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沃夏克分析法和熱帶氣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德沃夏克分析法和熱帶氣旋之间的区别

德沃夏克分析法 vs. 熱帶氣旋

是由維農·德沃夏克(Vernon Dvorak)根據多年經驗及統計概括後所創下的一項利用地球同步衛星的可見光及紅外線衛星雲圖來評估熱帶氣旋強度的方法。 德沃夏克分析法是現時國際通行的分析法。這套分析法在1984年發表,1987年正式由世界氣象組織通過使用。.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之间德沃夏克分析法和熱帶氣旋相似

德沃夏克分析法和熱帶氣旋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大西洋太平洋世界气象组织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低氣壓登陸 (氣象學)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香港天文台投落送氣象廳 (日本)氣象衛星气压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大西洋和德沃夏克分析法 · 大西洋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太平洋和德沃夏克分析法 · 太平洋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縮寫:WMO;L'Organisation météorologique mondiale,縮寫:OMM;Monda Organizaĵo pri Meteologio,縮寫:MOM)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其前身为(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縮寫:IMO)。.

世界气象组织和德沃夏克分析法 · 世界气象组织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和德沃夏克分析法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低氣壓

#重定向 低气压.

低氣壓和德沃夏克分析法 · 低氣壓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登陸 (氣象學)

登陸,為氣象學術語,意思為在海上形成的風眼越過海岸線。 北半球的颱風或颶風形成后,會在大氣環流和科里奧利力的影響下逆時針旋轉,從熱帶海面向西方或西北方運動。南半球的颶風則順時針旋轉,向東方或東南方運動。 在西北太平洋和中國南海形成的颱風向西北方運動時,可能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東南沿海登陸,或在台灣登陸,或轉向日本登陸,或在南亞次大陸、東南亞登陸;少數颱風徑直向北在中國遼寧、山東登陸。在北印度洋形成的颱風可能在南亞或西亞登陸。 在大西洋、加勒比海、東北太平洋形成的颶風可能在太平洋諸島、美國、墨西哥等處登陸。在南印度洋與南太平洋形成的颶風可能在澳大利亞或東南亞登陸。 風暴靠近陸地或登陸時,風暴附近風力強大,會給地面房屋、設施帶來破壞。.

德沃夏克分析法和登陸 (氣象學) · 熱帶氣旋和登陸 (氣象學) · 查看更多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負責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發出警報。JTWC支援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該中心製作數據的主要用途為保障軍用船艦及飛機的安全,並會傳送到與世界各國共同運作的軍方基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原於1959年在關島尼米茲山創立。因為199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遷往珍珠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年持續監察、分析及預測熱帶氣旋的行程、發展及動向,該中心的責任範圍覆蓋全球九成熱帶氣旋的活動範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熱帶氣旋發出警報,但該中心採用美國官方以一分鐘時間測量持續風速的標準,而非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十分鐘。不過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不同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非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該中心目前由32名美國空軍及海軍人員運作,並使用了數個衛星系統、探測器、雷達、地表及高空全面數據和大氣模型去完成任務。在2000年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負責對西太平洋風力達熱帶風暴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這工作改由日本氣象廳負責。.

德沃夏克分析法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熱帶氣旋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德沃夏克分析法和香港天文台 · 熱帶氣旋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投落送

下投式探空儀,或稱「投落送」(Dropsonde),是一種自飛機或相似的高空飛行器投落至地面而用來遙測的氣象探測裝置。其所偵測的資訊一般以無線電傳送至任務飛機的電腦裡。裝置上可以裝載降落傘減速,及以全球定位系統定位。下投式探空儀基本的偵測資訊包括了風速、氣溫、露點溫度和氣壓。.

德沃夏克分析法和投落送 · 投落送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氣象廳 (日本)

氣象廳()是日本國土交通省轄下的外局之一,根據《氣象業務法》成立,负责日本的氣象觀測、地震、火山及海嘯災害等監測工作。 日本氣象廳在2000年後擔任世界氣象組織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有關世界氣象組織對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達熱帶風暴或以上級別給予國際編號及命名工作。.

德沃夏克分析法和氣象廳 (日本) · 氣象廳 (日本)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氣象衛星

Category:氣象衛星 Category:天氣 Category:地球观测卫星.

德沃夏克分析法和氣象衛星 · 氣象衛星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气压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重力,即為单位面积上的大氣壓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表。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 bar.

德沃夏克分析法和气压 · 气压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德沃夏克分析法和熱帶氣旋之间的比较

德沃夏克分析法有24个关系,而熱帶氣旋有25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4.35% = 12 / (24 + 252)。

参考

本文介绍德沃夏克分析法和熱帶氣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