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德国人民党和魏瑪共和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德国人民党和魏瑪共和國之间的区别

德国人民党 vs. 魏瑪共和國

德国人民党 (Deutsche Volkspartei,简写DVP),魏玛共和国时期以实业家为中心得到支持,在政治立场上是中间偏右派的政党。 其最著名的党员是192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 人们普遍认为该党代表了德国实业家的利益。但是大部分议员都是大企业和银行董事会和监事组织的理事,在政党政治上,大企业和银行具有一定的自立性。它的政纲强调了基督教家庭价值观、世俗教育、低关税、反对福利支出和土地补贴,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即共产党,以及社会民主党)的敌意。另外,人民党虽然没有明确反对魏玛共和国,它只是勉强接受了共和国,因此最初是魏玛联盟的“国民反对派”的一部分。. 威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指1918年至1933年採用共和憲政政体的德国,于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后成立。由於這段時間施行的宪法(一般称之为《威瑪憲法》)是在憲法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而得此名稱。其使用的國名為「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威瑪共和」这一稱呼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政府的正式用名。有如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算是第五共和國,共和是針對政權的說明。 威瑪共和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嘗試,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后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及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执政而结束。虽然1919年的威瑪共和宪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但納粹黨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体化(Gleichschaltung)政策已经彻底破坏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之间德国人民党和魏瑪共和國相似

德国人民党和魏瑪共和國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君主立宪制德国国家人民党德国社会民主党魏瑪共和國柏林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Gustav Stresemann,),又译为斯特来斯曼,德国魏玛共和国总理(1923年)和外交部长(1923,1924—192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使德国恢复国际地位的主要人物。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和解,因其主张和解和谈判的政策,与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于1926年同获诺贝尔和平奖。在政治不稳定和脆弱、短暂的政府时期,他被普遍认为是魏玛共和国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最有影响力的内阁成员。.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和德国人民党 ·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雖然是國家的元首,但君主的权利與產生的方式,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往往在不同時期,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利範圍也各不相同。.

君主立宪制和德国人民党 · 君主立宪制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德国国家人民党

德国国家人民党(,簡寫DNVP),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保守右派政党。在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SDAP)兴起之前,它是魏玛德国主要的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政党。它是民族主义者、反动君主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反犹分子的联盟,并得到泛德联盟的支持。 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该党由德国保守党的残余,自由保守党,德国祖国党和国家自由党的右翼分子组建。该党强烈反对魏玛宪法和凡尔赛条约,目标是恢复君主制,废除强制性的和平条约,重新获得所有失去的领土和殖民地。 1929年后,国家人民党与纳粹党合作,1931年在一些州组建联合政府,支持希特勒在1933年1月被任命为总理。起初,国家人民党在希特勒政府中有很多部长,但很快就失去了影响力,最终在1933年6月解散,让位于纳粹的一党专政。.

德国人民党和德国国家人民党 · 德国国家人民党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德国社民党(SPD),德国主要政党之一,它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成立于1863年。社民党於1966年至1982年,1998年至2009年和2013年至今参与聯合政府。現在11个州内参与执政,9个州内任州總理。.

德国人民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 ·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魏瑪共和國

威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指1918年至1933年採用共和憲政政体的德国,于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后成立。由於這段時間施行的宪法(一般称之为《威瑪憲法》)是在憲法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而得此名稱。其使用的國名為「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威瑪共和」这一稱呼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政府的正式用名。有如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算是第五共和國,共和是針對政權的說明。 威瑪共和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嘗試,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后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及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执政而结束。虽然1919年的威瑪共和宪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但納粹黨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体化(Gleichschaltung)政策已经彻底破坏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德国人民党和魏瑪共和國 · 魏瑪共和國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德国人民党和柏林 · 柏林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人民党和魏瑪共和國之间的比较

德国人民党有16个关系,而魏瑪共和國有14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3.64% = 6 / (16 + 149)。

参考

本文介绍德国人民党和魏瑪共和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