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

指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François Achille Bazaine,) 法国第二帝政期的军人,以勇猛沉着深得拿破仑三世的信任,从一个二等兵晋升到法国元帅。普法战争中率领法国最后一支约为17万的野战军投降普鲁士而闻名。.

44 关系: 埃利·弗雷德里克·福雷博尔纳卡尔十四世·约翰南北战争塞瓦斯托波爾墨西哥墨西哥皇帝奥地利奥托·冯·俾斯麦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斯勳章帕特里斯·麦克马洪亚历山大一世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圣彼得堡克里米亚战争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第聂伯河瓦哈卡市特莱姆森韦拉克鲁斯 (韦拉克鲁斯州)莱昂·甘必大西班牙马德里马西米连诺一世贝尼托·胡亚雷斯路易·菲利普黑海海峡阿卜杜·卡迪爾阿尔及利亚色当会战沙隆法國陸軍法国法国元帅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法国总统法蘭西第二帝國摩洛哥撒哈拉沙漠意大利拿破仑三世普魯士普法戰爭

埃利·弗雷德里克·福雷

埃利·弗雷德里克·福雷(Élie Frédéric Forey)(1804年1月10日——1872年6月20日) 法国元帅。 法国圣西尔军事学院毕业,1824年被任命为陆军第二轻步兵团中尉。他曾在1830年远征阿尔及尔。在1835年晋升为上尉。1839年担任猎兵营营长(battalion of chasseurs a pied,步兵),1848年革命时,福雷已经成为一个上校(1844)和兵团指挥官。1852年指挥一个旅,并被提拔为少将(général de division),他支持拿破仑三世的政变。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福雷指挥一个军参加塞瓦斯托波尔的围攻战。1859年法奥战争参加了蒙特贝罗(Montebello)和索尔费里诺战役,战争结束后担任参议员。 1862年被任命为法国远征队到墨西哥,充分考虑到民用和军事力量,1862年9月在韦拉克鲁斯登陆。1863年5月他的军队占领经过长期围攻普埃布拉,然后占领墨西哥城。为此福雷收到他的法国元帅权杖奖励。之后,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利安建立了一个三人执政统治,福雷将远征队移交给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回到法国,他负责指挥第二军团直到1867年,1872年因大脑枪伤发作在巴黎去世。.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埃利·弗雷德里克·福雷 · 查看更多 »

博尔纳

博尔纳(德语:Borna)是德国萨克森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62.36平方公里,总人口20405人,其中男性9910人,女性10495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327人/平方公里。.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博尔纳 · 查看更多 »

卡尔十四世·约翰

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Jean-Baptiste Bernadotte,),生于法国波城,1804年晋封法国元帅,1810年被选为瑞典王储,1818年分別以卡尔十四世·约翰(Karl XIV Johan)和卡爾三世·約翰(Karl III Johan)的名号加冕为瑞典国王与挪威国王,在位至1844年去世。.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卡尔十四世·约翰 · 查看更多 »

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或稱美國内戰(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内战,發生於1861至1865年期間。參戰雙方為北方的美利堅合眾國(簡稱聯邦)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簡稱邦聯)。 據估計約有10%的20-45歲北方男性和30%的18-40歲南方白人男性在戰爭中死亡。.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南北战争 · 查看更多 »

塞瓦斯托波爾

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Акъяр, Aqyar,Sevastopol'),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西南岸的港灣都市,面對黑海,是半岛上的重要港口城市。 昔日是黑海艦隊的基地,也是克里米亞戰爭時英俄兩國必爭之地。后為俄羅斯海軍拥有。 塞瓦斯托波爾原由乌克兰直轄,並不屬于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管轄。1993年俄联邦宪政危机期间俄最高苏维埃曾宣布塞瓦斯托波尔拥有俄城市的联邦地位。 2014年克里米亞歸屬公投后,克里米亞共和國宣布和塞瓦斯托波爾一起从乌克兰独立。塞瓦斯托波爾以聯邦直轄市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并被编入克里米亚联邦管区(後被合併到南部聯邦管區)。此公投未受到乌克兰、联合国和绝大部分国家的承认,故此地仍然存在主权争议。.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塞瓦斯托波爾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墨西哥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皇帝

