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張菲和歐漢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張菲和歐漢聲之间的区别

張菲 vs. 歐漢聲

張菲(),本名張彥明,生於臺灣台北市,籍貫安徽桐城。外號「菲哥」,小名「阿牛」,知名綜藝節目主持人,在台灣的電視綜藝界跟吳宗憲、胡瓜和張小燕被合稱為「三王一--」,有「綜藝大哥大」之稱號。其中胡瓜是張菲早年於秀場時代的徒弟,此外知名藝人鄭進一亦為其徒弟。 1979年,張菲與張魁、倪敏然、凌峰、夏雲飛合組「溫拿五鼠」,活躍秀場。在1980年代的台灣秀場界,張菲和豬哥亮橫掃台灣秀場,人稱「南豬北張」,而張菲、豬哥亮、邢峰、高凌風與倪敏然亦有「南豬、北張、中邢峰,高凌風草上飛,倪敏然總管」之合稱。 1995年,張菲與費玉清合作主持台視綜藝節目《龍兄虎弟》,榮獲第30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00年4月8日,張菲所主持華視《龍虎綜藝王》停播,張菲宣布暫時退隱演藝圈,一直到2002年4月20日,張菲宣布復出,與康康、黃品源共同主持中視綜藝節目《綜藝大哥大》。2004年,張菲與黃品源搭檔主持中視綜藝節目《綜藝大哥大》,榮獲第39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1年9月24日,張菲所主持的中視《綜藝大哥大》停播,張菲再度退隱演藝圈。一直到2018年1月6日,張菲再度復出主持華視綜藝節目《綜藝菲常讚》。. 歐漢聲(),藝名「歐弟」,臺灣歌手、節目主持人、演員。1996年,以男子團體「四大天王」出道,然而因當中兩位團員入伍服役而宣告解散。1998年,與羅志祥另組團體「羅密歐」,亦因其入伍而解散。退伍之後,他以個人姿態在娛樂圈復出至今。2012年,欧弟凭借节目《超级模王大道》入围第47届金钟奖“综艺节目主持人獎”,《超级模王大道》亦获得第47届金钟奖“综艺节目獎”。2013年,歐漢聲发行首张个人首张同名专辑《This is OD》。.

之间張菲和歐漢聲相似

張菲和歐漢聲有(在联盟百科)29共同点: 吳宗憲中天娛樂台中天綜合台中國電視公司中時電子報主持人康康康熙來了張小燕 (臺灣)綜藝大哥大綜藝節目羅志祥華視豬哥亮費玉清黃鴻升胡瓜钢琴臺灣臺灣話臺灣電視公司英語陳漢典陽帆NONO東風衛視歐漢聲歡樂傳真歌手

吳宗憲

吳宗憲(),出生於臺灣台南市西區,台灣綜藝節目主持人。因參與《五燈獎》賽事而在演藝界嶄露頭角,1987年正式以歌手身分出道,早年有「星馬王子」之美譽。 1990年代開始進軍綜藝節目至今,吳宗憲憑藉獨樹一格且詼諧逗趣的主持風格迅速竄紅,成為華人世界最知名的主持人之一。自2000年起多次高居臺灣主持人收入榜首,穩坐综艺天王地位,在臺灣電視綜藝界與張菲、胡瓜和張小燕被合稱為「三王一--」 ,有「本土天王」、「Local King」、「綜藝天王」之稱號,為當中唯一跨域稱霸「金鐘獎」與「金曲獎」雙料大獎,亦為當中唯一自多年前便開始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綜藝娛樂事業版圖成功橫跨兩岸,以及率先進軍新媒體產業者。 2008年10月31日,評審團在第一輪投票時一致通過,吳宗憲與阿雅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獲得第43屆金鐘獎「娛樂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6年10月8日,評審團在第五輪競爭激烈投票下,最後由吳宗憲與吳姍儒父女檔以《小明星大跟班》節目獲得第51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在2017年9月30日,經過評審團最後再三討論「一致認同」下,吳宗憲與林柏昇以《綜藝玩很大》獲得第52屆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 雖然主持光芒掩蓋了吳宗憲歌唱實力,但吳曾獲金曲獎第3屆最佳國語男演唱人提名及第6屆、第10屆最佳方言男演唱人提名,並於1994年以《真心換絕情》專輯獲得第6屆金曲獎「最佳方言歌曲男演唱人獎」。再加上2013年於第24屆金曲獎《Music I Remember》段落,個人獨唱經典金曲串燒組曲,大受好評(該段落為第24屆金曲獎最高收視),其歌唱實力仍不容小覷。2018年,吳宗憲舉辦睽違多年的個人演唱會,門票熱賣。 吳宗憲為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2年、2013年、2015年、2017年臺灣主持人收入榜首。.

