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和蘇打綠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和蘇打綠之间的区别

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 vs. 蘇打綠

《我的未來不是夢》是台灣獨立音樂樂團蘇打綠及阿霈樂團在2006年12月15日發行的公益單曲合輯,翻唱了台灣歌手張雨生的出道作《我的未來不是夢》。在專輯發行之前兩樂團在2006年12月10日自由時報舉辦的「自由演唱會」上發表過,且當天就開放購買,包括全台的唱片行、自由演唱會現場發售,限量5000張,現場每賣出一專輯即捐贈新台幣50元給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蘇打綠(Sodagreen)是一個臺灣樂團,於2001年組成,並在2003年時確立了現在的六人陣容:吳青峰、謝馨儀、史俊威(小威)、何景揚(阿福)、劉家凱、龔鈺祺(阿龔)。其中阿龔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其餘五名成員則皆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 2003年7月,蘇打綠成員決定以小型巡迴表演作為一個解散演出,在新北市的貢寮海洋音樂祭、台中、高雄等地表演。第一場在海洋音樂祭小舞臺演出時,結識音樂製作人林暐哲,並成為林暐哲音樂社旗下藝人。2004年5月,蘇打綠於政大的 School Rock 活動時發行第一張單曲《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並開始活躍於華語流行樂壇。 如今的蘇打綠雖然是一支簽約樂團,但由於製作人林暐哲對於音樂社採取獨立音樂的經營方式,環球也僅有發行並未參與製作,使蘇打綠在保有獨立音樂風格的同時,亦能佔有歌壇獨特的位置,並成為第一個在台北小巨蛋開唱的獨立音樂藝人。 2017年1月1日,蘇打綠在台北市的國家音樂廳舉辦休團前最後一場演出,也成為第一個站上國家音樂廳開演唱會的樂團。並且自掏腰包在兩廳院藝文廣場搭建大型舞台轉播國家音樂廳裡演唱會的演出,當天吸引兩萬多名粉絲湧入自由廣場。.

之间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和蘇打綠相似

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和蘇打綠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華語流行音樂阿霈樂團臺北市

華語流行音樂

華語流行音樂(Mandarin popular music、簡稱Mandopop),目前泛指使用漢語官話(或特指現代標準漢語)演唱的流行音乐,為中文流行音樂的子類別之一,也是以中文為載體的流行音樂中第一個成形的子類別。其起源於上海,之後香港、臺北、北京也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產業的重要中心。目前主要流行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地區。.

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和華語流行音樂 · 華語流行音樂和蘇打綠 · 查看更多 »

阿霈樂團

阿霈樂團(原名:夢露樂團,Dream Route)是一支活躍於台灣的樂團,最早成立於2002年。成員由阿霈(主唱)、阿康(吉他手)、汪六(貝斯手)、小明(鼓手)四人組成。主要活動區域為台北地區,但於2007年宣布解散。.

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和阿霈樂團 · 蘇打綠和阿霈樂團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和臺北市 · 臺北市和蘇打綠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和蘇打綠之间的比较

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有31个关系,而蘇打綠有16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53% = 3 / (31 + 165)。

参考

本文介绍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和蘇打綠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