。他於1997年與2010年分別以克羅斯比、史提爾斯與納許和赫里斯合唱團的成員入選搖滾名人堂。 納什在2010年獲得大英帝國勳章。 納許擁有四個榮譽博士學位,其中一個來自纽约科技学院、一個於2011年來自索爾福德大學音樂系。他最新的學位是來自馬薩諸塞州劍橋的美術博士學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格雷厄姆·納許 · 查看更多 »

格林·佛萊

格林·路易斯·佛萊(Glenn Lewis Frey,),又譯格伦·弗雷,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歌手與製作人,是老鷹乐队的創始團員之一,曾擔任主唱及吉他手。在老鷹乐队期間,格林·佛萊曾經獲得六座葛萊美獎與五座全美音樂獎,老鷹乐队在1998年獲選進入摇滚名人堂。老鷹合唱團在1980年解散後,格林·佛萊在1982年推出自己的專輯。.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格林·佛萊 · 查看更多 »

梅莉莎·埃瑟里奇

梅莉莎·娄·埃瑟里奇(Melissa Lou Etheridge,)是一位美国摇滚歌手,唱作人,吉他手和社会活动家。她为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创作的歌曲《I Need To Wake Up》获得2007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1993年1月她公开自己的女同性恋身份,此后她成为一个积极参与同志权利运动的社会活动家。.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梅莉莎·埃瑟里奇 · 查看更多 »

樂團

樂團、樂隊可以指:.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樂團 · 查看更多 »

比吉斯

比吉斯(Bee Gees)(蜜蜂合唱團)是一隊來自英國的三人兄弟乐队組合,成員包括大哥巴里·吉布(Barry Gibb)、及雙胞胎羅賓·吉布(Robin Gibb)和莫里斯·吉布(Maurice Gibb),他们跨越多个音乐流派,把摇滚乐、迪斯可、節奏藍調融为一体,風靡了澳洲、英國、美國,甚至世界各地的民眾。他們对现代音乐与大众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比吉斯 · 查看更多 »

比利·喬

#重定向 比利·乔尔.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比利·喬 · 查看更多 »

比約恩·奧瓦爾斯

比約恩·奧瓦爾斯(Björn Ulvaeus,)是瑞典歌手和作曲人,他和後來離婚的妻子昂內塔·費爾特斯科格(Agnetha Fältskog)同為歌唱組合ABBA成員。.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比約恩·奧瓦爾斯 · 查看更多 »

比爾·哈利

比爾·哈利(Bill Haley,),是美國一位搖滾音樂家。許多人相信他是第一位以這種音樂形式而廣受歡迎的音樂人,經常被稱為「搖滾樂之父」。於五十年代初與他的樂團比爾·哈利和他的彗星(Bill Haley & His Comets,靈感來自哈雷彗星)擁有百萬銷量的歌曲如《Rock Around the Clock》,《Shake, Rattle and Roll》及《Rocket 88》。他在全球已售出超過二千五百萬張唱片。.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比爾·哈利 · 查看更多 »

汤姆·威茨

--·--·“湯姆”·威茨(Thomas Alan "Tom" Waits,),美國音樂人、演员。威茨嗓音独特,评论家Daniel Durchholz說他的聲音“像浸入一桶波本威士忌,--几个月,然后再拿出来”(it was soaked in a vat of bourbon, left hanging in the smokehouse for a few months, and then taken outside and run over with a car.)。他独特的低音以及对前摇滚音樂元素的吸收构成了他的風格。威茨還参演了一些電影,包括吉姆·贾木许的《不法之徒》。他为《从心出发》创作的配乐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汤姆·威茨 · 查看更多 »

