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国元帅

指数 德国元帅

以下是獲授德国元帅(Generalfeldmarschall)军衔的军官和王室成员的列表。.

60 关系: 埃尔温·隆美尔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卡尔·威廉·斐迪南 (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卡罗尔一世卡爾一世 (奧匈帝國)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奥古斯特·冯·格奈森瑙奥地利陆军元帅威廉·利斯特威廉二世 (符腾堡)乔治五世 (英国)康斯坦丁一世 (希腊)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弗里德里希大公 (捷欣公爵)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三世 (萨克森国王)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德国保罗·冯·兴登堡利奥波德一世 (安哈尔特-德绍)军衔元帅神圣罗马帝国陆军元帅穆罕默德五世 (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六世 (奥斯曼帝国)纳粹德国军衔列表维尔纳·冯·勃洛姆堡羅伯特·馮·格萊姆爱德华·冯·柏姆-厄尔默利瓦尔特·冯·布劳希奇瓦尔特·莫德尔瓦爾特·馮·賴歇瑙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鲁普雷希特 (巴伐利亚王储)费多尔·冯·博克费迪南德·舍纳尔路德维希三世 (巴伐利亚)胡戈·施佩勒阿尔布雷希特 (符腾堡)阿尔布雷希特大公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阿尔贝特 (萨克森)阿爾貝特·凱塞林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赫尔曼·戈林腓特烈三世 (德国)艾爾哈德·米爾希...恩斯特·布施格奥尔格 (萨克森)格奧爾格·馮·屈希勒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格特·馮·倫德施泰特汉斯·冯·列瓦尔德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漢斯·恩斯特·卡爾·馮·齊騰斐迪南 (不伦瑞克)斐迪南一世 (保加利亞)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埃尔温·隆美尔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元帥,通稱「沙漠之狐」(Wüstenfuchs),也是德國極少數非貴族出身、未進過參謀學校而晉升至元帥的軍人。英國戰時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對隆美爾評價:「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大膽而熟練的對手,一位偉大的將軍」。 隆美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一名戰功卓越的低階軍官,曾因在義大利戰區的英勇表現獲得藍色馬克斯勳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入侵法國的行動中,隆美爾擔任了第7裝甲師師長,以迅速的機動攻勢俘虜大批敵軍與物資,使該師獲得「幽靈師」的稱呼。法國戰役後,隆美爾前往北非戰場,以少數的德國師與義大利軍隊向英軍發動攻擊,收回義大利在先前失去的殖民地,之後在戰斧作戰又擊退了具有裝備、人員和制空權優勢的英軍反攻,並在加查拉戰役中以寡擊眾,造成敵軍物資與人員損失過半。隆美爾因為此役的成功而被晉升為元帥,也因為其先前多次的活躍表現而產生了「隆美爾神話」。 但到了1942年7月阿拉曼戰役後,隆美爾部隊的補給狀況每况愈下,再度面對擁有物資增援的英美兩軍已難以對抗,隆美爾因此最終撤離北非,回到德國佔領的西線負責抵擋盟軍入侵歐陸的防務。戰爭後期,隆美爾被捲入了推翻希特勒的行動中。由於他廣泛的知名度,希特勒讓其選擇可享有「榮譽的私下自殺」,並可保護家人;也可以選擇受軍法審判、全家送至集中營。隆美爾選擇前者,服毒身亡。德國官方偽稱隆美爾因作戰負傷而死,或者是死於心臟病,並為其舉辦國葬。 隆美爾的軍事能力受到多位軍事學家的推崇及批評,包括其親臨前線所發展出的靈活機動戰術、對軍中同僚過於嚴苛和難以相處、行事莽撞、未重視後勤與戰略觀狹隘等都有許多爭議,甚至有人認為因为英軍不愿承認敵軍士兵的素质,所以才將隆美爾吹捧為軍事天才。除了軍事能力外,隆美爾也以人道精神對待敵軍士兵、並拒絕了殺害猶太裔和英國突擊隊戰俘的命令。.

新!!: 德国元帅和埃尔温·隆美尔 · 查看更多 »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

約本-威廉·格奧爾格·"埃爾溫"·馮·維茨勒本(Job-Wilhelm Georg "Erwin" von Witzleben;)是一名德國軍人並在1940年晉昇為元帥,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擔任指揮官,並參與了在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的密謀案。.

新!!: 德国元帅和埃爾溫·馮·維茨萊本 · 查看更多 »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馮·克莱斯特(Paul Ludwig Ewald von Kleist,),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陆军元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任陆军中尉和近卫骠骑兵第一团上尉连长。后历任:.

新!!: 德国元帅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 查看更多 »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是一名职业军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纳粹德国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冯·曼施坦因的构想最终成为制订征服法国的“镰刀收割”(Sichelschnitt)计划的依据。在东线,他先后指挥了位于克里米亚和包围列宁格勒的军队,并随后担任南方集团军的司令官。面对于人数和装备都占据优势的苏联,他成功地阻止了苏联红军自斯大林格勒胜利之后的攻势,并成功地发动反击,夺取了哈尔科夫。最终因为和希特勒在战略上的分歧导致了他在1944年被解职。战后,他被英国军事法庭于1949年以战争罪判处18年监禁,但是4年后他就因为医疗原因被释放了,随后他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协助建立新的德国联邦国防军。.

新!!: 德国元帅和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 查看更多 »

卡尔·威廉·斐迪南 (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

卡尔·威廉·斐迪南,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贝芬亲王(Charles II William Ferdinand, Duke of Brunswick-Lüneburg, Prince of Brunswick-Wolfenbuettel-Bevern,Karl II.)(),普鲁士陆军元帅,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18世纪中期现代战争中他是一个公认的大师,也是一個有知識教養且仁厚的開明專制君主,接近腓特烈大帝那樣的模範君主。他也是數學家卡尔·高斯的主要贊助人。.

