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怕尼芝和沖繩縣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怕尼芝和沖繩縣之间的区别

怕尼芝 vs. 沖繩縣

怕尼芝(;)是琉球國三山時代北山王國的建立者,1322年至1395年在位。 怕尼芝出生地有非常多種的說法,其中一種說法稱怕尼芝是湧川按司之孫。湧川按司則是是英祖王的次子。 根據《思草紙》中一些琉歌的記載,中山國自從玉城繼位之後國力衰弱。怕尼芝發兵攻滅了今歸仁按司(係怕尼芝從兄弟的兒子),自封為今歸仁按司;後來又在1322年宣佈脫離中山的統治,自稱北山王,割據沖繩本島北部自立。其統治國土包含了沖繩本島北部地區以及周邊的一些島嶼,奄美群島的南部地區也在其統治之下。 怕尼芝於1383年向明朝朝貢。根據《中山世譜》的說法,怕尼芝死後,其子珉繼位。 如今在沖繩本島的北部,有一個地名叫「羽地」(ハニジ),據說就是得名於怕尼芝。 由於怕尼芝統治北山將近70年,有些學者認為怕尼芝并不是一個人而是若干代同名的君主。因為在當時的琉球,父子數代同名是很正常的事(→參見條目琉球人名)。 |-style. 沖繩縣(,)是日本最西南側的一個縣,縣廳所在地是那霸市。沖繩縣由琉球群島中的沖繩群島、先島群島以及太平洋中的大東群島組成,隔海和九州的鹿兒島縣相鄰。全縣由160個島嶼組成,其中49個有人居住,面積約2,281平方公里,是日本陸地面積第四小的縣。但沖繩縣包括了廣大的海域面積,東西寬約1,00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算上海域面積的沖繩縣面積則相當於本州、四國、九州面積總和的一半。沖繩縣幾乎全境屬於亞熱帶氣候,部分地區更屬於熱帶氣候,是日本唯一的亞熱帶縣,全年氣候溫暖且降水充沛。 沖繩縣在古代是名為琉球國的獨立國家,但同時對中國和日本薩摩藩朝貢。在中日兩國均處於鎖國狀態的時期,琉球國作為中繼貿易點而有重要地位。明治維新之後,琉球國被日本政府強行吞併,成為琉球藩,後改為沖繩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縣是現在日本領土範圍內唯一發生地面戰的地區,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縣土被戰火摧殘。戰後沖繩進入美國統治時期,並建設了大量美軍基地。1972年,美國將沖繩治权(非主权)移交日本,但大量美軍基地仍得到保留。現在美軍基地問題是沖繩縣政最主要問題。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沖繩縣的語言、飲食、風俗文化都和日本本土些許不同。沖繩的群島地形使得農業和製造業在沖繩經濟中佔比較低,而服務業則在沖繩經濟中有重要地位。沖繩還是空手道的發祥地。 沖繩縣的縣名取自於沖繩本島。「オキナワ」這一地名首次出現在文獻記載是在779年(奈良时代光仁天皇寶龜10年)《唐大和上東征傳》,當時漢字寫作阿兒奈波島。近代之後,日文文獻大多使用「沖繩」二字。.

之间怕尼芝和沖繩縣相似

怕尼芝和沖繩縣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奄美群島中山世譜中山王国三山時代今歸仁城北山王國琉球国琉歌朝貢按司

奄美群島

奄美群島(),為琉球群島北部(薩南群島)的一個群島,位於日本九州島的南方、沖繩群島的北方,行政區劃屬於日本鹿兒島縣大島支廳。 地名「奄美」是來自過去琉球國神話中的女神阿摩美久(アマミキヨ)。.

奄美群島和怕尼芝 · 奄美群島和沖繩縣 · 查看更多 »

中山世譜

《中山世譜》是琉球國的漢文官修史書。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攝政尚弘才等人奉尚貞王之命,以蔡鐸為中心,對《中山世鑒》進行漢譯和改訂,於1701年完成初版《中山世譜》(被稱為蔡鐸本《中山世譜》),獻給清朝康熙帝。蔡鐸本《中山世譜》記載了琉球國自天孫王朝至尚益王代發生的事情。共正卷5卷、附卷1卷。 雍正二年(1724年),由攝政尚徹主持,以蔡溫為中心,對蔡鐸本《中山世譜》進行加筆、修正,於翌年完成第二個版本的《中山世譜》,後世稱之為蔡溫本《中山世譜》。 現存的《中山世譜》共有本卷14卷(主要是收錄有關中國的事項)、附卷7卷(主要是收錄有關薩摩藩的事項),蔡溫本《中山世譜》的改訂只到本卷九卷,其後是由史官繼續修訂,直到1876年才被迫停止。附卷的部分可能也是由蔡溫所編修,後來又經唐榮都通事鄭秉哲之手改訂,成為現在的7卷。.