汤姆·汉克斯

湯瑪斯·傑佛瑞·漢斯(Thomas Jeffrey Hanks,),暱稱湯姆·漢克斯(Tom Hanks),是著名男演員、电影演员及電視製作人,他是好萊塢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實力派巨星,以演技精湛著称。曾参演多部不同类型电影,饰演角色包括《费城故事》中的同性戀律師、《阿甘正傳》中憨直的男主角福雷斯特·甘、在《阿波罗13号》中絕不言死的指挥官、在温馨喜剧《西雅图不眠夜》中的魅力男士、《雷霆救兵》中堅毅不拔的美國陸軍遊騎兵上尉約翰·米勒。他是歷史上继斯潘塞·特雷西之后的第2位連續兩屆获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奖的演员。2016年獲頒美國最高的平民榮譽—總統自由勳章。.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汤姆·汉克斯 · 查看更多 »

波·迪德利

埃拉斯·欧萨·贝茨(Ellas Otha Bates,),艺名为波·迪德利(Bo Diddley),是一位美国节奏布鲁斯歌手、吉他手和词曲作者(署名通常为埃拉斯·麦克丹尼尔(Ellas McDaniel))。他是布鲁斯过渡到摇滚的关键人物,对很多后辈有深远的影响,包括-zh-tw:艾維斯·普里斯萊;zh-hk:埃爾維斯·皮禮士利; zh-cn: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滚石乐队、埃里克·克莱普顿等等。他以技术创新闻名,比如他标志性的方形吉他。他创造的节拍型至今仍是嘻哈音樂、摇滚乐和流行乐的基石。迪德利于1987年进入摇滚名人堂。他也获得了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波·迪德利 · 查看更多 »

派屈克·莫納漢

派屈克·湯瑪斯"派特"莫納漢(Patrick Timon "Pat" Monahan,)是一位美國歌手、作曲家及演員,主要知名於擔任追隨者樂團的主唱。他曾經與多位藝人合作,並且錄製過一張個人專輯Last of Seven。由於他偏高、幾近柔弱的音域,他經常被拿來與許多同年代的女性歌手比較。.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派屈克·莫納漢 · 查看更多 »

派特斯

派特斯合唱團(The Platters),又译“派达斯”合唱團、“唱碟”合唱團,又俗稱「五黑寶合唱團」,是於1952年成立的演唱组合,五位成员分别是:Tony Williams、David Lynch、Paul Robi、Herb Reed、和 Zola Taylor。派特斯合唱團也是流行音樂史上第一支在熱門流行榜上擁有冠軍歌曲的黑人合唱團体。在大中華地區,他们演唱的Only you和Smoke gets in your eyes最为人所熟知。.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派特斯 · 查看更多 »

涅槃乐队

涅槃乐队(Nirvana;超脱乐团)是一支美国的油渍搖滾乐队,于1987年在华盛顿州的亞伯丁组建,通过他们专辑《Nevermind》裡的Lithium和Smells Like Teen Spirit两首作品打入美国主流音乐。儘管在他們七年的職業生涯中只發行了三張錄音室專輯,超脫樂團已經被視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重要的另類搖滾樂團之一。雖然樂團於1994年主唱科特·柯本去世後解散,但他們的音樂仍然受到追捧,並繼續影響著現代搖滾樂的文化。柯本還在媒體上被稱為“這一代的代言人”,和X世代的“旗艦樂團”。 超脫樂團活躍的職業生涯雖然在1994年Cobain死後結束,但是在克里斯特‧諾弗賽立克、戴夫·格羅爾和Cobain的遺孀寇特妮·洛芙監督下,發行了各種遺作。從首次亮相以來,樂團僅在美國就銷售了超過2500萬張唱片,全球銷量超過7500萬張,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樂團之一。.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涅槃乐队 · 查看更多 »

