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張其昀和清史 (中華民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張其昀和清史 (中華民國)之间的区别

張其昀 vs. 清史 (中華民國)

張其昀(),字曉峰,浙江宁波鄞縣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著名史學家、地學家及教育家。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等要職,亦為中國文化大學之創辦人。. 中華民國官修的《清史》是指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台灣以後,由官方出資進行大規模整修《清史》的工作,總計有三次:第一次由國防研究院主持,以關內本《清史稿》為藍本重新整理出版,定名為《清史》;第二次由國史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就關外本《清史稿》進行校註,完成《清史稿校註》;第三次由國史館依據《清史稿校註》,以及清代國史館檔案與清史館檔案,推動纂修的《新清史》。.

之间張其昀和清史 (中華民國)相似

張其昀和清史 (中華民國)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錢穆蔣復璁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台灣和張其昀 · 台灣和清史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博物院),俗稱臺灣故宮(博物院)或臺北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館舍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和臺灣省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隸屬於行政院的中央二級機關,故宮院長為特任官,視同部會首長。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京兆地方(今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內廷另外組織了故宮博物院,後來因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輾轉遷移至南京和四川等地,古物陳列所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撤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隨後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爆發再度導致時局動盪,1948年11月10日包括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在內的6個機構於是決定遷往臺灣,幾經改組易名,最終由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合併為國立故宮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在臺北現址復院開幕。此後,博物館歷經多次館舍擴建和修繕,並致力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加值應用的虛擬博物館,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也在2015年12月28日啟用。 國立故宮博物院物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展廳內是按照文物類別以編年方式系統性地陳設4,000餘件展品,器物類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輪換一次,書畫和圖書文獻類展件則每3個月定期更換。.

國立故宮博物院和張其昀 · 國立故宮博物院和清史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錢穆

錢穆(),原名恩鑅,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学家,儒学学者,教育家,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中學創校人。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張其昀和錢穆 · 清史 (中華民國)和錢穆 · 查看更多 »

蔣復璁

蔣復璁(),字慰堂,中華民國學者、政治人物,浙江省海寧人,天主教徒。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曾公費到德國柏林大學進修圖書館學。曾任職國立北平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前身)、國立中央圖書館第一任館長,也是1965年在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重建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首任院長。與金庸有親戚關係,金庸稱其為“表哥”。曾為雲林縣天主教學校永年中學校訓題字:「博愛犧牲」。.

張其昀和蔣復璁 · 清史 (中華民國)和蔣復璁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張其昀和清史 (中華民國)之间的比较

張其昀有75个关系,而清史 (中華民國)有3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3.67% = 4 / (75 + 34)。

参考

本文介绍張其昀和清史 (中華民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