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心律不整和心血管疾病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心律不整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区别

心律不整 vs. 心血管疾病

心臟節律不整(/; ;,通稱:心律不整、心律失常、心律不齐),是指心臟電傳導系統異常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包含心跳不規則、過快、或過慢的表現總稱。其中心搏過速(或稱頻脈)的定義是成人每分鐘心跳大於100下,而心搏過緩(或稱緩脈)的定義是成人每分鐘心跳小於60下。許多心律不整表現是無症狀的,一旦有症狀則常以心悸或心跳暫停的感覺表現。嚴重的心律不整會導致頭暈、昏厥、呼吸困難或胸痛。即使大部分情況是良性的,有些心律不整卻會增加中風或心臟衰竭等併發症的風險,甚至導致心跳驟停、休克、猝死。 心律不整分為四大類:、、心室心律不整及心搏過緩。期外收縮包括心房期外收縮及。心室上心搏過速包括心房顫動、心房撲動、以及。心室心律不整包括心室顫動和。兒童也會發生心律不整的問題,然而注意兒童正常心律範圍隨著年齡變動,和成人(每分鐘60-100下)不同。心律不整的診斷常見有十二導程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簡稱CVD)指的是關於心臟或血管的疾病,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迴圈系統疾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症候群、中風、、風濕性心臟病、動脈瘤、心肌病變、心房顫動、先天性心臟病、心內膜炎、以及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等等。 不同疾病的致病机理都不同。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及週邊動脈阻塞都和粥狀動脈硬化有關。它可能是由高血壓、抽煙、糖尿病、缺乏運動、肥胖、高血脂、飲食習慣不良以及過量飲酒等因素造成。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當中,由高血壓造成的佔13%,抽煙造成的佔9%,糖尿病造成的佔6%,缺乏運動佔6%,肥胖佔5%。其他可能的因素還有風濕性心臟病,這是由鏈球菌感染喉嚨後缺乏適當治療所導致。 估計有九成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可以藉著減少風險因子來預防動脈硬化,比方說、規律運動、戒煙與控制飲酒量。控制血壓與糖尿病也對心血管健康有幫助。用抗生素治療鏈球菌咽喉炎能減少發生風濕性心臟病的機會。健康的人服用阿斯匹靈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尚未有定論。。不建議55歲以下的女性與45歲以下的男性為預防心血管疾病服用阿斯匹靈,年紀高於此標準的人則視個人狀況而定可能適合使用阿斯匹靈。對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而言,接受治療也能改善預後。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死因之一,除了非洲之外心血管疾病在死因排行中都名列前茅。2013年心血管疾病共奪走了1,730萬條生命(總死亡數的31.%),比起1990年的1,230萬(總死亡數的25.8%)提升了不少。1970年代起,在發展中國家裡不管哪個年齡層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在上升,相對而言在多數已開發國家中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則在下降。冠狀動脈症候群與中風造成的死亡在男性中佔總心血管疾病死亡數的80%,在女性也佔了75%。大多數的心血管疾病好發於年紀較長的成年人。超過7千1百萬的美國人有著心血管問題。其中20到40歲的人有11%患有心血管疾病;40到60歲則有37%;60到80歲有71%;80歲以上的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比率則高達85%。在已開發國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平均年齡是80歲,但在發展中國家則僅為68歲。男性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年齡比女性平均要早7到10年。.

之间心律不整和心血管疾病相似

心律不整和心血管疾病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中風心律不整心臟病學心臟衰竭心房顫動

中風

中風(stroke),又稱作腦血管事件(cerebrovascular event,簡稱CVE)、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簡稱CVA)、腦血管病變(cerebrovascular incident,CVI)、或腦病突發(brain attack),是指腦部缺血造成的腦細胞死亡 -->。 中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血管阻塞所造成的;一种是由出血所造成的 -->。 不論是缺血性或是出血性腦中風都會造成腦功能異常。 常見的中風症狀包括無法移動單側的肢體或者是一邊的身體沒有感覺、無法理解別人的話、、暈昡、等等。 --> 中風的症狀通常在發生後很快就會出現 -->,如果症狀在二十四小時內消失,有時會稱它為「暫時性腦缺血(英語: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或小中風。 If symptoms last less than one or two hours it is known as 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or mini-stroke.

