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御館之亂和战国时代 (日本)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御館之亂和战国时代 (日本)之间的区别

御館之亂 vs. 战国时代 (日本)

御館之亂是天正6年(1578年)上杉謙信死去後,其兩個養子上杉景勝(父親為長尾政景)和上杉景虎(父親為北條氏康,亦有一說為北條綱成之子)為了爭奪家督之位而在越後爆發的內亂。「」是上杉謙信在迎接關東管領上杉憲政時所修建的居館,位在春日山城城下,在內亂期間被上杉景虎作為根據地;後來上杉謙信亦將其當作政廳使用。現在的直江津車站附近的御館公園內有當年御館的遺跡。.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之间御館之亂和战国时代 (日本)相似

御館之亂和战国时代 (日本)有(在联盟百科)37共同点: 加賀國家督小田原城上野國上杉謙信上杉景勝上洛丰臣秀吉今川氏伊達輝宗伊達政宗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後北條氏北條氏康北條氏政元龜石田三成織田信長甲斐國直江兼續相模國遠江國駿河國豐臣政權足利義昭關原之戰關東管領東海道武田信玄...武田勝賴武藏國永祿本能寺之变最上义光戰國大名慶長 扩展索引 (7 更多) »

加賀國

加賀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加州。加賀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石川縣南部。.

加賀國和御館之亂 · 加賀國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家督

家督()是指東亞在傳統父權制度下,家庭各項事項的支配者。此詞在日本較被廣泛使用,漢語則多稱為家主或族長。.

家督和御館之亂 · 家督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小田原城

小田原城是一座位於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古相模國足柄郡小田原)的一座平城城堡,日本國家指定遺跡之一。最有名的是,一度是關東地方難攻不落之城。通稱小峰城及小早川城。.

小田原城和御館之亂 · 小田原城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上野國

上野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上州。上野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群馬縣。.

上野國和御館之亂 · 上野國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是一名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後世譽為越後之龍、軍神。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 由於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的姓氏,並先後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偏諱,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篤信佛教,法名谦信,號宗心,齋號不識庵。官位為「從五位下彈正少弼」,死後由明治天皇追贈從二位。 任內終結內亂頻仍的越後國,除了政務與軍事外,也致力於經濟產業的復興。另由於救援盟國及關東秩序的回復屢次出兵,在48年的生涯中,分別與武田信玄、北条氏康、織田信長、越中一向一揆、蘆名盛氏、能登畠山氏、佐野昌綱、神保長職、椎名康胤等大名頻頻作戰,尤其5度與武田信玄在川中島地區作戰最為著名,廣為後世描述。之後應足利將軍家邀請而上洛,從越後國經北陸路西進越中國、能登國及加賀國等擴大勢力,但壯志未酬而去世。作戰的戰兜為飯綱明神前立鐵錆地張兜。 謙信共有四名養子,為上杉景勝、上杉景虎、上條政繁和山浦景國。.

上杉謙信和御館之亂 · 上杉謙信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上杉景勝

上杉景勝(、弘治元年11月27日-元和9年3月20日)。日本戰國時代、織豐政權和江戶時代的大名,岀羽米澤藩初代藩主。生父是上杉謙信的遠親長尾政景,母親是同族的上杉謙信的姊姊仙桃院,幼名卯松、通稱「喜平次」,元服後名為長尾顯景,生父死後成為上杉謙信的養子。正室是武田信玄的女兒菊姬,與菊姬之間沒有孩子,與側室四辻公遠的女兒桂岩院(原名不詳)生有一子上杉定勝,子嗣只有庶子定勝一人。.

