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国君主列表和普魯士王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德国君主列表和普魯士王國之间的区别

德国君主列表 vs. 普魯士王國

德国君主列表给出了从843年《凡尔登条约》(该条约三分了法兰克王国,从而导致了东法兰克王国的诞生)签订,到1910年德意志帝国帝制终结为止的统治德国地区的历代君主,也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各种德国地区邦联的领导者。. 普魯士王國(Königreich Preußen)是一個位於現今德國和波蘭境內的王國,存在於1701年至1918年,同時也是從1871年至一戰戰敗前,領導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實體,其領土囊括整個帝國的三分之二。王國名字是繼承普魯士而來的,雖然它的權力基礎是從勃蘭登堡得來的,曾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之间德国君主列表和普魯士王國相似

德国君主列表和普魯士王國有(在联盟百科)19共同点: 威廉一世 (德国)威廉二世 (德国)威廉皇储 (德国)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邦聯北德意志邦聯利奥波德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凡尔赛宫萨克森自由州西吉斯蒙德 (神圣罗马帝国)路易·斐迪南 (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朝腓特烈·威廉四世腓特烈三世 (德国)选帝侯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 (普鲁士)法蘭克福國民議會拿破仑一世普鲁士君主列表

威廉一世 (德国)

威廉一世(Wilhelm I,),全名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Wilhelm Friedrich Ludwig),普鲁士国王(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1871年1月18日就任德意志帝国第一任皇帝。他死後,因為德意志統一的偉大成就,被其孫威廉二世尊為大帝,號稱「威廉大帝」。.

威廉一世 (德国)和德国君主列表 · 威廉一世 (德国)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威廉二世 (德国)

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普鲁士(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Preußen,),史称威廉二世(Wilhelm II),末代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1888年-1918年在位。.

威廉二世 (德国)和德国君主列表 · 威廉二世 (德国)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威廉皇储 (德国)

普鲁士的威廉(Wilhelm von Preußen ),全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多·奥古斯特·恩斯特(Friedrich Wilhelm Victor August Ernst),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的末代皇储,1941年成为霍亨索伦家族首领。.

威廉皇储 (德国)和德国君主列表 · 威廉皇储 (德国)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德国君主列表和德意志帝國 · 德意志帝國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邦聯

德意志邦联(;1815年6月8日—1866年8月23日)是在1815年根据维也纳会议而成立的一个松散组织,目的是团结在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废除后余下的德意志邦国。.

德国君主列表和德意志邦聯 · 德意志邦聯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北德意志邦聯

北德意志邦聯()于德意志邦联解散后,在1867年成立,由德国北方二十二个邦国组成。它其实只是一个过渡组织,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便被废除。但是,它帮助普鲁士控制德国北部,加强她对南德邦国的影响力,犹如关税同盟一样。聯邦明显地排除了奥地利帝國与巴伐利亚王國。 聯邦在普奥战争后成立。普鲁士击败奥地利后,奧托·馮·俾斯麥创立北德宪法。宪法在1867年7月1日生效。普王威廉一世出任聯邦主席,首相俾斯麦兼任聯邦首相。所有德意志邦国在联邦议会(Bundesrat)都有议席,普鲁士独占十七席。北德议会(Norddeutscher Reichstag)由有條件前提的民选制度产生。 普法战争后,巴伐利亚、符腾堡与巴登(连同黑森公国的剩余部分)与聯邦合并,组成德意志帝国。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皇帝。.

