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後醍醐天皇和成良親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後醍醐天皇和成良親王之间的区别

後醍醐天皇 vs. 成良親王

後醍醐天皇(;,即正應元年十一月初二 — 延元四年/曆應二年八月十六)為日本第九十六代天皇(1318年3月29日—1336年9月18日在位),諱尊治()。. 成良親王(),是日本鎌倉時代後期及南北朝時代的皇族,生父母是後醍醐天皇及阿野廉子,同母兄弟有恒良親王、義良親王(後村上天皇)。.

之间後醍醐天皇和成良親王相似

後醍醐天皇和成良親王有(在联盟百科)15共同点: 南北朝时代 (日本)中先代之亂延元建武 (後醍醐天皇)建武新政征夷大將軍後村上天皇嘉曆元弘光明天皇鎌倉時代護良親王足利尊氏阿野廉子正慶

南北朝时代 (日本)

南北朝是指1331年至1392年間日本歷史上皇室分裂為南、北兩個天皇的時代,位於镰仓时代與室町時代之間。在這段時間裡,兩方有各自的皇位承傳,也各自有朝廷並立對峙。.

南北朝时代 (日本)和後醍醐天皇 · 南北朝时代 (日本)和成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中先代之亂

中先代之乱(日语:なかせんだいのらん)发生于1335年(建武2年)7月,是镰仓幕府第14代执权北条高时的遗孤北条时行在御内人诹访赖重的拥立下,为了再兴镰仓幕府而发动的叛乱。因为当时镰仓被视为武家政权的正统根据地而叛军曾一度占领镰仓,因此也被视为一个政权。从时间上,处于先代北条氏政权和后代足利氏政权之间,所以被称为“中先代”。叛军对镰仓的占领仅20余日,所以又被称为“廿日先代”。.

中先代之亂和後醍醐天皇 · 中先代之亂和成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延元

延元(1336年二月二十九日至1340年四月二十八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南朝天皇是後醍醐天皇與後村上天皇。.

延元和後醍醐天皇 · 延元和成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建武 (後醍醐天皇)

建武(1334年一月二十九日至1338年八月二十八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與光明天皇。.

建武 (後醍醐天皇)和後醍醐天皇 · 建武 (後醍醐天皇)和成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建武新政

鎌倉幕府滅亡後,1333年(南朝元弘3年、北朝正慶2年)6月後醍醐天皇重新即位,1334年改元「建武」,天皇的權力也進一步得到集中,設置中央最高機關記錄所、雜訴決斷所,重整天皇親政的政治機構,史称建武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武一直是中興的象徵。近年來的歷史學家都記成「建武政權」。 後醍醐天皇在朝廷的一切新政,未能滿足武士的要求,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貴族,引起武士階層的普遍不滿、1336年(建武3年)、倒幕大將足利尊氏率兵反叛,很快攻陷京都、建武政權終告瓦解。.

建武新政和後醍醐天皇 · 建武新政和成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征夷大將軍和後醍醐天皇 · 征夷大將軍和成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後村上天皇

後村上天皇(;嘉曆3年(1328年)-正平23年/應安元年3月11日(1368年3月29日))為日本第九十七代天皇((延元4年/曆應2年8月15日)1339年9月18日—1368年3月29日在位),也是南朝第2任天皇(在位:延元4年/曆應2年8月15日(1339年9月18日) - 正平23年/應安元年3月11日)。初名義良(のりよし / のりなが),後改憲良。 他是後醍醐天皇的第七皇子,為阿野廉子所生。 1911年(明治44年),日本政府確認南朝朝廷這一系的天皇為正統,後村上天皇被當作日本歷史上的第97代天皇。.

後村上天皇和後醍醐天皇 · 後村上天皇和成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嘉曆

嘉曆(1326年四月二十六日至1329年八月二十九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高時、北條貞顯與北條守時。.

嘉曆和後醍醐天皇 · 嘉曆和成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元弘

元弘(1331年八月九日至1334年一月二十九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守時。.