新!!: 德国元帅和卡尔·威廉·斐迪南 (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 · 查看更多 »

卡罗尔一世

卡罗尔一世(Carol I), 全名卡尔·埃特尔·弗里德里希·泽菲林努斯·路德维希·冯·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Karl Eitel Friedrich Zephyrinus Ludwig von Hohenzollern-Sigmaringen (1839年4月20日 - 1914年10月10日),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亲王卡尔·安东的次子。在推翻亚历山德鲁·约安·库查后,1866年4月被推选为罗马尼亚Domnitor(亲王), 并于1881年3月26日宣布成为罗马尼亚国王。他是罗马尼亚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 。 卡罗尔出生在今天德国南部的西格马林根,在中学以后,毕业于明斯特军事学校。1857年在柏林火炮学校学习,在那里他升为陆军中尉,参加腓特烈西亚城堡(丹麦日德兰半岛东南的海港城市)围困。 1866年, Phillipe Flandra拒绝了罗马尼亚王位,I.C. Bratianu到德国要求卡罗尔王子接受罗马尼亚王位。在1866年5月10日,卡罗尔到达布加勒斯特并受到人群和政治家们的欢迎。卡罗尔王子接受Domnitor(统治者)的称号,并且宣布罗马尼亚是一个独立国家。 他1869年和维德的伊丽莎白结为夫妇. 在1870年9月27日, 生下玛丽亚公主,霍亨索伦王朝第一位罗马尼亚公主。当她不幸于四年后去世。卡罗尔和伊丽莎白再没有其他孩子。1881年罗马尼亚成为王国,并且卡罗尔成为罗马尼亚的第一个国王。他选定侄子斐迪南(Ferdinand)为他的继承人,保证霍亨索伦朝代在罗马尼亚的王位。 卡罗尔一世国王在位长达48年。国王是一个被磨练的很严厉的人,道德标准非常高。伊丽莎白王后说他“甚至正在佩带王冠睡觉”。卡羅爾一世在1914年9月27日逝世,享壽75岁。 Category:羅馬尼亞君主.

新!!: 德国元帅和卡罗尔一世 · 查看更多 »

卡爾一世 (奧匈帝國)

卡爾一世(Karl I,),全名卡爾·弗朗茨·約瑟夫·路德维希·胡伯特·格奥尔格·玛利亚·冯·哈布斯堡-洛林(Karl Franz Joseph Ludwig Hubert Georg Maria von Habsburg-Lothringen)是哈布斯堡王朝與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1916年—1918年)。作为奥地利皇帝,称卡尔一世;作为匈牙利国王,称卡洛伊四世(IV.

新!!: 德国元帅和卡爾一世 (奧匈帝國) · 查看更多 »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1849年12月6日-1945年10月8日),德国陆军元帅。 马肯森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省维滕贝格附近的豪斯莱布尼茨。他的祖父曾经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担任过汉诺威的骑兵指挥官,父亲路易斯·马肯森是一个土地经纪人,到1887年靠其财富成为一名贵族。1869年马肯森加入部队,在随后爆发的普法战争中,马肯森作战十分勇敢被提升为军士长。1876年9月,他晋升为中尉。1891年担任参谋总长施里芬伯爵的第一副官。1901年9月,马肯森被威廉二世提升为将军,1908年1月27日,晋升为骑兵上将,1914年升任第9集团军司令。1915年6月20日升为陆军元帅。德国战败之后,他于1918年11月在诺维萨德被法军拘留。1919年12月,马肯森从军队中退役。1933年加入了希特勒的纳粹党和政府。 1879年11月21日,马肯森和多萝西·冯·合恩结婚,这一婚姻提升了他在军中的地位。这段婚姻一直持续到1905年多萝西去世。婚后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1908年4月29日,他再次结婚,对方是列欧妮·冯·奥斯汀。 1945年10月8日,96岁高龄的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卒于汉诺威附近的策勒。 M M M.

新!!: 德国元帅和奥古斯特·冯·马肯森 · 查看更多 »

奥古斯特·冯·格奈森瑙

#重定向 奥古斯特·奈哈特·冯·格奈森瑙.

新!!: 德国元帅和奥古斯特·冯·格奈森瑙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陆军元帅

奥地利陆军元帅(Feldmarschall),前期的奥地利陆军元帅请见神圣罗马帝国陆军元帅。.

新!!: 德国元帅和奥地利陆军元帅 · 查看更多 »

威廉·利斯特

西格蒙特·威廉·利斯特(德语:Siegmund Wilhelm List,1880年5月14日 - 1971年8月17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二戰戰犯。 戰後,利斯特因反人類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L L L Category:被判反人类罪的德国人.

新!!: 德国元帅和威廉·利斯特 · 查看更多 »

威廉二世 (符腾堡)

威廉二世 (Wilhelm II,),全名威廉·卡尔·保罗·亨利·弗里德里希(Wilhelm Karl Paul Heinrich Friedrich)。符腾堡末代国王(1891年-1918年)。.

新!!: 德国元帅和威廉二世 (符腾堡) · 查看更多 »

乔治五世 (英国)

#重定向 乔治五世.

新!!: 德国元帅和乔治五世 (英国)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丁一世 (希腊)

希腊人国王君士坦丁一世(希腊文: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A', Βασιλεύς των Ελλήνων,拉丁文转写:Konstantínos A', Vasileús ton Ellínon,),1913年至1917年、1920年至1922年在位。.

新!!: 德国元帅和康斯坦丁一世 (希腊) · 查看更多 »

康拉德·馮·赫岑多夫

法蘭茲·康拉德·馮·赫岑多夫伯爵(Franz Graf Conrad von Hötzendorf,)是一位奥地利陆军元帅,被認為是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但同時也被認為戰術能力低落。赫岑多夫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任奥匈帝国军队总参谋长,決策奧軍的戰略,在面對其主要敵人俄軍時屢屢敗北。 赫岑多夫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轻骑兵上校。 赫岑多夫1906年在王储斐迪南大公的推荐下任总参谋长,1917年由新皇帝卡尔一世免去总参谋长职务。1918年由男爵升为伯爵头衔。 Category:奥地利人 Category:奥地利陆军元帅 Category:奧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物.

