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张良和汉朝相似
张良和汉朝有(在联盟百科)37共同点: 垓下之战,史记,司馬遷,吕雉,孟子,东汉,七国之乱,三国,五斗米道,张汤,彭越,刘邦,储君,关中 (消歧义),班固,秦始皇,韩信,道教,萧何,项羽,西楚,西汉,马援,贾谊,霍去病,霍光,赤眉軍,赵充国,长安,陈平 (汉朝),...,楚汉战争,汉朝,汉惠帝,洛阳市,戚夫人,戰國,曹操。 扩展索引 (7 更多) »
垓下之战
垓下之戰在前202年發生,是楚漢戰爭的最後一場大戰,垓下在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境內。項羽楚軍約10萬人在此戰中全軍覆沒,劉邦獲勝後建立漢朝。 鸿沟和约之後,彭越攻克昌邑(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和济宁市金乡县境內)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而刘邦趁项羽退军之际率领汉军发起追歼在陽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大破項羽率領楚军,俘虏楚国大将周将军及五千楚軍,刘邦到固陵(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南)后,命令刘贾渡淮河,攻下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派人策反楚国大司马周殷。 此時,靳歙还在攻打济阳(今山東省濟南市济阳县)的项悍並將其擊敗,隨後與劉邦會合陳縣(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夾擊項羽,灌婴在攻克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后还在平定彭城周边地区,得亚将周兰。宣曲侯丁义、汾阳侯靳强及投降的楚將灵常率先攻破固陵守軍大破钟离昧,项羽向南逃跑到陈县,刘邦与灌婴在颐乡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会合,刘邦率领汉军主动出击(有周勃、樊哙、灌婴、靳歙、夏侯婴、蛊逢、丁义、靳强、灵常)等将领,在陈下(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斩杀楚军十几个大将。项羽在陳下大败,陈公利几投降,汉军占领陈县。 漢軍陳下之戰勝利後,項羽已處於絕對劣勢。彭城已被灌婴攻占了,截断了他的退路,無法回江东老家,刘邦已派英布、刘贾攻占了寿春,而项羽的大司马周殷又在舒(古舒國,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叛变,使项羽无法从这条路线撤往江东。北路、南路都不通,周殷以舒县的兵力屠戮了六县(今安徽省六安市),与英布一同北上攻打项羽,项羽继续逃跑,欲前往会稽(秦置会稽郡,郡治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城区❳)。 刘贾、周殷、英布攻下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堵截项羽,项羽逃到垓下,刘邦与刘贾、周殷、英布会合,韩信及彭越看到项羽大势已去,也前往垓下与刘邦会合。 韓信、彭越、英布等會合劉邦後,漢軍參戰兵力已超過60萬人,十二月(前202年初,當時以十月為歲首)在垓下將向江南撤退的10萬楚軍層層包圍。漢軍以韓信亲率30萬人为前軍,劉邦調度孔聚为左翼,陳賀(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中軍,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韓信親率前軍發動攻勢,初战进攻受挫后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劉邦即時調度漢軍左右兩翼迂回夾擊楚軍,两军短兵相接陷入胶着,这时韩信率領前軍翻身再战,以及彭越、英布、刘贾、周殷等诸侯从各处围攻楚军,楚军在三面夹击中被擊敗。項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楚军在垓下之战中受到决定性失利,然而仍然有着激烈的抵抗。劉邦乃设计令漢兵學唱江東楚國民謠,是夜,四面皆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為漢已盡得楚地,乃士氣崩潰。項羽率八百騎乘夜向南突圍,渡過淮水後,身邊--剩百餘騎。漢軍至黎明時才發覺項羽脫逃,由漢將灌嬰率五千騎追殺。楚軍一度迷路,在東城(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县南)被追上。幾度衝突後,項羽身邊僅剩26人,乌江(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亭長建議他前往江東,但項羽自覺起兵有八千江东子弟追随,今日孤身而还,無顏見江東父老,不願過江,不久,漢軍數千騎追至,項羽令二十六騎下馬步戰,斃殺漢軍五百餘人後,乃揮劍自刎而亡。.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山西河津)人(一说陝西韓城人),是中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學家。司馬遷所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被後世尊称爲史遷,又因曾任太史令,故自稱太史公。.