#重定向 墨西哥君主列表.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墨西哥皇帝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奥托·冯·俾斯麦

奥托·愛德華·利奧波德·冯·俾斯麦(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勞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鐵血宰相」(Eiserner Kanzler;「鐵」指武器,「血」指戰爭)、「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奉行「鐵血政策」。但他在1871年德國統一後,對外收斂鋒芒,強調自己不過是「誠實經紀人」(或翻成「誠實仲介人」)。 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國最卓越的政治家,擔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鐵血战争统一德意志,並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又译“帝国总理”)。俾斯麦是保守派,維護专制主义,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由于其對德國統一的貢獻,加上卓越及偉大成就,俾斯麥最後獲昇任為德意志帝國陸軍上將。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九,次於第八偉大的印刷術發明者約翰內斯·古騰堡。.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奥托·冯·俾斯麦 · 查看更多 »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综合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别称“X”),1794年法国创立工程师大学校,创立时校名为“中央公共工程学院”。它是一所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隶属于法国国防部,是法国最顶尖且最富盛名的工程师大学,在法国各类院校中常年排名第一,被誉为法国精英教育模式的巅峰。 在法国,“'综合理工学院”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备受拿破仑的推崇和呵护,学校的校旗和校训则为拿破仑所赠。为了彰显该校地位,法国法律甚至规定每年7月14日的法国国庆游行,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学生必须走在所有队伍的最前面并为共和国总统护卫。 两百多年来,综合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中著名人物无数,可以说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校史与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法国历史交织并行。 法语中专门有「綜合理工人(polytechnicien)」一词,特指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毕业生。能进入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是每一个法国青年的梦想。 2007年起,综合理工学院成为了法国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核心之一——巴黎高科集团的一个创立成员。 综合理工学院每届仅招收500名工程师学生。这些学生一部分是通过入学竞考的预科班学生,另一部分是从普通大学平行进入的大学生。综合理工学院的入学竞考同高等师范学校的一样,是历史最久、难度最大的竞考。 1937年以来,学校向经过三年学习合格的学生颁发名为“综合理工大学毕业的工程师”的文凭。学校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从2004年起,综合理工大学的学制为四年。学习四年后毕业的学生将获得第二个文凭,名为“综合理工大学毕业文凭”。除了培养“综合理工人”。 “综合理工人”以培养领导人才著名,毕业生大多进入法国或者国际上的私有企业,还有20%的毕业排名优秀的学生选择进入国家高级机关职团 ,第36頁。在其校友中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名菲亚特奖得主,三位法国总统,以及近半数以上的法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CEO。 综合理工大学在法国高等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威望,她的名字通常意味着严格的选拔和杰出的学术。 她在法国工程师大学校的排名中经常位居榜首:在《快车》周刊、《大学生》月刊、《新经济学人》週刊和《挑战》週刊的排名中位居第一; 法國工程師學院排行榜。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认为它是法国最负盛名的工程师大学校。在各式世界大学排行中,《泰晤士报》將巴黎综合理工排在第34位;在上海交大的排名中位居第201位;而巴黎矿业学校的「國際高等教育機構專業排名」則將之排在第14位。在2017年“QS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s 2017:Top 10”世界排名第6,欧洲国家仅次于英国剑桥(排名第5)。.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巴斯勳章

