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意志的勝利和納粹德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意志的勝利和納粹德國之间的区别

意志的勝利 vs. 納粹德國

《意志的胜利》(Triumph des Willens)是1935年德國女導演萊尼·里芬斯塔爾拍摄的影片。影片记述了1934年纳粹党在纽伦堡召开的全国党代会,此次党代会共有逾700,000名纳粹支持者出席。希特勒委托萊尼·里芬斯塔爾制作了这部影片,他的名字亦在片头出现,其在制作过程中起到了执行制片人的角色。本片的主题意在顯示德国已重返世界大国行列,希特勒成为了国家的真正领袖并将为德国带来荣耀。该片拍摄于1934年长刀之夜后,故许多重要的冲锋队人物没有在片中出现。 《意志的胜利》发布于1935年,并迅速成为宣传影片的代表作之一。里芬斯塔尔因本片在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获奖。她在影片中使用的一些技法,例如移动摄影、使用长焦镜头制造扭曲视角、航拍以及音乐和影片的结合技巧使这部影片在电影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对之后的纪录片和影视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表现出对纳粹主义的拥护以及大量展示纳粹标志,该片在二战后的德国被禁止公映。.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之间意志的勝利和納粹德國相似

意志的勝利和納粹德國有(在联盟百科)33共同点: 去纳粹化反犹太主义乌发电影公司弗里茲·托特德意志帝國國家馬克冲锋队 (纳粹党)凡尔赛条约全国党代会集会场国民教育与宣传部理查德·瓦格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約瑟夫·戈培爾纳粹主义纳粹党纽伦堡审判纽伦堡党代会维尔纳·冯·勃洛姆堡罗伯特·莱伊莱尼·里芬斯塔尔血旗鲁道夫·赫斯路德维希·穆勒霍斯特·威塞尔之歌阿尔伯特·斯佩尔阿道夫·希特勒赫尔曼·戈林长刀之夜雅利安人種...恩斯特·罗姆法西斯主义我的奋斗 扩展索引 (3 更多) »

去纳粹化

非纳粹化(Entnazifizierung)1945年二战結束,胜利的同盟國根据波茨坦协定協議在當時的德國和奥地利开展一項以清除纳粹主义所造成影响為目的的運動。(二戰期間,納粹主義在社会、文化、出版、经济、司法和政治等方面皆造成嚴重影響)。該運動依民主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三大準則進行实施。 德国方面,盟国管制委员会在1946年1月柏林通过了几项非纳粹化命令,藉此可以划分被审查人员的政治面貌并且对之展开法律调查。.

去纳粹化和意志的勝利 · 去纳粹化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卍.

卐和意志的勝利 · 卐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反犹太主义

反犹太主义是一種意識型態,對於对仇恨犹太人或犹太教的思想与行为的总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反犹太主义在世界各地有犹太人生活的地方皆存在,在歐洲、亞洲及阿拉伯也有。 「反猶太主義」的原文(Antisemitism、Anti-Semitism 或 anti-semitism)直譯為反閃族主義。在字面意義上,反閃族主義是對於所有閃族的反感情緒,虽然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同属闪米特人,但是這個名詞在歐洲特指對於猶太人的仇恨情緒。這個名詞在1873年首次在德國出現,同義詞是「仇恨猶太人者」(Judenhass,Jew-hatred)。.

反犹太主义和意志的勝利 · 反犹太主义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乌发电影公司

全球电影股份公司(Universum Film AG),通称乌发电影公司(UFA)是德国的一家电影公司,成立于1917年12月18日。乌发电影公司经历了威玛共和国、纳粹德国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存续至今,是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制片企业之一。.

