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張發奎和李宗仁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張發奎和李宗仁之间的区别

張發奎 vs. 李宗仁

張發奎(),字向華,原名发葵,又名逸斌。廣東省始興縣客家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名將,中國共產黨在南昌起义的軍隊為其部下。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先指揮淞滬抗戰,後來任第四戰區司令。1949年後居於香港。.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生於临桂西鄉村。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黨員。新桂系首领,曾任首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父親李培英是名教師,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排行第二,幼年家貧務農,18歲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支部,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改組,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 李宗仁以實力軍人之姿,在廣州加入孫文陣營。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拥戴广州国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参與中原大戰、蔣桂戰爭等國民黨內戰,亦苦心經營廣西。抗日戰爭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台兒莊會戰中名震一時。 1948年中華民國行憲,經國民大會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1949年11月,當中國國民黨自陪都重慶撤退,代總統李沒有跟他們在一起;相反,李乘機到香港宣布會入醫院治療胃病。蔣介石復出接替李之出缺,開始帶領中國國民黨對抗共產主義。李在香港守侯兩週,之後和夫人郭德潔等家人一道出走美國。李並未赴台,1954年被彈劾罷職。後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1969年病逝於北京。 李宗仁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兩岸分治前,首任也是唯一的中華民國副總統。.

之间張發奎和李宗仁相似

張發奎和李宗仁有(在联盟百科)35共同点: 叶挺孫中山孫傳芳孫科寧漢分裂中原大戰中國共產黨中国抗日战争中華民國广州市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张作霖俞作柏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北伐顧祝同養和醫院香港贺龙黃琪翔舊桂系蒋桂战争邓本殷蔣中正长沙市陈炯明李漢魂李濟深梧州市...武汉市武汉会战汪精卫湖南省朱培德 扩展索引 (5 更多) »

叶挺

叶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客家人,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新四军军长。 叶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建国粤军,参与粤桂战争,任工兵营副营长。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起,他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團長、叶挺独立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之后担任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1927年,叶挺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但之后因在党内受到不公正待遇脱离中共,流亡莫斯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时被俘。1946年,叶挺获释后重新加入中共,随后因飞机失事遇难。.

叶挺和張發奎 · 叶挺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孫中山和張發奎 · 孫中山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孫傳芳

孫傳芳,字馨远,山東省泰安县范镇人,中华民國军事将领,直系領導人之一。張振鶴「孫传芳」孫传芳常常面带笑容,但面善而心狠,故人称“笑面虎将軍”。.

孫傳芳和張發奎 · 孫傳芳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孫科

孫科(),字哲生,廣東省香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長子,其母是孫文的元配夫人卢慕贞。高中畢業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曾任廣州非常國會及外交部秘書,英文《廣州時報》副主編,廣州市市長,國民政府常委、代理廣東省長、交通部部長,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軍事委員會委員。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建設部長、財政部長、鐵道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在中華民國史上,他是唯一先後當過五院制之下不同院的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和考試院長)的人。曾代表國民政府去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中蘇商務條約》。.

孫科和張發奎 · 孫科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寧漢分裂

寧漢分裂是1927年國民政府北伐期間,国民党内部以南京蔣介石(蒋中正)为首的清共势力和武汉汪精卫(汪兆銘)为首的容共势力发生分裂的事件。寧、漢分別指南京(舊稱江寧)和武漢。 蘇聯為赤化中國奪取政權而指示中國共產黨將中國國民黨分化為左右派,當時屬於國民黨左派的武漢國民政府受蘇聯鮑羅廷控制,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另組南京國民政府,主張清黨。事件最終以武漢國民政府內汪兆銘識破蘇聯與中國共產黨的奪權計劃主動進行和平分共告終。.

寧漢分裂和張發奎 · 寧漢分裂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中原大戰

中原大戰是指1930年5月至11月,蔣中正(即蒋介石)與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中國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之一場军阀混战。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軍事》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I》,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5月上海印刷,第471頁,ISBN 978-7-5000-0242-0是國民革命軍北伐以後,左派領導人汪精卫聯合西山會議派及地方實力派張發奎發起挑戰南京國民政府之內戰。中国共产党方面,或稱蔣馮閻李戰爭。.

中原大戰和張發奎 · 中原大戰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和張發奎 · 中國共產黨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中国抗日战争和張發奎 · 中国抗日战争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中華民國和張發奎 · 中華民國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广州市和張發奎 · 广州市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广东省和張發奎 · 广东省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張發奎 ·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张作霖

张作霖(),字雨亭,小名张老疙瘩,奉天省海城縣(今屬辽宁)人,出身贫农。曾任中华民国陸海軍大元帥,喜人以「張大帥」稱。 张作霖是北洋军奉系首领,也是北洋政府最後一个掌权者。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藥炸毁,史称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身受重伤,回到奉天(今瀋陽市)后身亡,子張學良接掌東北軍政。.