新!!: 德国元帅和康拉德·馮·赫岑多夫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大公 (捷欣公爵)

弗雷德里希·玛丽亚·阿尔布雷希特·威廉·卡尔,奥地利帝国亲王和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和波西米亚皇家亲王,捷欣公爵(Friedrich Maria Albrecht Wilhelm Karl, Archduke and Prince Imperial of Austria, Prince Royal of Hungary and Bohemia, Duke of Teschen,),奥地利陆军元帅和德國元帥,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成员,一战时期奧匈帝国陆军最高指挥官。 弗雷德里希是奥地利大公卡尔·斐迪南大公之子,1895年伯父捷欣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去世,他和他的兄弟继承了遗产和爵位。1914年7月11日弗雷德里希被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任命为奥匈军队最高统帅,12月8日他被晋升为陆军元帅(Generalfeldmarschall),1917年2月最高统帅由查理一世皇帝兼任。 Category:奧地利大公 Category:奥地利陆军元帅 Category:奥匈帝国皇族.

新!!: 德国元帅和弗里德里希大公 (捷欣公爵)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三世 (萨克森国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三世(Friedrich August III.,),全名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约翰·路德维希·卡尔·古斯塔夫·格雷格尔·菲力普(Friedrich August Johann Ludwig Karl Gustav Gregor Philipp),萨克森末代国王(1904年—1918年)。国王格奥尔格与葡萄牙公主玛利亚·安娜(Maria Anna)的长子。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三世于1891年11月21日在维也纳与托斯卡纳公主路易丝结婚,婚后有三子四女。两人于1903年2月11日离婚。 一战中,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三世被授予德国陆军元帅军衔。一战失败后,他在1918年11月13日被推翻,逃亡到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附近的Sibyllenort城堡做寓公,并于1932年2月18日在那里去世。1932年2月23日葬于德累斯顿王室教堂。 由于长子格奥尔格王储加入方濟各會(後加入耶穌會),在1923年晉鐸並放弃王位继承权,次子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在1932年他去世后成为韋廷家族阿爾伯特系族长。 |- Category:萨克森国王 Category:德國元帥 F F.

新!!: 德国元帅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三世 (萨克森国王)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保盧斯

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盧斯(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或译为保罗斯 巴羅士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一名陸軍将领,1943年晉升為元帅。.

新!!: 德国元帅和弗里德里希·保盧斯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1848年-1867年),奧匈帝國締造者和第一位皇帝(1867年-1916年在位)。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從1850年至1864年間擔任德意志邦聯主席。 在他長達68年的統治中,獲得大多數國民的敬愛,因此在晚年被尊稱為(奧匈)帝國的「國父」,也成為奧地利的標誌性存在。.

新!!: 德国元帅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德国元帅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保罗·冯·兴登堡

保罗·冯·兴登堡,全名是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东·冯·贝内肯多夫和冯·兴登堡(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Beneckendorff und von Hindenburg;),出生于波森(今位於波兰),逝世于東普魯士,德国總參謀部總參謀長,軍階達陆军元帥。在威瑪共和國时期是第二任聯邦大總統。.

新!!: 德国元帅和保罗·冯·兴登堡 · 查看更多 »

利奥波德一世 (安哈尔特-德绍)

安哈尔特-德绍的利奧波德一世(德语:Leopold I. von Anhalt-Dessau,1676年7月3日—1747年4月7日),安哈尔特-德绍親王,普魯士元帥,腓特烈大帝時期的一代名將。利奧波德的父親約翰·格奧爾格二世是安哈爾特-德紹親王,母親是奧蘭治親王和拿騷伯爵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的女兒、奧蘭治親王沉默者威廉的孫女拿騷的海莉艾特·嘉芙蓮。.

新!!: 德国元帅和利奥波德一世 (安哈尔特-德绍) · 查看更多 »

军衔

军衔是指軍隊中對不同職務的軍人授予的等級稱號。即:“區別軍人等級的稱號”。軍階將軍人的榮譽稱號、待遇等級和職務因素融為一體,使其兼有調整部隊指揮關係和調整個人利益關係的兩種功能。軍階分為永久軍階和臨時軍階二類,通常所稱的軍階是指前者。 軍階通常分為軍官、士官和士兵三大體系。軍階制度的意義,主要是有利於提高軍人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加強軍隊的組織纪律性,方便部隊的指揮與管理,促進正規化建設,對國際聯盟作戰和軍隊間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新!!: 德国元帅和军衔 · 查看更多 »

元帅

元帅是一个军衔等级,处于军衔体系中的最高等次。.

新!!: 德国元帅和元帅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陆军元帅

下列为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陆军元帅(Feldmarschall),1618年–1806年。.

新!!: 德国元帅和神圣罗马帝国陆军元帅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五世 (奥斯曼帝国)

穆罕默德五世(1844年11月2日—1918年7月3日)奥斯曼帝国第三十五代苏丹和哈里发(1909年—1918年在位)。阿卜杜勒·迈吉德(AbdülMecid)苏丹(1839—1861)之子。 早年受伊斯兰传统教育,研究波斯文学,对历史有浓厚兴趣。1908年―1909年,受西方思想熏陶的青年土耳其党两度发起革命,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被迫退位,青年土耳其党领导人恩维尔帕夏立他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称穆罕默德五世,他宣布對協約國聖戰。 1918年,穆罕默德五世暴毙,其弟继位成为穆罕默德六世。 Category:奥斯曼帝国苏丹 Category:哈里發 M M.

新!!: 德国元帅和穆罕默德五世 (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六世 (奥斯曼帝国)

穆罕默德六世(Mehmed VI,阿拉伯文: محمد السادس), 全名Mehmet Vahdettin 或Mehmed Vahideddin,)()奥斯曼帝国第三十六代也是末代苏丹(1918年—1922年在位)。他也是伊斯兰教第一百代哈里发。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之子,穆罕默德五世的弟弟。 1918年10月30日,由於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奥斯曼帝国与协约国签订和约。英法意希等国占领了奥斯曼帝国向外扩张时夺得的大片领土,与此同时,以凯末尔为首的土耳其国民运动兴起。1922年11月17日,凯末尔的军队即将开进伊斯坦布尔前,穆罕默德六世与其幼子登上英国军舰逃走,宣告奥斯曼帝国灭亡。 穆罕默德六世辗转流亡马耳他、意大利、法国、突尼斯,期间多次写信给土耳其总统凯末尔,希望能夠回到祖国,哪怕放弃皇位也在所不惜,但这些信均石沉大海。 1926年,穆罕默德六世在意大利孤独地死去,他留给后人的遗言是:“我最大的哀伤不是退位,而是离开祖国。」 Category:奥斯曼帝国苏丹 Category:哈里發 Category:末代帝王 Category:死在意大利的外国人.

