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征夷大將軍和淺井氏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征夷大將軍和淺井氏之间的区别

征夷大將軍 vs. 淺井氏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淺井氏()是日本鎌倉時代至江戶時代的武家氏族,發跡於近江國丁野(現滋賀縣長濱市內),原本為京極氏的家臣,後來取代主家在北近江的地位,雖然一度臣服於南近江的六角氏,及後再擊敗六角氏擴展勢力,雖然一度與織田氏結盟,可是最終選擇與朝倉氏聯手對抗織田,然而在姊川之戰敗給織田信長後勢力大幅衰退,最終在小谷城之戰中毀滅。其後,淺井長政與阿市誕下的長女淺井茶茶(淀殿)嫁給豐臣秀吉、次女淺井初(常高院)嫁給京極高次和三女淺井江(崇源院)則嫁給德川秀忠,其中茶茶和江在關原之戰和大坂之陣等多場戰役中均處於敵對狀態,初則作為豐臣氏與德川氏之間的調停人,盡力讓兩大勢力和平共處,三人對於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形勢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之间征夷大將軍和淺井氏相似

征夷大將軍和淺井氏有(在联盟百科)56共同点: 加藤清正大坂之役大永天文 (後奈良天皇)太閤奈良時代室町幕府室町时代安土桃山时代上杉景勝严岛神社丰臣秀吉三好長慶平安时代幕府 (日本)京都德川家康德川家光德川秀忠德川氏北條氏嘉吉前田利家石田三成福島正則織田信長織田信雄織田秀信甲斐國鎌倉時代...豐臣秀賴豐臣秀次豐臣氏足利義輝足利義昭近江國藤原氏關原之戰關白松永久秀毛利輝元永祿永正江户幕府江户时代淀殿清和源氏清洲會議朝倉氏本能寺之变明應文明 (後土御門天皇)日本日本皇室播磨國慶長 扩展索引 (26 更多) »

加藤清正

加藤清正(,即永祿5年6月24日—慶長16年6月24日)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武將和大名,幼名虎之助,是初代熊本藩主。異名鬼加藤、地震加藤。.

加藤清正和征夷大將軍 · 加藤清正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大坂之役

大坂之役是江戶時代早期(1614年-1615年,慶長19年-慶長20年)江戶幕府消滅豐臣家的戰爭,是戰國時期的最終戰役,戰爭主要範圍是大坂城附近(今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坂冬之陣以及1615年5月的大坂夏之陣(6月4日,即農曆五月八日結束),最常用的說法是大坂之陣,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著書稱為大坂之役。 大坂即今日的大阪,在代表武士時代結束的明治維新時,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諱,所以於明治三年(1870年)更名為「大阪」。在正體漢字地區,因為「坂」字未收錄於Big5編碼中,所以許多業者(例如光榮出品的戰國遊戲系列中文版)常以「阪」字代替,以致現時仍然有不少華人誤植為「大阪之陣」。.

大坂之役和征夷大將軍 · 大坂之役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大永

大永為日本年號之一。在永正之後,享祿之前。指1521年到1527年的期間。就任天皇是後柏原天皇及後奈良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稙、足利義晴。.

大永和征夷大將軍 · 大永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天文 (後奈良天皇)

天文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享祿之後,弘治之前。指1532年到1554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奈良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晴、足利義輝。.

天文 (後奈良天皇)和征夷大將軍 · 天文 (後奈良天皇)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太閤

太閤,正式名稱為太閤下,狹義上是對已經將攝政、關白官位讓給子弟的前攝政、關白,廣義上也可以指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這三個官職在古代日本統稱三公)。同攝政、關白一樣,太閤的敬稱為殿下,一般稱為太閤殿下。 出家的太閤稱為禪定太閤,簡稱禪閤。.

太閤和征夷大將軍 · 太閤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奈良時代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是日本历史的一段时期,始于元明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城京(奈良),终于桓武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安京(京都),年代因首都而得名。由于人们希望借助佛教来达到镇护国家的目的,天平文化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

奈良時代和征夷大將軍 · 奈良時代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开设,终于1573年,其间共经历16代室町征夷大将军(由於第10和12代將軍是同一人,所以有說是15代)。室町幕府雖然長達二百多年,但有一半時間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幕府並無能力去控制擁兵自重的大名,日本步入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战国时代。.