乌发电影公司和意志的勝利 · 乌发电影公司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弗里茲·托特

弗里茲·托特(德語:Fritz Todt,)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工程師和高級官員,也是惡名昭彰的托特組織首領,負責納粹德國戰爭機器的勞動力和各項工程建設的運作,在他建設的工程中也包括知名的大西洋壁壘。他是1938年第二届德国国家艺术与科学奖获奖者。 托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參加德國空軍,還因為作戰英勇獲得鐵十字勳章。托特擁有空軍少將軍銜,他在納粹黨上台後成為裝備、軍火部部長,領導手下建設德國高速公路,港口、機場和要塞防線,為德國經濟能從一戰中的廢墟中重新崛起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德國因為希特勒而一步步走向戰爭時,托特代替國防軍人員接掌軍械和彈藥部的管理,也將許多戰俘和志願人員用以建造巨大的防線,如齊格菲防線、大西洋壁壘等。 1942年,托特正要從狼穴搭乘飛機前往柏林,由於他的座機因正在維護,托特改坐轟炸機He-111,當轟炸機起飛至半空時突然爆炸,機上所有人全數身亡;附帶一提,納粹工程2號人物—阿爾伯特·斯佩爾原本也要搭乘此機,但因身體不適而取消此行,使他保住了性命。Albert Speer's autobiography.

弗里茲·托特和意志的勝利 · 弗里茲·托特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德意志帝國和意志的勝利 · 德意志帝國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國家馬克

國家馬克,又名帝國馬克(Reichsmark;標記:RM)為德國自1924年至1948年6月20日所通行的貨幣。國家馬克的發行是為了替代已經極度貶值的紙馬克。國家芬尼(德语:pfennig、簡稱為:Pf),則作為國家馬克的輔助貨幣(輔幣),而每1國家馬克則等價於100國家芬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家馬克分別被西德馬克和東德馬克所取代。.

國家馬克和意志的勝利 · 國家馬克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冲锋队 (纳粹党)

冲锋队(Sturmabteilung,SA)是希特勒于1923年创立的武装组织。组织负责人恩斯特·罗姆,成员穿黄褐色卡其布军装,右袖戴卐字袖标,因此或称褐衫队(Braunhemden)。创立初期负责维护党内会议,后被希特勒認為其勢力過大,發展扰乱黨內安定,以至啤酒馆政变后被短时间取消。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冲锋队成员数量已经超过德国国防军达到几十万人,长刀之夜之后开始衰弱,被希特勒冷落,成为普通国民组织。二战时负责维护德国本土与部分占领区之治安,1945年隨納粹德國戰敗瓦解,但大部分成員在纽倫堡审判中被判无罪。 Category:二戰德軍部隊 Category:納粹黨 Category:1923年建立 Category:1945年廢除 Category:党军.

冲锋队 (纳粹党)和意志的勝利 · 冲锋队 (纳粹党)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le Traité de Versailles,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和战败的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7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凡爾賽條約》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在凡爾賽和約的眾多條款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項莫過於第231條款。該條款迫使德國承認發動戰爭的全部責任。合約也限制德國的軍事能力,使其割讓領土,以及迫使他們支付巨額的賠款。在1921年時,德國所要負擔的賠款高達1320億馬克(爾後減免至314億馬克)。當時許多經濟學家,包含著名的約翰·凱因斯,都認為凡爾賽條約太過苛刻,賠款金額過於高昂並且容易產生不良後果。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例如法國元帥費迪南·福煦就認為條約對德國非常寬容。.

凡尔赛条约和意志的勝利 · 凡尔赛条约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全国党代会集会场

全国党代会集会场(Reichsparteitagsgelände)位于德国纽伦堡东南,面积约11平方公里。1933年至1938年间曾举行6次纳粹党代会。.

全国党代会集会场和意志的勝利 · 全国党代会集会场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国民教育与宣传部

国民教育与宣传部(Reichsministerium für Volksaufklärung und Propaganda 或 Propagandaministerium)是纳粹党在德国强制灌输其意识形态并控制其社会及文化的部门。于1933年3月13日由阿道夫·希特勒的新民族社会主义政府建立。其部长是约瑟夫·戈培尔,由他主导了纳粹德国对媒体及文化的控制。 Category:納粹黨 Category:德国教育 Category:教育部门 Category:宣传部门 Category:纳粹宣传.