上杉景勝和御館之亂 · 上杉景勝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上洛

上洛在日语中是“进入京都”的较正式的说法。日本仿照中国古代的国都洛阳建立平安京的東側,後來「洛陽」逐漸成為整個京都的雅稱,文人們对它雅称为“京洛”(けいらく),于是后来称呼进入京城为“上洛”。日语中的上洛主要是谓前往京都,而京都的别称就是洛阳(rakuyo)。 最初,平安京西侧(右京)仿照唐长安城设计,东侧(左京)仿照唐洛阳城设计。右京有不少沼泽,环境过于潮湿,不适宜居住;于是京都的發展,主要在左京。左京效法洛陽城,于是人们使用“洛阳”来指代整个平安京。因此,進京都就被称作“上洛”,广义上与“上京”同义;相反的,下洛指离开京都。战国时代,“上洛”特指战国大名率領军队开进京都、宣示其霸主地位的军事行动。 由于京都被称为洛阳,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战国大名带兵攻入京都的行动被称为“上洛”,上洛是诸如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追求的目标,如同中国春秋时期的“问鼎中原”(称霸诸侯);同样,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区被称为“洛中”。京都府内至今仍随处可见诸如“洛东”、“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阳”之类的地名。近年,日本还诞生了“洛阳学”,是专门用来研究古都洛阳的一门学科。 除了京都之外,奈良市在古代又被称为“平城京”,起初本打算仿照北魏的“平城京”;但北魏很快把首都迁到了洛阳,所以,奈良就仿照汉魏洛阳城建造了奈良的“平城京”。.

上洛和御館之亂 · 上洛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丰臣秀吉和御館之亂 · 丰臣秀吉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今川氏

今川氏()是日本鎌倉時代至江戶時代的武家氏族,發跡於三河國今川(現愛知縣西尾市今川町),最初於南北朝時代作為足利氏支援北朝對抗南朝,進入室町時代後繼續支持室町幕府,並且箝制鎌倉公方,永享之亂和享德之亂時依然支持幕府。戰國時代時則以駿河國和遠江國為根據地,擴展勢力至三河國,一度將收歸其下,與武田氏和後北條氏多次交戰後三方結盟。此後,以上洛為目標向西進軍,卻在桶狹間之戰中敗於織田信長,家督今川義元亦戰死,並且遭到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背叛,最終作為大名的今川氏滅亡,家督今川氏真則輾轉投靠不同的大名,其子孫在江戶時代則作為存續至明治維新後斷絕。.

今川氏和御館之亂 · 今川氏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伊達輝宗

伊達輝宗()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戰國大名。伊達氏第十六代當主,享年42歲。接受幕府將軍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的偏諱而取名為伊達輝宗。其祖父是伊達家第十四代當主伊達稙宗、其父親是伊達家第十五代當主伊達晴宗、其岳父是最上家第十代當主最上義守、其義兄是最上家第十一代當主最上義光、其妻是最上家第十代當主最上義守之女、最上家第十一代當主最上義光之妹最上義姬。家中身為次子,由於早年大哥岩城親隆被過繼到岩城家做為繼子,得而繼承伊達家家業。先後與最上氏、蘆名氏、田村家、後北條氏、織田氏當主交好。.

伊達輝宗和御館之亂 · 伊達輝宗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伊達政宗

伊達政宗(),奧羽伊達氏第17代家督。後人稱其為獨眼龍。安土桃山時代奧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戶時代仙台藩始祖。其父為出羽國米澤城主伊達家第十六代當主家督伊達輝宗,其母為最上家第十代當主家督最上義守之女、最上家第十一代當主家督最上義光之妹乃有「出羽之鬼姬」之稱的最上義姬。元服後字藤次郎。名政宗(與同族先祖第九代家督伊達政宗同名,九代家督政宗乃同氏中興之祖)即意味藤次郎政宗能成就霸業。官位為美作守、左京大夫、待從、越前守、右近衛權少將、陸奧守、權中納言,死後贈从二位。.

伊達政宗和御館之亂 · 伊達政宗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征夷大將軍和御館之亂 · 征夷大將軍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没有描述。

御館之亂和德川家康 · 德川家康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後北條氏

後北條氏是日本關東地方的氏族,特別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由於與鎌倉時代的執權北條氏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故特此區分,或以居城為名,被稱為小田原北條氏,原姓伊勢。家紋與北條氏一樣,同樣為三塊鱗(形狀稍有不同)。.

後北條氏和御館之亂 · 後北條氏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北條氏康

北條氏康()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大名。他以第三代家督的身份,領導後北条氏與室町幕府關東管領上杉氏、甲斐守護武田氏,以及關東地方和周邊諸侯爭鬥,使北条家在關東地方逐漸壯大。.

北條氏康和御館之亂 · 北條氏康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北條氏政

北條氏政(),是日本戰國時代及安土桃山時代關東地方的大名。第四代後北條氏當主,是北條氏康的長子。母親為今川氏親之女瑞溪院。正室為武田信玄之女黃梅院。養有兒子氏直、太田氏房、千葉直重、直定、源藏、勝千代。幼名為乙千代丸。官位是左京大夫及相模守。.