室町幕府和征夷大將軍 · 室町幕府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

室町时代和征夷大將軍 · 室町时代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安土桃山时代

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是1568年至1603年之間,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起於織田信長上洛扶植最後一位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為其傀儡,終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桃山城(又稱「伏見城」)為名。 他們作為強大的強勢大名,擊敗了其他大名,統一了日本,成為統一日本的實際政權的領導人。三位主要人物相繼成為這個時期的主導者:織田信長(1568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1582年至1598年)、德川家康(1598年至1603年)。他們透過與京都朝廷的合作取得政治上的實權,並以天皇的名義征伐全國其他不服從的大名,即中國所說之「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時甚至也可以說,武家政權的首領才是當時代事實上日本的皇帝。.

安土桃山时代和征夷大將軍 · 安土桃山时代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上杉景勝

上杉景勝(、弘治元年11月27日-元和9年3月20日)。日本戰國時代、織豐政權和江戶時代的大名,岀羽米澤藩初代藩主。生父是上杉謙信的遠親長尾政景,母親是同族的上杉謙信的姊姊仙桃院,幼名卯松、通稱「喜平次」,元服後名為長尾顯景,生父死後成為上杉謙信的養子。正室是武田信玄的女兒菊姬,與菊姬之間沒有孩子,與側室四辻公遠的女兒桂岩院(原名不詳)生有一子上杉定勝,子嗣只有庶子定勝一人。.

上杉景勝和征夷大將軍 · 上杉景勝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严岛神社

嚴島神社()一般是指位於日本廣島縣廿日市市境內島嶼 —— 嚴島(舊名宮島)的神社。神社創建於約公元593年,擁有約一千四百年的歷史,為日本國內其他約五百座嚴島神社的總本社。神社主要祭奉宗像三女神(田心姬命、市杵島姬命、湍津姬命),其中嚴島之名即來自市杵島姫命(いちきしまひめのみこと/Ichikishima Himenomikoto)。嚴島神社修築於瀨戶內海海濱的潮間帶上,神社前方立於海中的大型鳥居是被譽為「日本三景」之一,為嚴島境內最知名的地標。嚴島神社的大部分建築結構均被日本政府列為國寶,神社亦收藏許多國寶級的文物。神社在1996年時與後方彌山的原始林區登錄於世界遺產名單中。.

严岛神社和征夷大將軍 · 严岛神社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丰臣秀吉和征夷大將軍 · 丰臣秀吉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三好長慶

三好長慶(、大永2年2月13日-永祿7年7月4日)為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室町幕府的相伴眾、管領代。三好元長長男。三好義賢、安宅冬康、十河一存、野口冬長之兄。正室是波多野稙通女兒,側室是遊佐長教女兒。長男義興,另立養子義繼。.

三好長慶和征夷大將軍 · 三好長慶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平安时代和征夷大將軍 · 平安时代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幕府 (日本)

幕府()是指日本歷史上由征夷大將軍(俗稱幕府將軍,簡稱將軍)領導與統治的武家政權,為日本特有國情下所產生的的政治體制,從1185年源平合戰結束時開始,至1867年明治維新時結束,歷經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的三個幕府時期,時間總長682年。 日本有著長期軍人(武家)执政的歷史,軍事強人以統治天下為志向,開設最高指揮機構「幕府」,類似於現代所稱的軍政府。征夷大將軍必須由天皇任命,表面上是天皇的臣子,但大部分均為世襲,且從凌駕正規的朝廷體系後來慢慢變成正規的朝廷體系之內的一部份(公家);由於當時日本實施封建統治,征夷大將軍並不會直接掌控全國,而是會分封采邑給諸有力的武士,征夷大將軍的地位則等同為天下之共主,事實上也就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治国。另一方面,由於天皇在當時的地位神聖,即使擔任征夷大將軍的氏族有所更迭,也沒有外人敢直接篡奪天皇大位。日本這種特殊的政治體制,迥异於同時代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中国歷史时代将軍出征在外,辦公的府署设在帐幕内,因而称為「幕府」。該詞傳入日本後,成為了近卫大将的汉名。之后右近卫大将源赖朝担任征夷大将军,因为是“大将军”,所以征夷大将军远征蝦夷时的本营也被称作「幕府」。战时的司令部,和平时期的政策发出地,实质上是武家政权的政府机关。江戶時代中期以後,随着朱子理学的普及,研究漢學與儒学者的推廣,人們把征夷大將軍治事之處稱做「幕府」,意義變成了政府機構。有人認為「鎌倉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實上是現代用詞而由後世使用;當時人們並未稱呼過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將軍府署機構為「幕府」。.