深紫

深紫(Deep Purple)是英國的硬式搖滾/重金屬樂團,1968年成立於英國哈特福。樂團被認為是重金屬音樂和現代硬式搖滾的開拓者之一Robert Wasler《Running with the Devil: power, gender, and madness in heavy metal music》(1993)ISBN 0-8195-6260-2,第10頁Michael Campbell、James Brody《Rock and Roll: An Introduction》Schirmer(2008)ISBN 978-0534642952,第213頁。樂團的風格曾幾次的異動過,成立之初是前衛搖滾,在1970年轉向重金屬風格Katherine Charlton《Rock Music Styles: A History》麥格羅-希爾集團(2014)ISBN 978-0078025181,第241頁。深紫與黑色安息日、齊柏林飛船被視為「重金屬音樂的三大元老」。根據1975年《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記載,深紫於1972年在倫敦的演出創下「」紀錄。他們在全球銷售了超過一億張唱片。 深紫的陣容經歷過多次改變,並且在1976年解散(成員陣容普遍被分為Mark I、II、III、IV、V、VI、VII和VIII),中斷了八年後在1984年重組。他們在商業上最成功的陣容是“Mark II”時,(主唱),瓊·洛德(鍵盤手),(貝斯手),(鼓手)和瑞奇·布萊克摩爾(吉他手)。這個陣容活躍於1969年至1973年、並從1984年重組到1989年、以及1992年到1993年間。目前的陣容是伊恩·佩斯(鼓手),羅傑·格洛弗(貝斯手),伊恩·吉蘭(主唱),(吉他手)和(鍵盤手)。其中伊恩·佩斯是唯一一位乐團的創始成員。 美國VH1將深紫列為「百大優秀硬搖滾樂團」第22名。在英國廣播電台的調查中,他們在「歷來最有影響力的樂團」排行第5位。深紫在2005年獲得世界音樂獎「傳奇獎」、2011年獲「創新獎」,並且在2016年入選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深紫 · 查看更多 »

清水樂團

清水乐团(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全名為克里登斯清水復興合唱團,通常簡稱為Creedence 或 CCR,是美國的一個搖滾樂團,活躍於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樂團創作許多知名經典歌曲,最廣為人熟識的有和以及,還有當時被認為是反戰國歌的。 樂團由主唱兼主音吉他手也是歌曲主要創作者的John Fogerty,和他的哥哥擔任節奏吉他手的Tom Fogerty,以及貝斯手Stu Cook和鼓手Doug Clifford所組成。他們的音樂風格涵蓋了根源搖滾,沼澤搖滾,和藍調搖滾等類型。儘管他們是在舊金山灣區崛起,但他們演奏南方搖滾的音樂風格,歌詞描寫有關於密西西比河的河口、沼澤、鯰魚,以及美國南方其他的流行元素,還包括反對美國參與越戰的政治傾向和有關於社會意識的歌曲。 樂團1969年在紐約州北部的伍德斯托克音樂藝術節演出。 經過四年《告示牌》榜單上的成功之後,樂團在1972年後期非常激烈的解散了,在樂團正式解散前一年Tom Fogerty已經離開樂團,之後Tom的弟弟John在樂團的藝術和事務控制方面與其餘成員不一致,所有的種種導致了樂團成員之間後續的訴訟。John Fogerty與他們所屬的唱片公司的擁有者索爾·扎恩茲持續產生分歧,造成後來長期的法院爭訟。因此,John Fogerty拒絕與樂團另外兩位倖存的前團員在1993年清水樂團入選搖滾名人堂時的演出。 清水樂團的音樂依然是美國廣播電台播放的主要歌單,雖然樂團在美國僅售出了2600萬張專輯。《滾石雜誌》在史上100位最偉大的藝術家名單中將他們排名在第82位。.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清水樂團 · 查看更多 »

湯姆·佩蒂

湯瑪士·厄爾·佩蒂(Thomas Earl Petty,)是一名美國唱作人、多樂器演奏家、音樂製作人和演員。他是湯姆·佩蒂與傷心人樂團的主唱以及前樂團的領導人。它也是1980年代晚期的超級樂團Traveling Wilburys的創始人之一。 佩蒂與傷心人樂團和他個人錄製了許多熱門歌曲。在他的事業生涯中,他在全球銷售了8000多萬張唱片,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之一。2002年,他與傷心人樂團的成員們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湯姆·佩蒂 · 查看更多 »

