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張繼 (中華民國)和辛亥革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張繼 (中華民國)和辛亥革命之间的区别

張繼 (中華民國) vs. 辛亥革命

張繼。原名溥,字溥泉。河北滄县人,中國國民黨黨員,西山會議派的主要成員之一。.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之间張繼 (中華民國)和辛亥革命相似

張繼 (中華民國)和辛亥革命有(在联盟百科)27共同点: 南京市孫中山宋教仁巡撫中华书局中國國民黨中国共产党九江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二次革命张继國民政府王之春章太炎袁世凯西安市護法運動黄兴邵元沖鄧澤如鄒容李大钊民报汪精卫汉学家法国海外華人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南京市和張繼 (中華民國) · 南京市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孫中山和張繼 (中華民國) · 孫中山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宋教仁

宋教仁,字鈍初,號敦初。漁父是其筆名。出生於中國湖南省桃源县。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是中華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责任內閣制的政治家,担任过华兴会和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內閣的農林部總長、也是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1913年3月20日,时任國民黨代理理事长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老北站)遭黑道分子枪击,3月22日不治身亡,终年31歲。.

宋教仁和張繼 (中華民國) · 宋教仁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巡撫

巡撫,尊稱為撫臺、撫軍。為中國14世紀-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可能由從數千平方公里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权力大于今日仅负责行政事务之省長,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清朝巡抚多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頭銜,副都御史俗稱御史中丞,故习称巡抚为中丞。 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巡抚一职。.

巡撫和張繼 (中華民國) · 巡撫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中华书局和張繼 (中華民國) · 中华书局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中國國民黨和張繼 (中華民國) · 中國國民黨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国共产党和張繼 (中華民國) · 中国共产党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九江市

九江市,简称浔,古称柴桑、潯陽、江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该省北部,有江西“北大门”之称。市区坐落于长江南岸、庐山北麓、鄱阳湖以西。.

九江市和張繼 (中華民國) · 九江市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張繼 (中華民國) ·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即「討袁之役」,又稱「癸丑之役」、「贛寧之役」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第20頁,ISBN 978-7-5326-0083-0,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繼辛亥革命後發動的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鬥爭。江西、江蘇、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四川等地一度脫離北洋政府獨立。最後以北洋軍擊潰革命勢力告終。 传统意义上革命是对专制政權或文化的颠覆,「一次革命」是指推翻滿清的辛亥革命,符合革命的定義;而孙文在已進行國會民主選舉的時代發動的这场战争是否属于革命的范畴,少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学者也有非议。.

二次革命和張繼 (中華民國) · 二次革命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张继

張繼可以是下列人物:.

张继和張繼 (中華民國) · 张继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和張繼 (中華民國) · 國民政府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王之春

王之春()字爵棠,又作芍棠,号椒生,自称芍唐居士,湖南清泉人,清朝政治人物。孔祥吉、村田雄二郎,日本机密档案中的白云观与高道士,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張繼 (中華民國)和王之春 · 王之春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章太炎

太炎,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顧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中國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学大师、民族主義革命者、中華民國國語設計者。.

張繼 (中華民國)和章太炎 · 章太炎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袁世凯

袁世凱(),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號容庵,汉族,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領袖,对近代中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漢族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国警政、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奠基人,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职。 袁世凱出身官宦家族,於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溃日軍,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组建新军,襄贊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自道員、巡撫、總督累升,至入值軍機處,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袁世凯逼迫大清皇帝逊位,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 成为民國首任大總統后,袁世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但其施政引发争议,国内爆发二次革命。中国签署廿一條事件引发国内民众不满。1915年袁世凯称帝,建立中華帝國,年号洪宪,由于国内反对,袁世凯宣布退位,登基83天便以失敗收場并于1916年6月6日逝世,葬于河南安阳。.

張繼 (中華民國)和袁世凯 · 袁世凯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張繼 (中華民國)和西安市 · 西安市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護法運動

護法運動(1917年—1922年)指由孫文領導,反對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終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廢除中華民國國會,在廣州另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因陳炯明反對孫文後失敗並向段祺瑞主持的北洋政府和談而結束。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中,亦稱為「三次革命」。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當時的臨時憲法)。.