中風和心律不整 · 中風和心血管疾病 · 查看更多 »

心律不整

心臟節律不整(/; ;,通稱:心律不整、心律失常、心律不齐),是指心臟電傳導系統異常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包含心跳不規則、過快、或過慢的表現總稱。其中心搏過速(或稱頻脈)的定義是成人每分鐘心跳大於100下,而心搏過緩(或稱緩脈)的定義是成人每分鐘心跳小於60下。許多心律不整表現是無症狀的,一旦有症狀則常以心悸或心跳暫停的感覺表現。嚴重的心律不整會導致頭暈、昏厥、呼吸困難或胸痛。即使大部分情況是良性的,有些心律不整卻會增加中風或心臟衰竭等併發症的風險,甚至導致心跳驟停、休克、猝死。 心律不整分為四大類:、、心室心律不整及心搏過緩。期外收縮包括心房期外收縮及。心室上心搏過速包括心房顫動、心房撲動、以及。心室心律不整包括心室顫動和。兒童也會發生心律不整的問題,然而注意兒童正常心律範圍隨著年齡變動,和成人(每分鐘60-100下)不同。心律不整的診斷常見有十二導程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

心律不整和心律不整 · 心律不整和心血管疾病 · 查看更多 »

心臟病學

心臟病學(cardiology)亦称心臟學,為醫學上專門研究心臟或者血管疾病的學門。心臟病學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的诊断及治療,也包括心臟相關的电生理学。心臟內科醫師(cardiologists)是專門診斷心臟相關問題的內科醫師。兒科心臟醫師(Pediatric cardiologists)是指兒科中專門研究心臟學的醫師。心臟外科醫師(cardiothoracic surgeon)是指專門進行心臟相關手術的外科醫師。 雖然心臟和血液有密切關係,不過心臟病學和血液學及其相關疾病比較無關。血液學中比較會影響到心臟機能的有血液測試(电解质不平衡、肌钙蛋白問題)、血液溶氧量不足(贫血、血容量減少)及等。.

心律不整和心臟病學 · 心臟病學和心血管疾病 · 查看更多 »

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Insuffisance cardiaque,HF, heart failure),一般意指慢性心臟衰竭(CHF, chronic heart failure)。但是有時則指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當心臟無法推送足量維持身體所需,心臟衰竭於焉而生。在醫學術語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又稱CCF, congestive cardiac failure)或慢性心臟衰竭(CHF, chronic heart failure)同義且可互換使用。心臟衰竭症狀通常包含呼吸困難、過度疲憊與下肢水腫。呼吸喘特別在運動、與時容易症狀加劇。心臟衰竭通常會限制病患行動與運動的可負荷量,即便控制得宜,運動量依然受限。 造成心臟衰竭的常見原因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包含曾有心肌梗塞)、高血壓、心房顫動、、和心肌病變。這些原因會造成心臟結構或功能的改變,進而造成心臟衰竭。根據左心室(LVE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異常與否,心臟衰竭分為兩類:低收縮分率心衰竭(HFrEF,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和正常收縮分率心衰竭(HFpE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兩者的病理機轉不同,對藥物治療反應與預後亦不相同。疾病嚴重程度通常以運動耐受力下降多寡來分級。心臟衰竭並不等同於心肌梗塞(部份心肌壞死)或心跳停止(所有血流皆停止)。其他可能和心臟衰竭有類似症狀的疾病包括:肥胖、腎臟問題、肝臟問題、貧血、等。 心臟衰竭的診斷是根據病史及理學檢查,並透過心臟超音波確認診斷。抽血檢查、心電圖、則適用決定心臟衰竭的潛在成因。心臟衰竭的治療端視嚴重度與成因。對控制穩定的慢性心臟衰竭病患而言,治療通常包含藥物、生活型態的調整,譬如戒菸、運動、飲食控制等。對低收縮分率心衰竭病患而言,建議使用藥物包含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與乙型交感神經接受體阻斷劑。對於較嚴重者,可使用醛固酮拮抗劑、血管張力素受體抑制劑或肼苯太素併用。對正常收縮分率心衰竭患者,則需要治療相關健康問題。利尿劑因為有助於避免體液滯留,所以建議服用。必要時視情況,則可使用心律調節器或。然而嚴重患者對上述治療反應不佳,可考慮或心臟移植。 尤其是在状况“轻”的情况下心衰竭往往由于没有共同承认的定义以及难以诊断而不被诊断出来。心臟衰竭是常見、高醫療支出且可能致命的疾病。在已開發國家,約2%的成人有心臟衰竭,而年齡高於65歲者則增加至6-10%。甫診斷心臟衰竭第一年的死亡風險為35%,往後每年則降低至10%。此風險與某些癌症類似。在英國心臟衰竭佔緊急入院的5%。即使使用最好的治疗,心衰竭的年死亡率为10%。心衰竭是导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入院的主要原因。有關心臟衰竭的文獻,最早由紀錄於西元前1550年。.