吳宗憲和張菲 · 吳宗憲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中天娛樂台

中天娛樂台是中天電視旗下的電視頻道,以播出娛樂性質的電視節目為主,並有多個節目與中視無線台聯播。前身為中視衛星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的「中視衛星」頻道,與中天綜合台共用節目播出。.

中天娛樂台和張菲 · 中天娛樂台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中天綜合台

中天綜合台,是中天電視旗下的頻道之一,與中天娛樂台共用節目播出。.

中天綜合台和張菲 · 中天綜合台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中國電視公司

中國電視公司(China Television Company, Ltd.)簡稱「中視」或「CTV」,是中華民國第二家成立的電視媒體公司,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與臺灣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

中國電視公司和張菲 · 中國電視公司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中時電子報

中時電子報目前所屬於時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時報資訊成立於1989年,是台灣第一家擁有取得加值網路服務執照的公司;中時電子報則在1995年創立,在國內是歷史最為悠久的網路媒體。 1995年9月11日,中時電子報正式上線。1997年10月,中時電子報為台灣網路廣告業界建立了符合國際主流的「標準尺寸」、「標準計價」、「動態輪替」的新標準,也為台灣網路廣告市場訂下了基本規範。1998年4月,中國時報系正式成立中時網路科技,投入網路事業的發展。1999年4月,中時網路科技以中時電子報為旗艦,推動「Cyber One Media Network」網站團隊。 1989年12月,時報資訊成立。2008年11月,時報資訊合併中時網路科技,從原來的資料庫領域,變成整合了數位平台、數位內容管理及數位整合行銷平台的跨媒體數位平台。 中時電子報除了提供綜合性新聞、國內外照片外,並運用網路新科技持續推出部落格、新聞推播小工具、Widget、RSS、推推王推文等服務,讓網友對於新聞不只是單向的接收訊息,還可以雙向互動,實踐Web 2.0的網路體驗。.

中時電子報和張菲 · 中時電子報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主持人

主持人是負責场所或節目、儀式等各式項目的主持者,為掌控事项進度及氣氛的幕前負責人。.

主持人和張菲 · 主持人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康康

康康,本名康--榮,「--」是--的異體字,英文名Kang Kang,是一位台灣綜藝節目主持人、搞笑藝人和歌手。康康善於模仿,曾模仿多位台灣藝人。在2011年5月28日與當時的女友張家霈完成婚禮。.

康康和張菲 · 康康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康熙來了

《康熙來了》(Kangsi Coming摘自2013年8月21日播出之畫面,該集使用全新布景,並可由背景道具上清楚看見「Kangsi Coming」字樣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母集團旺旺集團之吉祥物圖卡。)為2004年至2016年播出的台灣談話性節目,主要由蔡康永、徐熙娣主持,曾為台灣以至華語世界最具代表性和最長壽的談話節目。.

康熙來了和張菲 · 康熙來了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張小燕 (臺灣)

張小燕,生於上海,籍貫福建漳州詔安客家裔,國共內戰後隨雙親移民台灣。為台灣藝人、演員、主持人、企業家,以綜藝節目主持人著稱,人称「小燕姐」,為台灣娛樂圈的「綜藝大姐大」,在台灣電視綜藝界跟張菲、胡瓜和吳宗憲被合稱為「三王一--」,有「綜藝教母」之稱號 。出道至今已六次獲得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殊榮。2006年張小燕獲選為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2》的六名主角之一。 童年时,张小燕是港台最著名的童星之一,与香港的殿堂级童星艺人萧芳芳、沈殿霞、冯宝宝、陈宝珠等齐名,知名作家張愛玲為其表姨母;張小燕1980年與貝鎮坤結婚,離異後與第二任丈夫彭國華結婚,彭國華因肝癌去世之後,張小燕退隱了一陣子,後來再度復出。2014年第25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頒給過世13年的彭國華,張小燕代夫領獎,並說這輩子最幸福的就是做彭太太。 張小燕在娛樂圈的資歷超過一甲子,除對自己的工作不斷求精求進之外,她對於照顧演藝圈的後輩也不遺餘力,許多知名藝人都是由她提攜出道,如歌壇天后張惠妹,另外如陶晶瑩、黃子佼和卜學亮等知名主持人更和張小燕以師徒相稱。 2015年,張小燕以45%高得票率,第三度榮獲由《讀者文摘》所主辦「最受信任的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張小燕 (臺灣)和張菲 · 張小燕 (臺灣)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綜藝大哥大