北德意志邦聯和德国君主列表 · 北德意志邦聯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利奥波德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全名利奥波德·依格纳茨·约瑟夫·巴尔塔萨·费利西安(Leopold Ignaz Joseph Balthasar Felician),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58年—1705年在位)及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国王(1657年-1705年)。他是皇帝斐迪南三世的次子,母为西班牙公主(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出生于维也纳。 利奧波德在位時最著名的事蹟,就是他在在東部抵擋奧斯曼帝國並反擊成功;在西部與法王路易十四競爭,在他死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雖然未能繼承西班牙王位,但靠著盟友英國、荷蘭的幫助,依然瓜分了龐大的西班牙帝國,獲得大量領土並擊潰路易大帝的霸權和野心。 經過十多年與鄂圖曼土耳其的戰爭之後,因為獲得天才將領歐根親王的效力,利奧波德終於打贏大土耳其戰爭(1683-1699年),在1687、1699年獲得輝煌的勝利。在1699年終結大土耳其戰爭的卡爾洛夫奇條約,奧斯曼帝國必須割讓特蘭西瓦尼亞、摩里亞、波多利亞及幾乎整個匈牙利中部予奧地利。奧斯曼帝國在歷史上首次承認神聖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的地位相等。利奧波德等於是把匈牙利王國從1526年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後所強加的土耳其枷鎖給除去,並徹底統一了匈牙利。 利奧波德對法國打了三場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一戰爭中,利奧波德試圖讓他的小兒子查理六世繼承整個西班牙帝國,而不理會已故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的遺囑(傳位給法國王室腓力五世)。為此,他發動了席捲歐洲大部分國家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戰爭前期奧地利獲得相當亮眼的成績,特別是1704年布倫海姆戰役等一連串勝利。但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固執讓戰爭遇到瓶頸(1711年查理六世繼承奧地利大公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成為轉捩點,英、荷失去讓查理六世繼承西班牙王位的作戰意願)。1705年利奧波德去世,戰爭在無止盡的拉鋸中被奧地利硬是拖到1714年才結束,這時奧地利已失去最佳的談判時機。當1714年和平來臨時,奧地利雖然獲得大量的領土與人口,但戰果卻充滿遺憾(失去西班牙王位),不如大土耳其戰爭結局那樣的巨大勝利。.

利奥波德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德国君主列表 · 利奥波德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1682年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及政治中心。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凡尔赛宫和德国君主列表 · 凡尔赛宫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自由州

萨克森自由州(Freistaat Sachsen,上索布語:Swobodny stat Saksk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联邦州,位于德国东部。它是1990年新成立的。从1919年到1933年在该领域上曾经有过一个名为“自由州”的魏玛共和国的联邦州(Freistaat,是德语中共和国的一个旧称)。 其北部是勃兰登堡州,西北是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西部是图林根州和巴伐利亚州。南方有捷克共和国,东方是波兰。首府为德累斯顿。目前州长是斯塔尼斯拉夫·提里希(Stanislaw Tillich)。萨克森州在德国统一后于1990年恢复联邦州建制。.

德国君主列表和萨克森自由州 · 普魯士王國和萨克森自由州 · 查看更多 »

西吉斯蒙德 (神圣罗马帝国)

西吉斯蒙德(德语:Sigismund von Luxemburg,捷克语:Zikmund,克罗地亚语:Žigmund,匈牙利语:Zsigmond,)是卢森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33年—1437年在位)。生于纽伦堡,是查理四世的儿子。他是勃兰登堡选帝侯(1378年—1388年,1411年—1415年),1411年被选举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433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同时还是匈牙利和克罗地亚國王(1387年—1437年在位)和波希米亚国王(1420年—1437年在位)。他被認為受過高等教育,會講多國語言(包括匈牙利語、德語、拉丁語、法語和義大利語),並熱衷於參加馬上比武在內的騎士比賽。 他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終於在1414年至1418年在德國康士坦茲(Konstanz)召開大公會議,選出新任教宗馬丁五世(Martin V),結束大分裂;但是在康斯坦茨會議期間,因為捷克(當時為波希米亞王國)神學家胡斯被處死,導致了波希米亞長達十四年的胡斯戰爭,嚴重困擾著西吉斯蒙德晚年的生命。.