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 · 心臟衰竭和心血管疾病 · 查看更多 »

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Af 或 A-fib),又稱為心房微顫、房顫、心房細動(日本)、心房纖維性顫動、心房纖顫、房性纖顫等,是心臟不正常節律/心律不整的一種,特色是心臟快速而不規則的跳動。心房顫動一開始發生時持續的時間可能相當短暫,但發作時間有可能越來越長、甚至不會緩解。大部分發作時,有時病患會感覺到心悸、昏厥、呼吸困難、胸痛 。心房顫動會增加心臟衰竭、失智症和中風的危險性。 高血壓和是造成心房顫動的兩個最常見危險因子。其他和心臟相關、也會增加得到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還有:心臟衰竭、冠狀動脈疾病、心肌症和先天性心臟病。在发展中國家,瓣膜性心臟病多半是因為風溼熱所造成。和肺臟相關而會增加得到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肥胖症和睡眠呼吸中止症。其他危險因子尚有:過量飲酒、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然而,一半以上心房顫動的病人並沒有上述所說的危險因子。當摸到紊亂的脈搏時可以推測可能患有此疾病,但確切診斷要靠心電圖 ,心電圖上會看到不規則的心室節律及找不到代表心房節律的P波。 心房顫動的治療一般是用藥物將心跳速度降至接近正常的範圍(此治療策略稱為速度控制,rate control)或是用藥物將不規則的心律整流為正常的竇房節律(此策略稱為心律控制,rhythm control)。可用於將心律整流為正常的竇房節律,當病人生命徵象不穩定時常使用這個方法。可用於防止心房顫動的再發。心房顫動會增加中風的危險性,而依據病患發生中風的危險性高低不同,會分別建議給予抗凝劑如華法林或阿司匹林,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藥物雖然會減低中風的風險,但會增加大出血的風險。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之引發異常心臟跳動的原因。在歐洲以及北美洲,據2014年估計,約有2至3%的人口受到心房顫動的影響,相較於2005年的0.4至1 %人口,此疾病的患者人數有所增加。而在開發中國家,男性約有0.6 %患有此一疾病,而約有0.4%女性人口,亦受到心房顫動的困擾。患有心房顫動的人口比例隨著年紀而增加,50歲以下的人口,僅有0.14 %;而60至70歲的年齡層,則提升為4%;而一旦超過80歲,則超過14 %的年長者會有心房顫動的問題。據統計,心房顫動和心室纖維顫動在1990年造成約29,000死亡病例,而在2013年,此數據增加為112,000名。而歷史上首次記錄脈搏異常的報告出自1749年法國外科醫生;而首次利用心電圖記錄心房顫動過程者則是1909年,由英國的所完成。.

心律不整和心房顫動 · 心房顫動和心血管疾病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心律不整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比较

心律不整有35个关系,而心血管疾病有6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4.95% = 5 / (35 + 66)。

参考

本文介绍心律不整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