《綜藝大哥大》(英語:BIG BROTHER'S RETURN)是頤合製作有限公司製作、中國電視公司監製的台灣綜藝節目,2002年4月20日開播,2011年9月24日停播,是中視頻道開播長達9年的大型綜藝電視節目,台灣時間每週六20:00首播。剛開播時收視率極高,但過了一段時間後,收視率逐漸下降;直到2007年6月推出〈大魔競〉單元,收視率才再度上升,一度大受歡迎,但隨著魔術熱逐漸退燒,收視率也再度回復持平水準。現在也於8TV和霹靂台灣台重播中光華日報2012年1月7日。.

張菲和綜藝大哥大 · 歐漢聲和綜藝大哥大 · 查看更多 »

綜藝節目

綜藝節目是一種娛樂性的節目形式,通常包含了許多不同性質和元素的演出,例如音樂與搞笑等類型。過往通常在電視上播出,而大部分的綜藝節目會邀請現場觀眾參加錄影,但也有現場實況播出。 常見的綜藝節目主要分為四大類型:綜合經典(亦即大型傳統綜藝節目)、遊戲、益智、談話。 隨著時代演進,綜藝節目含括的不同元素衍生出各種子類型和變化創新,各子類型開枝散葉、持續發展。.

張菲和綜藝節目 · 歐漢聲和綜藝節目 · 查看更多 »

羅志祥

羅志祥(),臺灣男歌手、主持人、男演員,阿美族人,外號小豬。1996年,以團體四大天王出道,後與歐漢聲組成羅密歐,解散後轉型為綜藝節目主持人。2003年,推出個人專輯,唱片總銷量在亞洲逾700萬張,並連續四年獲得台灣銷售總冠軍(2010至2013年) 金牌大風2010/12/14 ,2014年01月12日 (日) 15:15 (UTC+8)查閱。2006年,在臺北自創品牌「STAGE」,並在上海、香港、北京、武汉、南宁和新加坡等不同城市開設分店。.

張菲和羅志祥 · 歐漢聲和羅志祥 · 查看更多 »

華視

#重定向 中華電視公司.

張菲和華視 · 歐漢聲和華視 · 查看更多 »

豬哥亮

豬哥亮(tl;),本名謝新達,復出後改名謝友偵,出生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為臺灣著名節目主持人、演員,也是早期秀場超級巨星,有「秀場天王」之稱號。在1980年代,他的藝名「豬哥亮」在秀場上曾與張菲、邢峰齊名,並稱「南豬、北張、中邢峰」,亦有人加入了高凌風與倪敏然。 豬哥亮大多使用閩南語臺灣話,在臺灣走紅以後,豬哥亮在各個閩南語社群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東南亞的閩南人之間也頗有知名度,他早期的《豬哥亮歌廳秀》或其他秀場錄影帶和光碟在當時知識產權觀念尚未普及的年代,在閩南地區(泉州、漳州、廈門)也有盜版品推出並頗受歡迎,當代的有線電視也盜播過他的歌廳秀節目。閩南地區不少的觀眾都是租豬哥亮的錄影帶或光碟長大的,時至今日仍能在光碟店租得到豬哥亮的秀場影片。 1993年,豬哥亮疑因沉迷於大家樂、六合彩等而積欠大筆賭債,因此而跑路。1997年曾短暫復出過,但到1999年再度離開演藝圈,一沈潛就十年之久。 直到2009年豬哥亮被蘋果記者於屏東吃黑輪發現行蹤,4月24日豬哥亮為燦坤3C拍攝電視廣告而復出。回到演藝圈之後,引用廣告台詞而稱這數年的跑路為「出國深造」。同年的8月1日豬哥亮復出演藝界之後,主持的第一個綜藝節目為民視《豬哥會社》,高收視率更曾是一舉衝破10%,2010年10月22日,豬哥亮與侯怡君以《豬哥會社》榮獲第45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主持費更是驚人天價,民視《豬哥會社》一集新臺幣30萬元,中視《萬秀豬王》70萬元,華視《華視天王豬哥秀》85萬元,酬勞之高,稱霸主持界,無人能敵。 2011年起,每年豬哥亮都會在春節或農曆新年時期推出過年賀歲片,如《雞排英雄》、《大尾鱸鰻》、《大稻埕》、《大囍臨門》、《大尾鱸鰻2》等電影,並領銜主演,每年均破新臺幣億萬票房,也讓豬哥亮有「破億票房天王」、「賀歲帝」的美名,直到2017年的《大釣哥》才中斷這項記錄(票房6,932萬),此電影是豬哥亮的電影遺作。2017年3月,因大腸癌末期住進臺大醫院。同年5月15日清晨,豬哥亮因癌症引發肝衰竭,睡夢中辭世,5時08分確認病逝,享壽70歲。.

