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捷克斯洛伐克歷史和波希米亚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捷克斯洛伐克歷史和波希米亚之间的区别

捷克斯洛伐克歷史 vs. 波希米亚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從哈布斯堡王朝獨立的國家Edited by Keith Sword The Times Guide to Eastern Europe Times Book, 1990 ISBN 0-7230-0348-3 p. 53。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在經濟和科技發展水準上有較大的差距,但一個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使得兩個民族之間的經濟差距有所縮小。但兩者之間的文化鴻溝始終無法彌補,這也成為在建國75年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的原因。在20世紀初期,在奧匈帝國內建立一個捷克斯洛伐克實體,使得奧匈帝國成為三元帝國的思潮開始出現並成長。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在布拉格宣布獨立Stuart Hughes Contemporary Europe: a History Prentice-Hall, 1961 p. 108。1929年,捷克斯洛伐克曾是世界第十大工業國,也是戰間期東中歐唯一的議會民主制國家Timothy Garton Ash The Uses of Adversity Granta Books, 1991 ISBN 0-14-014038-7 p. 60,但捷克斯洛伐克始終面臨少數民族的問題。納粹德國興起之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被德國佔領,之後捷克淪為德國的保護國,斯洛伐克也淪為德國的傀儡國。1944年9月21日,捷克斯洛伐克被蘇聯紅軍解放。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為一個共產主義國家。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爆發布拉格之春,導致之後被蘇聯侵略。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爆發天鵝絨革命,終結了共產主義政權。然而共產主義政權倒台之後,捷克和斯洛伐克在文化和經濟路線上的分歧也浮出水面,最終導致捷克斯洛伐克在1992年解體,分裂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 波希米亚(Čechy;Czechy;Böhmen;Bohemia)是古中欧地名,占据了古捷克地区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现在位于包括布拉格在内的捷克共和国中西部地区。广义上,尤其是有关波希米亞王國的历史文献中,也常指代包括捷克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在内的整个捷克地区。波希米亚是古中欧国家,曾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一个王国,随后成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省。波希米亚曾经南临奥地利,西抵巴伐利亚,北接萨克森和卢萨蒂亚,东北与西里西亚为邻,并與东部的摩拉维亚接壤。1918年至1939年以及1945年至1992年,波希米亚属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1993年之后成为组成捷克共和国的主要部分之一。 如今的波希米亚拥有52,065平方公里的疆域,捷克共和国1030万居民中有约600万人生活在波西米亚地区。现今的波西米亚地区西与德国接壤,北邻波兰,东部为古摩拉维亚地区,南部则与奥地利为邻。波希米亚地区山峦环绕,分别通过波希米亚森林,厄尔士山脉,克尔科诺谢山和蘇台德山脈等与其他地区接壤。其中最高峰位于蘇台德山脈内。.

之间捷克斯洛伐克歷史和波希米亚相似

捷克斯洛伐克歷史和波希米亚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哈布斯堡王朝第一次世界大战捷克捷克斯洛伐克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和捷克斯洛伐克歷史 · 哈布斯堡王朝和波希米亚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捷克斯洛伐克歷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波希米亚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捷克和捷克斯洛伐克歷史 · 捷克和波希米亚 · 查看更多 »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文/斯洛伐克文:Československo),是一个存在於1918年至1992年的欧洲国家,解体後演變為两个独立國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斯洛伐克歷史 · 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希米亚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捷克斯洛伐克歷史和波希米亚之间的比较

捷克斯洛伐克歷史有8个关系,而波希米亚有7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5.13% = 4 / (8 + 70)。

参考

本文介绍捷克斯洛伐克歷史和波希米亚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