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徐訏和香港中學會考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徐訏和香港中學會考之间的区别

徐訏 vs. 香港中學會考

徐訏(拼音:xū 注音:ㄒㄩ),本名徐傳琮,字伯訏,著名作家、教授,以写作小说闻名,并以高产著称。. 香港中學會考(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縮寫為HKCEE,慣稱CE及會考,亦有用英文舊稱School Cert.;Hong Kong School Certificate Examination)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辦的其中一個公開試,於每年4、5月舉行,8月第二個星期公佈成績。 考生主要為七年制中學正在就讀中五的學生由學校代為報考,但亦有自修生自行報考。早期亦曾有為完成全部中學課程學生而設的中學會考。2009年的報考人數是119,007名,其中88,308名為學校考生;30,699名為自修生。而2010年「末代會考」(即最後一屆開放予應屆學校考生)的報考人數有127,162名,其中90,063名為學校考生;37,099名為自修生。 因香港教育改革,香港中學會考會由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代。2011年香港中學會考為最後一屆(俗稱「終極會考」,意指真正最後一次「末代會考」),並已於當年4月至5月期間舉行,考生只能以自修生身份報考而不會再開放予學校考生應考。 自1978年香港考試局接手舉辦會考,至2011年的34年間,共有約4,399,100名考生曾報考香港中學會考。.

之间徐訏和香港中學會考相似

徐訏和香港中學會考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香港中文大學鲁迅林语堂新詩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徐訏和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中學會考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鲁迅

鲁迅,本名周树人,原名樟寿,字豫才、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聞名於世,浙江绍兴人,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徐訏和鲁迅 · 香港中學會考和鲁迅 · 查看更多 »

林语堂

林语堂(),中華民國文學家、發明家。福建漳州龙溪人,生於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改为语堂,聖約翰大學英文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長。最後定居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長等職,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徐訏和林语堂 · 林语堂和香港中學會考 · 查看更多 »

新詩

新詩,又稱白話詩新詩、白話新詩、現代詩新詩、自由詩新詩,是一種於中國近現代、「五四運動」後開始產生、以白話文撰寫、與「舊詩」相對的新詩體。該詩體出現的主因是1917年由胡適主導的白話文運動(文學革命、新文學運動)。除以白話文撰寫之外,其特點是形式自由,不受傳統的格律要求限制,並深受西洋詩歌影響。其節奏、形式、題材的種類都有很多變化。.

徐訏和新詩 · 新詩和香港中學會考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徐訏和香港中學會考之间的比较

徐訏有36个关系,而香港中學會考有19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72% = 4 / (36 + 196)。

参考

本文介绍徐訏和香港中學會考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