国民教育与宣传部和意志的勝利 · 国民教育与宣传部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瓦格纳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德国作曲家、劇作家,以其歌劇聞名。理查德·瓦格纳不同於其他的歌剧作者,他不但作曲,還自己編寫歌劇劇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開始是延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傳統,但後來提出了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了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在1849至1852年間提出許多的論述。瓦格纳後來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共花了26年的時間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後期的作品以其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稱,另外他也在作品中靈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理查德·瓦格纳在音樂語言上的一些進展,例如極度的以及快速變換的調性,也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瓦格纳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開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劇院,也就是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其中有許多新穎的設計,此歌劇院是為了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而興建,《帕西法爾》也是在這裡首演。後來的拜羅伊特音樂節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樂劇。在瓦格纳建造歌劇院時,他對於音樂及戲劇的想法又改變了,他也將一些傳統形式引入他最後幾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龍根的指環》。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後幾年生命中,充斥著政治流亡者、動盪的愛情以及貧窮。他在音樂、戲劇及政治上的爭議作品在最近數十年來得到許多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詞句。他的概念在許多二十世紀的藝術中可以看出踪跡,其影響包括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及戲劇。.

意志的勝利和理查德·瓦格纳 · 理查德·瓦格纳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意志的勝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戈培爾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德語:Paul Joseph Goebbels,),德國政治家。其担任納粹德國時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擅讲演,被稱為「宣傳的天才」,以鐵腕捍衛希特勒政權和維持第三帝國的體制。 戈培尔1921年于海德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关于19世纪浪漫主义喜剧。他先后作为记者、银行出纳和证券交易所传唤员。他也撰写小说及喜剧,但不被出版商认同。1923年法国比利时联军占领鲁尔区期间,戈培尔与纳粹党开始接触并于次年入党,他被任命为在柏林地区的领导人。在位期间,他充分发挥了他的宣传技能,在纳粹报纸和纳粹准军事组织冲锋队的帮助下,与当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联合。1928年,他已成为了党内数一数二的人物。 1933年,希特勒及纳粹党执政后,他被任命为宣传部长。上任后第一件事即是将纳粹党所列禁书焚毁,他对德国媒体、艺术和信息的极权控制随之开始。 戈培尔直至最后一刻始终陪伴在希特勒身边,在希特勒自杀不久后,戈培尔在毒杀自己的六个孩子后随即自杀。.

意志的勝利和約瑟夫·戈培爾 · 約瑟夫·戈培爾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纳粹主义

纳粹主义(「納粹」音譯自 Nazi,本身是縮寫,來自德語的「國家民族社會主義」:Nationalsozialismus),指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的独裁政治,即“第三帝国”。“纳粹”这个词在德语中的含义並不具有極為明確的意涵,然而,納粹主義意識形態的精神是“屬於一個民族的”,也称为民族国家社会主义。纳粹主义之民族觀乃主张國家权力之絕對集中化,即极权主义,但其則不完全等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法西斯主义,但納粹與義大利法西斯主義執政者墨索里尼最終成為明確的盟友。 阿道夫·希特勒乃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缩写为NSDAP)的领袖。納粹黨執政时期的德国通称为「纳粹德国」、「第三帝國」,而正式國號乃「大德意志帝國」(Großdeutsches Reich)。纳粹主义的追隨者称为纳粹主义者。目前仍有纳粹主义者即新纳粹在各国活动,否认和淡化猶太人大屠杀及其对其他纳粹行径进行宣传(例如称犹太人遭到纳粹屠杀是有原因的,二十世纪初的经济大萧条有犹太人的参与等),并努力美化纳粹政权的政策和行为,并以极端之民族主义、種族主義和排外暴力为主要宣传内容。 1919年1月5日納粹的前身,德國工人黨(德文:Deutsche Arbeiterpartei)正式成立,創立者是安東·德萊克斯勒"Nazi Party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vervi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6, Britannica.com webpage:.

