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征夷大將軍和正一位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征夷大將軍和正一位之间的区别

征夷大將軍 vs. 正一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正一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為日本品秩制度中最高者,次一階稱為從一位。.

之间征夷大將軍和正一位相似

征夷大將軍和正一位有(在联盟百科)32共同点: 右大臣大納言太政大臣左大臣中纳言丰臣秀吉從三位從一位從二位德川吉宗德川家定德川家宣德川家康德川家光德川家綱德川家繼德川家齊德川家茂德川家重德川家治德川家慶德川秀忠德川綱吉准三宮內大臣織田信長關白桓武天皇正三位正二位...江户幕府日本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右大臣

右大臣,日本律令官制名,太政官之一,又稱為右府、右相國、右僕射、太保。定員一人,權責和左大臣相同,平時負責輔佐左大臣,在左大臣出缺時則負責代理其政務。位階相當於正二位或從二位。和太政大臣、左大臣並稱為三大臣、三公、三槐。蘇我大臣死後,為分大臣之權,將之一分為二,稱為左右大臣。.

右大臣和征夷大將軍 · 右大臣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大納言

大納言(假名:だいなごん;訓讀音:「おほいものまうすのつかさ」;唐名:亞相或亞槐)是日本太政官制度下設立的一個官職,是第四等級的次官,相當於華夏中原地區丞相的槐門屬官。官位相當於三品、四品,最高至正三位。.

大納言和征夷大將軍 · 大納言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太政大臣

太政大臣,日本律令官制名,是律令制度下最高官位,宰相级职务。定员一人,位階相當於正一位或從一位。由亲王一品或诸王、诸臣中正从一位者充任,位居三公之首,辅佐天皇,总理国政。为非常设官职。令制规定“如无其人则阙”,故别称“则阙”。历史上实任者甚少。天智天皇时,大友皇子首任。758年(天平宝字二年)由藤原仲麻吕改称太师,764年复旧称。 理論上為律令制度下的的最高長官,但自從關白出現後,太政大臣的政治力遭到架空、成為一個「榮銜」。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曾出任此職。而織田信長在逝世後也被追贈此職。江戶時代德川秀忠和德川家齊兩位征夷大將軍生前出任此職;其他將軍除了德川慶喜以外死後都追贈此職。 日本最後一任太政大臣是三條實美,任職於明治天皇明治四年(1871年)至明治十八年(1885年)。君主立憲制實施後被總理大臣(首相)取代。 倭訓作「おおまつりごとのおおまえつぎみ」。其中「まつりごと」雖然可以解釋為「祭事」,但因為日本上古時代政教合一,所以又通「政」。「まえつぎみ」則是繼承自古墳時期「大夫」一詞而來。.

太政大臣和征夷大將軍 · 太政大臣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左大臣

左大臣為日本律令制最高的常設官職,是太政官的長官,相當於正、從二位。依據養老令的記載,左大臣「統理眾務,舉持綱目,惣判庶事,彈正糾不當者,兼得彈之。」別稱「一上」、「左府」、「左丞相」、「左相國」、「左僕射」、「太傅」。.

左大臣和征夷大將軍 · 左大臣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中纳言

中納言(ちゅうなごん)為太政官中設置的令外官。在太政官中相當於四等官的次官。唐名為黄門侍郎,俗稱黃門。 天武天皇治世下有「納言」官職存在、飛鳥浄御原令之下亦設置有以「中納言」為名的職位,但跟後世的中納言可能有所不同。此中納言於大寶元年(701年)3月的大寶令施行時廢止。 慶雲2年(705年)4月、大納言定員由4人減為2人、為補不足於是設置新的中納言。基本職務與大納言同様為宣下和奏上、與各大臣議論政務。官位相當制於當初為正四位上,天平寶字5年(761年)2月改為從三位。定員為3人、其後設置權官(權中納言)、定員變為有名無實。 平安時代貴族人口增加、為應付求官位昇進的貴族,必須先當参議15年以上的中納言就任條件放寬,在任者亦增加。後白河院政期達10人、後白河之死後、九条兼實把其壓抑在8人。其後、後鳥羽院政期再回復為10人。 正治2年(1200年)由平基親著的『官職秘抄』記述中納言的昇進路徑有「五道」,包括「参議大辨。近衛中將。檢非違使別當。攝政·關白的兒子、二位三位中將。當参議十五年以上之輩。」。.