湯姆·佩蒂與傷心人樂團

湯姆·佩蒂與傷心人樂團(Tom Petty and the Heartbreakers)是由湯姆·佩蒂(主唱、吉他)、(主音吉他)、(貝斯)、(爵士鼓)和(鍵盤)於1976年在佛罗里达州蓋恩斯維爾組成的美國搖滾樂團。除了少數例外,樂團大致上維持著這個陣容,直到1981年布萊爾厭倦了巡演的生活模式而退出、頂替了他的位置為止。1991年,多樂器演奏家以節奏吉他手與第二鍵盤手身分加入樂團。1994年,取代鼓手林奇。2002年,在愛普斯坦去世的隔年,布萊爾回歸樂團。樂團最知名的歌曲有〈〉、〈〉、〈〉、〈〉、〈〉和〈〉等。 樂團屬於南方搖滾一派,也與布魯斯·斯普林斯廷、和等人同為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中心地帶搖滾運動的先驅。該樂風不採用流行電音與中的流行元素以及基於合成器的音樂,而是使用了直白的聲響以及關懷藍領階級的歌詞。雖然1990年代該搖滾運動逐漸退燒,但樂團依然活躍並定期巡演而受歡迎,直到2017年佩蒂的去世。他們最後一張專輯《》於2014年發行。 儘管他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傷心人樂團」(“The Heartbreakers”)的名義製作和演出的,但湯姆·佩蒂發行了三張個人專輯,其中最成功的便是1989年的《》。在這些佩蒂的個人專輯中,樂團成員經常以合作者或的身份參與製作。.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湯姆·佩蒂與傷心人樂團 · 查看更多 »

滚石乐队

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是一支英国摇滚樂乐队,于1962年4月在伦敦成立。布莱恩·琼斯(Brian Jones,吉他手、口琴手、和唱)、伊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t, 钢琴手、和唱)、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 主唱、口琴手)以及基思·理查兹(Keith Richards, 吉他手、和唱及主唱),加上贝斯手比尔·怀曼(Bill Wyman)和鼓手查里·沃茨(Charlie Watts)组成了早期的滚石乐队。伊恩·斯图尔特雖然1963年在官方的團員名單中被移除,但還是偶爾會擔任樂隊中的鋼琴手,直到他在1985年逝世。布莱恩·琼斯在1969年時被迫離開了樂隊,不到一個月後就離奇的溺斃在自家的游泳池,之後被米克‧泰勒所取代,直到1975年米克‧泰勒也離開了樂團。從那時開始,朗·伍德(Ron Wood)即成為了樂隊中的吉他手,直到現今。在1993年比爾‧懷曼離開了樂隊之後,達里爾·瓊斯(Darryl Jones)成為了樂團中的主要貝斯手。其他值得注意的樂隊中的鍵盤手包括尼基·霍普金(Nicky Hopkins),在1967年至1982年間在樂團中活躍;比利·普雷斯頓(Billy Preston)在1970年代中期也擔任過樂團中的鍵盤手,查克‧雷佛(Chuck Leavell)則在1982年擔任鍵盤手至今。滾石樂團在樂團初期是由布萊恩‧瓊斯所領導,不過在不久賈格爾和理查茲成為樂團中的主要創作動力來源之後,賈格爾和理查茲則取得了樂團中實際的領導地位。 滾石樂團是在1964-1965年間在美國取得巨大商業成功的英國入侵樂團中的前鋒樂團,並且在1960年代被視為反叛、反文化、青春的象徵。在1966年至1967年間,滾石樂團受到迷幻搖滾的影響而進行了很多音樂上新的嘗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專輯是 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 (1967) ,此時期也被樂評及樂迷視為滾石樂隊隊史上的低潮。在那之後,滾石樂團回歸到藍調的根基,發行了乞丐盛宴(Beggars' Banquet, 1968)、任血流淌(Let It Bleed, 1969)、粘手指(Sticky Fingers, 1971)、流亡大街(Exile On Main Street, 1972)四張被公認為樂隊隊史上最棒的專輯。 滾石樂團則繼續發行了獲得巨大商業成功的專輯,例如有些女孩(Some Girls, 1978)、將你紋身(Tattoo You, 1981),在1980年代,米克‧賈格與基思‧理查茲之間因為音樂上的發展方向的對立而使樂隊幾乎面臨解散,不過之後他們設法修補它們之間的關係,並在1989年回歸,發行了鐵圈(Steel Wheels, 1989),並舉行了獲得巨大商業成功的巡迴演唱會。自1990年代開始,滾石樂團新的音樂作品就越來越沒那麼廣受好評和頻繁了。儘管如此,滾石樂隊還是繼續以現場演唱會作為樂團的吸引力,舉辦了包括在1990和2000年代創紀錄的體育館等級的巡迴演唱會。在2007年,滾石樂團一舉包辦了在前五名的其中四名。 滾石樂隊在1989年入選了美國搖滾名人堂 , 在2004年則入選了。《滾石雜誌》在"史上最偉大的100位藝人"中將滾石樂隊排名第四,只落後於披頭四樂團、巴布‧狄倫、與貓王,他們在全世界預估已經銷售超過兩億張唱片,在2008年,《告示牌》雜誌在"史上最熱賣的100個藝人"當中將他們名列第十。.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滚石乐队 · 查看更多 »