新!!: 德国元帅和穆罕默德六世 (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纳粹德国军衔列表

此列表列出纳粹德国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各级军衔。.

新!!: 德国元帅和纳粹德国军衔列表 · 查看更多 »

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维尔纳·爱德华·弗里茨·冯·勃洛姆堡(Werner Eduard Fritz von Blomberg,),又译布隆伯格,是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曾任纳粹德国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 他在1904年進入軍事學院,1907年畢業,1908年進入參謀本部。在一次大戰時,他在西線有特出表現,因而獲頒藍馬克斯勳章。 他在一戰結束後繼續在陸軍任職,1920年升為中校,1925年升為上校,1928年升為少將,1929年升為中將。1933年1月升為步兵上將,1933年8月升為一級上將。自1933年1月至1937年11月任希特勒的国防部长,任內協助希特勒擴軍。1934年,陸軍與統領衝鋒隊的羅姆之間的不和逐漸升溫,在勃洛姆堡的壓力下,希特勒不欲因得罪陸軍而被總統興登堡罷免,決定整肅衝鋒隊,羅姆與一些衝鋒隊高層成員在長刀之夜事件中被處決。勃洛姆堡在1935年兼任纳粹德国武装部队总司令,1936年被授予陆军元帅军衔。 在1937年11月的一次會議中,勃洛姆堡不同意希特勒的戰爭計劃。1938年勃洛姆堡再婚,新娘是他的廿餘歲秘書,有人向蓋世太保及戈林告密,說新娘子以前做過妓女。戈林把此事轉告希特勒,希特勒要求勃洛姆堡取消該段婚姻,被勃洛姆堡拒絕。勃洛姆堡因此事在1938年1月辭去他在軍中的所有職務,其後沒有再被希特勒起用。他在1945年被盟軍拘捕,1946年3月於扣留期间在紐倫堡的監獄中病逝。 Category:納粹德國元帥 Category:德國政府部長 Category:德國貴族 Category:波美拉尼亞人.

新!!: 德国元帅和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馮·格萊姆

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莱姆(Robert Ritter von Greim; 1892年6月22日 – 1945年5月24日)是納粹德國空軍元帥,也是納粹德國最後一位空軍總司令。.

新!!: 德国元帅和羅伯特·馮·格萊姆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冯·柏姆-厄尔默利

爱德华·冯·柏姆-厄尔默利男爵(Eduard Freiherr von Böhm-Ermolli) (1856年2月12日 - 1941年12月9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出生的奥地利军官,奥匈帝国中的一名陆军元帅。 柏姆-厄尔默利1856年2月12日出生在意大利中部海滨城市安科纳,他的父亲是一名少校。1875年9月,柏姆-厄尔默利加入了奥匈帝国陆军,1895年任第13枪骑兵团(隶属于第1骑兵师)的中校团长。后出任第16骑兵旅(驻普雷斯堡)旅长,第7骑兵师师长,第12步兵师(驻克拉科夫)师长和第1军(驻克拉科夫)军长。他的军衔由上校升到了骑兵上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柏姆-厄尔默利指挥奥地利第2集团军,负责对塞尔维亚的进攻。在俄国动员以后,第2集团军被派到俄国牵制俄国前线。加强德奥同盟军队。 在1916年5月柏姆-厄尔默利晋升为大将,1917年8月,他被封为男爵。1918年1月31日他还被擢升为陆军元帅。在1918年3月,他的军队占据乌克兰。他的军团在战争结束后在敖德萨被解散。 这场战争结束后他在捷克斯洛伐克定居,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赠与他一笔退休金和授予他预备役将军的军衔。1928年他甚至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的陆军上将。 当苏台德地区被德国吞并后并被改为德国的一个州,他支持德国对苏台德区的吞并。这赢得了德国的欢迎。1940年10月31日,85岁高龄的柏姆-厄尔默利男爵被授予德国国防军荣誉陆军元帅军衔,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获得元帅军衔,尽管德军的军衔是荣誉性质的——他是唯一一位前奥军将领被授予德国国防军元帅军衔的。1941年12月9日,这位奥匈帝国和第三帝国的双料元帅在特罗保的家中去世。德国方面为他在维也纳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B category:納粹德國元帥 B B.

新!!: 德国元帅和爱德华·冯·柏姆-厄尔默利 · 查看更多 »

瓦尔特·冯·布劳希奇

尔特·冯·布劳希奇(Walther von Brauchitsch) 纳粹德国陆军总司令、德国陆军元帅。.

新!!: 德国元帅和瓦尔特·冯·布劳希奇 · 查看更多 »

瓦尔特·莫德尔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Otto Moritz Walter Model,),德国陆军元帅。.

新!!: 德国元帅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瓦爾特·馮·賴歇瑙

特·卡爾·恩斯特·奧古斯都·馮·賴歇瑙(Walter Karl Ernst August von Reichenau,又譯萊謝勞,)是一位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元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幾乎參加了所有重大戰役,擔任指揮要職。 賴歇瑙出身貴族家庭,但未如傳統的普魯士軍人持有階級偏見,被認為是非典型的軍人。1932年經由叔叔介紹,賴歇瑙與希特勒結識,還違反軍規加入了納粹黨,在希特勒整肅衝鋒隊與軍隊的納粹化給予相當的幫助,後者兩度想任命他為陸軍總司令,但皆因其他陸軍高級將領反對而作罷。 戰爭爆發後,賴歇瑙成了高級指揮員,擔任了軍長、軍團司令、集團軍司令等職務。由於賴歇瑙時常對希特勒的戰爭計畫提出批評,兩人關係因而逐漸疏遠,在第三次陸軍總司令出現職缺時,反而是希特勒拒絕任用賴歇瑙。蘇德戰爭期間,賴歇瑙曾發布了著名的「賴歇瑙命令」(Reichenau-Befehl),要求在其官兵屠殺蘇聯政委人員和猶太人,也曾推動聯合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對抗蘇軍,但也因被希特勒否決而未果。1941年底,賴歇瑙繼任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元帥南方集團軍總司令職務,但於1942年1月17日因心臟病逝世。.