最尊贵的巴斯勋章(The Most Honourable Order of the Bath,旧称最尊贵的巴斯军事勋章),由乔治一世在1725年5月18日设立。巴斯一名来自于中世纪时代,册封骑士的其中一种仪式 - 沐浴,象征着净化。以这种方式册封的骑士称为“沐浴骑士”,音译为“巴斯骑士”。乔治一世为这些骑士设立了巴斯骑士团,但他本人并非巴斯骑士,因为巴斯骑士此前并非骑士团,管理依据一系列的规定进行,在巴斯骑士出现空缺时会选择人选替补。 巴斯勋章分为三等:.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巴斯勳章 · 查看更多 »

帕特里斯·麦克马洪

玛利·埃德姆·帕特里斯·莫里斯·德·麦克马洪,馬真塔公爵(Marie Edme Patrice Maurice de Mac-Mahon, Duc de Magenta,),法國軍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二任總統(1873年—1879年)。在克里米亞戰爭及義大利馬真塔戰役(1859)中揚名,被升為法國元帥,并受封為馬真塔公爵(duc de Magenta)。 他是詹姆斯黨的愛爾蘭家族後裔,於1827年展開軍旅生涯,1864~1870年間擔任阿爾及利亞總督,後來又在普法戰爭中擔任指揮官。他也是凡爾賽軍司令,這支軍隊於1871年鎮壓巴黎公社起義。 1873年,阿道夫·梯也尔辭去總統職務之後,他被選為總統。作為保皇派,他在總統任內頒布了1875年憲法。之後發生了憲法危機,麥克馬洪與共和派不合,被迫於1879年下台辭職,由共和派控制的議會接管政府。.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帕特里斯·麦克马洪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可能为以下人物:.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亚历山大一世 · 查看更多 »

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

弗朗索瓦·馬瑟蘭·塞尔坦·德·康罗贝尔(François Marcellin Certain de Canrobert,)法國軍人和政治人物,法国元帅。 康罗贝尔出身於軍官世家,1835年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后即参加了北美殖民战争。1850年晋升为将军,被任命为拿破崙三世的副官,参与了1851年12月2日的国家政变。1856年晋升为法国元帅。1859年奥意法战争中参加了马坚塔和索耳非利诺交战。1870年普法战争时,康罗贝尔指挥的军队在圣普里瓦战斗之后被迫撤到梅斯要塞,巴赞的军队在梅斯投降时,他也被俘。战后,康罗贝尔由洛特省选入参议院;1871年—1876年为法国国民议会中波拿巴主义者的领袖。 category:法國政治人物 category:法国元帅 Category:圣西尔军校生.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 · 查看更多 »

圣彼得堡

聖彼得堡(p),中文俗稱彼得堡,是俄羅斯的聯邦直轄市,也是西北部联邦管区和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瀕臨芬蘭灣,涅瓦河流經過市區,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一帶的重要港口。全市人口約520万,是俄羅斯人口第二大城、以及世界上居民超過100萬人的最北端城市。此城是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也是俄羅斯文化、經濟、科學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俄羅斯有眾多重要政府機構設於該市,包括、、列寧格勒州政府、、俄羅斯海軍司令部和司令部。 聖彼得堡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並為帝國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三月革命的中心。聖彼得堡多次因時空背景而易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在列宁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第二次世界大戰苏德战争期間,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封鎖長達872天,導致多達150萬人死於飢餓,戰後該城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並有三個下轄城市被授予「軍事榮譽城市」稱號——羅蒙諾索夫、克隆斯塔和科爾皮諾。1991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經過公投決議後,恢復使用聖彼得堡的原名。 2013年,聖彼得堡制定了2030年戰略發展目標,屆時估計將有市民590萬人。以聖彼得堡為中心構築的面積達1439平方公里,僅次於,在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聖彼得堡成為繼塞瓦斯托波爾後第二小的聯邦主體單位。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旅遊業是聖彼得堡的核心產業之一,該市擁有眾多的文化景點,如冬宮、、馬林斯基劇院、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俄羅斯恐龍復活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俄羅斯有羽毛恐龍博物館、彼得保羅要塞、聖以撒大教堂和聖基道霍大教堂等等。.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圣彼得堡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羅斯又稱為東方戰爭(Восточная война),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國與英、法為爭奪小亞細亞地區權利而開戰,戰場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亞半島。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兰西帝国、不列颠帝国,后来撒丁王国也加入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亞戰爭是俄羅斯人對抗歐洲的重要精神象徵,最終以俄方求和簽訂巴黎和約作結。.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克里米亚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也稱為法奧戰爭、薩奧戰爭或是1859年義大利戰爭(Campagne d'Italie),交戰雙方為法國-薩丁尼亞聯軍和奧地利帝國,這場戰爭在意大利的統一過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第聂伯河