漢克·巴拉德

漢克·巴拉德(Hank Ballard,出生名為約翰·亨利·肯德里克斯(John Henry Kendricks),)是一名節奏藍調歌手與作曲者,漢克·巴拉德與的主唱以及第一批1950年代早期的搖滾音樂家。他在此流派的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與The Midnighters發行了熱門單曲〈〉以及其回應曲〈Annie Had a Baby〉和〈Annie's Aunt Fannie〉。他之後寫的〈〉知名於的翻唱,同時它傳播了搖滾舞蹈的流行。他於1990年入選搖滾名人堂。 漢克·巴拉德於2003年3月2日因食道癌在洛杉磯自家中過世,享年75歲。他葬於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漢克·巴拉德 · 查看更多 »

漂流者组合

#重定向 漂流者 (美国组合).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漂流者组合 · 查看更多 »

本·E·金

本杰明·厄尔·金(Benjamin Earl King,),經常被稱為本·E·金(Ben E. King),是一位美国灵魂乐和节奏布鲁斯歌手。他是歌唱团体漂流者组合的主唱之一,他最知名的作品或许是1961年歌曲《Stand by Me》,该曲进入了美国排行榜前十名,在被1986年的同名电影作为主题曲后再一次进入榜单。.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本·E·金 · 查看更多 »

戴夫·格羅爾

大衛·艾瑞克·格羅爾(David Eric Grohl,),普遍以暱稱戴夫·格羅爾(Dave Grohl)為眾所知,是美國搖滾音樂家、歌手與作曲人,擅長多項樂器。格羅爾以鼓手起家,1980年代曾落腳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一帶多個樂團,包括硬蕊龐克樂團Scream。1990年,他加入了垃圾搖滾天團超脫樂團擔任鼓手。在1994年4月超脫樂團靈魂人物科特·柯本自殺身亡後,格羅爾自組了幽浮一族樂團,負責主唱與作曲。另外,格羅爾也受邀於石器時代女王等音樂活動、團體演出,亦為致命玩笑、九寸釘、超凡合唱團、Tenacious D等多組樂團擔任伴奏。.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戴夫·格羅爾 · 查看更多 »

戴安娜·罗斯

黛安娜·厄妮絲汀·厄爾·羅絲(Diana Ernestine Earle Ross,) 是一位美國歌手及女演員,是1960年代摩城唱片組合至上女声的主唱。 1970年退出组合後,她開始轉型成為一個獨唱女歌手,她在電影以及百老匯劇院取得極大的成功。 她在《Lady Sings the Blues》一劇中憑著飾演已故歌手比莉·哈樂黛角色獲提名1972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時亦贏得該年金球獎。她共贏取8個全美音樂獎,囊括12個葛萊美獎提名。1976年,《告示牌》雜誌把她封為年代最佳女藝人。1977年,她憑著個人劇《An Evening with Diana Ross》获得托尼獎。 1993年,因為黛安娜·羅絲在美國及英國的貢獻及在排行榜上有最多的點擊率,以及破紀錄的十八次獲得最佳女歌手,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公佈羅斯成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女歌手。在全球,羅斯擁有共賣出超過一億張唱片的紀錄。 黛安娜·羅絲亦是一個罕有在荷里活星光大道擁有兩顆星形獎章的藝人,一顆是個人時代,另一顆是作為至上女声成員的榮譽。於2007年12月,她獲頒甘迺迪中心終身成就獎。.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戴安娜·罗斯 · 查看更多 »