新!!: 德国元帅和瓦爾特·馮·賴歇瑙 · 查看更多 »

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

克西米利安·馬里亞·約瑟夫·卡爾·加布里爾·拉莫拉爾·帝國男爵·馮·魏克斯·楚·格隆(德语:Maximilian Maria Joseph Karl Gabriel Lamoral Reichsfreiherr von Weichs zu Glon,1881年11月12日—1954年6月27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名德国元帅,也是資歷十分老的德國軍官之一。貴族出身,擁有「」一頭銜。二戰期間魏克斯率兵先後進攻波蘭、法國、巴爾幹和蘇聯,直到1945年3月被阿道夫·希特勒免職。戰爭結束後魏克斯於盟軍軍事法庭以不起訴判決而釋放,死於1954年。.

新!!: 德国元帅和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 · 查看更多 »

鲁普雷希特 (巴伐利亚王储)

鲁普雷希特(Rupprecht,),全名鲁普雷希特·玛利亚·柳特波德·斐迪南(Rupprecht Maria Luitpold Ferdinand),巴伐利亚王储,1921年后为巴伐利亚王室首领,称巴伐利亚、法兰克尼亚和士瓦本公爵,莱茵行宫伯爵(Herzog von Bayern, Franken und in Schwaben, Pfalzgraf bei Rhein)。同时他也是大部分詹姆士派支持的英国王位继承人,被詹姆士派称为英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和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四世。.

新!!: 德国元帅和鲁普雷希特 (巴伐利亚王储) · 查看更多 »

费多尔·冯·博克

莫里茲·阿爾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弗朗茲·費多爾·馮·波克(Moritz Albrecht Friedrich Franz Fedor von Bock,)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陸軍元帥。波克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表現優異而獲得了功績勳章,並在戰後成為威瑪防衛軍限額的4,000名軍官一員。在約20年的戰間期間,波克的軍事地位逐漸高陞,1937年時他成為了德軍中資歷僅次於威爾納·馮·弗里奇與格特·馮·倫德斯特的第3號人物。二戰爆發後,波克先於1939年波蘭戰役中指揮北方集團軍;1940年波克再於西線攻勢中指揮B集團軍;1941年波克再度擔任中央集團軍司令,為入侵蘇聯的作戰:「巴巴羅薩行動」的主力。 在蘇德戰爭爆發初期,波克指揮中央集團軍完成了數個重大的包圍與殲滅會戰,俘虜與擊潰超過百萬名蘇軍,但到了1941年9月中央集團軍在波克的反對下被抽調裝甲部隊至其他戰線,延遲了對蘇聯首都莫斯科的攻擊時間,使蘇軍得以組織、集結部隊和設置防線,当地的冬季亦到來,而德軍莫斯科前線部隊並未獲得冬季裝備,攻擊力度盡失。不久蘇軍自遠東調來的生力軍發動反攻,德軍節節敗退,而主張儘快撤退的波克則被阿道夫·希特勒解職,征服莫斯科失敗的「颱風行動」也成為了前者最為有名的指揮事例。 1942年初波克再度出任南方集團軍總司令,後又為B集團軍司令,指揮藍色行動,但到了7月13日,波克因部隊進展過慢,引起希特勒不滿而被免職,從此便再未獲啟用。在戰爭最後幾天的1945年5月3日波克與其妻子和女兒於乘車前往漢堡的路上被英國的戰鬥轟炸機掃射,乘客全數身受重傷,波克本人則在隔天於歐登堡的醫院中去世,他也因此成為了納粹德國唯一一位被盟軍擊斃的元帥。.

新!!: 德国元帅和费多尔·冯·博克 · 查看更多 »

费迪南德·舍纳尔

#重定向 斐迪南·舍納爾.

新!!: 德国元帅和费迪南德·舍纳尔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三世 (巴伐利亚)

路德维希三世(Ludwig III,),全名路德维希·利奥波德·约瑟夫·玛利亚·阿洛易斯·阿尔弗莱德(Ludwig Leopold Joseph Maria Aloys Alfred),巴伐利亚王国末代国王(1913年-1918年)。.

新!!: 德国元帅和路德维希三世 (巴伐利亚) · 查看更多 »

胡戈·施佩勒

胡戈·施佩勒(Hugo Sperrle; 1885年2月7日 - 1953年4月2日),是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期的德國空軍元帥,也是當時德軍最壯碩的將軍之一,施佩勒身高達196公分,體重則有100公斤。.

新!!: 德国元帅和胡戈·施佩勒 · 查看更多 »

阿尔布雷希特 (符腾堡)

阿尔布雷希特·玛利亚·亚历山大·菲利普·约瑟夫(ALBRECHT Maria Alexander Philipp Joseph,),末代符腾堡国王威廉二世的推定继承人,符腾堡公爵,符腾堡王室家族首领(1921年—1939年)。.

新!!: 德国元帅和阿尔布雷希特 (符腾堡) · 查看更多 »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 (奥地利)

阿尔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鲁道夫,帝国亲王和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和波西米亚皇家亲王,捷欣公爵(Albrecht Friedrich Rudolf, Prince Imperial and Archduke of Austria, Prince Royal of Hungary and Bohemia, Duke of Teschen,),奥地利陆军元帅,匈牙利总督(1851-1860)。出身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 阿尔布雷希特是卡尔大公长子,1866年在库斯托扎战役(battle of Custozza)击败意大利人,1888年晋升为陆军元帅。 Category:奧地利大公 Category:奥地利陆军元帅 Category:奥匈帝国皇族.

新!!: 德国元帅和阿尔布雷希特大公 (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

| name.

新!!: 德国元帅和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

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Alfred Graf von Schlieffen,)德国陆军元帅,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 施里芬伯爵生于柏林,父亲是位普鲁士将军。1854年参加陆军。1886年晋升少将。1888年12月4日晋升中将,任德国总参谋部军需总监。1891年,施利芬取代了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伯爵成为德军总参谋长,直至其于1906年1月1日退役。1911年晋升陆军元帅。 1905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 Category:德國軍事人物 Category:德國元帥.