元弘和後醍醐天皇 · 元弘和成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光明天皇

光明天皇(,元亨元年12月23日(1322年1月11日) - 天授6年/康曆2年6月24日(1380年7月26日)),在位:延元元年/建武3年8月15日(1336年9月20日)- 正平3年/貞和4年10月27日(1348年11月18日))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北朝第2代天皇。諱豐仁()。 光明天皇是後伏見天皇的第二子。其生母廣義門院西園寺寧子,是西園寺公衡的女兒。1335年,足利尊氏在鐮倉反叛後醍醐天皇,次年在湊川之戰中打敗朝廷軍,攻佔京都,後醍醐天皇攜三神器逃往比叡山的延曆寺對抗足利尊氏。8月15日,足利尊氏根據光嚴上皇的院宣,宣佈廢黜後醍醐天皇並遙尊其為上皇,擁立豐仁即位,是為光明天皇,建立北朝朝廷。後醍醐天皇則於12月21日逃往吉野,建立南朝朝廷。日本歷史進入了「一天二帝南北京」的南北朝時代。 光明天皇登基時並沒有持有三神器,僅僅只是根據光嚴上皇的院宣而即位。北朝朝廷根據平安時代末期後鳥羽天皇也在沒有三神器情況下依據後白河法皇院宣登基的先例而作出了如此決定。光明天皇即位後,由兄長光嚴上皇開設院政。同時,足利尊氏在京都設立室町幕府,室町時代開始。 1348年陰曆10月27日,光明天皇讓位給了光嚴上皇的第一皇子,是為崇光天皇。崇光天皇尊之為上皇。 1351年室町幕府發生觀應擾亂,足利直義投奔南朝並大敗北朝軍。在此壓力下,足利尊氏決定與足利直義達成和解,並廢除了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史稱正平一統。光明上皇也同其他一些北朝系皇族成員一起被幽禁。次年後村上天皇派楠木正儀擊敗足利義詮,佔領京都,被囚禁的光明上皇連同光嚴上皇、崇光天皇、皇太子直仁親王一起落入了南朝軍的手裡,押解到了後村上天皇在賀名生(今奈良縣五條市)的行宮囚禁。 此次事件後,足利義詮決定復辟北朝朝廷,並以光明上皇的母親西園寺寧子(廣義門院)的名義發佈院宣,立光嚴天皇的第三皇子彌仁親王即位,是為後光嚴天皇。西園寺寧子則被尊為治天之君,管理朝政。 1355年,光明上皇回到京都,此後落髮出家。1380年陰曆6月24日駕崩。.

光明天皇和後醍醐天皇 · 光明天皇和成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鎌倉時代

傳・源頼朝肖像 鎌倉・高德院大佛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是日本歷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於1192年(建久三年)镰仓幕府成立,终於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141年。 关于镰仓幕府建立期,有诸说:.

後醍醐天皇和鎌倉時代 · 成良親王和鎌倉時代 · 查看更多 »

護良親王

護良親王(,延慶元年-建武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是鎌倉時代後期至建武新政時期的人物,建武新政府的征夷大將軍。父親是後醍醐天皇,母親是源師親之女親子,妻是北畠親房之女。被稱為大塔宮。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天台座主,身兼皇子、軍事家,政治家,僧人多重身份,日本以南朝為正統的重要代表人物。.

後醍醐天皇和護良親王 · 成良親王和護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足利尊氏

足利尊氏(),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出生於下野国(今栃木縣)是足利貞氏的次子,母親是上杉清子。元服之後接受了鐮倉幕府的執權得宗家北條高時的偏諱「高」字,取名高氏。 1333年(元弘3年),後醍醐天皇在伯耆船上山舉兵反對鐮倉幕府。鐮倉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往鎮壓,但足利高氏在丹波國篠村的八幡宮宣佈脫離幕府,支持后醍醐天皇,並攻破幕府設在京都的六波羅探題(元弘之乱)。不久以後鐮倉幕府滅亡。足利高氏被後醍醐天皇當作討幕的第一功臣,天皇將自己名字「尊治」中的「尊」字賜給了他,從此以後,改名足利尊氏。 後醍醐天皇實施建武新政,失去了武士階層的支持。北條氏的餘黨在關東發動中先代之乱。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當時鎮守鐮倉,形勢危急,尊氏率軍救援直義。尊氏在平定中先代之亂後,擁兵自重,這使足利尊氏與天皇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尊氏在鐮倉發動延元之亂,率部前往京都,驅逐天皇於比叡山;但不久天皇糾集勢力反撲,尊氏逃往九州島。隨後以大宰府天滿宮為據點再次反攻,通过凑川之战击败楠木正成、新田義貞,攻佔京都,滅亡建武政權。擁立光明天皇,並成為征夷大將軍,開設幕府。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開設南朝朝廷,與幕府對抗。 室町幕府早期是由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義一起執政的雙頭政治。後來二人對立,发生观应扰乱。此後尊氏為攻滅南朝等反對勢力而奔走,試圖鞏固幕府的統治,在他去世前,南朝已沒有足以攻滅北朝之武力。尊氏於1358年病故,由子足利義詮接任將軍。 足利尊氏由於反叛天皇,在二戰前受皇國史觀的影響,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逆賊」。然而在戰後由於歷史觀的變遷,有不少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

後醍醐天皇和足利尊氏 · 成良親王和足利尊氏 · 查看更多 »

阿野廉子

阿野廉子(あの やすこ/かどこ,),鎌倉時代後期、南北朝時代後宮、女院,後醍醐天皇寵妃,後村上天皇(義良親王)、恒良親王、成良親王、祥子内親王、惟子内親王的生母。受院号宣下,号新待賢門院,称三位局。 父右近衛中将阿野公廉,母不詳,後为洞院公賢養女。阿野家是出自藤原北家閑院流的公家,阿野全成外孫阿野实直为始祖。.

後醍醐天皇和阿野廉子 · 成良親王和阿野廉子 · 查看更多 »

正慶

正慶(1332年四月二十八日至1333年五月二十五日)是日本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與光嚴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守時。.

後醍醐天皇和正慶 · 成良親王和正慶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後醍醐天皇和成良親王之间的比较

後醍醐天皇有101个关系,而成良親王有3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5,杰卡德指数为11.45% = 15 / (101 + 30)。

参考

本文介绍後醍醐天皇和成良親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