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恒星和飞马座恒星列表相似
恒星和飞马座恒星列表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亮度,佛蘭斯蒂德命名法,光年,视星等,赤经,掩星,恒星光谱,星座,拜耳命名法。
亮度
亮度(luminance)是表示人眼对发光体或被照射物体表面的发光或反射光强度实际感受的物理量,亮度和光强这两个量在一般的日常用语中往往被混淆使用。簡而言之,當任兩個物體表面在照相時被拍攝出的最終結果是一樣亮、或被眼睛看起來兩個表面一樣亮,它們就是亮度相同。 国际单位制中规定,「亮度」的符号是B,单位为尼特。.
亮度和恒星 · 亮度和飞马座恒星列表 ·
佛蘭斯蒂德命名法
恆星的佛蘭斯蒂德命名法(Flamsteed designations)與拜耳命名法類似,除了以數字取代希臘字母外,每顆恆星還是以數字和拉丁文所有格的星座名稱結合在一起。(參見星座列表列出的星座名稱和所有格的形式) 在每一個星座中,數字起初是隨著赤經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因為歲差影響,現在有些地方已經不合規定了。這種命名法最早出現在約翰·佛蘭斯蒂德的《不列颠星表》(Historia coelestis Britannica),是哈雷與牛頓未經約翰·佛蘭斯蒂德同意就在1712年出版的。在約翰·佛蘭斯蒂德過世後,1725年的最後一版,包含了約3,000顆恆星,比過去的星表都要巨大,準確度也更高,但卻略去了佛氏的編號。 這種命名法在18世紀獲得普遍的認同,沒有拜耳名稱的恆星幾乎都會以這種數字來標記,但有拜耳名稱的恆星全部依然繼續沿用舊名,而佛氏編號就幾乎完全被捨棄不用。有些著名的恆星都是使用佛氏編號標示的,例如,飛馬座51(參見太陽系外行星)、天鵝座61(參見視差),都是採用佛氏編號命名的。 當現代的星座界限在草擬時,有些已經有佛氏編號的恆星被分割到沒有被編號過的星座內,或是因為已經有了拜耳的名稱,而省略了編號。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佛氏編號只涵蓋到在大不列顛可以看見的星星,因此偏向南天的星座都沒有佛氏編號。(南天的球狀星團杜鵑座47的编号来自约翰·波得;鄰近的波江座82不是佛蘭斯蒂德命名法而是古德命名法的编号。) 在佛蘭斯蒂德的目錄上有些錯誤的記載,例如,佛蘭斯蒂德在1690年記錄了天王星,但他沒有認出那是顆行星,而將他登錄為金牛座34。.
佛蘭斯蒂德命名法和恒星 · 佛蘭斯蒂德命名法和飞马座恒星列表 ·
光年
光年(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46兆千米(9.46千米或英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 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萬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萬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萬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千米/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千米/秒(即約26萬5000千米/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5年的時間。.
光年和恒星 · 光年和飞马座恒星列表 ·
视星等
视星等(apparent magnitude,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发现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据这个关系,星等被量化。重新定义后的星等,每级之间亮度则相差2.512倍,1勒克司(亮度单位)的视星等为-13.98。 但1到6的星等并不能描述当时发现的所有天体的亮度,天文学家延展本來的等級──引入「负星等」概念。这样整个视星等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如牛郎星为0.77,织女星为0.03,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1.45,太阳为−26.7,满月为−12.8,金星最亮时为−4.89。现在地面上最大的望远镜可看到24等星,而哈勃望远镜则可以看到30等星。 因为视星等是人们从地球上观察星体亮度的度量,它实际上只相当于光学中的照度;因为不同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不同,所以视星等并不能指示出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由于视星等需要同时考虑星体本身光度与到地球的距离等多重因素,会出现距离地球近的星体视星等不如距离远的星体的情况。例如巴纳德星距离地球仅6光年,却无法被肉眼所见(9.54等)。 如果人们在理想環境下(清澈、晴朗且没有月亮的夜晚),肉眼能观察到的半個天空平均约3000颗星星(至6.5等計算),整个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則约有6000颗。大多数能为肉眼所见的星星都在数百光年内。现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远天体是三角座星系,其星等约为6.3,距离地球约290万光年。历史上肉眼能看见的最远天体是GRB 080319B在2008年3月19日的一次伽玛射线暴,距离地球达到75亿光年,视星等达到5.8,相当于用肉眼看见那里75亿年前发出的光。 另外,宇宙中大量的星际尘埃也会影响到星星的视星等。由于尘埃的遮蔽,一些明亮的星星在可见光上将变得十分暗淡。有一些原本能为肉眼所见的恒星变得再也无法用肉眼看见,例如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手枪星。 星星的视星等也随着星星本身的演化、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当中。例如,当超新星爆发时,星体的视星等有机会骤增好几个等级。在未来的几万年内,一些逐渐接近地球的恒星将会显著变亮,例如葛利斯710在约一百万年后将从9.65等增亮到肉眼可见的1等。.