中纳言和征夷大將軍 · 中纳言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丰臣秀吉和征夷大將軍 · 丰臣秀吉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從三位

從三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三位之下正四位(正四位上)之上。律令制度中曾任參議或從三位以上便可稱為公卿,追贈時則稱為贈從三位。.

征夷大將軍和從三位 · 從三位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從一位

從一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一位之下正二位之上。.

征夷大將軍和從一位 · 從一位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從二位

從二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二位之下正三位之上。.

征夷大將軍和從二位 · 從二位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吉宗

德川吉宗(;),日本江户幕府第8代将军,1716年-1745年在任。 出自御三家中的紀伊德川家,初代將軍德川家康第十子德川賴宣的孫子,纪伊藩(和歌山县)藩主的第四子。.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吉宗 · 德川吉宗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定

德川家定(),日本江戶幕府第13代征夷大將軍。任將軍由嘉永6年11月23日(1853年12月23日)-安政5年7月6日(1858年8月14日)。第12代將軍德川家慶的4男,母親身為側室的跡部正賢的女兒。乳名是政之助,原名家祥。正室是鷹司政通的女兒,第一位繼室是一條忠良的女兒,第二位繼室是島津齊彬的養女天璋院,側室是堀利邦之女豐儉院。.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定 · 德川家定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宣

德川家宣(),德川幕府第六代將軍,在職時間:1709年-1712年。甲府宰相德川綱重的長子,母親是側室於保良(長昌院),正室是近衛基熙的女兒熙子。乳名虎松,元服後的初名綱豐。.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宣 · 德川家宣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没有描述。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康 · 德川家康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光

德川家光(),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次子,母為崇源院。家光有一位異母兄長,名叫長松丸,但是夭折。同母弟德川忠長(駿河大納言);同母的姐姐有千姬、珠姬(子子姬)、勝姬、初姬,同母的妹妹和姬(和子,幼名松姬,後水尾天皇的中宮東福門院)。異母弟保科正之(側室阿靜之方所生)。乳名竹千代。 乳母是春日局。乳弟兄是稻葉正勝和稻葉正吉(春日局所生的兄弟)。 正室是關白鷹司信房的女兒鷹司孝子,側室約八人。 在德川幕府十五代將軍裡頭,是正室所生的將軍,雖說共有初代家康、三代家光以及末代慶喜等三名,但這幾位當中,真正由已擔任將軍的父親與正室(御台所)所生下的嗣子,只有德川家光一位而已。.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光 · 德川家光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綱

德川家綱(),德川幕府第四代將軍。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长男,母親是側室阿樂之方(寶樹院),幼名為竹千代。御台所為伏見宮貞清親王的女兒淺宮顯子女王。據說家綱的智力不高。 慶安4年(1651年),家光48歲去世,當時才10歲的家綱,在江戶城中接受了將軍宣下。自從家綱以後,將軍宣下這個儀式改在江戶進行。 家光去世後,發生浪人暴亂未遂事件(慶安事件),社會動盪不安,不過,由於叔父保科正之和大老酒井忠勝,老中松平信綱,阿部忠秋的輔佐,才化解了這個事件。家綱任職29年之間,將幕府機構整備的更加完善,下令禁止殉死,並將父親家光的武力政治改為文治政治。 晚年幕府財政惡化,由於家綱天生身體虛弱,時常臥病在床,造成大老酒井忠清專制,幕府威勢逐漸減弱。延寶8年(1680年),因病去世,享年40歲,沒有子嗣,酒井忠清想效仿源實朝死後讓皇室的人繼任將軍,因此打算讓和家綱祖父(秀忠)的哥哥結城秀康有血緣關係的有栖川宮幸仁親王做將軍,不過,由於家臣堀田正俊的規勸,才讓家光最小的兒子德川綱吉繼承將軍職位。家綱葬在上野寬永寺,法號嚴有院。 在家綱生前,曾經有意讓長弟甲府25萬石藩主德川綱重繼承將軍職,並沒有想到要讓排列在綱重後的--弟綱吉繼承,但因綱重在延寶6年(1678年)年去世,因此改由綱吉繼承將軍。.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綱 · 德川家綱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繼

