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戊辰戰爭和西鄉賴母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戊辰戰爭和西鄉賴母之间的区别

戊辰戰爭 vs. 西鄉賴母

戊辰战争(1868年-1869年,慶應4年/明治元年-明治2年)是日本歷史上在王政復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击败江户幕府勢力的一次內戰。1868年乃戊辰年,故有此名。. 西鄉賴母近悳(),號栖雲,又號醉月。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至明治時代初期的一位武士、武術家。明治維新之後改名保科賴母。晩年自號八握髯翁。 西鄉賴母的祖先是室町時代的三河國的仁木氏,松平家(德川家)勢力擴大後臣服於松平家。江戶幕府建立之後,西鄉家歷代當主擔任會津藩家老達200年之久,傳至西鄉賴母已是第九代。 西鄉賴母於1860年(萬延元年)繼任西鄉家家督並擔任會津藩的家老,俸祿1700石。1862年(文久2年),江戶幕府邀請藩主松平容保擔任京都守護職,西鄉賴母認為政局動盪,勸松平容保不要答應,遭到松平容保的憤怒拒絕。禁門之變發生之後,西鄉賴母前往京都,勸說松平容保回藩,結果被罷免了家老一職蟄居。 1868年(明治元年),戊辰戰爭爆發,松平容保恢復了他家老一職。在會津戰爭中,最初他主張對新政府持恭順態度,但得知長州藩、薩摩藩提出斬容保親子前來投降的要求後轉為強硬態度。西鄉賴母據守白河城抗擊新政府軍,但被由伊地知正治所率的薩摩兵擊敗,城池失陷(白河口之戰)。此後他一度試圖奪還白河城,皆失敗,轉為藉助峽谷地形進行防禦。 新政府軍兵臨藩主的居城若松城下,西鄉賴母再主和議,但藩士皆主張頑抗到底。若松城降服後,其母親、妻子以及大部分子女自殺了,西鄉賴母逃往箱館,投奔榎本武揚、土方歲三等所建立的蝦夷共和國。蝦夷共和國在箱館戰爭中戰敗滅亡,西鄉賴母被逮捕,關押於館林藩。 1870年改名保科賴母。1872年獲得赦免,在伊豆開設私塾。此後擔任九州島都都古別神社宮司的職務,但在西南戰爭期間由於曾經與西鄉隆盛關係密切而被免職。1887年參加了大同團結運動。1889年擔任靈山神社的宮司,在此期間將祖傳的大東流合氣柔術傳給了武田惣角。1899年辭職返回鄉里,1903年死去。葬於會津的善龍寺。著有《栖雲記》。 西鄉賴母以其大多數家族成員為江戶幕府殉難而被當作悲劇人物介紹。此外,講道館四天王之一的西鄉四郎是他的養子。.

之间戊辰戰爭和西鄉賴母相似

戊辰戰爭和西鄉賴母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京都会津若松城土方歲三蝦夷共和國西鄉隆盛薩摩藩长州藩松平容保榎本武揚江户幕府會津藩會津戰爭明治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和戊辰戰爭 · 京都和西鄉賴母 · 查看更多 »

会津若松城

會津若松城,為一座位於日本福島縣會津若松市追手町內的城郭。會津若松城亦名「鶴城」(鶴ヶ城),歷史文獻中亦名為「黑川城」及「會津城」。在日本,一般稱之為「會津若松城」,而國家指定的古跡名稱為「若松城」。.

会津若松城和戊辰戰爭 · 会津若松城和西鄉賴母 · 查看更多 »

土方歲三

土方歲三(,即為天保六年五月初五-明治二年五月十一),為新選組副長。諱義豊,雅號豊玉。化名內藤隼人。新選組鬼副長土方歲三為幕末之佐幕派大將。在明治維新後,他成為德川幕府和武士道精神直至最後一刻的末代武士之代表人物。.

