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戴克里先和米尔维安大桥战役相似
戴克里先和米尔维安大桥战役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塞维鲁二世,伽列里乌斯,四帝共治制,約克,羅馬帝國,羅馬元老院,馬克西米安,马克西米努斯,马克森提乌斯,李锡尼。
君士坦提烏斯一世
弗拉維烏斯·瓦勒里烏斯·君士坦提烏斯(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us,),是西羅馬帝國的皇帝。他因為臉色蒼白的外表特徵,在拜占庭史學家筆下常稱他為克洛魯斯·君士坦提烏斯(Chlorus,源自於希臘語中的「蒼白」),或稱為君士坦提烏斯一世。他是君士坦丁王朝的開創者,也是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的父親。.
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和戴克里先 · 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和米尔维安大桥战役 ·
塞维鲁二世
塞维鲁二世(Flavius Valerius Severus ,—307年), 罗马帝国皇帝,公元305年-306年在位。 塞维鲁二世出生在今天伊利里亚的某个地方。出生时间不详,据说出生卑微。后来他成了东部皇帝伽列里乌斯的宠臣。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设立四帝共治制度,自己和马克西米安分别为东部和西部的皇帝,同时,又设立“凯撒”一职,作为副皇帝,293年,伽列里乌斯被提拔为戴克里先的凯撒,而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则被立为马克西米安的凯撒。 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同时退位,而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和伽列里乌斯同时升为“奥古斯都”。但是,戴克里先的退位,却很快引起了新的纷争。伽列里乌斯自认为是最高的皇帝,所以他选择自己的外甥马克西米努斯和塞维鲁二世充当东部和西部的“凯撒”,而完全不顾马克西米安和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在西部的势力,以及这两位都有了成年的儿子。这种情况下,塞维鲁二世作为合法的西部的“凯撒”持续了一年。 306年,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在不列颠去世,塞维鲁二世升任為西部的“奥古斯都”,但在约克军队拥立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儿子君士坦丁一世为西部的「凱撒」。君士坦丁一世出兵控制了不列颠和高卢地区。在罗马城,人们拥立马克西米安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为帝。 塞维鲁二世进兵罗马,马克森提乌斯觉得自己势单力薄,于是推举自己父亲,已经退位的老皇帝马克西米安,重新称帝。依仗老皇帝马克西米安威望,军队迅速投向了马克西米安和马克森提乌斯一边,塞维鲁二世逃到拉文纳。马克西米安率军围攻拉文纳,塞维鲁二世得到不被杀的保证之后,被迫投降,不久,伽列里乌斯本人亲自率军进入意大利。这一行动惹恼了马克西米安和马克森提乌斯,于是307年9月,塞维鲁二世被处死。 Category:羅馬皇帝.
伽列里乌斯
伽列里乌斯,全名盖乌斯·伽列里乌斯·瓦列里乌斯·马克西米安努斯(Gaius Galerius Valerius Maximianus ,约260年-311年),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的女婿,後亦為罗马帝国皇帝,公元305年-311年在位。出生在今天塞尔维亚的加姆济格勒-罗慕利亚纳地方。后来他在这里建筑了自己的皇宫,他的皇宫遗迹在200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四帝共治制
四帝共治制(Tetrarchy)是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創立的一個治理模式。由於他看出羅馬帝國過去兩、三百年間世襲制度的缺點,整個國家積弱不振,甚至引發空前絕後的三世紀危機。於是他大規模地將全國的政治體制整個翻轉,即廢除了帝位世襲及君王獨裁的制度,創新一個四帝共治制的治理模式:兩位最高級的領導人(或稱皇帝)任職為奧古斯都及兩位次級領導人(或稱副皇帝)任職為凯撒,即全境共有四位領導人去分治東、西羅馬帝國。而奧古斯都的任期是有期限的,屆滿後得自動退位由統帥繼任之。.
