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後醍醐天皇和日本佛教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後醍醐天皇和日本佛教之间的区别

後醍醐天皇 vs. 日本佛教

後醍醐天皇(;,即正應元年十一月初二 — 延元四年/曆應二年八月十六)為日本第九十六代天皇(1318年3月29日—1336年9月18日在位),諱尊治()。. 日本的佛教在飛鳥時代傳入,並於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開始發展,為漢傳佛教的一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中国佛教已经消失的宗派如真言宗、三论宗等,在日本反而传承至今。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調查,日本神道教約佔日本人口比率99%,佛教徒約佔人口的80%。許多的日本人不參與任何宗教組織,只參與婚喪喜慶與祭祀等傳統上的宗教儀式,還有不少年輕人就算參加宗教儀式,但卻自認為不可知論者,甚至是無神論者。.

之间後醍醐天皇和日本佛教相似

後醍醐天皇和日本佛教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南北朝时代 (日本)大和國室町幕府室町时代京都延曆寺建武新政鎌倉時代足利尊氏镰仓市比叡山攝津國

南北朝时代 (日本)

南北朝是指1331年至1392年間日本歷史上皇室分裂為南、北兩個天皇的時代,位於镰仓时代與室町時代之間。在這段時間裡,兩方有各自的皇位承傳,也各自有朝廷並立對峙。.

南北朝时代 (日本)和後醍醐天皇 · 南北朝时代 (日本)和日本佛教 · 查看更多 »

大和國

大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和州。大和國的領域相當於現在的奈良縣。又可表記「大倭国」、「倭国」、「大養徳」、「大倭」。やまYama是山的意思。源自古日本的山岳信仰,大和亦能代表整個日本民族和國家。.

大和國和後醍醐天皇 · 大和國和日本佛教 · 查看更多 »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开设,终于1573年,其间共经历16代室町征夷大将军(由於第10和12代將軍是同一人,所以有說是15代)。室町幕府雖然長達二百多年,但有一半時間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幕府並無能力去控制擁兵自重的大名,日本步入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战国时代。.

室町幕府和後醍醐天皇 · 室町幕府和日本佛教 · 查看更多 »

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

室町时代和後醍醐天皇 · 室町时代和日本佛教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和後醍醐天皇 · 京都和日本佛教 · 查看更多 »

延曆寺

延曆寺是位于滋賀縣大津市坂本本町的一個寺院。位于比叡山內。不少名僧出身該寺,有「日本佛教之母山」的美稱,由於在戰國時代曾因庇護淺井長政跟朝倉義景的軍隊而遭織田信長焚燬,所以也常在宗教、歷史文學作品中出現。該寺登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中。 2010年5月21日,延暦寺初代座主義真的彩色肖像畫在京都仁和寺被確認尋獲,由於比叡山在遭大名織田信長焚毀,損失許多史料與文物,這回發現義真肖像畫很具歷史意義。.

延曆寺和後醍醐天皇 · 延曆寺和日本佛教 · 查看更多 »

建武新政

鎌倉幕府滅亡後,1333年(南朝元弘3年、北朝正慶2年)6月後醍醐天皇重新即位,1334年改元「建武」,天皇的權力也進一步得到集中,設置中央最高機關記錄所、雜訴決斷所,重整天皇親政的政治機構,史称建武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武一直是中興的象徵。近年來的歷史學家都記成「建武政權」。 後醍醐天皇在朝廷的一切新政,未能滿足武士的要求,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貴族,引起武士階層的普遍不滿、1336年(建武3年)、倒幕大將足利尊氏率兵反叛,很快攻陷京都、建武政權終告瓦解。.

建武新政和後醍醐天皇 · 建武新政和日本佛教 · 查看更多 »

鎌倉時代

傳・源頼朝肖像 鎌倉・高德院大佛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是日本歷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於1192年(建久三年)镰仓幕府成立,终於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141年。 关于镰仓幕府建立期,有诸说:.

後醍醐天皇和鎌倉時代 · 日本佛教和鎌倉時代 · 查看更多 »

足利尊氏

足利尊氏(),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出生於下野国(今栃木縣)是足利貞氏的次子,母親是上杉清子。元服之後接受了鐮倉幕府的執權得宗家北條高時的偏諱「高」字,取名高氏。 1333年(元弘3年),後醍醐天皇在伯耆船上山舉兵反對鐮倉幕府。鐮倉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往鎮壓,但足利高氏在丹波國篠村的八幡宮宣佈脫離幕府,支持后醍醐天皇,並攻破幕府設在京都的六波羅探題(元弘之乱)。不久以後鐮倉幕府滅亡。足利高氏被後醍醐天皇當作討幕的第一功臣,天皇將自己名字「尊治」中的「尊」字賜給了他,從此以後,改名足利尊氏。 後醍醐天皇實施建武新政,失去了武士階層的支持。北條氏的餘黨在關東發動中先代之乱。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當時鎮守鐮倉,形勢危急,尊氏率軍救援直義。尊氏在平定中先代之亂後,擁兵自重,這使足利尊氏與天皇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尊氏在鐮倉發動延元之亂,率部前往京都,驅逐天皇於比叡山;但不久天皇糾集勢力反撲,尊氏逃往九州島。隨後以大宰府天滿宮為據點再次反攻,通过凑川之战击败楠木正成、新田義貞,攻佔京都,滅亡建武政權。擁立光明天皇,並成為征夷大將軍,開設幕府。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開設南朝朝廷,與幕府對抗。 室町幕府早期是由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義一起執政的雙頭政治。後來二人對立,发生观应扰乱。此後尊氏為攻滅南朝等反對勢力而奔走,試圖鞏固幕府的統治,在他去世前,南朝已沒有足以攻滅北朝之武力。尊氏於1358年病故,由子足利義詮接任將軍。 足利尊氏由於反叛天皇,在二戰前受皇國史觀的影響,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逆賊」。然而在戰後由於歷史觀的變遷,有不少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

後醍醐天皇和足利尊氏 · 日本佛教和足利尊氏 · 查看更多 »

镰仓市

鎌倉市()位於日本神奈川县三浦半島西面,是人口約為18萬人的小型城市。.

後醍醐天皇和镰仓市 · 日本佛教和镰仓市 · 查看更多 »

比叡山

比叡山,別称叡山、北嶺、天台山等,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東北隅的山--,由大比叡岳(標高848公尺)和四明岳(標高839公尺)所組成,最高點位於鄰縣滋賀縣大津市境內。.

後醍醐天皇和比叡山 · 日本佛教和比叡山 · 查看更多 »

攝津國

攝津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攝州。攝津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的大阪市(鶴見區、生野區、平野區、東住吉區各區的一部份除外)、堺市的北部、北攝地域、神戶市的須磨區以東(北區淡河町除外)。 在現今的日本,大阪府、兵庫縣等地仍存在以攝津為地名或車站名,如大阪高速鐵道的攝津站(摂津駅)、南攝津站(南摂津駅),JR京都線的攝津富田站(摂津富田駅)與JR神戶線的攝津本山站(摂津本山駅)。.

後醍醐天皇和攝津國 · 攝津國和日本佛教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後醍醐天皇和日本佛教之间的比较

後醍醐天皇有101个关系,而日本佛教有18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4.23% = 12 / (101 + 183)。

参考

本文介绍後醍醐天皇和日本佛教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