戴瑞·霍爾

戴瑞·富蘭克林·霍荷(Daryl Franklin Hohl,),一般較常使用的是藝名戴瑞·霍爾(Daryl Hall),為一名美國搖滾樂、靈魂樂與節奏藍調歌手;鍵盤手、吉他手、詞曲作家和音樂製作人,1970年與吉他手/作曲者約翰·奧茲搭檔組成霍爾與奧茲,自己則擔任主唱。 自1970年至1980年代早期,霍爾在告示牌雜誌的榜單上獲得了無數佳績,被認為是他那一代中最好的靈魂歌手之一。曾與他合作的吉他手曾寫道:「戴瑞的歌喉是一個奇蹟,我從未與一位比他更能幹的歌手合作過。」自2007年底以來,他已經主持了現在在MTV上播出的網絡電視節目。霍爾在2004年入選。.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戴瑞·霍爾 · 查看更多 »

昂內塔·費爾特斯科格

昂內塔·費爾特斯科格(Agnetha Fältskog,),瑞典女歌手、唱片製作人、作曲人。她和前夫比約恩·奧瓦爾斯皆是ABBA成員。.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昂內塔·費爾特斯科格 · 查看更多 »

海灘男孩

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是一个美國搖滾樂團,1961年成立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霍索恩市。最初布赖恩·威尔逊的兄弟,丹尼斯·威尔逊和卡尔·威尔逊,他们的表兄弟迈克·洛夫以及朋友阿尔·贾丁在高中时就组成了“Pendeltones”乐队。 1961年,乐队改名为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并由独立厂牌Can-dix发行乐队首支单曲《冲浪》(Surfin’)。 这首单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进入Billboard排行榜。同年底,在一场纪念著名摇滚歌手的音乐会上,海滩男孩第一次公演。 1962年夏天,在父亲的努力下,海滩男孩与Capitol唱片公司签约,乐队成员贾丁因为要去上大学无奈离队,另一位好友戴维·马克斯加入。 海滩男孩乐队全球唱片销量超过一亿张,40年的辉煌成绩成为最成功的美国乐队之一。1988年海灘男孩入选摇滚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海灘男孩 · 查看更多 »

斯特林·莫里森

小霍姆斯·斯特林·莫里森(Holmes Sterling Morrison, Jr.,1942年8月29日—1995年8月30日)是美国摇滚乐队地下丝绒的创始成员之一。他在乐队中弹奏吉他,偶尔弹奏贝斯及演唱背景和声。.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斯特林·莫里森 · 查看更多 »