德川家繼(1709年7月3日—1716年4月30日),江戶幕府第七代將軍。六代將軍家宣長子。母側室月光院(阿喜世之方),五歲繼任將軍,八歲便過世,是德川家歷代將軍中最年幼的一位。 幼名鍋松丸,五歲承繼將軍職。因幼小而政權被側用人間部詮房所握。 因新井白石獻策,正德四年(1714年)鑄造正德金銀。翌年頒布正德長崎新例限制長崎質易。繼續上代的政治。 與靈元上皇的皇女八十宮吉子內親王有婚約。在任三年就去世了。法號有章院。將軍位由松平賴方繼任 Ietsugu Ietsugu Category:1709年出生 Category:1716年逝世.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繼 · 德川家繼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齊

德川家齊(1773年—1841年),德川幕府第十一代將軍,在位時間:1787年—1837年。德川御三卿之一的一橋德川家第二代當主德川治濟的長子,乳名是豐千代。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的曾孫。德川幕府十五位將軍中他的妻妾與子女最多,側室共四十人,兒女五十五人(子二十八人,女二十七人)。.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齊 · 德川家齊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茂

德川家茂()是德川幕府第14代征夷大將軍。第13代將軍德川家定的堂弟。就任將軍前是德川御三家纪州藩第13代藩主。原名慶福(よしとみ)。 德川家茂是德川齊顺(清水德川家同時也是纪州德川家的當主)的長男、德川齊順在家茂出生前就去世。德川家茂的祖父是德川家齊、祖母是妙操院。御台所是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宮親子內親王(静寬院)。官方说法未娶側室(然而據說和其他女性有過關係、根据對家茂墓所的調查结果,也证明这种说法)。家茂4岁就成为纪州藩主、是德川家家谱中與没有子嗣的第13代將軍德川家定血统最近的人。家茂在井伊直弼等南纪派的支持下13岁就成为第14代將军。不光是血统上,其英明果断的办事风格也得到胜海舟等阁僚重臣的深厚信赖。.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茂 · 德川家茂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重

德川家重(),德川幕府第九代將軍,在職時間:1745年—1760年。八代將軍德川吉宗的長子,母親是側室大久保於須磨之方,乳名是長福丸。由於父親吉宗和正室理子之間並沒有子嗣,因此家重被認定是世子,享保十年(1725年)元服後改名為家重。.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重 · 德川家重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治

德川家治(),德川幕府第十代將軍,在位時間:1760年- 1786年。第九代將軍德川家重的長子,母親是側室梅溪通條的女兒,於幸之方(至心院)。乳名是竹千代。.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治 · 德川家治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慶

德川家慶(),江戶幕府第十二代征夷大將軍,在位時間:1837年-1853年。父親是第十一代將軍德川家齊,母親是側室堀田氏(本是旗本押田氏)從二位香琳院於樂御方(於樂之方),是次子,不過由於兄長早夭,得以繼承將軍。正室是有棲川宮織仁親王的女兒樂宮喬子女王,側室約七人。與正側室之間生有德川家定、德川慶昌等十四男十六女,不過,能長大成人的只有家定。乳名敏次郎。.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家慶 · 德川家慶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秀忠

德川秀忠(),日本江戶幕府的第二代將軍(1605年-1632年),1616年至1632年實際掌權。是初代將軍德川家康三子,母親為側室西鄉局,幼名長丸。因為大哥松平信康早年1579年被迫切腹自盡,二哥結城秀康又於1584年的小牧長久手之戰後,作為父親家康與羽柴秀吉達成議和的條件之一,以養子的身分(實際上是人質)交給秀吉,於是身為三男的秀忠便成為德川家的後繼者。.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秀忠 · 德川秀忠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德川綱吉

德川綱吉(1646年2月23日—1709年2月19日)是德川幕府第五代將軍,在職期間為1680年至1709年。他是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第四子,生于正保三年正月初八,卒于宝永六年正月初十,乳名德松。母亲为侧室本庄阿玉之方(桂昌院)。1680年由馆林藩入继将军家。 德川綱吉爱好学问,热心政治也決心布施善政,但是亦因過份尊崇《論語》中的孝道,朝政上對桂昌院的意見言聽計從,后期颁布《生类怜悯令》,生活奢侈,並寵信任用柳泽吉保,大權旁落。德川綱吉部分決策不合時宜或不為理解,由在位至逝世後之評價皆不高,嘗因生類憐憫令的關係被譏為“犬公方”(狗將軍)。1709年逝世,法號常憲院。.