土方歲三和戊辰戰爭 · 土方歲三和西鄉賴母 · 查看更多 »

蝦夷共和國

幕府海軍副總裁榎本武揚指揮8艘原幕府海軍的軍艦北上蝦夷地,脫離向新政府投降的江戶幕府,為對抗新政府作好準備 蝦夷共和國是1868年12月日本幕末時代由新選組和部分舊江戶幕府勢力在蝦夷箱館(今北海道函館市)成立的政權,其立場是抵抗新的明治政府,亦為亞洲最早透過選舉制度組織政府的共和國。.

戊辰戰爭和蝦夷共和國 · 蝦夷共和國和西鄉賴母 · 查看更多 »

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他和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等人并称「维新三杰」。曾任明治政府的陸軍大將,後與明治政府決裂,並與政府之間發生了西南戰爭,失敗而自決(儀式性切腹)。死後,因輿論的同情、聲援,明治天皇因而特赦之,並追贈從三位品秩。弟西鄉從道。.

戊辰戰爭和西鄉隆盛 · 西鄉賴母和西鄉隆盛 · 查看更多 »

薩摩藩

薩摩藩(),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为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在德川幕府之前,这里是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薩摩藩。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薩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薩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於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薩摩藩。 于此之前,1609年,薩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的琉球国,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戊辰戰爭和薩摩藩 · 薩摩藩和西鄉賴母 · 查看更多 »

长州藩

长州藩(),歷史可溯至日本江户幕府时期,位于日本本州最西(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现山口县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幕末,藩廳移轉至周防山口的山口城(山口政事堂),所以稱周防山口藩(すおうやまぐちはん)。一般將萩藩・(周防)山口藩時代總稱「長州藩」。 幕末時期,长州藩與萨摩藩組成萨长同盟,为讨幕运动的中心。后来的明治维新时期,长州藩政治家形成了藩阀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長州閥」。時至現代,长州山口縣出身的政治家仍長期把持日本政府。例如岸信介、佐藤榮作、安倍晉三等,山口縣出身的內閣總理大臣達9位,居各都道府縣之冠。.

戊辰戰爭和长州藩 · 西鄉賴母和长州藩 · 查看更多 »

松平容保

松平容保(;),是日本江戶時代會津藩第九代藩主,曾任京都守護職。官稱肥後守。號佑堂、芳山。幼名銈之允(けいのすけ) 松平容保是美濃國主之六子,母親為側室古森氏。與兄長德川慶勝、德川茂德、弟弟四人並稱為「」(高須松平氏為德川御三家之一尾張家的分支)。.

戊辰戰爭和松平容保 · 松平容保和西鄉賴母 · 查看更多 »

榎本武揚

榎本武扬(),日本幕末及明治時代政治家、外交官。原為德川幕府海军将领,江戶開城之後逃往蝦夷,建立虾夷共和国。投降明治維新政府之後,歷任海軍卿、遞信大臣、農商務大臣、文部大臣、外務大臣、農商務大臣等職,還曾出任日本駐华(清朝)和駐俄的公使。.

戊辰戰爭和榎本武揚 · 榎本武揚和西鄉賴母 · 查看更多 »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戊辰戰爭和江户幕府 · 江户幕府和西鄉賴母 · 查看更多 »

會津藩

會津藩()為日本古陸奧國會津郡,範圍包含了現在的福島縣西部會津地區。當時的藩廳為會津若松城(今會津若松市)。.

戊辰戰爭和會津藩 · 會津藩和西鄉賴母 · 查看更多 »

會津戰爭

會津戰爭是日本戊辰戰爭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868年10月─11月,交戰雙方為薩摩藩・長州藩為中心的明治新政府軍和會津藩・奧羽越列藩同盟的舊幕府勢力。戰爭以若松城開城降服告終。同時期以長岡藩為中心的戰役也被稱為北越戰爭。.

戊辰戰爭和會津戰爭 · 會津戰爭和西鄉賴母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戊辰戰爭和明治 · 明治和西鄉賴母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戊辰戰爭和西鄉賴母之间的比较

戊辰戰爭有74个关系,而西鄉賴母有4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11.21% = 13 / (74 + 42)。

参考

本文介绍戊辰戰爭和西鄉賴母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