約克
约克(York,),位於英國英格蘭約克郡-亨伯區域北約克郡,英格蘭的城市、單一管理區,位于乌斯河畔、利兹东北偏东,起初为盖尔人的居点,后为罗马人、盎格鲁人、丹麦人和诺曼人占领。中世纪该城是繁荣的羊毛市场和教育中心,其大主教地位仅次于坎特伯雷大主教。市區人口約为137,505人(2001年)。 至於在行政區劃方面,1996年4月1日時設置的約克市(City of York)則包含了傳統上的約克市區與一些鄰近的教區,是英格蘭的郡級行政單位──單一管理區──之一,隸屬於約克郡-亨伯,並具有自治市地位。根據2006年的統計,整個約克市行政區內的人口約有186,800人。.
戴克里先和約克 · 米尔维安大桥战役和約克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羅馬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国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馬克西米安
马库斯·奥勒留·瓦勒里乌斯·马克西米安努斯·赫库里乌斯(Marcus Aurelius Valerius Maximianus Herculius,),通称马克西米安(Maximian),罗马皇帝。 285年任罗马帝国凯撒 (头衔)(副帝),286年被羅馬東部的奧古斯都(正帝)戴克里先任命为西部奧古斯都,305年5月1日与戴克里先一同退位,由原西部凱撒君士坦提乌斯一世接任西部奧古斯都。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不久去世,而东部的奧古斯都伽列里乌斯指定塞维鲁二世出任西部的奧古斯都,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儿子君士坦丁一世遂在不列颠起兵自立為羅馬西部的凱撒,馬克西米安也于306年复出,與其子马克森提乌斯合作,兩人自立為共治的西部奧古斯都,打败并杀死塞维鲁二世。 308年他向自己儿子马克森提乌斯夺权未果,後來被迫放弃西部奧古斯都的名號,翌年逃往女婿君士坦丁一世处寻求庇护。310年,他趁君士坦丁一世出兵在外时发动叛变,但应者寥寥,很快被回师的君士坦丁一世包围于马赛。同年夏,马克西米安被迫自杀。 M Category:歐洲自殺者 Category:記錄抹煞.
马克西米努斯
乌斯·瓦列里乌斯·伽列里乌斯·马克西米努斯(Gaius Valerius Galerius Maximinus,),原名代亚(Daia),罗马帝国东部皇帝伽列里乌斯的外甥、养子,後自立罗马帝国东部皇帝(在位时间305年至313年),因敗於李锡尼,流亡而卒。.
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努斯 · 米尔维安大桥战役和马克西米努斯 ·
马克森提乌斯
克森提乌斯(Marcus Aurelius Valerius Maxentius,278年—312年),马克西米安之子,罗马帝国皇帝,公元306年至312年在位,與君士坦丁一世在米爾維安大橋決戰,最後兵敗溺死。.
戴克里先和马克森提乌斯 · 米尔维安大桥战役和马克森提乌斯 ·
李锡尼
李锡尼(Gaius Valerius Licinianus Licinius,),罗马帝国东部的皇帝(在位时间308年至324年)。李锡尼出身在色雷斯一个农民家庭,起初他跟随羅馬东部的凱撒(副皇帝)伽列里乌斯,並在对抗波斯的战争中受到赏识,伽列里乌斯駕崩後,李锡尼繼位。313年李锡尼與君士坦丁一世(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之子)締結姻親,娶了君士坦丁的妹妹君士坦提娅,並與君士坦丁共同發佈米蘭敕令,認可了羅馬人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同年稍後李锡尼擊敗了伽列里乌斯的外甥馬克西米努斯而成為羅馬東部的唯一統治者,從此與君士坦丁一世分治羅馬東、西部11年。但天無二日,兩人終歸一戰,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在哈德良堡大敗李錫尼,李錫尼投降,由於君士坦提娅求情的關係,君士坦丁姑且軟禁了李錫尼,但翌年君士坦丁依然將李锡尼以煽惑軍心、陰謀叛亂的理由絞死,羅馬帝國統治權回歸君士坦丁一人。.
戴克里先和李锡尼 · 李锡尼和米尔维安大桥战役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戴克里先和米尔维安大桥战役的共同点。
- 什么是戴克里先和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之间的相似性
戴克里先和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之间的比较
戴克里先有59个关系,而米尔维安大桥战役有4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11.11% = 11 / (59 + 40)。
参考
本文介绍戴克里先和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