張繼 (中華民國)和護法運動 · 護法運動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黄兴

黃興(),字克強,湖南長沙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著名的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1916年10月31日,黃興於上海去世。 1917年4月15日,黃興受民國元老尊以國葬於湖南长沙岳麓山。著有《黄興集》、《黃克強先生全集》、《黄興未刊電稿》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績》刊行。.

張繼 (中華民國)和黄兴 · 辛亥革命和黄兴 · 查看更多 »

邵元沖

邵元沖,初名驥,字翼如。浙江省紹興府山阴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国政治家。曾任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的第一任杭州市市長、立法院副院長、代院長。他也是《中華民國國歌》的作詞者之一。.

張繼 (中華民國)和邵元沖 · 辛亥革命和邵元沖 · 查看更多 »

鄧澤如

邓泽如()原名邓恩,号愚翁,生于广东新會,马来西亚华侨,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張繼 (中華民國)和鄧澤如 · 辛亥革命和鄧澤如 · 查看更多 »

鄒容

鄒容(),原名绍陶,又名桂文,字蔚丹,生於四川省巴縣(今重慶市),曾經在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鄒容是中國近代著名革命宣傳家,《革命軍》一書的作者。.

張繼 (中華民國)和鄒容 · 辛亥革命和鄒容 · 查看更多 »

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军北伐時期推翻北洋政府的主要角色之一,同時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1927年由西方國家授權下遭到逮捕,被捕後因裡通苏联颠覆中国政府遭張作霖控制的北洋政府處決。.

張繼 (中華民國)和李大钊 · 李大钊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民报

《民报》,1905年由同盟会所创的大型政论实事机关刊物,设有《论说》、《时评》、《谈丛》、《纪事》、《译丛》等栏目,每期六、七万字,150页左右,内有铜板照片数张,还有少量广告,原为月刊,但由于经常脱期和中途停刊,至1910年2月终刊,共出26期。.

張繼 (中華民國)和民报 · 民报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

汪兆銘,表字季新,別號精卫(亦為其筆名),歷史多沿用其號,稱其汪精衛,中國近代政治人物、革命家,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柯桥区),生于广东三水县(今佛山市三水区),清末秀才、官費留學生,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 青年時曾經參與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1910年,因為謀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失敗被捕。本应处死,後在肅親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終身監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早年擔任孫文的秘書及文膽,孫文逝世後,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直到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仍然是蔣中正主要政治對手之一,後來主張对日求和,與日本合作,建立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为名的傀儡政权。.

張繼 (中華民國)和汪精卫 · 汪精卫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汉学家

汉学家是专门从事汉学研究领域的专家,研究与中华文化(汉民族、中国)有关的内容。一般称为汉学家的人都是指不身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从事研究汉学的非华人(或非“中国人”)和非海外华人。但是現在海外華人參與漢學研究者越來越多,所以國外把在該領域的華人研究者也稱為"漢學家"或"華人漢學家"。 汉学家的具体研究领域可能不同,多是选择一个他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专业研究,例如有人研究中国音乐,有人研究中国文学,但是汉学家大多都研究一些中国历史。一般汉学家除了汉学研究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且一般都是將這个研究领域和中国联系起来研究,就变成了汉学的研究领域。 虽然精通汉语对於汉学家来说应该是必备的,但是一些非中国人的汉学家并不懂汉语,或者只会阅读汉语文献,而不会说汉语。而在中国以外的大学裡教授汉学,经常需要学习很多的语言课程,包括汉语、日语等。另外不少西方漢學家會取中文名字。.

張繼 (中華民國)和汉学家 · 汉学家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張繼 (中華民國)和法国 · 法国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海外華人

海外华人(或海外华裔)泛指自19世紀从中國移民到世界各地的华人及其后裔,或僑居海外的華人(华僑)。包括从明朝、清朝以来中国大陸、香港和澳門不同时期的移民及后代。.

張繼 (中華民國)和海外華人 · 海外華人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張繼 (中華民國)和辛亥革命之间的比较

張繼 (中華民國)有68个关系,而辛亥革命有88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7,杰卡德指数为2.83% = 27 / (68 + 886)。

参考

本文介绍張繼 (中華民國)和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