中山世譜和怕尼芝 · 中山世譜和沖繩縣 · 查看更多 »

中山王国

中山王國(;1314年—1429年)琉球群島三山時代的一個國家。根據琉球國《中山世鑑》、中國《明實錄》和朝鮮《朝鮮王朝實錄》的記載,中山王國首里按司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霸、北谷、讀谷、越來、中城、勝連、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為南至國場川—與那原一線,北至仲泊地峽。 相傳中山國英祖王朝君主玉城是天孫氏的後代。1349年中山王西威死後,浦添按司察度推翻西威王的世子即位,建立察度王朝。察度在位期間,從海外大量購入鐵,製造武器和農具,使中山王國的國力強盛起來,為日後統一三山奠定了基礎。 對外關係上,1372年,察度派遣弟弟泰期赴明朝貢。明太祖以楊載為冊封使,封察度為「中山王」。 1406年,佐敷的巴志攻陷浦添城,推翻中山王武寧的統治,擁立父親思紹為王,建立第一尚氏王朝。1416年攻滅北山國,1429年滅南山國,統一沖繩本島,遷都首里城。明朝遣使冊封巴志為王,賜姓曰「尚」,賜國號「琉球」。 此後,中山王國正式更名為琉球王國,但中山作為琉球國的別稱依舊被使用。如琉球國官修史書《中山世鑑》、《中山世譜》,「中山」指的就是「琉球國」。1681年(清康熙21年),康熙帝賜尚貞王御書「中山世土」匾額,這裡的「中山」指的也是「琉球國」。而中國皇帝冊封琉球國王時的詔書中,都將琉球國王稱作「琉球國中山王」。.

中山王国和怕尼芝 · 中山王国和沖繩縣 · 查看更多 »

三山時代

三山時代(1322年-1429年)琉球群島歷史上的一個時期。14世紀,沖繩本島先後出現了南山(又稱山南)、中山、北山(又稱山北)三国,分别位于冲绳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 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北山最弱。相互爭戰了近一百年。 根據琉球國《中山世鑑》、中國《明實錄》和朝鮮《朝鮮王朝實錄》的記載,中山王國以首里按司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霸、北谷、讀谷、越來、中城、勝連、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為南至國場川—與那原一線,北至仲泊地峽。南山王國以大里按司為中心,包括大里、佐敷、知念、玉城、具志頭、東風平、島尻大里、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豐見,大致疆域相當於今日沖繩島南端國場川—與那原一線以南的地域。北山王國以今歸仁按司為中心,包括今歸仁、羽地、名護、國頭、金武、伊江、伊平屋(伊是名)等城,大致疆域為沖繩島仲泊地峽以北的部分,以及附近的伊江島和伊平屋島。三國之中,中山最強,北山最弱。 1372年,明太祖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中山王察度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派弟泰期出使明朝,向明朝稱臣。明太祖派楊載為冊封使,封之為王。隨後,北山王怕尼芝和南山王承察度也相繼向明朝進貢,並接受明朝防御倭寇的任務。琉球列岛三个国家成为明王朝的藩属。 1392年,由于使者船只往来受到海浪危害,明太祖下令将闽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移居琉球。为琉球政府建造大型船只。 1406年,中山王武寧被尚巴志推翻。1416年,尚巴志滅北山國。1429年滅南山,三山時代結束。.

三山時代和怕尼芝 · 三山時代和沖繩縣 · 查看更多 »

今歸仁城

今歸仁城(),別名北山城()是位于沖繩縣今歸仁村的城堡遺跡。為14世紀琉球王國三山時代中的三山之一北山王的居城。為日本指定史跡。.

今歸仁城和怕尼芝 · 今歸仁城和沖繩縣 · 查看更多 »

北山王國

北山王國(;約1322年-1416年)亦稱山北王國,是琉球群島三山時代的一個國家。根據琉球國《中山世鑑》、中國《明實錄》和朝鮮《朝鮮王朝實錄》記載,北山王國以今歸仁按司為中心,包括今歸仁、羽地、名護、國頭、金武、伊江、伊平屋(伊是名)等城,大致疆域為沖繩島仲泊地峽以北的部分,以及附近的伊江島和伊平屋島。 北山國的君主是英祖王的次子湧川按司的後代。14世紀初期,初代國王怕尼芝建立北山王國於今歸仁城,並相繼徵服周邊島嶼。1383年第一次向明朝朝貢。北山王國在三山時代的三個國家中佔有的領土最大,但根據其向明朝朝貢的規模和次數可以推斷,北山的實力卻是最為弱小的。 1416年,中山王國的巴志攻陷今歸仁城,北山王國滅亡。因北山地區地勢險要且民風慓悍,巴志任命次子尚忠為北山監守,以監視並統治北山居民。此官職一直到1665年才被廢止,末代北山監守向從憲(今歸仁按司朝幸)則於該年被遷往首里城居住。.