幕府 (日本)和征夷大將軍 · 幕府 (日本)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和征夷大將軍 · 京都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没有描述。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康 · 德川家康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光

德川家光(),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次子,母為崇源院。家光有一位異母兄長,名叫長松丸,但是夭折。同母弟德川忠長(駿河大納言);同母的姐姐有千姬、珠姬(子子姬)、勝姬、初姬,同母的妹妹和姬(和子,幼名松姬,後水尾天皇的中宮東福門院)。異母弟保科正之(側室阿靜之方所生)。乳名竹千代。 乳母是春日局。乳弟兄是稻葉正勝和稻葉正吉(春日局所生的兄弟)。 正室是關白鷹司信房的女兒鷹司孝子,側室約八人。 在德川幕府十五代將軍裡頭,是正室所生的將軍,雖說共有初代家康、三代家光以及末代慶喜等三名,但這幾位當中,真正由已擔任將軍的父親與正室(御台所)所生下的嗣子,只有德川家光一位而已。.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光 · 德川家光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德川秀忠

德川秀忠(),日本江戶幕府的第二代將軍(1605年-1632年),1616年至1632年實際掌權。是初代將軍德川家康三子,母親為側室西鄉局,幼名長丸。因為大哥松平信康早年1579年被迫切腹自盡,二哥結城秀康又於1584年的小牧長久手之戰後,作為父親家康與羽柴秀吉達成議和的條件之一,以養子的身分(實際上是人質)交給秀吉,於是身為三男的秀忠便成為德川家的後繼者。.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秀忠 · 德川秀忠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德川氏

德川氏(),是由德川家康創始的日本姓氏。.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氏 · 德川氏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北條氏

北條氏是日本鎌倉幕府的執權(實質為幕府的最高執行人),伊豆國的貴族,自稱出自平高望。自從協助源賴朝消滅平氏,自第二代北條義時執權起,便掌握了鎌倉幕府的實權,之後每代以不同的手法使幕府將軍下台,其後更使親本成為了將軍。第八代執權北條時宗曾應付元朝的入侵。第九代執權北條貞時在平禪門之亂消滅了內管领平賴綱(他是时宗心腹)。 在第16代執權北條守時時期遭到了足利尊氏和新田義貞的討伐,鎌倉府被攻陷,北條氏的執權於1333年正式完結。其後北條氏嘗試在日本各地再次起兵,可是每次以失敗而終。之後的子孫以橫井氏的身分為南朝效力,但詳細不明。其中一個子孫以是幕末熊本藩的藩士橫井小楠。.

北條氏和征夷大將軍 · 北條氏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嘉吉

嘉吉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永享之後,文安之前。指1441年到1444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花園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教、足利義勝。.

嘉吉和征夷大將軍 · 嘉吉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前田利家

前田利家(),日本戰國時代武將。父親是前田利昌,母親是長齡院,兄前田利久。幼名犬千代,元服後稱前田又左衞門利家,年輕時是著名的傾奇者。豐臣政權下五大老之一,加賀藩始祖。.

前田利家和征夷大將軍 · 前田利家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石田三成

石田三成()是日本戰國時代和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及大名,幼名佐吉,初名三也。父親是,正室是的女兒皎月院。近江坂田郡石田村人(今滋賀縣長濱市石田町),為豐臣政權的五奉行之一。.

征夷大將軍和石田三成 · 淺井氏和石田三成 · 查看更多 »

福島正則

福島正則(、永祿四年-寬永元年七月十三)是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的武將和大名。父親是福島正信,母親是豐臣秀吉的叔母。幼名市松。.

征夷大將軍和福島正則 · 淺井氏和福島正則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征夷大將軍和織田信長 · 淺井氏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雄

織田信雄()是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的武將。織田信長的次男。出家以後號為常真。幼名叫茶筅丸(因為頭髪像茶筅一樣而命名)。別名北畠具丰、信意。在繼承北畠家的時期被尊稱為御本所。兒子有織田秀雄、織田高雄、織田信良、織田高長、織田信為、織田良雄。.