吕雉
呂雉(),字娥姁,汉高帝刘邦皇后。西汉时称吕太--,简称吕--,谥号高皇后,东汉时光武帝改薄太后为高皇后,吕后为高--。山东单父(今单县)人,为汉高祖刘邦任亭长时所娶元配妻子(前202年-前195年),一直追随刘邦征战,被封为汉王王后,直到刘邦以汉王身份即皇帝位后,尊为皇后。惠帝即位,尊為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惠帝死后,虽为少帝祖母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在世的皇祖母,但不称太皇太后,仍以皇太后身分临朝称制,掌控朝政达八年《汉书·高后纪第三》载:“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诏曰:‘凡有天下治万民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乱,不能继嗣奉宗庙,守祭祀,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后为天下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顿首奉诏。’五月丙辰,立恒山王弘为皇帝。……八年春,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差。大赦天下。”,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后、皇太后。 吕雉有两兄吕泽、吕释之,以及姊吕长姁、妹吕嬃;其二位兄长皆因追随刘邦征战封侯。吕雉生一子一女,为漢惠帝、魯元公主。 漢惠帝在位七年,自元年起即因「人彘」事件不再聽政,并嗜酒燕乐,导致多病;吕雉自惠帝死后即临朝称制,于吕太后元年、四年連立兩任少年皇帝,共主政八年。因此《史記》、《漢書》等正史以「本紀」體例記載呂太后生平,将其历史地位看作等同于一任帝王。吕太后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受到了前后同一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高度赞扬。 汉初制度简约。吕雉主持明确了汉朝的后宫尊卑制度,于称制七年主持重新议定了汉高祖母亲、兄姊的谥号,将刘邦的母亲和姐姐均由“夫人”升为“--”。 據东汉班固所著《漢書》記載,劉邦死後,匈奴首領冒頓曾寄國書向吕太后求婚,意在標揚匈奴武力,刻意貶低漢朝國力。吕太后以年邁為由婉言拒绝,不过继续沿用了与匈奴和亲的政策。 吕太后称制期间曾大封亲族为王。前180年8月18日(七月三十),吕雉逝世,周勃、陈平等人铲除吕氏家族力量,更立汉高祖次子代王继承宗庙,是为汉文帝。.
孟子
孟子()名轲,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人。東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舆等三個不同的字號,字號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傳未記載而有許多的說法,其中又以《孟子世家谱》上所記載之生於周烈王四年(前372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較為多數學者所採用。 孟子之弟子萬章與其餘弟子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亞聖」之尊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七国之乱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發生於中國西漢初期的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當時以被封為吳王的劉濞為中心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朝廷實行削藩政策,削減他們的權力,所以興兵引起之內亂,由竇嬰、周亞夫所平定。 七王為: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五斗米道
--又称正一盟威之道(正一道)、天师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据史书记载,在东汉顺帝时期,由张道陵在蜀郡鹤鸣山(今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北)创立。据《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凡入道者须出--,故得此名,因又称为“米巫”、“米贼”、“米道”。另外,也有人认为,这个名称也可能和崇拜五方星斗(--、北斗等)和斗姆有关,--就是“--姆”(另一說法是--崇拜和蜀地的彌教結合而成,即「--彌」教)。因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又称“天师道”。.
张汤
張湯(),西漢杜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東南)人,是留侯張良的同宗遠親。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曾任長安吏、内史掾和茂陵尉。 張湯墓於长安区郭杜一带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的基建工地被发现,墓中有一枚铜印印文为“张汤 臣汤”,一枚印文为“张汤 张君信印”,证明此墓为张汤之墓。.