北條氏政和御館之亂 · 北條氏政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元龜

元龜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永祿之後,天正之前。指1570年到1573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昭。據《信長公記·卷六》,企圖要統一天下的織田信長,在元龜3年9月向足利義昭提出的17條之意見書中要求:「元龜年號實為不吉,應行改元,謹呈將軍裁示」。.

元龜和御館之亂 · 元龜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石田三成

石田三成()是日本戰國時代和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及大名,幼名佐吉,初名三也。父親是,正室是的女兒皎月院。近江坂田郡石田村人(今滋賀縣長濱市石田町),為豐臣政權的五奉行之一。.

御館之亂和石田三成 · 战国时代 (日本)和石田三成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御館之亂和織田信長 · 战国时代 (日本)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甲斐國

斐國(),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亦稱為甲州(こうしゅう)。其位置相當於現代日本行政區中的山梨縣。.

御館之亂和甲斐國 · 战国时代 (日本)和甲斐國 · 查看更多 »

直江兼續

江兼續()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初期之文武兼備的才將。父親是長尾政景的家臣樋口兼豐;先祖據傳是平安時代源義仲的忠臣義仲四天王之一的樋口兼光。 史料對於兼豐的身份有所爭議;根據米澤藩的記録《古代士籍》和《上田士籍》,樋口兼豐是長尾政景家老、上田執事;而根據《藩翰譜》,兼豊僅是管理薪炭的小吏。兼續的母親是上杉家重臣直江景綱的妹妹(也有說是信州豪族泉重歳的女兒)。兼續後來繼承直江氏;與片倉景綱、堀直政並稱「天下三陪臣」,為日本七柱槍之一。.

御館之亂和直江兼續 · 战国时代 (日本)和直江兼續 · 查看更多 »

相模國

模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相州、湘州。相模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神奈川縣(東北部份除外)。關於「相模」的「模」字,由於當時公文上的捺印以「摹」字表示,因此推測最初的寫法為「相摸」。.

御館之亂和相模國 · 战国时代 (日本)和相模國 · 查看更多 »

遠江國

遠江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遠州。遠江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静岡縣的西部。以东是日本东国。.

御館之亂和遠江國 · 战国时代 (日本)和遠江國 · 查看更多 »

駿河國

駿河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駿州。倒幕後的明治時期,駿府被改稱靜岡,而在1871年的廢藩置縣推行下,駿河國大部分被納入現今的靜岡縣,領域約為静岡縣的中部及東北部。.

御館之亂和駿河國 · 战国时代 (日本)和駿河國 · 查看更多 »

豐臣政權

豐臣政權(),或稱豐臣氏政權,是指日本自天正18年(1590年;一說天正13年/1585年)到慶長8年(1603年)為止,由豐臣秀吉建立的武家政權。.

御館之亂和豐臣政權 · 战国时代 (日本)和豐臣政權 · 查看更多 »

足利義昭

足利義昭()是日本足利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入佛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殺後,被细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後改名義昭。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南近江的六角義賢、若狹的武田義統與越前的朝倉義景等大名處苦苦哀求幫助他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才在尾張的織田信長幫助之後而得於1568年上洛而正式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甲斐的武田信玄、安藝的毛利元就、越後的上杉謙信、越前的朝倉義景、北近江的淺井長政、攝津大坂的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針對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1573年叛臣織田信長(信長1559年出仕室町幕府)率軍將足利義昭驅逐出京都並放逐到河內三好義繼居城若江城,足利幕府因反抗信長而毀滅。 足利義昭被信長趕出京都後,但他的將軍的官位並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義昭前往投奔安藝的毛利輝元。之後投靠羽柴秀吉;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曾經要求成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被足利義昭拒絕(此历史记载于《丰臣秀吉谱》,真实性尚未确认)。1588年義昭出家,辭去征夷大將軍一職,准三宮宣下,足利義昭於1597年逝世。.

御館之亂和足利義昭 · 战国时代 (日本)和足利義昭 · 查看更多 »

關原之戰

原之戰(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部出版書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廣義的戰國時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時代發生於美濃國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等組成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此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天下分け目の戦い),是戰國時代影響最重大的戰役。.