新!!: 德国元帅和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 · 查看更多 »

阿尔贝特 (萨克森)

阿尔贝特一世(Albert I.,),全名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阿尔贝特·安东·斐迪南·约瑟夫·卡尔·玛利亚·巴普蒂斯特·奈波姆克·威廉·克萨威尔·格奥尔格·费德里斯(Friedrich August ALBERT Anton Ferdinand Joseph Karl Maria Baptist Nepomuk Wilhelm Xaver Georg Fidelis),萨克森国王(1873年-1902年在位),以其军事才能为世人所熟知。.

新!!: 德国元帅和阿尔贝特 (萨克森) · 查看更多 »

阿爾貝特·凱塞林

阿爾貝特·凱塞林(Albert Kesselring,)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位德國空軍元帥。在橫跨兩次世界大戰的軍事生涯中,凱塞林成為了納粹德國最具指揮能力的將領之一,並跻身僅有27人的鑽石橡葉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获得者之列。凱塞林是二次大戰德軍將領中最受歡迎的一位,其對手盟軍也給他取了個「微笑的阿爾貝特」的綽號。 凱塞林於1904年以見習軍官的身份加入了,服役於砲兵部門。1912年,他完成了作為氣球觀測員的訓練。在不久后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曾在東西兩線服役過。之後,儘管未曾進入研修,凱塞林還是分派至總參謀部服勤。凱塞林在戰後留於德國陸軍中,但於1933年離職,并赴任帝國航空部行政首長。在此職位上,凱塞林參與重建德國航空工業,奠定了未來德國空軍的基礎,並在1936至1938年期間擔任空軍參謀長。二戰期間,凱塞林指揮空軍參與了波蘭與法國的入侵行動、不列顛戰役和巴巴羅薩行動;他亦曾擔任南方戰區總司令,指揮地中海和北非戰場全部的德軍部隊;在盟軍登陸義大利後,凱塞林也組織部隊進行極為頑強的抵抗,一直到1944年10月意外受傷;在二戰最後幾天裡,凱塞林還擔任德軍西線總司令。凱塞林的軍事才能與成就甚至贏得了盟軍的尊敬,但其名聲也因為屬下部隊在義大利的屠殺行徑而受損。 戰後,凱塞林遭判戰爭罪,並判處死刑,但隨後赦免為無期徒刑。由於媒體宣傳與政治因素,官方對外聲稱因「健康理由」而將凱塞林於1952年釋放。凱塞林也是僅有的三位出版個人回憶錄的納粹德國陸空軍元帥之一,其書名為《最後一日的士兵》(Soldat bis zum letzten Tag)。.

新!!: 德国元帅和阿爾貝特·凱塞林 · 查看更多 »

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

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Helmuth Karl Bernhard von Moltke,),普魯士和德意志名將, 普鲁士和德意志总参谋长,军事家,通稱「老毛奇」。德国陆军元帅。 毛奇生于梅克伦堡帕尔希姆一破落贵族家庭,其家於1805年移居丹麦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吕贝克(今属德国)。他於1818年毕业于哥本哈根皇家军校,进丹麦军队服役。1822年转入普鲁士军队,获少尉衔。1835年至1839年任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军事顾问。1857年至1888年任普军和德军总参谋长,领导指挥德军参加普奥战争(1866年)和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在色当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实现德意志统一作出重大贡献,受封伯爵并于次年晋升元帅。 1867年到1871年毛奇担任在北部德国邦联的议员,从1871年到1891年他是德国國會的成员。1888年毛奇由总参谋长位置上退休,由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继任。他的侄子赫尔穆特·约翰內斯·路德维希·冯·毛奇(小毛奇),則於1906年到1914年擔任德军总参谋长。 1888年8月9日,毛奇於退役后任国防委员会主席。1891年卒于柏林。 毛奇上撰寫了一定数量的軍事理論著作。受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影响,他的主要论题是军事战略必须被了解作为选择系统,因为唯一军事操作的起点是plannable。结果,他考虑军事领导主任务包括在所有可能的结果的广泛准备。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家,1908年德国造舰计划中的G号重巡洋舰(战列巡洋舰)被命名为毛奇号巡洋舰。该级舰的另外一艘以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中的普鲁士将军奥古斯特·卡尔·冯·戈本(1816年—1880年)命名。另外,月球正面位於靜海西南部的一座小撞擊坑,於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命名為毛奇隕石坑(Moltke)。 Category:德國軍事學家 Category:普魯士將軍 Category:德國元帥 Category:普法戰爭人物 Category:德國貴族 Category:梅克倫堡-前波門人.

新!!: 德国元帅和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戈林

赫爾曼·威廉·戈林(Hermann Wilhelm Göring,)是納粹德國的一位政軍領袖,與「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關係極為親密,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他擔任過德國空軍總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經濟部長、普魯士總理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并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 戈林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著名的「王牌飛行員」,有著擊落22架敵機的紀錄,并獲得了德國最高級別的軍事勳章——「功績勳章」,戰爭後期還擔任曾為「紅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所領導的第1戰鬥機聯隊最後一任指揮官。戰後戈林加入了納粹黨,為該黨最早的一批成員,並參與了1923年失敗的「啤酒館政變」,期间身中槍傷。为此,後來他一直靠注射嗎啡來減緩痛苦,结果終生麻藥成癮,體型也從健壯轉為肥胖。1933年,戈林創立秘密警察機關——「蓋世太保」。1935年,戈林被希特勒任命為德國空軍總司令,並憑藉他個人的政治影響力為空軍取得大量預算與獨立地位,令其快速建軍。 戈林以德國空軍最高領袖的身份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儘管他本人並不直接干預作戰細節,對現代化空軍技術也缺乏了解,但還是對德軍有相當大的影響,特別是敦克爾克戰役、不列顛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三場決定性戰鬥的發展、德國海軍航空兵、空降部隊和空軍地面部隊的建立、指揮反盟軍轟炸作戰等等。1940年德國打敗法國後,戈林的權力與聲望達到最高峰:希特勒將其晉升為「國家元帥」(或譯作「帝國大元帥」),高過傳統意義上的德國元帥,隔年還指名戈林為其政治接班人。1942年後,隨著德國軍事情勢惡化,戈林的聲望和希特勒對其的信任逐漸降低,于是前者从此不管政治與軍事事務,專注於掠奪各佔領地的藝術品與财富,并過著奢華的生活度日。 1945年4月22日,戈林得知希特勒將自殺,遂拍發電報告知後者他將接掌德國的所有權力。希特勒見狀,認為此為不忠的表現,便下令撤銷戈林全部職務,同时開除黨籍并將其逮捕。二戰結束後,戈林在審判德國黨政軍領袖的「紐倫堡審判」中被判犯「」、「」、「戰爭罪」和「反人道罪」,并處以絞刑,但在行刑前一天晚上,戈林服毒自殺身亡。.