征夷大將軍和織田信雄 · 淺井氏和織田信雄 · 查看更多 »

織田秀信

織田秀信((天正8年—慶長10年五月初八)),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武將,洗禮名彼得。祖父為織田信長,父為織田信忠。關原之戰時反抗德川家康,被流放至死。.

征夷大將軍和織田秀信 · 淺井氏和織田秀信 · 查看更多 »

甲斐國

斐國(),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亦稱為甲州(こうしゅう)。其位置相當於現代日本行政區中的山梨縣。.

征夷大將軍和甲斐國 · 淺井氏和甲斐國 · 查看更多 »

鎌倉時代

傳・源頼朝肖像 鎌倉・高德院大佛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是日本歷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於1192年(建久三年)镰仓幕府成立,终於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141年。 关于镰仓幕府建立期,有诸说:.

征夷大將軍和鎌倉時代 · 淺井氏和鎌倉時代 · 查看更多 »

豐臣秀賴

豐臣秀賴(),豐臣秀吉之子,側室--(--夫人)所生,幼名拾丸。娶德川秀忠之女千姬为妻,但和側室之間生有國松與天秀尼,官至從一位右大臣,豐臣政權的第三代家督。.

征夷大將軍和豐臣秀賴 · 淺井氏和豐臣秀賴 · 查看更多 »

豐臣秀次

豐臣秀次()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名、關白,豐臣政權的第二代家督。.

征夷大將軍和豐臣秀次 · 淺井氏和豐臣秀次 · 查看更多 »

豐臣氏

豐臣氏是安土桃山時代時授與掌握政權的關白羽柴秀吉的姓氏。 當時公卿的姓有源平藤橘(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以及可以與之相匹敵的新姓菅原氏、賀茂氏、大江氏等,而朝廷則在1586年時下賜給秀吉豐臣朝臣的氏姓(本姓)。 對照明智光秀等人當初賜九州名族的苗字,豐臣此朝臣姓,也與九州島有關,大宰府所在地豐後國,在律令制前即為豐國,豐臣秀吉死後其主祀神社,亦為豐國神社。 有說法「豐臣」(とよとみ)姓是取自於聖德太子的本名「豐聰耳」(豊聡耳/とよとみみ)。 以一介平民出身而沒有一門眾家臣團的秀吉,賜給有力家臣與大名豐臣朝臣的氏姓和羽柴的苗字,使大名們要自稱為豐臣朝臣羽柴何某,達到類似自己一族的效果(江戶幕府時代,許多大名是德川氏與松平氏出身,豐臣政權可以與之做對照)。 後來德川氏穩定霸權的過程中,允許當初被賜豐臣朝臣、羽柴氏的大名們,可以捨棄這個姓。江戶時代還以豐臣朝臣為本姓的大名家,只有秀吉夫人北政所(寧寧)娘家木下氏。木下氏在明治維新後因為本姓與苗字合一的法令,必需只能使用其中一個姓,至此豐臣氏不復存在,現今豐臣姓的日本人基本上是崇拜秀吉才改的。.

征夷大將軍和豐臣氏 · 淺井氏和豐臣氏 · 查看更多 »

足利義輝

足利義輝(),日本室町幕府的第十三代征夷大將軍。原名足利義藤,為人剛毅,別稱強情公方。足利義輝的父親是第十二代將軍足利義晴。義輝也是阿波公方足利義維的侄兒,以及第14代將軍足利義榮的從兄。.

征夷大將軍和足利義輝 · 淺井氏和足利義輝 · 查看更多 »

足利義昭

足利義昭()是日本足利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入佛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殺後,被细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後改名義昭。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南近江的六角義賢、若狹的武田義統與越前的朝倉義景等大名處苦苦哀求幫助他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才在尾張的織田信長幫助之後而得於1568年上洛而正式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甲斐的武田信玄、安藝的毛利元就、越後的上杉謙信、越前的朝倉義景、北近江的淺井長政、攝津大坂的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針對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1573年叛臣織田信長(信長1559年出仕室町幕府)率軍將足利義昭驅逐出京都並放逐到河內三好義繼居城若江城,足利幕府因反抗信長而毀滅。 足利義昭被信長趕出京都後,但他的將軍的官位並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義昭前往投奔安藝的毛利輝元。之後投靠羽柴秀吉;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曾經要求成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被足利義昭拒絕(此历史记载于《丰臣秀吉谱》,真实性尚未确认)。1588年義昭出家,辭去征夷大將軍一職,准三宮宣下,足利義昭於1597年逝世。.