張菲和豬哥亮 · 歐漢聲和豬哥亮 · 查看更多 »

費玉清

費玉清(),本名張彥亭,外號“小哥”、“九官鳥”,生於臺灣臺北市,籍贯安徽安庆桐城,畢業於銘傳小學、永春國中、協和工商汽修科,是臺灣知名男歌手及綜藝節目主持人。其父親為安徽桐城人,母親是湖南安化人,姊姊為費貞綾(本名張彥瓊、法號恆述法師),哥哥則是臺灣知名主持人張菲(本名張彥明)。費玉清演唱歌曲包括國語、台語老歌及流行歌歌曲,在華人地區有重要影響力。.

張菲和費玉清 · 歐漢聲和費玉清 · 查看更多 »

黃鴻升

黃鴻升(),外號小鬼,台灣男藝人,出生於台灣台北市,曾因日本朝日電視台《黃金傳說》節目的特別企劃,於2002年組成三人團體「HC3」(另兩位團員為陳柏霖及遠藤章造),另於2003年組成男子團體「丸子」(另兩位團員為Junior及綠茶),但成軍不久後便告解散,黃鴻升遂開始單獨發展,2015年,主持的節目《娛樂百分百》入圍第50屆金鐘奬,但在2015年12月6日正式宣布暫辭主持崗位,在2016年1月26日錄製的《百分百小巨蛋》單元結束前 “封板子”,寓意與江蕙在2015年1月“封麥”絕唱意思相近,但因為不是退休或完全離開節目,所以蓋子沒有被鎖上。.

張菲和黃鴻升 · 歐漢聲和黃鴻升 · 查看更多 »

胡瓜

胡自雄(),台灣著名男藝人、綜藝節目主持人。出生於臺灣省苗栗縣三義鄉,外號「胖子」,父親籍貫江蘇宜興,母親為苗栗客家人,並能流利說客家語。 在台灣電視綜藝界,胡瓜與張菲、吳宗憲、張小燕合稱為「三王一--」,有「綜藝大哥」、「綜藝天王」之稱號。其中張菲是胡瓜早年於秀場時代的師父,此外知名藝人鄭進一為其師兄弟。知名藝人前羅密歐成員羅志祥、歐漢聲、知名主持人浩角翔起以及瑪莉亞等人視他為師父,艺人小嫻則是他的乾女儿。 2009年,胡瓜以綜藝益智節目《挑戰101》榮獲第44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胡瓜為2004年、2008年、2010年、2011年臺灣主持人收入榜首。.

張菲和胡瓜 · 歐漢聲和胡瓜 · 查看更多 »

钢琴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於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彈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裏--包着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宏亮、清脆,富於變化,表現力很強。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氣勢磅礡、寬廣、抒情的音樂,亦可演奏歡快、靈巧、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在樂隊中則可發揮巨大的作用,還經常作為伴奏樂器使用。鋼琴因其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被稱作“樂器之王”。.

張菲和钢琴 · 歐漢聲和钢琴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張菲和臺灣 · 歐漢聲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張菲和臺灣話 · 歐漢聲和臺灣話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公司

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TTV)是中華民國第一家電視台,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成立於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開始試播、10月10日正式開播。與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合稱為「老三臺」。.