彭越
彭越(),字仲,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人,秦末汉初的军事政治人物,西漢開國功臣,封梁王。後在消滅異姓王風潮時,漢高祖命其討伐陽夏侯陳豨,彭越出力甚少,後遭到高祖整肅、流放,途中向-呂后-求情,卻反遭呂后殺死,屍體遭到醢刑,剁為肉醬,並賞賜給各諸侯王,滅族。.
刘邦
汉高帝劉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蘇徐州丰县)人。秦末汉初的政治家、軍事家。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被萧何、曹參、樊哙等人拥立,自稱沛公,后投奔楚項梁,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约,破武关,秦王子婴降。秦国灭亡后,项羽分封入关诸侯有功者,封刘邦為汉王。楚汉战争中,劉邦擊敗項羽獲勝,統一自秦亡後的天下,於西元前202年稱帝,史称西漢,為漢朝开国皇帝,駕崩於西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史稱汉高帝。太祖為其正式廟號,而史書多稱呼 「漢高祖」。.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关中 (消歧义)
中可以指:.
班固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东汉历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韩信
韓信(),淮陰人,是西漢開國三傑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蕭何譽為「國士無雙」、蒯徹譽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韓信是謀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謀戰」派的軍事理論家,在中国历史上以卓绝用兵才能著称,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主要戰績有、擒魏豹、斬陳餘、收左車、降燕地、殺龍且、取田齊等偉大事蹟。后世何去非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明代茅坤解釋韓信的軍事技巧為“從天而下,而未嚐與敵人血戰者。”韓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官拜漢左丞相、趙國丞相、齊王、楚王,“王侯將相”一人全任,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開始消滅異姓王,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貶為淮阴侯;最後韩信被呂雉(即呂--)及萧何骗入宫内,誣以謀反之名處死于长乐宫鐘室。.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萧何
萧何(),沛县(今中国江苏省沛县)人。是汉朝初年丞相、西汉初年政治家。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一。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
项羽
項羽(),名籍,字羽,以字行,楚国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朝末年西楚軍事家,政治家。 楚国名將項燕之孫,七歲後隨叔父項梁遷吳中,秦末民变期间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 ,被楚後懷王封為魯公。前207年鉅鹿之戰中,項羽統率楚軍五萬大破秦軍五十萬,決定秦朝覆亡之勢,秦三世自降為「秦王」,不再稱「皇帝」。項羽起兵三年,即率領山東六國諸侯滅秦,分封天下,政由羽出,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年僅二十五歲。 前206年,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項羽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未能重用范增、韓信、陳平,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前202年,項羽在垓下之战為劉邦指揮諸侯六十萬聯軍所敗,突圍至烏江後,自刎而死。 項羽被譽為中國历史最为勇猛的将领,史學家稱“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亦認為「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西楚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诸侯国,主君项羽,都彭城,统楚、梁及自己的鲁国旧邑九郡之地,国号“楚”。 泰二世三年二月,项羽于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奠定自己在众诸侯中的地位,并进军关中虽后于刘邦但依靠兵力优势及大胜之威仍取得关中控制权,并于其后回军彭城,成为楚实际控制者。前206年二月尊楚后怀王为义帝,并分封诸侯,自号“霸王”,史称西楚霸王。 前202年于垓下之战中灭于以汉为首的诸侯联盟,项羽自刎于乌江。楚霸王薨后楚随之被汉所吞并,西楚政权正式灭亡。 史籍中并无“西楚”之称,《史记·项羽本纪》以及《汉书·项籍传》所载为“楚”而非西楚。 史家不以西楚纪年,凡楚汉相争之事,皆以汉纪年。汉高祖元年为刘邦称汉王的前206年,而不是汉朝建立的前202年。.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马援
援(),字文渊,汉族,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贾谊
贾谊(),西汉时期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由于是知名的學者,人稱贾生、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长沙。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政论文《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霍去病
霍去病(),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的姨甥,衛青的外甥,西汉漢武帝時代對抗匈奴的名將。.