御館之亂和關原之戰 · 战国时代 (日本)和關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關東管領

東管領是日本南北朝時代至室町時代室町幕府的官職名,用於輔佐关东公方。當初稱作關東執事。关东公方的下部組織,但是任命權等在將軍手中。上杉憲顯就任以後,代代由其子孫世襲。.

御館之亂和關東管領 · 战国时代 (日本)和關東管領 · 查看更多 »

東海道

東海道()可以指:.

御館之亂和東海道 · 战国时代 (日本)和東海道 · 查看更多 »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元龟四年四月十二日,原名武田晴信,通稱太郎)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為清和源氏源義光的後代,甲斐武田家第19代家督,武田信虎之长子。母亲是甲斐國人眾的女儿大井之方,先室為扇谷上杉家大名上杉朝興之女,繼室為左大臣三條公賴之女三條之方。官位是從四位下、信濃守,大正時代贈从三位。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代名将,人稱「甲斐之虎」,與「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相模之獅」北條氏康齊名。在日本战国史上颇具影响。所举“风林火山”(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之军旗,语出《孙子兵法》,成了武田军的一种象征。.

御館之亂和武田信玄 · 战国时代 (日本)和武田信玄 · 查看更多 »

武田勝賴

武田勝賴(たけだ かつより)/ 諏訪勝賴(すわ かつより),為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甲斐戰國大名。甲斐武田家第20代家督,武田二十四將之一。 武田勝賴為武田信玄與其側室諏訪御料人所生,武田信玄的四男,最初繼嗣母家諏訪家,稱為諏訪四郎勝賴,及後領有信濃伊那谷高遠城,又被喚為伊奈勝賴。武田信玄曾替勝賴向足利義昭請求官位與偏諱的恩賞,但因織田信長的阻擾而未果。 信玄長男義信遭廢嫡病故,次兄海野信親為盲人與三兄信之早逝的因素,成為武田信玄選定的家督繼承人,在信玄辭世後繼承家督。.

御館之亂和武田勝賴 · 战国时代 (日本)和武田勝賴 · 查看更多 »

武藏國

武藏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武州。武藏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東京都(不含東京都的外島)及埼玉縣、神奈川縣的東北部。.

御館之亂和武藏國 · 战国时代 (日本)和武藏國 · 查看更多 »

永祿

永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弘治之後,元龜之前。指1558年到1569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輝、足利義榮、足利義昭。.

御館之亂和永祿 · 战国时代 (日本)和永祿 · 查看更多 »

本能寺之变

本能寺之變(本能寺の変)發生在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1582年6月21日),織田信長的家臣明智光秀于京都附近的桂川叛變,討伐位於本能寺的織田信長(1559年起出仕幕府)及其後繼者織田信忠,逼使兩人先後自殺。本能寺在事變時發生火災,令信長葬身火海且尸骨難存。.

御館之亂和本能寺之变 · 战国时代 (日本)和本能寺之变 · 查看更多 »

最上义光

最上义光(1546年2月1日(天文15年1月1日)-1614年2月26日(庆长19年1月18日)),足利将军家的一门斯波氏的支流。最上义守的长子为最上氏的11代當家,幼名白壽,通稱源五郎、二郎太郎、出羽侍從(受領名),別號羽州之狐、奧羽的驍將、虎將。妹妹是伊达辉宗的正室(伊达政宗的母亲)义姬(保春院)。.

御館之亂和最上义光 · 战国时代 (日本)和最上义光 · 查看更多 »

戰國大名

戰國大名(せんごくだいみょう)指日本戰國時代一元化支配數郡至數國領域的大名。.

御館之亂和戰國大名 · 战国时代 (日本)和戰國大名 · 查看更多 »

慶長

慶長是一個日本年號,接在文禄之後,元和之前。即公元1596年到1615年為止之間。這時代的天皇是後陽成天皇、後水尾天皇 。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康、德川秀忠。.

御館之亂和慶長 · 慶長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御館之亂和战国时代 (日本)之间的比较

御館之亂有132个关系,而战国时代 (日本)有28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7,杰卡德指数为8.85% = 37 / (132 + 286)。

参考

本文介绍御館之亂和战国时代 (日本)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