张作霖和張發奎 · 张作霖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俞作柏

俞作柏()字健侯。廣西北流縣岑垌鄉石梯口村人。是中華民國軍事人物,桂軍重要將領。俞作豫的哥哥,李明瑞的表哥。.

俞作柏和張發奎 · 俞作柏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國民革命軍和張發奎 · 國民革命軍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北伐

國民革命軍北伐,又稱國民政府北伐、國民黨北伐、國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間,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向北洋軍閥發動政變之內戰,因為國民革命軍戰場由南向北推進,故又簡稱“北伐”或“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由蒋中正担任总司令,起兵廣東,连奪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進至華中,國民政府内部因对蘇聯與中国共产党态度不同而分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復合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加入西北冯玉祥、山西阎锡山後,1928年6月攻克北京。奉系军阀、安國軍總司令、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张作霖從北京撤往中国东北,隨後因皇姑屯事件被炸死,其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至此國民政府完成武裝奪權。 國民政府在北伐戰爭中,除了透過直屬的國民革命軍,也吸收中國各地反北洋勢力,成功將北洋軍閥及其掌控的北洋政府瓦解。北伐結束後,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的政權。但實際上,國民政府的組成內外仍有不同派系勢力,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鬥衝突,且由于之后的日本入侵中国以及国共两党间的斗争,导致中国实质上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接管中国大陆。.

國民革命軍北伐和張發奎 · 國民革命軍北伐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顧祝同

顧祝同(),字墨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江蘇省涟水縣人,曾任江蘇省政府主席、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

張發奎和顧祝同 · 李宗仁和顧祝同 · 查看更多 »

養和醫院

養和醫院(Hong Kong Sanatorium and Hospital),前身是養和療養院(The Yeung Wo Nursing Home),於1922年成立,是香港著名和頂尖的私立醫院,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區跑馬地山村道2號。.

張發奎和養和醫院 · 李宗仁和養和醫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張發奎和香港 · 李宗仁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贺龙

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贺龙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曾手持两把菜刀袭击慈利县长卫兵。曾任讨袁护国军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曾率部与北洋军阀及四川军阀杨森作战。1926年,贺龙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8月1日,他担任南昌起义总指挥,此后回到湘西,组建红二军团,任军团长,并开辟洪湖苏区。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120师师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他任西北军区司令员,组织后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1952年,任国家体委主任,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1954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9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文化大革命时,被林彪和康生指控为准备推动“二月兵變”,于1969年6月9日遭迫害致死。1974年,中共中央宣布为贺龙平反。.

張發奎和贺龙 · 李宗仁和贺龙 · 查看更多 »

黃琪翔

黃琪翔(),字御行,廣東嘉應(今梅州市梅縣區)人。中國軍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将加上將,北伐、抗戰時名將。1931年起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第三黨)之領導,曾參加發動閩變。抗戰時先後任國民革命軍集團軍司令、中国遠征軍副總司令,獲授青天白日勳章。戰後第三黨改成為「中國農工民主黨」,曾擔任秘書長、副主席。1949年回北京參加政協 ,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务委員等職。1957年鳴放時公開批評蘇聯,反右開始即被劃為右派,遭受迫害。文革時再受残酷人身攻击。1970年逝世。.

張發奎和黃琪翔 · 李宗仁和黃琪翔 · 查看更多 »

舊桂系

舊桂系是指在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之后,以广西为基地,以舊派桂系军政人物为代表的军事政治集团。主要以陆荣廷为代表。.

張發奎和舊桂系 · 李宗仁和舊桂系 · 查看更多 »

蒋桂战争

蒋桂战争,是在1929年3月至6月期间,于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内部,由蒋中正与新桂系势力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I》,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1989年5月上海印刷,ISBN 7500002440.

張發奎和蒋桂战争 · 李宗仁和蒋桂战争 · 查看更多 »

邓本殷

邓本殷()字品泉,广东防城县茅岭乡大陶村(今属广西)人,中华民国军事人物,粤军将领。佟义东,粤军虎将——邓本殷,文史春秋2007年第2期.

張發奎和邓本殷 · 李宗仁和邓本殷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張發奎和蔣中正 · 李宗仁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长沙市