征夷大將軍和足利義昭 · 淺井氏和足利義昭 · 查看更多 »

近江國

近江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江州。近江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滋賀縣,境內有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

征夷大將軍和近江國 · 淺井氏和近江國 · 查看更多 »

藤原氏

藤原氏是一個日本貴族的姓氏,早在飛鳥時代已經存在。在平安時代以前,藤原氏的族人均以本姓藤原稱呼;而鎌倉時代以後除公文書外,多以(如近衛、九條)稱呼。.

征夷大將軍和藤原氏 · 淺井氏和藤原氏 · 查看更多 »

關原之戰

原之戰(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部出版書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廣義的戰國時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時代發生於美濃國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等組成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此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天下分け目の戦い),是戰國時代影響最重大的戰役。.

征夷大將軍和關原之戰 · 淺井氏和關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關白

白為日本的古代職官。關白本為「陳述、稟告」之意,關白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典故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也就是說任何大事皆先陳述或稟報給霍光知道,然後上奏於皇帝。因霍光受封博陆侯,故又名博陸。中國亦有許多官位,原本只是個動作,即動詞變成名詞的事例,如總督、巡撫、提督、巡按。 關白作為實際職務的名稱始於日本的獨創,為攝政一职在天皇成年後的称呼。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後至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而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當時藤原氏掌控朝廷並且架空天皇,所以攝關一變為常設職位,幾乎每一代天皇皆有攝關執政。藤原氏的嫡派後裔繼承攝關之職,即稱為攝關家。 後來太上天皇的院政與武士興起,攝關家的權力衰落。藤原氏再分為五支,他們是近衛、九條、二條、一條和鷹司。自此五家輪替此職,稱五攝家。到室町時代後,攝關與朝廷一樣變成有名無實。關白退位後稱太閤,若太閤出家为僧,则称为“禪閤”,自豐臣秀吉後,有鷹司政通適合此稱。關白除豐臣秀吉(1585年-1591年)(因他買通近衛前久收他為猶子)及豐臣秀次(1591年-1595年)兩任外,概由藤原氏或五攝家所任。日本最後一任關白是二條齊敬,任職於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至慶應二年(1866年)。.

征夷大將軍和關白 · 淺井氏和關白 · 查看更多 »

松永久秀

松永久秀(),日本戰國時期大和国大名,通稱松永彈正。 松永久秀早年事迹不详,后出仕于三好长庆担任要职。但松永久秀阴谋篡夺三好家实权,三好长庆及嫡子三好义兴、弟弟安宅冬康、十河一存之死都与其有嫌疑。三好长庆死后,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掌握家中实权。1565年,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谋杀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史称永禄之变。但不久双方反目,松永久秀随后与三好三人众、大和国国人筒井顺庆长期交战。1568年,松永久秀臣服于上洛的织田信长,但数次发动叛乱,最终于1577年11月19日在信贵山城之战战败后自杀身亡。 松永久秀一生有多次下克上的经历,织田信长向德川家康介绍松永久秀时,指出他曾做出三件常人不可为的恶事:篡夺主家、谋杀将军和火烧东大寺。.

征夷大將軍和松永久秀 · 松永久秀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毛利輝元

毛利輝元(1553年2月4日-1625年6月2日)是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的大名。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長州藩第一代藩主。父親是毛利隆元,母親是內藤興盛之女,幼名幸鶴丸。.

征夷大將軍和毛利輝元 · 毛利輝元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永祿

永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弘治之後,元龜之前。指1558年到1569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輝、足利義榮、足利義昭。.

征夷大將軍和永祿 · 永祿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永正

永正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文龜之後,大永之前。指1504年到1520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柏原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澄、足利義稙。.

征夷大將軍和永正 · 永正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征夷大將軍和江户幕府 · 江户幕府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征夷大將軍和江户时代 · 江户时代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淀殿

淀殿(,),本名為淺井茶茶,父親是日本戰國大名淺井長政,母親是織田信長之妹織田市。她是豐臣秀吉的側室,為秀吉生下鶴松與秀賴兩個兒子。二妹常高院(阿初)是京極高次之妻,而三妹崇源院(阿江)則是德川秀忠夫人。.