意志的勝利和纳粹主义 · 納粹德國和纳粹主义 · 查看更多 »

纳粹党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縮寫為NSDAP),或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動者黨,通稱納粹黨(Nazi Party),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創立於魏瑪共和時代,前身為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更名。後由希特勒領導。1932年,在德國議會選舉中獲勝,希特勒於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執政後,威瑪共和時代結束,德國進入希特勒獨裁時代,俗稱納粹德國或者第三帝國。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占領後,以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 納粹來自德文中的Nazi,為「民族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意志的勝利和纳粹党 · 納粹德國和纳粹党 · 查看更多 »

纽伦堡审判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又称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俗稱纽伦堡大审或紐倫堡審判(Nuremberg Trials,Nürnberger Prozesse),是盟军根据国际法和二战后的战争法举行的一系列军事法庭。 这些审判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纳粹德国政治、军事、司法和经济领导人员的起诉。他们策划、执行或以其他方式参与了大屠杀和其他战争罪行。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市举行,故被称为纽伦堡审判。这些判决标志着古典国际法与现代国际法之间的转折。 第一组也是最为人所知的一组审判是国际军事法庭前的主要战犯审判。 这组被英国参与审判的法官之一——诺曼·伯基特描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审判”。审判在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10月1日期间举行,法庭的任务是审判第三帝国中最重要的24名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尽管马丁·鲍曼是被缺席审判,而罗伯特·莱伊在审判开始一周内自杀。 阿道夫·希特勒、海因里希·希姆莱、威廉·布格多夫、汉斯·克雷布斯和約瑟夫·戈培尔都在1945年春天自杀,以免被捕,唯独海因里希·希姆莱在自杀前被捕。 克雷布斯和布格多夫在希特勒自杀两天后在同一地点自杀。 1942年,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被捷克游击队刺杀;1945年,在挪威用炸药自杀,所以他们并不包括在内 。阿道夫·艾希曼逃到阿根廷,以避免被盟军俘虏,但被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俘获,并于1962年绞死。赫尔曼·戈林被判处死刑,但在处决前一晚自杀,作为对他被俘虏的一种藐视。霍尔蒂·米克洛什在1948年纽伦堡举行的中出庭作证。 本文主要介绍国际军事法庭开展的第一组审判。主要战犯审判的被告共22名,均為納粹德國的軍政首領。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內的6个组织也被调查和判决,其中3個判決為犯罪組織,另外3个无罪。除了这22名被告和6个团体外,美国根据盟国管制理事会于1945年12月20日发布的管制委员会法第10条,对其余部分战犯进行第二组审判,即纽伦堡后续审判,其中包括和等共12场审判。 此次审判中,罪行的典型性和法庭的构成都代表着法律上的一种进步,联合国随后将其运用于发展有关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和侵略战争问题的具体国际法理和推动国际刑事法院的设立。.

意志的勝利和纽伦堡审判 · 納粹德國和纽伦堡审判 · 查看更多 »

纽伦堡党代会

纽伦堡党代会(Reichsparteitag)为1923至1938年间纳粹党在德国每年一度举行的集会。自1933年纳粹党夺权后,党代会成为了纳粹进行政治宣传的重要途径。1933年到1938年间,每年党代会都会在纽伦堡的全国党代会集会场举行。诸多影片描绘了党代会的场景,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意志的胜利》。.

意志的勝利和纽伦堡党代会 · 納粹德國和纽伦堡党代会 · 查看更多 »

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维尔纳·爱德华·弗里茨·冯·勃洛姆堡(Werner Eduard Fritz von Blomberg,),又译布隆伯格,是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曾任纳粹德国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 他在1904年進入軍事學院,1907年畢業,1908年進入參謀本部。在一次大戰時,他在西線有特出表現,因而獲頒藍馬克斯勳章。 他在一戰結束後繼續在陸軍任職,1920年升為中校,1925年升為上校,1928年升為少將,1929年升為中將。1933年1月升為步兵上將,1933年8月升為一級上將。自1933年1月至1937年11月任希特勒的国防部长,任內協助希特勒擴軍。1934年,陸軍與統領衝鋒隊的羅姆之間的不和逐漸升溫,在勃洛姆堡的壓力下,希特勒不欲因得罪陸軍而被總統興登堡罷免,決定整肅衝鋒隊,羅姆與一些衝鋒隊高層成員在長刀之夜事件中被處決。勃洛姆堡在1935年兼任纳粹德国武装部队总司令,1936年被授予陆军元帅军衔。 在1937年11月的一次會議中,勃洛姆堡不同意希特勒的戰爭計劃。1938年勃洛姆堡再婚,新娘是他的廿餘歲秘書,有人向蓋世太保及戈林告密,說新娘子以前做過妓女。戈林把此事轉告希特勒,希特勒要求勃洛姆堡取消該段婚姻,被勃洛姆堡拒絕。勃洛姆堡因此事在1938年1月辭去他在軍中的所有職務,其後沒有再被希特勒起用。他在1945年被盟軍拘捕,1946年3月於扣留期间在紐倫堡的監獄中病逝。 Category:納粹德國元帥 Category:德國政府部長 Category:德國貴族 Category:波美拉尼亞人.