长沙市(湘语長沙話:tsã13 sɔ33 sɿ21;普通话:Chángshā shì),古又名潭州,别称星城,因地理特色和历史缘由而有“山水洲城”、“屈贾之乡”之名,又因岳麓书院而有“'''潇湘洙泗'''”之誉。长沙是中国湖南省省会,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湘浏盆地西缘,辖6市辖区、1县、2县级市。总面积11,820平方公里,主要人口为汉族,母语以新湘语长沙方言为主,浏阳市地区则通用赣语宜浏方言。 长沙有着两千多年的原址城建史,“长沙”一名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逸周书·王会》。秦代始设长沙郡,西汉时期建立长沙国,五代时期长沙为南楚都城。北宋时期设立的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留下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佳句。清末时长沙为中国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一,近代则成为了中国一大重要政治革命中心。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黄兴等人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人物也在此求学和开展政治运动。长沙于1937年成为抗日战争后方,迎来发展鼎盛期,但其后的“文夕大火”以及四次长沙会战摧毁了长沙的城建和经济基础,对其现代史造成了深重影响。 经过数十年恢复期,长沙于改革开放后期开始加速发展。2015年长沙设立了中国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数据显示,长沙是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城市,多项相关人均指标亦常年位居中西部省会第一。长沙已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中成药及生物医药和新材料6大产业集群,此外还以传媒、出版为特色产业,湖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简称湖南卫视)收视率和影响力常年占据中国大陆省级卫视榜首。长沙有着杂交水稻育种、国内首台激光3D打印机等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设有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为计算设备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2016年,长沙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国产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 2017年11月1日,长沙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張發奎和长沙市 · 李宗仁和长沙市 · 查看更多 »

陈炯明

炯明(),字競存,绰号「阿--」,惠州府海豐縣人,曾經出任粤军总司令、广东省省长、中华民国陆军部陆军总长兼内务部内务总长及中国致公党首任总理。他主政广东期间推动广东建设,设立广州市。陈炯明為無政府主義者,政治上主张联省自治,他反对以武力統一北方,并且因此驅逐其曾經支持的孫中山。最后陈炯明被孫中山打敗,退居香港。.

張發奎和陈炯明 · 李宗仁和陈炯明 · 查看更多 »

李漢魂

李漢魂(),字伯豪,中国廣東吳川市中山鎮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參加北伐、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時任戰時廣東省政府主席6年。抗戰以後,於蔣介石下野後曾一度於廣州任何應欽內閣、閻錫山內閣內政部長。1949年後赴美國,至1987年病逝紐約。.

張發奎和李漢魂 · 李宗仁和李漢魂 · 查看更多 »

李濟深

李济深(),广西苍梧人,字任潮。原籍江苏。中华民国国民党军人,政治家。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曾于黄埔军校任教,北伐期间支持蒋中正的四一二事件,之后又多次反蒋,曾于福建事变时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政府主席。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響應中國共產黨一致抗日之號召,反對國民政府之反共政策。抗战胜利后脱离蒋中正之中国国民党。1948年發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張發奎和李濟深 · 李宗仁和李濟深 · 查看更多 »

梧州市

梧州市(传统外文拼写:Ng Chow,邮政式拼音:W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級市,位于广西东部。市境北界贺州市、桂林市,西邻来宾市、贵港市、玉林市,南连广东省茂名市,东临广东省肇慶市、云浮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北回归线经过梧州市区。南北地势较高,中部较低,主要为低山丘陵区,东部为云开大山,北有大桂山,西有大容山。浔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中部,于市区与其支流桂江交汇。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299.94万。梧州邻近广东,扼西江航道之咽喉,被稱为广西的“东大门”,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張發奎和梧州市 · 李宗仁和梧州市 · 查看更多 »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張發奎和武汉市 · 李宗仁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武汉会战

武漢會戰(中國:武漢保衛戰;日本:武漢攻略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一場橫跨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等广阔地域大規模戰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蔣中正領導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抗擊由华中方面军总司令畑俊六指揮的大日本帝國陸軍。該戰役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大和最出名的戰役。帕維爾·費奧多羅維奇·日加列夫、率領苏联航空志愿队支援中國。 武汉会战包括有:马当战役、九江战役、黄梅战役、广济战役、田家镇战役、瑞昌战役、马头镇战役、星子战役、万家岭战役、富金山战役、信阳战役。.

張發奎和武汉会战 · 李宗仁和武汉会战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

汪兆銘,表字季新,別號精卫(亦為其筆名),歷史多沿用其號,稱其汪精衛,中國近代政治人物、革命家,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柯桥区),生于广东三水县(今佛山市三水区),清末秀才、官費留學生,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 青年時曾經參與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1910年,因為謀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失敗被捕。本应处死,後在肅親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終身監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早年擔任孫文的秘書及文膽,孫文逝世後,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直到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仍然是蔣中正主要政治對手之一,後來主張对日求和,與日本合作,建立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为名的傀儡政权。.

張發奎和汪精卫 · 李宗仁和汪精卫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張發奎和湖南省 · 李宗仁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朱培德

朱培德(),字益之,雲南祿豐人,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歷任廣州警備司令、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江西省主席(1927年2月)、參謀總長、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職。1937年2月17日因医疗事故去世。.

張發奎和朱培德 · 朱培德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張發奎和李宗仁之间的比较

張發奎有94个关系,而李宗仁有33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5,杰卡德指数为8.10% = 35 / (94 + 338)。

参考

本文介绍張發奎和李宗仁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