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後龜山天皇和洪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後龜山天皇和洪武之间的区别

後龜山天皇 vs. 洪武

後龜山天皇(;,即正平2年/貞和3年? — 應永31年4月12日)是日本第99代天皇,1383年至1392年11月19日(即弘和3年/永德3年10月至元中9年/明德3年10月5日)在位。他也是南朝最後一代天皇。名熙成()。.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之间後龜山天皇和洪武相似

後龜山天皇和洪武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南北朝时代 (日本)弘和後小松天皇後圓融天皇後光嚴天皇元中稱光天皇應永

南北朝时代 (日本)

南北朝是指1331年至1392年間日本歷史上皇室分裂為南、北兩個天皇的時代,位於镰仓时代與室町時代之間。在這段時間裡,兩方有各自的皇位承傳,也各自有朝廷並立對峙。.

南北朝时代 (日本)和後龜山天皇 · 南北朝时代 (日本)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弘和

弘和(1381年二月十日至1384年四月二十八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南朝天皇是長慶天皇與後龜山天皇。.

弘和和後龜山天皇 · 弘和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後小松天皇

後小松天皇(;),是室町時代北朝的第6代天皇,也是日本正統歷史上的第100代天皇(在位:永德2年 / 弘和2年4月11日(1382年5月24日) - 應永19年8月29日(1412年10月5日)),諱幹仁()。在位期間南北朝獲得了統一。 後小松天皇是後圓融天皇第一皇子。其生母是內大臣三條公忠之女,通陽門院三條嚴子。後小松天皇從小在日野西資教家中長大,1382年時移居到足利義滿家,同年接受父親後圓融天皇的讓位,成為天皇。當時雖然由後圓融上皇開設院政,但事實上朝廷已經威權掃地,室町幕府的將軍足利義滿擁有淩駕於上皇的權力。後圓融上皇對此非常不滿,同足利義滿的關係惡劣,兩人經常發生衝突。三條嚴子生下後小松天皇後不久,後圓融天皇懷疑其與足利義滿通姦,將嚴子毆打了一頓。作家海音寺潮五郎據此懷疑後小松天皇可能是足利義滿的私生子。 後小松天皇早期就是在上皇與幕府將軍勾心鬥角這種險惡的狀態下度過的。在後小松天皇即位後第十年(1392年),南北朝宣告統一,南朝的後龜山天皇以兩統迭立為條件,交出三神器並且退位。後龜山天皇退隱到了京都的大覺寺,被尊為「太上天皇」。根據當時的協定,後小松天皇的繼承者必須是後龜山天皇的兒子,而且以後的繼位者應該以南(大覺寺統)、北(持明院統)兩統輪流的方式來排定。不過後來朝廷卻遵照足利義滿的意向,違反了這個約定,在1412年讓後小松天皇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實仁親王,以致於後來大覺寺統方面的人士強烈不滿。此後的很長一段時期裡,大覺寺統的皇族後代,尤其是小倉宮一族,試圖奪回皇位,是為後南朝運動。 後小松天皇在位期間,足利義滿權力極高,天皇和朝廷僅僅只是個傀儡而已。足利義滿對明朝貿易時自稱「日本國王源道義」。甚至在明朝使者來日時,不知日本有後小松天皇的存在,僅知道日本的統治者是足利義滿。此後的室町幕府將軍也都被明朝稱為「日本國王」。顯然幕府的地位凌駕在天皇之上,當然這也是因義滿自認後小松天皇之所以可以登上天皇之位以及統一日本,都是他幫忙的關係。1408年足利義滿逝世的時候,後小松天皇甚至向義滿追贈「鹿苑院太上法皇」這個只有皇室成員才能擁有的稱號,但是足利義持在斯波義將的強烈反對下,為父親辭去了這個追號。 後小松天皇之子稱光天皇早逝,因此他又另立了與北朝有血緣關係的後花園天皇,確立了持明院統在天皇繼承上的正統性。實行二十餘年院政的後小松天皇在1433年過世,葬在深草北陵。 他被追稱為「後小松院」,是緣自於光孝天皇。光孝天皇被稱為「小松帝」,由自己哥哥文德天皇之孫陽成天皇手中得到皇位,從此帝系就由他這一族傳下去。而現在為了表示北朝一族延續的正統性,因此以後小松的稱號來顯出這樣強烈的意志。.

後小松天皇和後龜山天皇 · 後小松天皇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後圓融天皇

後圓融天皇(;1359年1月11日 - 1393年6月6日),諱緒仁(),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北朝第五代天皇(在位:建德2年 / 應安4年3月23日(1371年4月9日) - 弘和2年 / 永德2年4月11日(1382年5月24日))。.

後圓融天皇和後龜山天皇 · 後圓融天皇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後光嚴天皇

後光嚴天皇(;延元3年 / 曆應元年3月2日(1338年3月23日) - 文中3年 / 應安7年1月29日(1374年3月12日)),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北朝第四代天皇(在位:正平8年 / 文和元年8月17日(1352年9月25日) - 建德2年 / 應安4年3月23日(1371年4月9日)),諱彌仁()。.

後光嚴天皇和後龜山天皇 · 後光嚴天皇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元中

元中(1384年四月二十八日至1392年九年十月五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南朝天皇是後龜山天皇。.

元中和後龜山天皇 · 元中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稱光天皇

稱光天皇(;)日本室町時代的天皇,為第101代天皇,在位:1412年10月5日 - 1428年8月30日。諱躬仁(),後改名為實仁()。.

後龜山天皇和稱光天皇 · 洪武和稱光天皇 · 查看更多 »

應永

應永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明德之後,正長之前。指1394年到1427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小松天皇、稱光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滿、足利義持、足利義量。在所有日本年號之中、應永的期間長度僅次於昭和、明治,位列第三(共35年),並且是一世一元制導入以前最長的。.

後龜山天皇和應永 · 應永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後龜山天皇和洪武之间的比较

後龜山天皇有66个关系,而洪武有10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4.73% = 8 / (66 + 103)。

参考

本文介绍後龜山天皇和洪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