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里和纳迪尔沙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德里和纳迪尔沙之间的区别

德里 vs. 纳迪尔沙

德里(दिल्ली;دہلی 或 دلّی;ਦਿੱਲੀ)是仅次于孟买的印度第二大城市,人口1675万,官方语言为印地语、旁遮普语和乌尔都语。该城市位于北印度,地处亚穆纳河沿岸。其政治地位为直属联邦政府的直辖区,全称为德里国家首都辖区(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根据1991年印度议会的一项修正案,德里获得了本级议会有限的立法权限。德里大都会包括3个直辖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门,下辖214个村。 作为古印度历代首都和自北印度到恒河平原古老贸易路线的主要城市,德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古蹟、遺蹟和遺址。旧城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后新德里成为联邦首都,自此德里渐渐发展为大都会,汇集印度各族人民。德里也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随着城市的扩张,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印度独立以后德里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但随之而来就是使得德里丧失了原有文化特质。. 纳迪尔沙阿·阿夫沙尔(1688年10月22日-1747年6月20日,中文常譯為纳迪尔沙)是一位伊朗沙阿(即国王;1736年-1747年在位),阿夫沙尔王朝开国君主。 纳迪尔出生于呼罗珊的一个土庫曼阿夫沙爾部落农民家庭,在童年时被卖为奴隶,后来成功逃亡并成为一群英勇善战的亡命之徒的首领。他加入了东安纳托利亚的突厥语族武装部落“阿夫沙尔”(即“红头”部落),地位迅速升高,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1726年,纳迪尔率军支持被入侵伊朗的阿富汗人废黜的萨非王朝沙阿太美斯普二世,后者给他赐名为太美斯普-古里汗。纳迪尔成功地赶走了阿富汗人,于1729年反击到阿富汗境内。他又击退了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在国内树立起超过沙阿本人的权威。他随即在1732年废黜了太美斯普二世,将其放逐到呼罗珊。纳迪尔扶立太美斯普二世之子阿拔斯三世为傀儡沙阿;1736年,在结束了与奥斯曼帝国的长期战争之后,阿拔斯三世的死为纳迪尔登上王位打开了道路,他于是自立为沙阿,建立阿夫沙尔王朝(1736-1796)。 纳迪尔沙是一个杰出的统帅和无情的征服者。他依靠红头部落和库尔德人的战斗力推行侵略政策,结果在中亚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他征服了阿富汗,击退了乌兹别克人的入侵,强迫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达吉斯坦、阿富汗、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的王公们向沙阿的权力称臣(有一些地区被直接合并)。 1737年-1738年,纳迪尔沙在对印度的远征中蹂躏了印度西北部诸省,并且攻占和洗劫了德里。他還偷走了蒙兀兒帝國沙賈漢的孔雀寶座。利用从远征中掠夺来的财富,他在伊朗大兴土木,鼓励文化,使伊朗又呈现出其在萨珊王朝统治的黄金时期的繁荣景象。 纳迪尔沙在其统治后期变成了一个暴君。他的政府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导致国内的叛乱层出不穷。纳迪尔沙于1747年在呼罗珊被一伙密谋叛变的封建主刺杀。由他建立的王朝阿夫沙尔王朝也称“红头王朝”。 Category:波斯国王 N N.

之间德里和纳迪尔沙相似

德里和纳迪尔沙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印度莫卧儿帝国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印度和德里 · 印度和纳迪尔沙 · 查看更多 »

莫卧儿帝国

--帝国、又称为莫卧--儿王朝、蒙兀--兒王朝(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英文:Mughal Empire,),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国。“蒙兀兒”即波斯语中“蒙古”一词的转音。在帝國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者是信奉伊斯兰教、有察合台汗国贵族血统、波斯化的蒙古人。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属于帖木儿王朝。帝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而基層则信仰婆羅門教,使用梵文等各種印度語言。 政權在第二代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帝国的疆域经过逐步的扩张而达顶峰,经济繁荣。奥朗则布去世后,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缓慢,处于不断衰退之中。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之后,英国击败西帕衣团,并彻底廢除已经有名無實的帝国,直接統治印度。.

德里和莫卧儿帝国 · 纳迪尔沙和莫卧儿帝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德里和纳迪尔沙之间的比较

德里有51个关系,而纳迪尔沙有2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2.50% = 2 / (51 + 29)。

参考

本文介绍德里和纳迪尔沙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