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成汉和永和 (东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成汉和永和 (东晋)之间的区别

成汉 vs. 永和 (东晋)

成汉(304年-347年)也称成、后蜀,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割据政權之一。 301年益州的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郡地领导西北難民反抗西晋的統治,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306年李雄称帝,建国号“成”,建都蜀郡的治所成都。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其领土疆域为益州全部。347年为东晋桓温攻破成都。. 永和(345年-356年)是东晋皇帝晉穆帝司馬聃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2年。.

之间成汉和永和 (东晋)相似

成汉和永和 (东晋)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东晋年号嘉宁李势成汉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东晋和成汉 · 东晋和永和 (东晋)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年号和成汉 · 年号和永和 (东晋) · 查看更多 »

嘉宁

嘉宁(346年十月-347年三月)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汉末主李势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这也是成汉政权的最后一个年号。 347年三月李势被东晋桓温俘虏,成汉灭亡。.

嘉宁和成汉 · 嘉宁和永和 (东晋) · 查看更多 »

李势

李势(),字子仁,十六国成汉末主。李寿长子,母李氏。降晉後,封歸義侯,卒於建康,後世稱「後主」。無子。.

成汉和李势 · 李势和永和 (东晋) · 查看更多 »

成汉

成汉(304年-347年)也称成、后蜀,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割据政權之一。 301年益州的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郡地领导西北難民反抗西晋的統治,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306年李雄称帝,建国号“成”,建都蜀郡的治所成都。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其领土疆域为益州全部。347年为东晋桓温攻破成都。.

成汉和成汉 · 成汉和永和 (东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成汉和永和 (东晋)之间的比较

成汉有40个关系,而永和 (东晋)有5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5.43% = 5 / (40 + 52)。

参考

本文介绍成汉和永和 (东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