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和稀缺性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和稀缺性之间的区别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 vs. 稀缺性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Friedrich von Wieser,)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早期的經濟學家。 維塞爾生於維也納,父親是奧地利國防部的高階官員。他最初學習的是社會學和法律學。他也是另一位知名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學者歐根·博姆-巴維克的好朋友。維塞爾畢生在維也納大學和布拉格大學任教,直到1903年由卡爾·門格爾接替,門格爾和博姆-巴維克一同開創了奧地利經濟學派,並教導出了許多下一代的奧地利經濟學家包括了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和約瑟夫·熊彼特。他在1917年成為了奧地利的財政部長。 維塞爾對經濟學的兩大貢獻之一是「歸屬」(imputation)理論,主張產品的要素價格是由生產價格加上机会成本所決定的,這個理論成為了奧地利經濟學派價值的主觀理論的基礎,也成為了新古典派经济学的基礎之一。 在這些理論的發展中,維塞爾使新古典派经济学改以边际效用為基礎來研究稀缺性和資源的分配,亦即在資源有限而慾望無限的情況下,边际效用決定了產品的價值。維塞爾的歸屬理論使得這個原則能夠被套用至任何經濟學理論中。 維塞爾最知名的兩本著作分別是詳細解釋了機會成本和歸屬理論的Natural Value (1889)、以及試著將其理論套用至現實世界的Social Economics(1914)。 經濟計算問題的爭論便是開始於維塞爾所主張的:沒有了準確的經濟計算,經濟效率將會低落無比甚至無法運行。對他而言,價格就代表了市場狀況的指示燈,反應了市場的各種資訊,也因此是任何經濟活動都不可或缺的。因此一個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將無法計算複雜的經濟問題,除非他們採取價格機制才有可能運行。 他也強調企業家在經濟轉變上的重要,他認為企業家是「英雄式的個人,領導經濟邁向新的世界」。這種企業家領導者的概念後來也被約瑟夫·熊彼特採納,用於研究經濟的變革。. 缺性(Scarcity),又稱稀少性、缺乏,是經濟學中的基本概念,意思是個人或社會的資源,不足以滿足人類的慾望。.

之间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和稀缺性相似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和稀缺性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OC)是指決策過程中面臨多項選擇,當中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highest-valued option foregone),又稱為「替代性成本(alternative cost)」,就是俗語的「世上沒有免費午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例如某甲現在有1小時時間,可挑選A、B、C三件同樣都需要花費1小時才能完成的三件事之一來做,他若選擇了A,就得放棄做B、C二事的機會;若選擇了B,就得放棄做A、C兩事的機會。又如在選擇了某項社會福利(如創業津貼)後,受到固定資源的限制,他便得失去選擇其他福利(如選擇國民住宅)的機會──則國民住宅福利即為選擇創業津貼福利的「機會成本」。 奧地利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Friedrich von Wieser)認爲只要有選擇、取捨存在,機會成本便存在。理性的經濟人力求把機會成本降至最少,這意味著為了現行選擇所放棄或犧牲的代價也是最少。機會成本是經濟學中廣泛應用的概念,不僅在個人決策中應用到,還可擴展至商品財貨的生產、交換和分配等經濟領域。 機會成本可以是主觀,例如甲決定買水果,從他最喜歡到最不喜歡的排序依次是香蕉、蘋果和葡萄,如果他購買了蘋果,機會成本便是香蕉而非葡萄;此後,若甲的口味產生轉變,例如排序為葡萄、香蕉和苹果,他購買苹果的機會成本便不是香蕉而是葡萄。 機會成本有時可以較客觀地衡量,比如用貨幣。例如一名農民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則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養雞的機會成本便會是放棄養豬的收益。.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和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和稀缺性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和稀缺性之间的比较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有12个关系,而稀缺性有2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2.94% = 1 / (12 + 22)。

参考

本文介绍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和稀缺性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