征夷大將軍和德川綱吉 · 德川綱吉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准三宮

--三宮,又稱--、--等等,是日本過去授--皇族、貴族的一種榮銜。在明治維新以前,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合稱「三宮」,--三宮即指人臣之待遇相當於三宮者。 871年,清和天皇下詔賜--其外祖父藤原良房--三宮,給予年官、年爵、封戶、隨身兵仗,這是--三宮之始。年官指諸國之椽一人、目一人、史生三人;年爵指從五位一人。 其後藤原基經亦獲--三宮,使這一個榮銜制度化。此榮銜常頒與天皇母家之外戚、內親王,或是出家的后妃、女院、法親王等。日本南北朝時期,北畠親房是第一個皇室與外戚以外的身份而獲頒此榮銜者。.

准三宮和征夷大將軍 · 准三宮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內大臣

內大臣可以指:.

內大臣和征夷大將軍 · 內大臣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征夷大將軍和織田信長 · 正一位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關白

白為日本的古代職官。關白本為「陳述、稟告」之意,關白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典故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也就是說任何大事皆先陳述或稟報給霍光知道,然後上奏於皇帝。因霍光受封博陆侯,故又名博陸。中國亦有許多官位,原本只是個動作,即動詞變成名詞的事例,如總督、巡撫、提督、巡按。 關白作為實際職務的名稱始於日本的獨創,為攝政一职在天皇成年後的称呼。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後至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而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當時藤原氏掌控朝廷並且架空天皇,所以攝關一變為常設職位,幾乎每一代天皇皆有攝關執政。藤原氏的嫡派後裔繼承攝關之職,即稱為攝關家。 後來太上天皇的院政與武士興起,攝關家的權力衰落。藤原氏再分為五支,他們是近衛、九條、二條、一條和鷹司。自此五家輪替此職,稱五攝家。到室町時代後,攝關與朝廷一樣變成有名無實。關白退位後稱太閤,若太閤出家为僧,则称为“禪閤”,自豐臣秀吉後,有鷹司政通適合此稱。關白除豐臣秀吉(1585年-1591年)(因他買通近衛前久收他為猶子)及豐臣秀次(1591年-1595年)兩任外,概由藤原氏或五攝家所任。日本最後一任關白是二條齊敬,任職於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至慶應二年(1866年)。.

征夷大將軍和關白 · 正一位和關白 · 查看更多 »

桓武天皇

桓武天皇(;),是日本第五十代天皇(在位:781年4月3日-806年4月9日)。.

征夷大將軍和桓武天皇 · 桓武天皇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正三位

正三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二位之下從三位之上。.

征夷大將軍和正三位 · 正一位和正三位 · 查看更多 »

正二位

正二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一位之下,從二位之上,律令制度裡和此相當的官位為左大臣、右大臣,而室町幕府與江戶幕府的將軍於在世時也是此位階。另外不屬於羽林家以上的公卿在擔任大納言、中納言等官位時也會被提升至此品秩。 從平安時代至幕末得到正二位者中,若是屬於追贈性質,則會被記為贈正二位。 明治時代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內閣總理大臣、認證官或是華族擁有此位階。 目前的日本憲法中則規定正二位為榮典的一種,現在主要以內閣總理大臣等三權之長死後追贈為多。 勳等方面,為低於大勳位的勳一等。.

征夷大將軍和正二位 · 正一位和正二位 · 查看更多 »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征夷大將軍和江户幕府 · 正一位和江户幕府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征夷大將軍和日本 · 日本和正一位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征夷大將軍和正一位之间的比较

征夷大將軍有303个关系,而正一位有8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2,杰卡德指数为8.27% = 32 / (303 + 84)。

参考

本文介绍征夷大將軍和正一位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