征夷大將軍和淀殿 · 淀殿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清和源氏

清和源氏,是日本古代皇族賜姓貴族源氏的一支,因其祖先可追溯到清和天皇而得名。清和天皇的皇子有4人、孫子有12位王後被臣籍降下、賜姓源氏;其中第六皇子貞純親王之子、源經基的後嗣最為繁盛。然而亦有源經基是陽成天皇之孫、元平親王之子的說法。 清和源氏以武士階級的領導者廣為人知。在平安時代,清和源氏出了許多著名的武將,而奠定了清和源氏在武家中的聲望。其後的鎌倉幕府創立者源賴朝、室町幕府的足利家,其來源也都可以上溯至清和源氏。由於名聲顯赫,後世出現許多自稱是清和源氏後裔者。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也自稱是清和源氏的一支。.

征夷大將軍和清和源氏 · 淺井氏和清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清洲會議

清州會議()或稱清須會議,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天正十年6月27日(西元1582年7月16日)的著名政治會議,召開於尾張國清洲(今愛知縣清須市)。召開目的是討論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織田信忠父子死後,織田家當主人選及領土分配。也因會議的紛爭,造成了「賤岳之戰」的爆發。.

征夷大將軍和清洲會議 · 淺井氏和清洲會議 · 查看更多 »

朝倉氏

朝倉氏是日本越前國的守護代,家紋三之盛木瓜。據越州軍記記載祖先是開化天皇後代;據朝倉始末記記載祖先是孝德天皇。早期是室町幕府三管領之一斯波武衛家的三個守護代(另兩個是甲斐氏與織田氏)之一,應仁之亂後取得越前守護職。戰國時期除了擁有越前一國,也曾進軍若狹、加賀、近江,支配廣大領地。 室町時代初期為斯波氏的部下,在軍事上立下戰功。室町時代中期第七代當主朝倉敏景在應仁之亂時與主君斯波義敏對立,敏景加入了管領細川勝元,而義敏加入了山名宗全。最後朝倉氏在越前一乘谷城自立門戶。成為了大名。雖然斯波氏嘗試用內政阻止朝倉氏獨立,最後斯波氏失敗而回。1573年武家朝倉氏遭到織田氏入侵而毀滅。部份朝倉氏子孫在江戶時代成為了旗本或藩士。.

征夷大將軍和朝倉氏 · 朝倉氏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本能寺之变

本能寺之變(本能寺の変)發生在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1582年6月21日),織田信長的家臣明智光秀于京都附近的桂川叛變,討伐位於本能寺的織田信長(1559年起出仕幕府)及其後繼者織田信忠,逼使兩人先後自殺。本能寺在事變時發生火災,令信長葬身火海且尸骨難存。.

征夷大將軍和本能寺之变 · 本能寺之变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明應

明應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延德之後,文龜之前。指1492年到1500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土御門天皇、後柏原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材、足利義澄。.

征夷大將軍和明應 · 明應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文明 (後土御門天皇)

文明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應仁之後、長享之前。指的是1469年到1486年這段期間,此時期的天皇是--,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政、足利義尚。.

征夷大將軍和文明 (後土御門天皇) · 文明 (後土御門天皇)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征夷大將軍和日本 · 日本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日本皇室

日本皇室()包括天皇及皇族,具體的構成包括天皇與組成的「內廷」、與其他男性皇族及其家庭組成的數個宮家。皇室成員没有姓氏,無选举权,不受日本的户籍法律管理,而有专门的《皇室典範》規範皇室的運作。.

征夷大將軍和日本皇室 · 日本皇室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播磨國

播磨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陽道,又稱播州。主城有上月城,置鹽城、姬路城、三木城。.

征夷大將軍和播磨國 · 播磨國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慶長

慶長是一個日本年號,接在文禄之後,元和之前。即公元1596年到1615年為止之間。這時代的天皇是後陽成天皇、後水尾天皇 。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康、德川秀忠。.

征夷大將軍和慶長 · 慶長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征夷大將軍和淺井氏之间的比较

征夷大將軍有303个关系,而淺井氏有28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6,杰卡德指数为9.52% = 56 / (303 + 285)。

参考

本文介绍征夷大將軍和淺井氏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