意志的勝利和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 納粹德國和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莱伊

罗伯特·莱伊 (Robert Ley,1890年2月15日—1945年10月25日),納粹德國政治家,1933至1945年任德国劳工阵线领导人,在纽伦堡审判中自殺。.

意志的勝利和罗伯特·莱伊 · 納粹德國和罗伯特·莱伊 · 查看更多 »

莱尼·里芬斯塔尔

萊尼·里芬斯塔爾(Berta Helene Amalie "Leni" Riefenstahl,),德國演員、導演兼電影製作人,以其電影美學與對電影技巧的深刻掌握著稱。里芬斯塔爾最著名的作品乃是為德國納粹黨拍攝的宣傳性紀錄片《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該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影業排斥。里芬斯塔爾由於為納粹黨拍攝宣傳片而備受爭議,戰後漸轉為攝影師,并从事拍摄海洋生物纪录片。於98岁高龄完成《水下印象》,里芬斯塔尔拍摄的另一部极具知名度的电影是记录柏林第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奥林匹亚》(Olympia)。这部电影在摄影技法及美学方面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志的勝利和莱尼·里芬斯塔尔 · 納粹德國和莱尼·里芬斯塔尔 · 查看更多 »

血旗

血旗(Blutfahne,)是一面纳粹德国的卐字旗,该旗在1923年11月9日使用于慕尼黑啤酒館政變中,随后成为了纳粹党最为神圣的物品之一。此旗来自于第五冲锋队,在政变中旗手Heinrich Trambauer 中枪倒地后,另一位跟随旗帜前进的SA成员Andreas Bauriedl亦中枪並倒在旗帜上,鲜血染红了这面旗帜。Hilmar Hoffmann, The Triumph of Propaganda: Film and National Socialism, 1933-1945, Volume 1, pp.20-22.

意志的勝利和血旗 · 納粹德國和血旗 · 查看更多 »

鲁道夫·赫斯

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Rudolf Walter Richard Heß),納粹黨的副元首,生於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二戰後判處終身監禁,最後於柏林施潘道軍事監獄內的小別墅上吊自殺,不過當時赫斯的脖子上有繩索多次纏繞過的跡象,勒痕呈平行狀,因此有不少人認為赫斯的死並不單純。赫斯後來成為了新納粹的崇拜對象,而他的兒子沃爾夫·赫斯成了著名的右翼分子,並稱聲稱他的父親死於謀殺。 赫斯於1941年5月10日搭乘飛機前往英國進行未授權的和平任務,並遭英方扣留直到大戰結束。.

意志的勝利和鲁道夫·赫斯 · 納粹德國和鲁道夫·赫斯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穆勒

路德维希·穆勒,Ludwig Müller,,二战时期德国的反动神学家,反犹太主义者。穆勒1883年生于北威州的居特斯洛市,一战时期曾担任随军牧师,是希特勒的老战友。20年代后他在德国东部城市柯尼斯堡担任牧师,1931年成立“日耳曼教会”(Deutsche Christen)。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之后,他被任命为“福音教会旧普鲁士联盟主教”。1933年4月,德国新教被合并为一个组织,号称“德意志新教教会”(Deutsche Evangelische Kirche,简称DEK ),作为受纳粹党领导的国家教会组织。同年9月穆勒被任命为该会主教。穆勒宣扬“耶稣是雅利安人的耶稣”的反动观点,并支持希特勒迫害犹太人。1945年7月31日,此时德国已经宣布投降,穆勒在柏林自杀。.