德国君主列表和西吉斯蒙德 (神圣罗马帝国) · 普魯士王國和西吉斯蒙德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路易·斐迪南 (普鲁士)

路易·斐迪南(Louis Ferdinand,),全名路易·斐迪南·维克多·爱德华·阿尔贝特·米夏埃尔·胡贝图斯(Louis Ferdinand Viktor Eduard Albert Michael Hubertus)。普鲁士王位继承人、霍亨索伦皇室家族首领。 路易·斐迪南是德国皇储、霍亨索伦家族首领威廉与夫人梅克伦堡-什未林公主塞西莉娅的次子。1907年生于波茨坦。他诞生时是德国皇位的第三位继承人。他的童年几乎在但泽度过。后来在柏林学习经济学,而不像其他家族成员在军队服役。德国君主制被推翻后曾周游列国并在美国底特律定居过一段时间。在这里他与亨利·福特成为朋友,并认识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他对工程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1933年,路易·斐迪南的长兄威廉因与平民结婚放弃王位继承权,他成为父亲威廉皇储的第一继承人并返回德国。回国后他专注于航空工业。1940年长兄威廉在法国战死,希特拉下令禁止霍亨索伦家族成员加入德军的任何军事行动。从此他与纳粹断绝关系。从1940年到1945年,路易·斐迪南生活在西普鲁士。他与流亡荷兰多伦的祖父威廉二世一直保持联系。路易·斐迪南卷入了7月20日密谋案,并希望可以推翻希特拉,恢复德国的君主制。失败后路易·斐迪南受到盖世太保的盘问,但最终未能证明他参与了7月20日密谋。 1951年,他的父亲威廉皇储去世,他成为普鲁士王位继承人和霍亨索伦家族的首领。1954年,他与汉诺威王子恩斯特·奧古斯特四世一起参加了当年的联邦德国总统竞选。二人都以失败告终,各只得一票。特奥多尔·豪斯继任德国联邦总统。 1988年,路易·斐迪南的祖父威廉二世登基100周年,他为威廉二世的传记《德国显得强大:威廉二世的时代》(Als Deutschland machtig schien.)的再版撰写了序言。 兩德統一后,路易·斐迪南将部分霍亨索伦家族成员的遗体重新安葬在波茨坦的皇家墓穴。 1994年9月25日,路易·斐迪南在不来梅去世,安葬在霍亨索伦城堡的地下墓室。他的孙子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继承了他的所有头衔。 路易·斐迪南还是一位作曲家和艺术赞助者。.

德国君主列表和路易·斐迪南 (普鲁士) · 普魯士王國和路易·斐迪南 (普鲁士) · 查看更多 »

霍亨索伦王朝

霍亨索伦王朝(Hohenzollerns),為勃蘭登堡-普魯士(1415年-1918年)及德意志帝國(1871年-1918年)的主要統治家族。霍亨索伦家族起源于士瓦本公国境内的黑欣根附近,其始祖布尔夏德一世在11世纪初叶受封為索倫伯爵。領地在今上內卡河、施瓦本山和上多瑙河之間。 索倫伯爵弗里德里希三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亨利六世的忠实支持者。1185年弗里德里希三世與聯姻,前者娶了后者的女儿索菲亚,因康拉德二世没有男性继承人。1192年,康拉德二世去世后,弗里德里希三世成為紐倫堡伯爵弗里德里希一世,此后該家族在索倫前冠以“霍亨”(意為“高貴的”)字樣,稱為霍亨索倫家族。他的兩個兒子先后继承爵位,弗里德里希四世继承索倫伯爵及紐倫堡伯爵領地,其後他於1218年將紐倫堡伯爵領地傳給他的弟弟康拉德三世。索倫伯爵是弗里德里希四世的子嗣信奉天主教的士瓦本系,而紐倫堡伯爵皆是康拉德三世的子嗣其後改為信奉新教的法蘭克尼亞系。.

德国君主列表和霍亨索伦王朝 · 普魯士王國和霍亨索伦王朝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威廉四世

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 von Preußen,),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1840年至1861年在位。.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威廉四世 · 普魯士王國和腓特烈·威廉四世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三世 (德国)

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德意志皇帝及普鲁士国王,1888年在位九十九日,是年亦称“三帝之年”。腓特烈原名腓特烈·威廉·尼克劳斯·卡尔(Friedrich Wilhelm Nikolaus Karl),亦称“弗里茨”(Fritz)MacDonogh, p. 17.

德国君主列表和腓特烈三世 (德国) · 普魯士王國和腓特烈三世 (德国) · 查看更多 »

选帝侯

选帝侯(德语:Kurfürst,复数为Kurfürsten,"kur"意为“选择”,"Fürst"意为“诸侯”。)指七个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包括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勃蘭登堡藩侯與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此一封號仍為德意志帝國所使用。.