新!!: 德国元帅和赫尔曼·戈林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三世 (德国)

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德意志皇帝及普鲁士国王,1888年在位九十九日,是年亦称“三帝之年”。腓特烈原名腓特烈·威廉·尼克劳斯·卡尔(Friedrich Wilhelm Nikolaus Karl),亦称“弗里茨”(Fritz)MacDonogh, p. 17.

新!!: 德国元帅和腓特烈三世 (德国) · 查看更多 »

艾爾哈德·米爾希

艾爾哈德·阿爾弗雷德·理查·奧斯卡·米爾希(Erhard Alfred Richard Oskar Milch,)是納粹德國的一位空軍元帥,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重新建立空軍擁有極大的功勞,他的元帥軍銜主要也是因此而得,還曾被刊登於1940年8月26日當期的《時代》雜誌封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米爾希繼續擔任戰時管理德國空軍飛機生產的核心人物,但在研發主力戰機的後續機種上有重大疏失,使得德國軍機舊化、服役時間太長而被盟軍超越;另外還長期於空軍中持以攬權作風,對參謀部與各大小機關事務加以干涉,造成內部權力鬥爭的局面。米爾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紐倫堡後續審判起訴涉及將戰俘、平民用於人體實驗與強迫勞動,並判處終身監禁,但在1954年1月即獲釋,於1972年逝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米爾希具有猶太人血統,也是德軍為數不多的猶太裔軍人裡最高軍階者。.

新!!: 德国元帅和艾爾哈德·米爾希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布施

恩斯特·布施 (Ernst Busch,)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陸軍元帥。在二戰中布施出名的並非他的戰功,而是在1944年6月他指揮中央集團軍於蘇軍發動的巴格拉基昂行動後完全崩潰的結果。.

新!!: 德国元帅和恩斯特·布施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 (萨克森)

格奥尔格(Georg,),全名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格奥尔格·路德维希·威廉·马克西米连·卡尔·玛利亚·奈波穆克·巴普蒂斯特·克萨威尔·基里亚库斯·罗曼努斯(Friedrich August GEORG Ludwig Wilhelm Maximilian Karl Maria Nepomuk Baptist Xaver Cyriacus Romanus),萨克森第六任国王(1902年-1904年)。前国王阿尔贝特之弟,国王约翰一世与夫人巴伐利亚公主阿美利亚·奥古斯塔第三子。.

新!!: 德国元帅和格奥尔格 (萨克森) · 查看更多 »

格奧爾格·馮·屈希勒

格奥爾格·弗雷德里希·威廉·馮·屈希勒伯爵(Georg Karl Friedrich Wilhelm von Küchler,1881年5月30日-1968年5月25日)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陸軍元帥。 屈希勒出生在哈瑙附近之菲利浦斯堡,1940年他率領德國第18軍團入侵荷蘭,打敗荷蘭軍隊及繼續進入比利時,屈希勒的部隊擊敗比利時軍,攻佔安特衛普及進入法國,第18軍團在戰役此階段到達加來海峽省及包圍敦克爾克,這令他被晉升為上將。 屈希勒在陆军元帅威廉·馮·-里-布辭職後出任德國北方集團軍司令,馮·屈希勒與其前任不同,--布是對政治狀況不滿,而屈希勒則為阿道夫·希特勒所喜歡,希望屈希勒在其失敗的地方成功。 屈希勒從1941年12月起指揮北方集團軍,但未能在列寧格勒取得任何勝利,他繼續圍困列寧格勒,對城市進行大規模炮轟以迫使蘇聯紅軍投降,1942年6月30日,希特勒將屈希勒晉升為陸軍元帥,1944年1月,蘇聯紅軍突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屈希勒因要求撤退以挽救北方集團軍而被撤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屈希勒被美軍佔領當局逮捕起訴,接受紐倫堡審判高級將帥庭戰犯罪名,於1948年法庭宣判20年徒刑,他服刑至1953年因年老及疾病被提早釋放出獄,他於1968年在加爾米施-帕滕基興逝世。.

新!!: 德国元帅和格奧爾格·馮·屈希勒 · 查看更多 »

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

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瓦尔施塔特公爵(Gebhard Leberecht von Blücher, Fürst von Wahlstatt,1742年12月16日-1819年9月12日),普鲁士元帅,在数次重大战役中名声远扬。他积极进攻的指挥风格为他赢得了“前进元帅”的称号。布吕歇尔在1816年被评为柏林和罗斯托克的名誉市民。瓦尔哈拉神殿建有他的胸像。.

新!!: 德国元帅和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 · 查看更多 »

格特·馮·倫德施泰特

--(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是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陆军军官,1940年7月19日被晋升为元帅。他是纳粹政权军官中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曾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其一直从事军旅生涯却一生對政治都缺乏兴趣和了解。 伦德施泰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指挥的重大战役有:波蘭戰役担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战争担任A集团军群总司令;巴巴罗萨计划担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后被中途撤离;在纳粹转而防守时被希特勒任命为西线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总司令。.

新!!: 德国元帅和格特·馮·倫德施泰特 · 查看更多 »

汉斯·冯·列瓦尔德

漢斯·馮·列瓦爾德(德語:Johann von Lehwaldt,1685年6月24日—1786年1月22日),普魯士元帥,在七年戰爭中擋住在正東進攻東普魯士有8萬俄軍,卻於9月大耶格爾斯多夫戰役慘敗於阿普拉什金元帥的俄軍。 Category:普魯士元帥 L L.