意志的勝利和路德维希·穆勒 · 納粹德國和路德维希·穆勒 · 查看更多 »

霍斯特·威塞尔之歌

《霍斯特·威塞尔之歌》(Horst-Wessel-Lied),又根据首行称为《旗帜高扬》(Die Fahne hoch),是从1930年到1945年的纳粹党党歌,也是从1933年到1945年在《德意志高于一切》(Deutschland über Alles)之外的另一首德国国歌。 歌词作于1929年,作者霍斯特·威塞尔是纳粹激进主义分子和柏林腓特烈斯海因区纳粹冲锋队负责人。1930年1月,威塞尔被共产党暗杀,柏林宣传机关党头目约瑟夫·戈培尔将他塑造成纳粹运动的头号烈士,这首歌成为纳粹党仪式的正式歌曲,广泛使用于该党集会以及冲锋队街头游行。 1933年纳粹党执政后,1933年5月19日立法将《霍斯特·威塞尔之歌》定为国家象征。因此纳粹德国有两首国歌,由《德意志之歌》的第一段和《霍斯特·威塞尔之歌》组成。1934年《霍斯特·威塞尔之歌》的规则要求在唱第一段和第四段时举起右手行纳粹礼。在莱尼·里芬斯塔尔1935年拍摄的电影《意志的胜利》的结尾,纳粹的领袖们都在唱这首歌。 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后,《霍斯特·威塞尔之歌》遭到取缔,其歌词和旋律至今在德国和奥地利仍属非法,除了用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用途(德国刑法典86 、86a)。.

意志的勝利和霍斯特·威塞尔之歌 · 納粹德國和霍斯特·威塞尔之歌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斯佩尔

貝托爾德·康拉德·赫爾曼·阿尔伯特·斯佩尔(Berthold Konrad Hermann Albert Speer,)是一位德国建筑师,在纳粹德国时期成为装备部长以及帝国经济领导人,在后来的纽伦堡审判中成为为主要战犯。.

意志的勝利和阿尔伯特·斯佩尔 · 納粹德國和阿尔伯特·斯佩尔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意志的勝利和阿道夫·希特勒 · 納粹德國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戈林

赫爾曼·威廉·戈林(Hermann Wilhelm Göring,)是納粹德國的一位政軍領袖,與「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關係極為親密,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他擔任過德國空軍總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經濟部長、普魯士總理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并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 戈林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著名的「王牌飛行員」,有著擊落22架敵機的紀錄,并獲得了德國最高級別的軍事勳章——「功績勳章」,戰爭後期還擔任曾為「紅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所領導的第1戰鬥機聯隊最後一任指揮官。戰後戈林加入了納粹黨,為該黨最早的一批成員,並參與了1923年失敗的「啤酒館政變」,期间身中槍傷。为此,後來他一直靠注射嗎啡來減緩痛苦,结果終生麻藥成癮,體型也從健壯轉為肥胖。1933年,戈林創立秘密警察機關——「蓋世太保」。1935年,戈林被希特勒任命為德國空軍總司令,並憑藉他個人的政治影響力為空軍取得大量預算與獨立地位,令其快速建軍。 戈林以德國空軍最高領袖的身份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儘管他本人並不直接干預作戰細節,對現代化空軍技術也缺乏了解,但還是對德軍有相當大的影響,特別是敦克爾克戰役、不列顛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三場決定性戰鬥的發展、德國海軍航空兵、空降部隊和空軍地面部隊的建立、指揮反盟軍轟炸作戰等等。1940年德國打敗法國後,戈林的權力與聲望達到最高峰:希特勒將其晉升為「國家元帥」(或譯作「帝國大元帥」),高過傳統意義上的德國元帥,隔年還指名戈林為其政治接班人。1942年後,隨著德國軍事情勢惡化,戈林的聲望和希特勒對其的信任逐漸降低,于是前者从此不管政治與軍事事務,專注於掠奪各佔領地的藝術品與财富,并過著奢華的生活度日。 1945年4月22日,戈林得知希特勒將自殺,遂拍發電報告知後者他將接掌德國的所有權力。希特勒見狀,認為此為不忠的表現,便下令撤銷戈林全部職務,同时開除黨籍并將其逮捕。二戰結束後,戈林在審判德國黨政軍領袖的「紐倫堡審判」中被判犯「」、「」、「戰爭罪」和「反人道罪」,并處以絞刑,但在行刑前一天晚上,戈林服毒自殺身亡。.

