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张羡 (虞乡县公)和河間郡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张羡 (虞乡县公)和河間郡之间的区别

张羡 (虞乡县公) vs. 河間郡

張羨,河間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中国北魏到隋朝时期政治人物、学者。 張羨年轻时好学,通涉很多学问。張羨在北魏担任蕩難将軍。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累進銀青光禄大夫。宇文泰将他召为从事中郎,賜姓叱羅氏。历任司職大夫、雍州治中、雍州刺史、儀同三司,进爵虞乡县公。再次入朝为司成中大夫,撰述国史。北周公卿多为武将,通晓学問的人很少,有学問的張羨被人看重。後年老致仕。隋朝建立,隋文帝召他进宫謁見。隋文帝因他年老,令他勿拜,扶杖升殿。宴会与皇帝同席,谈论了很久。張羨上表劝文帝俭约。張羨去世时,享年八十四岁。追贈滄州刺史,谥号定。著書《老子》、《庄子》义,称为《道言》,五十二篇。其子張煚。. 河間郡,或為河間國,中國古代郡、國名。 河間一名在戰國趙國時即見於記載。秦代其地為鉅鹿郡所領。 西漢初年屬張耳趙國。漢高帝分趙國所轄的鉅鹿郡東北部置河間郡,仍為趙國支郡。高帝十二年(前193年)分河間郡西北部數縣屬涿郡。文帝二年(前178年),封趙王遂之弟劉辟疆為河間王,分趙國之河間郡置河間國。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河間王劉辟疆薨,無嗣,河間國除為郡。同時,分河間郡南部置廣川郡、分其東部置勃海郡。此時河間郡領地不足初置時的三分之一。景帝二年(前155年),封皇子劉德為河間王,復置河間國。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河間國除為郡。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復置河間國,國都在樂成縣(縣治在今河北獻縣東)。王莽時國絕。 東漢建武七年(31年),封西漢末河間王劉邵為河間王。建武十三年(37年)省河間國,併其地入信都郡。和帝永元二年(90年),封劉開為河間王,分樂成國、勃海郡、涿郡復置河間國,領十二縣。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分河間國之蠡吾縣、高陽縣與中山國、安平國數縣置博陵郡。獻帝建安中,曹操分河間國、勃海郡置章武郡。 魏置河間郡。西晉置河間國,改樂成縣為樂城縣。北魏置河間郡,後改為國,郡治在武垣縣,屬瀛州。隋開皇初郡廢,置瀛州。大業三年(607年)廢瀛州,復置河間郡,治河間縣(今河北省河間市)。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竇建德,廢河間郡,置深州。.

之间张羡 (虞乡县公)和河間郡相似

张羡 (虞乡县公)和河間郡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北魏隋朝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北魏和张羡 (虞乡县公) · 北魏和河間郡 · 查看更多 »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张羡 (虞乡县公)和隋朝 · 河間郡和隋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张羡 (虞乡县公)和河間郡之间的比较

张羡 (虞乡县公)有22个关系,而河間郡有4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2.82% = 2 / (22 + 49)。

参考

本文介绍张羡 (虞乡县公)和河間郡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