恒星和视星等 · 视星等和飞马座恒星列表 ·
赤经
赤經(英文Right ascension;縮寫為RA;符號為α)是天文學使用在天球赤道座標系統內的座標值之一,通过天球两极并与天赤道垂直,另一個座標值是赤緯。.
恒星和赤经 · 赤经和飞马座恒星列表 ·
掩星
掩星是一種天文現象,指一個天體在另一個天體與觀測者之間通過而產生的遮蔽現象。一般而言,掩蔽者較被掩者的視面積要大。(若相反者則稱為“凌”,如金星凌日,“凌”有以小欺大的意思。)有天文愛好者認為日食也是月掩星的一種。.
恒星和掩星 · 掩星和飞马座恒星列表 ·
恒星光谱
在天文學,恆星分類是將恆星依照光球的溫度分門別類,伴隨著的是光譜特性、以及隨後衍生的各種性質。根據維恩定律可以用溫度來測量物體表面的溫度,但對距離遙遠的恆星是非常困難的。恆星光譜學提供了解決的方法,可以根據光譜的吸收譜線來分類:因為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只有特定的譜線會被吸收,所以檢視光譜中被吸收的譜線,就可以確定恆星的溫度。早期(19世紀末)恆星的光譜由A至P分為16種,是目前使用的光譜的起源。 恒星光谱分类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对50万颗恒星进行了光谱研究。他们根据恒星不同的谱线进行了分类,结果发现它们与颜色也有关系.
恒星和恒星光谱 · 恒星光谱和飞马座恒星列表 ·
星座
弗雷德里克·德·威特在1670年绘制的星座图 星座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自从古代以来,人类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称之为“星座”。星座几乎是所有文明中确定天空方位的手段,在航海领域应用颇广。对星座的划分完全是人为的,不同的文明对于其划分和命名都不尽相同。星座一直没有统一规定的精确边界,直到193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为了统一繁杂的星座划分,用精確的邊界把天空分為八十八個正式的星座,使天空多数恆星都屬於某一特定星座。這些正式的星座大多都以中世紀傳下來的古希臘傳統星座為基礎。与此相对地,有一些广泛流传但是沒有被认可为正式星座的星星的组合叫做星群,例如北斗七星(参见恒星统称列表)。 在三維的宇宙中,這些恆星其實相互間不一定有實際的關係,不過其在天球這一個球殼面上的位置相近,而其实它们之间可能相距很远。如果我们身处银河中另一太阳系,我们看到的星空将会完全不同。自古以來,人们对于恆星的排列和形狀很感興趣,並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聯繫起來組成星座。.
恒星和星座 · 星座和飞马座恒星列表 ·
拜耳命名法
拜耳命名法(Bayer designation)是一種恆星命名法,它以一個希臘字母做前導,後面伴隨著拉丁文所有格的星座名稱。拜耳命名的原始清單載有的恆星共有1,564顆。 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拜耳於1603年在他的星圖《測天圖》(Uranometria)中,首先有系統的為許多亮星命名。拜耳在他的星圖上,使用小寫的希臘字母,像是α、β、γ、等等為前導,分配給星座中的每一顆星,再與恆星所在星座的拉丁文所有格結合,組成恆星的名字(參見所有格的星座列表,在中文則是字母跟隨在星座名稱之後)。例如,畢宿五命名為金牛座α,它的意思就是在金牛座排序為第一顆的恆星。 單一個星座可能包含50顆甚至更多的恆星,但是希臘字母只有24個,當這些字母用完之後,拜耳開始使用小寫的拉丁字母:因此便會有船底座s和半人馬座d等名稱。在星星數量極多的星座內,拜耳最終使用到大寫的拉丁字母,像是天蝎座G和船帆座N。拜耳使用的最後一個大寫字母是Q。.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恒星和飞马座恒星列表的共同点。
- 什么是恒星和飞马座恒星列表之间的相似性
恒星和飞马座恒星列表之间的比较
恒星有307个关系,而飞马座恒星列表有5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2.52% = 9 / (307 + 50)。
参考
本文介绍恒星和飞马座恒星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