新!!: 德国元帅和汉斯·冯·列瓦尔德 · 查看更多 »

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

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男爵(Wolfram Freiherr von Richthofen,),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将军和空军元帅。 他生于德国西里西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骑兵部队。1925年加入秘密成立的德国空军,名义上他仍然是骑兵军官,实际身份是空军和总参谋部军官。1933年希特勒上台,里希特霍芬上尉正式脱离骑兵,进入空军参谋部任职,主管飞机设计和试飞处。 1937年1月里希特霍芬中校接替霍勒中校出任“兀鹰军团”参谋长,司令是施佩勒少将。1938年11月1日任兀鹰军团司令官,晋升为少将军衔。在西班牙内战一举击溃共和政府空军主力。 1940年担任第8航空军军长,1942年3月1日晋升为上将,为当时德军唯一的四星级军长。7月14日升任第4航空队司令,第4航空队拥有整个德国空军54%的兵力,担任空袭斯大林格勒和空运补给的的任务,但是因為要掩護的戰區更加廣泛,因此全體航空隊經常疲於奔命。1943年2月16日因战功而受到希特勒授予空军元帅的军衔。 1943年6月12日里希特霍芬被调到意大利出任第2航空队司令,1944年因脑癌退入后备役,回家休养,1945年7月12日在奥地利去世。 Category:納粹德國元帥 Category: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德國西班牙內戰人物 Category:德國空軍人物 Category: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德國貴族 Category:西里西亞人.

新!!: 德国元帅和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 · 查看更多 »

漢斯·恩斯特·卡爾·馮·齊騰

漢斯·恩斯特·卡爾·馮·齊騰伯爵(Hans Ernst Karl Graf von Zieten,1699年5月14日—1786年1月26日),腓特烈大帝時期的普魯士元帥,著名騎兵將領。在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中莫爾維茨會戰之後(1741年)提拔為驃騎兵中校。他曾參與後來的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以1,300驃騎兵為先鋒攻打薩克森及波希米亞首都布拉格。在霍亨弗里德堡戰役中以少將身份與拿騷中將率南段6,000名普魯士騎兵大勝奧地利軍。 後來齊騰亦參與過七年戰爭中的布拉格戰役、科林戰役、洛伊滕會戰、李格尼茨戰役、托爾高戰役。在布拉格戰役中25個驃騎兵中隊從戰場週邊迂回到奧軍中央背後發動奇襲,捲擊奧軍主力,奧軍大敗撤退。科林戰役中,齊騰擔任前鋒迂迴到奧軍右翼頂點發動進攻,但兵力不足而陷入苦戰之中,遭受挫敗。1745年,他在洛伊滕會戰率步兵突擊,大敗奧地利軍,得勝後與而腓特烈率領驃騎兵迂回到奧軍主力背後,令整個奧地利防線中央和左翼被完全毀滅,奧地利大軍崩潰。戰後齊騰指揮騎兵窮追不捨,俘虜奧軍2,000人,又在李格尼茨戰役後晉升至騎兵上將。托爾高戰役,齊騰率18,000人在南方正面牽制萊西的奧軍,擔任的佯攻任務,但是他充分發揮主動性,以一次接一次的衝鋒,緩慢地把萊西推向東北方向易北河邊,將其與背後及右翼的道恩主力拉開一段距離,然後突然兵鋒一轉,向西北方向衝進這個缺口,以本身4個騎兵旅,猛攻道恩主力。與其他戰線形成前後夾擊。奧軍總司令道恩元帥受傷,奧軍退卻。他的纍纍戰績以腓特烈麾下第一得力戰將的身份載入史冊。齊騰身材瘦弱,而且酗酒,性如烈火脾氣暴躁,但是戰時卻是有膽有識的一員勇將。.

新!!: 德国元帅和漢斯·恩斯特·卡爾·馮·齊騰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 (不伦瑞克)

不伦瑞克·斐迪南(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不伦瑞克公爵斐迪南·阿尔布雷希特二世之第五子,不伦瑞克公爵卡尔一世的弟弟。1758年—1766年的普魯士元帥,因七年戰爭聞名。 斐迪南自年輕始就有一張英俊的臉孔,他擁有良好的教養且舉止得體,高明的小提琴演奏時常博得滿堂喝采。然而,他希望在戰場證明其價值,決定了未來英勇衝鋒的軍事性格。因為他身具文武雙全的資質與潛力,英國知名的音樂家就曾評價斐迪南說:「他可能憑著這些天賦而獲得美好前程。」 19歲的斐迪南於1740年加入普魯士軍為上校,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曾參與過莫爾維茨會戰和查圖西茨會戰,在索爾戰役中初露鋒芒,受到腓特烈大帝重視。後來他在1756年七年戰爭中率軍入侵薩克森及波希米亞,被腓特烈派去西線抵擋法國,從此以後,斐迪南一直獨當一面,僅憑著一支小小的漢諾瓦聯合部隊,化解西方方向法軍的所有進攻,西方在1757年以後,再也沒有成為腓特烈的麻煩。不能不說,布倫斯威克親王斐迪南元帥是腓特烈手下真正的帥才。 1758年在西線,斐迪南親王獨自抵擋法軍,他指揮10萬人的軍團,大多數是德意志幾個盟邦(主要是漢諾瓦和不倫斯克)和英國的人馬,僅僅佔用極少量的普魯士軍隊。年初2、3月間,斐迪南把法軍向西趕過威悉河,法軍總司令黎塞留公爵元帥被解職,由克萊蒙特元帥(Clermont)接替。斐迪南在這次作戰之後被授予普魯士元帥軍銜。.

新!!: 德国元帅和斐迪南 (不伦瑞克)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一世 (保加利亞)

斐迪南一世(Фердинанд I,),全名斐迪南·马克西米利安·卡尔·利奥波德·马利·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Фердинанд Максимилиан Карл Леополд Мари Сакскобургготски)。保加利亞沙皇,保加利亚王国的开国君主。.

新!!: 德国元帅和斐迪南一世 (保加利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德国元帅列表德国陆军元帅列表普魯士元帥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