意志的勝利和赫尔曼·戈林 · 納粹德國和赫尔曼·戈林 · 查看更多 »

长刀之夜

長刀之夜(Nacht der langen Messer)或蜂鳥行動(Operation Hummingbird)又称血洗冲锋队,在德語更常稱羅姆政變(Röhm-Putsch),是個發生於德國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的清算行動,納粹政權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處決,大多數死亡者為納粹衝鋒隊成員。 希特勒因無法控制衝鋒隊的街頭暴力並視之為對權力的威脅,故欲除去衝鋒隊及其領導者恩斯特·羅姆。他還想安撫害怕及厭惡衝鋒隊的國防軍高層,特別是當羅姆企圖想把國防軍納入自己領導的衝鋒隊之下。最後,希特勒清算其政權的政敵,特別是忠於副總理帕彭的人馬。至少有85人死於清算,不過最後的死亡人數可能達幾百個。超過一千的反對者被逮捕,大部分參與行動的是黨衛隊及蓋世太保,此次行動加強並鞏固國防軍對希特勒的支持。 同時,德國法律雖已禁止以對政權的忠誠為理由進行法外處決並已執行過百年,但因為德國法院及內閣解禁及消除相關障礙,此次行動為納粹政權帶來法理上的依據。.

意志的勝利和长刀之夜 · 納粹德國和长刀之夜 · 查看更多 »

雅利安人種

雅利安人種或譯為亞利安人種,是在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中期劃分出的一個人種,屬高加索人種,该人种身材较高大,淡色皮膚,面長多毛,鼻骨高,瞳孔颜色浅,虹膜多成淺灰至藍色,髮色多變,採用印欧语系的语言。 此人種細分為北歐人種、阿爾卑斯人種和地中海人種。.

意志的勝利和雅利安人種 · 納粹德國和雅利安人種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罗姆

恩斯特·朱利葉斯·甘瑟·羅姆(Ernst Julius Günther Röhm,),是德国纳粹运动早期高层人士,有同性戀傾向,衝鋒隊的组织者,在1934年「長刀之夜」被希特勒謀害,希特勒捏造说罗姆有政变图谋,即「罗姆政变」(Röhm Putsch ,又譯「罗姆暴动」)。此后,纳粹便越发走上了独裁专制的道路。.

恩斯特·罗姆和意志的勝利 · 恩斯特·罗姆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Fascism;Faschismus;民國初年又譯作棒喝主義),字源為束棒(法西斯,一種古羅馬的象徵物),是一種極致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強調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強人主導國家政治、國家專權集中於一黨專政(或一黨獨大配合弱勢並無法取代政府的反對派),對外漸進式侵略,對內剷除或打壓反對聲音,破壞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缺乏權力制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法西斯意大利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建立法西斯政府後,於二战期間蔓延整個欧洲乃至世界的一套關於創造新民族性及新國民的意識型態及政治宗教。.

意志的勝利和法西斯主义 · 法西斯主义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我的奋斗

《我的奮鬥》(Mein Kampf)是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於1925年出版的一部自传,融合了其政治意识形态,在当时的德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并成为日后德国纳粹黨的思想纲领。這本書有「世界上最危險的書」之稱。 本书讲述了希特勒的生活经历及其世界观,最核心的思想为宣扬德国与奥地利合并及反犹太主义。在納粹德國戰敗后,此书因宣扬纳粹主义思想而在不少国家的出版发行受到法律的约束。作为希特勒生前出版的唯一一本书,《我的奋斗》在世界范围内都相当著名,其续篇《希特勒的第二本书》(Zweites Buch)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版的。.

意志的勝利和我的奋斗 · 我的奋斗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意志的勝利和納粹德國之间的比较

意志的勝利有94个关系,而納粹德國有29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3,杰卡德指数为8.46% = 33 / (94 + 296)。

参考

本文介绍意志的勝利和納粹德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