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愛染明王和金剛薩埵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愛染明王和金剛薩埵之间的区别

愛染明王 vs. 金剛薩埵

愛染明王是佛教密宗的明王之一,愛染明王是大日如來入金剛薩埵三摩地而所生出,是「大日如來(毘盧遮那佛)」與「金剛薩埵(普賢菩薩)」合體的金剛化身。初見於密教經典《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愛染王品第五以及成就品第七,“愛染”是「一切眾生本有障」、「無始無覺中來」、「本有俱生障」、「自我所生障」,也為眾生本有的三毒習氣貪嗔癡,菩薩示現此相如同眾生照鏡子,經典云:「此障者於此大會忽然現身,作金剛薩埵形,放光照耀與會大眾!」 此即說明愛染明王雖是一切眾生的本有自生障,卻也是不折不扣的金剛薩埵 化現(五佛法王子、第六金剛持、秘密主、(金剛手、金剛王、金剛喜、金剛愛、金剛染..)菩薩等-> 金剛薩埵所化大悲度眾之種種德相),「金剛薩埵」就是《明白空性的有情菩薩》,「煩惱即菩提」佛法之勝義諦不言可喻,愛染明王法是在染愛情欲的基礎上去修習淨菩提心,希望眾生能由愛慾中覺悟,而最後開悟成道。. 金剛薩埵(वज्रसत्त्व,;Kongōsatta;,短稱;Доржсэмбэ),漢傳佛教稱之金剛藏王菩薩,為佛教大乘與金剛乘的菩薩;薩埵即有情,同菩提薩埵(菩薩)之例。出現在東密真言宗與藏密等教法。在真言宗,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同體異名,為密教化身;在藏傳佛教,金剛薩埵是普賢王如來的化身佛,化現種種本尊以教化眾生。 大藏經中,金剛薩埵出現在《大日經》與《金剛頂經》經文。在金剛界曼荼羅中,金剛薩埵位在東方阿閦佛旁。.

之间愛染明王和金剛薩埵相似

愛染明王和金剛薩埵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密宗佛教真言宗藏傳佛教毗卢遮那佛

密宗

密大乘佛教,又名金剛乘(वज्रयान ;;蒙古语:Очирт хөлгөн),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與印度教的怛特羅密教同時,在印度笈多王朝時期興起。印度的這一系教派,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有很多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因而又被稱為密教;而相對於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的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則被稱为顯教。它的別名甚多,又稱為怛特羅佛教、密宗、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刚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 歷史上密教流傳地域十分廣大,目前密教在日本和西藏最為興盛。日本密教傳承自中國的唐密,唐密傳承自印度的前期、中期密教。日本有東密(真言宗)和台密(天台密教)兩大分支,东密的道场在東寺、高野山,台密在比叡山、三井寺,本尊是大日如来。西藏密教則是傳承印度的後期密教,藏密流傳於西藏、青海、蒙古和四川西部,本尊是普贤王如来、金剛總持等。南诏大理国还盛行过阿吒力教,俗称滇密。.

密宗和愛染明王 · 密宗和金剛薩埵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佛教和愛染明王 · 佛教和金剛薩埵 · 查看更多 »

真言宗

右 真言宗,中國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後傳到日本,是密宗的一種;为与最澄的台密(即天台宗)区别,又称東密。 密宗源自印度,四世纪流行于中国与朝鲜,后由空海于弘仁七年(816年)在高野山创设真言宗。其后逐渐分为小野、广泽二流,从此二流又分化出大量分派,大致可分为新义、古义二派。.

愛染明王和真言宗 · 真言宗和金剛薩埵 · 查看更多 »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愛染明王和藏傳佛教 · 藏傳佛教和金剛薩埵 · 查看更多 »

毗卢遮那佛

毗盧遮那佛(वैरोचन,,又作Maha-vairocana),又譯為毗盧遮那佛、毗盧舍那佛、盧舍那佛、遮那佛、毘盧遮那佛、大日如來。即釋迦牟尼佛稱號之一,依佛教不同派系,有不同見解,或認為是法身佛、報身佛或應化身佛。為五方佛之一,位居中央。.

愛染明王和毗卢遮那佛 · 毗卢遮那佛和金剛薩埵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愛染明王和金剛薩埵之间的比较

愛染明王有27个关系,而金剛薩埵有3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8.06% = 5 / (27 + 35)。

参考

本文介绍愛染明王和金剛薩埵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