霍光
霍光(),字子孟,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名将霍去病异母弟,昭帝上官皇后外祖父,宣帝霍皇后之父。先后任郎官,曹官、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大司马、大将军等职位,封博陆侯,谥号为宣成,是以又被尊称为博陆宣成侯。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宣帝地节二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霍光本人身高七尺三寸(约折合1.68米),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他常被人和伊尹并提,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赤眉軍
赤眉軍是中國新莽末年起事的軍隊之一,因起事者將眉毛染紅,示其別於政府軍,故稱作赤眉軍。.
赵充国
赵充国,字翁孫,汉朝名臣、名将。陇西郡上邽人(今甘肃省天水市)人。.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陈平 (汉朝)
平(),西汉阳武戶牖鄉(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以谋略见长。在楚漢相爭時,初在项羽手下做谋士。早期被项羽重用,因得罪亚父范增,逃归汉王刘邦帐下。曾多次出計策助劉邦。西汉建立后,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曾先后受封户牖侯,曲逆侯(今河北顺平東),死后谥献侯。“反间计”、“离间计”,均出自其手。.
张良和陈平 (汉朝) · 汉朝和陈平 (汉朝) ·
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或稱楚漢相爭,是秦朝滅亡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時間一般認定為前206年-前202年,秦朝滅亡之后開始,一直到項羽於烏江邊自刎結束。楚汉战争结束了秦末民變之后短暂的分裂局面,是继秦灭六国之后的又一次中国统一战争。.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汉惠帝
漢惠帝劉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字满,汉朝开国皇帝汉高帝刘邦和皇后吕雉之子。西汉第二代皇帝,於前195年6月23日—前188年9月26日在位,在位7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惠帝」,也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皇帝所立的「皇太子」(扶蘇被訛稱為秦「皇太子」,事實上只是長子,秦始皇未立之。胡亥在秦始皇死后诈立为皇太子)。 惠帝在位期间,以温柔敦厚的个性,积极推行黄老学说,注重国家的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放松文化专制政策,修筑长安城,为巩固西汉政权,安定社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惠帝在位时朝政深受母亲呂后干预,呂后具有压制性的影响力,並成为實際统治者,因此司马迁《史记》未设孝惠本纪,反而设〈吕太后本纪〉。 由于受到有限的历史史料,加上其被呂后控制,史官为提高其異母弟汉文帝的地位,长期以来将惠帝视为一位“仁弱”君主,由司馬遷開始,古代学者稱在位时深受呂后臨朝聽政控制,对惠帝往往不太注意,且他所有的兒子都被誅滅諸呂的陳平、周勃、夏侯嬰等大臣們殺死滅口,更無子嗣可提,故只有偶爾宣揚其仁慈友愛的性格。 近世学者所著秦汉史更常直接对其略而不提,而对他的研究也屈指可数,近年有少数学者将他重新审视,稱其統治時與呂后配合,採用黃老之道,能與民休息,但另外的學者則稱,政治上建樹基本上屬於呂后的發揮,惠帝甚至不如部分东汉皇帝通過宦官與外戚大臣鬥爭而掌握实权,故评价不高。 惠帝之後的漢朝和西晉皇帝諡號中都有一「孝」字(除漢光武帝、晉武帝、劉辯,不含追封),故常省略。.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戚夫人
戚夫人(),又稱戚姬。出身秦末定陶(今山東定陶),可能是高武侯戚鰓的女兒,漢高祖劉邦寵妃,趙王劉如意生母,漢惠帝、魯元公主庶母。劉邦死後,戚夫人被呂后虐殺於廁所,死狀甚慘。現今的中國北方部分民眾奉為廁神。.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张良和汉朝的共同点。
- 什么是张良和汉朝之间的相似性
张良和汉朝之间的比较
张良有159个关系,而汉朝有75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7,杰卡德指数为4.03% = 37 / (159 + 758)。
参考
本文介绍张良和汉朝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