張菲和臺灣電視公司 · 歐漢聲和臺灣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張菲和英語 · 歐漢聲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陳漢典

陳漢典(英文:Hank Chen,),臺灣男藝人。曾擔任大學熱舞社社長。經歷四個月三階的《全民大悶鍋》模王選拔活動,2006年8月1日截止後由製作單位及網友共同票選出來第一名,成為《全民大悶鍋》的簽約藝人。後在《康熙來了》擔任助理主持,受蔡康永與小S提拔,開始在台灣演藝圈走紅,開啟其綜藝主持人之路。 陳漢典師承郭子乾,模仿的公眾人物(含相關親友)不計其數,包括蔡康永、小S、徐乃麟、李四端、趙正平、蔡頭、任爸、阿基師、Dennis、王力宏、趙又廷、范冰冰、韓庚、法拉利姐、沈玉琳、林龍、曹西平、陽帆、葉復台、林飛帆、利菁、戴立綱、許雅鈞(小S丈夫)、汪小菲(大S丈夫)、庾澄慶、曾國城、黃立成、黃立行、陳致中、Kimiko和拓也哥等是,而他第一位公開模仿的對象是張國志。.

張菲和陳漢典 · 歐漢聲和陳漢典 · 查看更多 »

陽帆

陽帆(),出生於台灣桃園縣(今桃園市),臺灣男藝人;本名陳景諒,出道初期曾採用藝名楊帆。原以歌手身分出道,之後則轉型為綜藝節目主持人。1988年發行之唱片專輯《愛的迷惑》嘗試視覺系表演風格,是台灣藝能界視覺系的先驅之一。 陽帆在中華電視公司綜藝節目《鑽石舞台》以扮演甘草人物「陽婆婆」紅極一時。2013年10月25日,中國電視公司轉播《102年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陽婆婆、董月花(董至成飾)、福州伯(許效舜飾)在頒獎典禮上合作表演節目〈電視人生〉,是三人首次合作,並且獲頒象徵性獎項「東山再起獎」。.

張菲和陽帆 · 歐漢聲和陽帆 · 查看更多 »

NONO

陳宣裕(),藝名NONO。臺灣主持人、搞笑藝人。.

NONO和張菲 · NONO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東風衛視

東風衛視(Azio TV、Asia Plus)是台灣年代集團旗下所屬頻道,分為台灣台與亞洲台兩個版本。公司全名為東風文化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起由「衛星娛樂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所經營,現由年代網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該頻道的台標乃紫底加上以草書寫成的白色「東風」二字。.

張菲和東風衛視 · 東風衛視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歐漢聲

歐漢聲(),藝名「歐弟」,臺灣歌手、節目主持人、演員。1996年,以男子團體「四大天王」出道,然而因當中兩位團員入伍服役而宣告解散。1998年,與羅志祥另組團體「羅密歐」,亦因其入伍而解散。退伍之後,他以個人姿態在娛樂圈復出至今。2012年,欧弟凭借节目《超级模王大道》入围第47届金钟奖“综艺节目主持人獎”,《超级模王大道》亦获得第47届金钟奖“综艺节目獎”。2013年,歐漢聲发行首张个人首张同名专辑《This is OD》。.

張菲和歐漢聲 · 歐漢聲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歡樂傳真

《歡樂傳真》為中視星期六午間綜藝節目,製作單位是詼諧傳播→傑米羅傳播,首任製作人是李典勇,1988年9月29日開播,1996年8月1日停播。主持人共有七代,第六代主持人時期莊永軒擔任主題音樂作曲及伴奏。停播後由古裝單元劇《大巡按蕃薯官》接檔。.

張菲和歡樂傳真 · 歐漢聲和歡樂傳真 · 查看更多 »

歌手

歌手是對於歌曲和其他声乐作品演唱者的稱呼,也作為職業名使用。在中國大陸則被定義為演員類的歌唱演員。那些符合關注度和知名度的歌手又被称作「歌星」。達到一定艺术造诣和成就者則尊称為「歌唱家(歌唱藝術家)」或樂隊的「聲樂家(聲樂藝術家)」。根據唱法,歌手又分為美聲、民族、流行等四大演唱派系。.

張菲和歌手 · 歌手和歐漢聲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張菲和歐漢聲之间的比较

張菲有191个关系,而歐漢聲有18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9,杰卡德指数为7.77% = 29 / (191 + 182)。

参考

本文介绍張菲和歐漢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