德国君主列表和选帝侯 · 普魯士王國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 (普鲁士)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斐迪南亲王(George Friedrich Ferdinand Prinz von Preußen,),普鲁士王位继承人、霍亨索伦皇室家族首领,称普鲁士亲王。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亲王是普鲁士王子小路易·斐迪南亲王与夫人卡斯特尔伯爵多娜塔·爱玛女亲王的独子,1976年生于不来梅。他一岁多时,父亲因病去世,在1994年祖父路易·斐迪南亲王過世後成为霍亨索伦家族的族長。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亲王年幼时在不来梅和奥尔登堡学习,后来在苏格兰的格莱纳尔蒙学院(Glenalmond College)学习,成绩优秀。在军队服役两年后在萨克森州的弗赖贝格的弗萊貝格工業大學攻读商科。1994年,祖父老路易·斐迪南亲王去世,他于是成为普鲁士王位继承人、霍亨索伦皇室家族首领,称普鲁士亲王。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亲王目前居住在柏林,并拥有约1500万欧元财产和霍亨索伦城堡的所有权。 2011年1月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亲王宣布与远房表妹即伊森堡-比尔施泰因亲王弗朗茨·亚历山大的第三个女儿索菲·约翰娜·玛利亚(Sophie Johanna Maria,生于1978年3月7日)订婚。同年8月25日兩人結婚,有二子一女,是雙胞胎兄弟:.

德国君主列表和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 (普鲁士) · 普魯士王國和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 (普鲁士) · 查看更多 »

法蘭克福國民議會

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德语:Frankfurter Nationalversammlung)是在德意志1848年革命期间成立的国民议会,用以计划以民主之方式统一德国。议会在法兰克福召开,有831名众议员出席。 议会成员于1848年5月18日在法兰克福圣保罗教堂(Frankfurter Paulskirche)召开会议。受到1848年革命的影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為勢所迫,惟有答應革命黨人的要求,承諾制定憲法與成立議會,以期商討統一德國事宜,以自保權力。.

德国君主列表和法蘭克福國民議會 · 普魯士王國和法蘭克福國民議會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德国君主列表和拿破仑一世 · 拿破仑一世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普鲁士君主列表

普魯士君主是霍亨索倫家族成員,統治普魯士的君主,起源于1525年的普魯士公國。普魯士公國是由位于波羅的海東岸的十字軍國家條頓騎士團國演變而成。條頓騎士團在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領導下改宗路德教和實行世俗化、建立普魯士公國。公國原先是波蘭王國的附庸,因此作為條款的一部分,普魯士公爵要向波蘭國王效忠。當統治普魯士公國的霍亨索倫家族--于1618年絕嗣後,公國由同一家族的勃蘭登堡選侯統治。虽然名义上仍是两个不同的地区,但普魯士公國的宗主權隸屬於波蘭王國,勃蘭登堡選侯國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兩塊領地在歷史上一起被稱為勃蘭登堡-普魯士。第二次北方戰爭以後,一系列條約使得普魯士公國不再是波蘭的附庸,擁有完整的主權。錯綜複雜的局勢成為普魯士王國建立的基礎條件。由于外交的緣故,普魯士君主在1701年至1772年稱為普魯士里的國王,主要是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還是勃蘭登堡選侯,普魯士里的國王頭銜是爲了避免違反帝國法。隨著普魯士在十八世紀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和外交行動,普魯士發展成為帝國各邦中實力最強大的邦國。普魯士的國王頭銜在1772年開始使用直至1871年,在普法戰爭后,國王威廉一世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之後普魯士王國成為德意志帝國的邦國,普魯士國王兼任德意志帝國皇帝。.

德国君主列表和普鲁士君主列表 · 普魯士王國和普鲁士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君主列表和普魯士王國之间的比较

德国君主列表有134个关系,而普魯士王國有17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9,杰卡德指数为6.25% = 19 / (134 + 170)。

参考

本文介绍德国君主列表和普魯士王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