北山王國和怕尼芝 · 北山王國和沖繩縣 · 查看更多 »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怕尼芝和琉球国 · 沖繩縣和琉球国 · 查看更多 »

琉歌

琉歌是古代琉球國(今琉球群島)的一種敘情短詩形詩歌形式,創作琉歌的作者被稱作歌人。與之相似的奄美群島的詩歌一般被稱作「島唄」而不被稱作「琉歌」。 琉歌源於琉球神道祭祀活動中祝女所讀的祝詞。最為常見的琉歌為短歌,共四句,每句音節數為8、8、8、6,其文節與祝詞相通。.

怕尼芝和琉歌 · 沖繩縣和琉歌 · 查看更多 »

朝貢

朝贡(tributum),又稱進貢,是一方将财富以某种形式给予另一方,以表示順从或结盟,尤其是君主國裡臣民獻上禮物給君主,或藩屬國也會向宗主國獻上禮物。這些禮物稱為貢品。朝貢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 朝贡体系也称“宗藩体系”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同为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古代历史当中。.

怕尼芝和朝貢 · 朝貢和沖繩縣 · 查看更多 »

按司

按司(琉球語首里那霸方言:アジ或アンジ;先島方言:アズ)是琉球國歷史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後來成為琉球國貴族和地方豪族的一種稱號。自第二尚氏王朝起只有王族成員才可出任。按司家族是國王家族的分家,相當於日本的宮家、中國的藩王府,在貴族中,其地位僅次於王子。女性王嗣(翁主)亦可成為按司,女按司稱為按司加那志(アジカナシ或アンジカナシ)。 《中山世譜》等琉球史書稱,琉球人是天帝的子孫。天帝派遣女神阿摩美久(アマミキヨ)和男神志仁禮久(シネリキヨ)來到人間,生三男二女,為琉球人的祖先。其中長子是天孫,其後代世為國王;次子為按司(諸侯)的祖先;第三子為百姓(平民)的祖先。但事實上早期琉球沒有國王這個概念,各地區的首領自稱「按司」,有時也會被祝女授予「世之主」、「世主」之類的神號。根據沖繩學學者伊波普猷的說法,「按司」是琉球語中「主」(アルジ)的轉訛。 按司最早作為地方勢力的首領出現於12世紀,並在各地建立了一些御城,彼此互相爭戰。後來尚巴志王統一了琉球。但按司仍在地方擁有一定勢力,參與過琉球國內的政變。直到尚真王時期,琉球朝廷下令收繳各地兵器,召各按司赴首里城居住後,按司割據勢力才被消弱。此後按司從地方豪強轉型為都市貴族,派遣名叫「按司掟」(アジウッチ)的官員管理自己的領地。 此後,在第二尚氏王朝的位階制度確定之後,按司成為了琉球王族的一個位階。沒有即位的王子,其長子會被授予按司的位階。因此按司一般姓向氏,名乘頭世襲為「朝」字。只有國頭按司家(國頭御殿)例外:該家族姓馬氏,名乘頭世襲為「正」字。這是因為國頭按司家的祖先馬順德(國頭親方正格)對琉球王室有重大功績,曾救了尚元王一命。為了報恩,尚元王特別授予其子孫王族的待遇和按司的位階。 琉球王府征服奄美群島和宮古群島之後,這兩個地區的酋長並沒有被授予按司的稱號。奄美群島的酋長稱「大親」(ウフヌシ或ウフヤ),而宮古群島的酋長則稱「豐見親」(トゥユミャ)。 高級按司敬稱為御殿(ウドゥン);低級按司的敬稱為御前(ウメー),其子孫稱按司前(アジメー)。一般籠統的稱為御殿。 按司的采地稱按司地頭。原則上,按司同親方一樣,會被授予一個間切的地頭。受日本文化影響,有時也把領有一個間切的按司稱為「大名」(デーミョー)。.

怕尼芝和按司 · 按司和沖繩縣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怕尼芝和沖繩縣之间的比较

怕尼芝有19个关系,而沖繩縣有33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2.80% = 10 / (19 + 338)。

参考

本文介绍怕尼芝和沖繩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