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拜占庭帝国和黑海艦隊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拜占庭帝国和黑海艦隊之间的区别

拜占庭帝国 vs. 黑海艦隊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黑海舰队(俄语:Черноморский флот)是俄罗斯(以及苏联)的一支海军舰队,苏联时叫红旗黑海舰队(Краснознаменный Черноморский флот)。这支舰队的行动范围是黑海和地中海,它在黑海和亞速海有数个基地,其主基地是位于克里米亚港口城市塞凡堡。 1954年蘇聯把克里米亚劃歸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2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被允許继续使用这个港口作为其军事基地,在过去十数年中导致多次两国之间的外交冲突。按条约俄罗斯将于2017年撤出塞瓦斯托波爾,於2010年簽約再度延長25年。每年俄罗斯向乌克兰繳纳一亿美元作为其基地的租金。2014年克里米亚归属公投后,克里米亚共和国宣布和塞瓦斯托波尔一起从乌克兰独立;塞瓦斯托波尔以联邦直辖市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并被编入克里米亚联邦管区,黑海艦隊繼續控制當地。由於俄羅斯控制該區,因此中止向烏克蘭繳付租金。.

之间拜占庭帝国和黑海艦隊相似

拜占庭帝国和黑海艦隊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博斯普鲁斯海峡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地中海克里米亚战争黑海

博斯普鲁斯海峡

#重定向 伊斯坦布尔海峡.

博斯普鲁斯海峡和拜占庭帝国 · 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黑海艦隊 · 查看更多 »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亦称叶卡捷琳娜大帝(Екатерина II Великая),有些中文依照英文(Catherine II)而稱呼她為凱薩琳二世,俄罗斯帝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1762年至1796年在位),也可能是最知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生于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斯德丁,出生名为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冯·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多恩堡(Sophie Friederike Auguste von Anhalt-Zerbst-Dornburg),通过政变废黜并刺杀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俄罗斯女皇。在其治下俄罗斯经历复兴,达到其历史顶峰并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叶卡捷琳娜即位和在位时均时常依靠其宠幸贵族的协助,如和波将金。在苏沃洛夫、鲁缅采夫和乌沙科夫等将领支持之下,叶卡捷琳娜治下的俄罗斯帝国通过军事及外交迅速扩张。在南方,俄罗斯通过俄土战争击败奥斯曼帝国并击溃克里米亚汗国,对黑海及亚速海的广阔区域进行了殖民(即新俄罗斯);在西方,叶卡捷琳娜前情人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统治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被瓜分,俄罗斯获得了最大面积的领土;在东部,俄罗斯开始对阿拉斯加进行殖民,俄属北美由此建立。 叶卡捷琳娜改革行政区划,诸多新城镇在其令下建立起来。她跟随其所景仰的彼得大帝的步伐,继续根据西欧模式对俄罗斯进行现代化革新,但征兵制及经济仍旧以为基础,国家及地主的需求越来越依赖于农奴,由此导致了多次叛乱,农民及哥萨克的普加乔夫起义即为一例。 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被称为“叶卡捷琳娜时代”,通常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及俄罗斯贵族的黄金时代。彼得三世在位时颁布,由叶卡捷琳娜确认延续的《贵族自由宣言》将贵族由强制兵役和国家公务中解放出来。叶卡捷琳娜推动诸多古典主义贵族建筑的建设,改变了俄国的面貌。她热心支持启蒙时代理念,由此获得开明专制君主一称。叶卡捷琳娜亦支持艺术事业,推动了的发展。这一时期所建立斯莫尔尼宫是欧洲首家由国家资助的女性高等教育机构。.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拜占庭帝国 ·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黑海艦隊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俄罗斯和拜占庭帝国 · 俄罗斯和黑海艦隊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地中海和拜占庭帝国 · 地中海和黑海艦隊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羅斯又稱為東方戰爭(Восточная война),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國與英、法為爭奪小亞細亞地區權利而開戰,戰場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亞半島。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兰西帝国、不列颠帝国,后来撒丁王国也加入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亞戰爭是俄羅斯人對抗歐洲的重要精神象徵,最終以俄方求和簽訂巴黎和約作結。.

克里米亚战争和拜占庭帝国 · 克里米亚战争和黑海艦隊 · 查看更多 »

黑海

黑海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陆间海,被欧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亞半岛所包围。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的爱琴海区域相联。西亚和东欧被这一系列水体分隔开来。黑海在北面通过刻赤海峽与亞速海相连。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聂伯河。沿海国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尔、布尔加斯、瓦尔纳、康斯坦察、图尔恰、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巴统等。 黑海的面积有(不包括亞速海)Surface Area—,最大深度为Maximum Depth—,体积为。黑海形成一个东西向的椭圆形凹陷。黑海的南面是本廷山脈,东面是高加索山脉,西北面是宽阔的低地。黑海东西向最宽有大约。.

拜占庭帝国和黑海 · 黑海和黑海艦隊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拜占庭帝国和黑海艦隊之间的比较

拜占庭帝国有443个关系,而黑海艦隊有5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1.20% = 6 / (443 + 57)。

参考

本文介绍拜占庭帝国和黑海艦隊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