旅程樂團

旅程樂團(Journey)是1973年由和的前成員在舊金山成立的美國搖滾樂團。樂團經歷了幾次陣容變換;而1978年至1987年,樂團獲得了商業上最大的成功。在此期間,旅程樂團發行了一系列熱門歌曲,其中包括1981年的〈〉,它在2009年成為iTunes歷史上最暢銷且不在21世紀發行的歌曲之一。 其專輯《Escape》是樂團的第八張、也是最成功的專輯,其在Billboard 200上排名第一,當中單曲〈〉成為了又一首受歡迎的歌曲。緊接著在1983年發行的《Frontiers》在美國幾乎同樣成功,榜上排名第二,並創造了幾首成功的單曲;它擴大了樂團在英國的吸引力,並在英國專輯排行榜上達到第6位。 到目前為止,旅程樂團擁有兩張黃金專輯,八張多白金專輯和兩張鑽石專輯(包括1978年至1987年間的七張連續多張白金專輯)。他們在美國擁有18首單曲,其中有6首達到美國排行榜的前10名,而其中2首在其他告示牌榜單達到了第一名、以及〈Don't Stop Believin'〉在英國單曲排行榜上排名第6。2005年,〈Don't Stop Believin'〉的iTunes下載量來到第3名。作為原前衛搖滾樂團,Allmusic稱旅程樂團在1978年時,以採用流行音樂重新定義自己風格的第四張專輯《Infinity》鞏固了美國最受商業歡迎的搖滾/流行樂團之一。 根據美國唱片業協會,旅程樂團在美國銷售了4800萬張專輯,使他們成為暢銷樂團的第25名。他們在全球賣超過7500萬張專輯,使他們成為世界上最暢銷音樂藝人之一。今日美國在2005年的民意調查中將旅程樂團列為歷史上排名第五的美國搖滾樂團。他們的歌曲已成為的經典,並且仍然在世界各地的搖滾電台上播放。旅程樂團在VH1的百大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藝人中排名第96位。 旅程樂團在2017年被引入搖滾名人堂,入選成員包括主唱、吉他手、鍵盤手與、貝斯手、以及鼓手和。.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旅程樂團 · 查看更多 »

摇滚名人堂

摇滚名人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位於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中心伊利湖岸邊的博物馆及研究机构,致力于纪录一些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摇滚樂艺术家、唱片制作人、錄音室工程師和其他对唱片工业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的历史。搖滾名人堂基金會成立於1983年4月20日,由大西洋唱片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艾哈邁德·艾特根創立。1986年,克利夫蘭被選為名人堂的永久居所。.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摇滚名人堂 · 查看更多 »

摇滚乐

摇滾音樂(Rock Music)是20世紀50年代初起源於“搖滾” 音樂中的一種廣泛音樂類型,並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特別是在英國和美國發展成為一系列不同的風格。W.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摇滚乐 · 查看更多 »

感恩至死

感恩至死(Grateful Dead)是一支美国摇滚乐队,于1965年在加州帕羅奧圖组建。乐队的风格独特而折衷,融合了摇滚、民谣、藍草音樂、布鲁斯、雷鬼、乡村、即兴爵士、迷幻和太空摇滚等音乐元素,以大段现场即兴演奏著称。乐队在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潮流中在舊金山灣區组建,创始成员为主唱兼吉他手、主唱兼吉他手、键盘手、贝斯手和鼓手。乐队阵容在日后有多次变动,但核心成员在30年间没有变化。 感恩至死和它的歌迷群体常常与嬉皮士运动联系在一起。《滚石》杂志将其列为“史上最伟大的艺人”第57位。1994年,他们被引入摇滚名人堂。2007年,乐队被授予了。.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感恩至死 · 查看更多 »

憂鬱藍調合唱團

憂鬱藍調合唱團(The Moody Blues)是1964年在英格蘭伯明罕成立的英國搖滾樂團,他們最初以節奏藍調音樂為主,但自從1967年的第二張專輯《Days of Future Passed》開始融合了搖滾和古典音樂,使憂鬱藍調合唱團成為藝術搖滾和前衛搖滾發展的先驅之一。該專輯被認為是「里程碑」和「最成功的概念專輯之一」。 樂團最為人所知的單曲包括〈〉、〈〉、〈〉和〈〉。憂鬱藍調合唱團共獲得了18張白金與金唱片的成績,並在全球賣出7千萬份專輯。2018年,樂團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憂鬱藍調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打倒男孩

打倒男孩(英語:Fall Out Boy,簡稱:FOB)是一支流行龐克、另類搖滾曲風的樂團,他們來自美國伊利諾州的芝加哥,在2001年組成。樂團成員包括派崔克·史坦普(Patrick Stump,主唱、吉他手)、彼特·溫茲(Pete Wentz,貝斯、主要作詞者)喬·特洛曼(Joe Trohman。吉他手)、安迪·赫裡(Andy Hurley,鼓手)。.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打倒男孩 · 查看更多 »

性手槍

#重定向 性手枪.

新!!: 搖滾名人堂成員列表和性手槍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