聶伯河(Днепр、Дняпро、Дніпро,又譯德涅伯河、聶伯河)全長2290公里,為歐洲第四長的河流(僅次於伏爾加河、多瑙河與烏拉爾河)。它發源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西的瓦爾代南部沼澤,流經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出海口為黑海。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已經有記載這條河流。.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第聂伯河 · 查看更多 »

瓦哈卡市

哈卡(Ciudad de Oaxaca;Huāxyacac;或译 瓦哈卡市),全名瓦哈卡-德胡亚雷斯(Oaxaca de Juárez),是墨西哥瓦哈卡州的一座城市,也是该州的首府,人口593,522(2010年)。 瓦哈卡市老城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阿尔班山为薩波特克文明時期的首都,目前是墨西哥瓦哈卡州一座位在山顶上的考古区。.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瓦哈卡市 · 查看更多 »

特莱姆森

特莱姆森(阿拉伯语:تلمسان)位于阿尔及利亚西北部,是特莱姆森省的首府,人口约130,000人。特莱姆森以橄榄树种植园和葡萄园而闻名。.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特莱姆森 · 查看更多 »

韦拉克鲁斯 (韦拉克鲁斯州)

韦拉克鲁斯(西班牙语:Veracruz),原名“圣地亚哥·德·韦拉克鲁斯”,是墨西哥境内第一个由西班牙人建立的居民点,位于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是墨西哥湾畔重要的港口城市,人口约44万(2005年)。.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韦拉克鲁斯 (韦拉克鲁斯州) · 查看更多 »

莱昂·甘必大

莱昂·甘必大(法语:Léon Gambetta,),法國共和派政治家。 出生于卡奥尔。父亲是热那亚的杂货商,母亲是法国人。15岁时因事故造成右眼失明。1857年在巴黎学习法律,1859年成为法庭律师。1870年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战败,九月革命爆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防政府”内政部长;巴黎被围后他冒着风险,乘气球飞越普军封锁线离开巴黎,准备组织新军,抗击普军;后领导共和派反对保皇党恢复帝制,捍卫了第三共和国。1879-1881年任众议院议长;1881-1882年被任命為法国总理兼外交部长,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主张对德战争。1882年12月,甘必大被人用左轮手枪击伤,12月31日在塞夫尔附近的阿芙瑞乡间(Ville d'Avray)家中死于肠或胃癌。.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莱昂·甘必大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马德里

德里(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马德里自治区首府,其位置處於西班牙國土中部,曼薩納雷斯河貫穿市區。市內人口約340萬,都会区人口則約627.1萬(2010年),均佔西班牙首位。其建城於9世紀,是在摩尔人边贸站「马格立特」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入於此,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成為往後西班牙殖民帝國的運籌中心,現今則與巴塞罗那並列為西班牙的兩大對外文化窗口。.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马德里 · 查看更多 »

马西米连诺一世

西米连诺一世(Maximiliano I,),原名斐迪南·马克西米连·约瑟夫·冯·哈布斯堡-洛林(Ferdinand Maximilian Josef von Habsburg-Lothringen),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成员,本是奥地利大公,1864年4月10日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怂恿下,接受了墨西哥皇位,称墨西哥皇帝马西米连诺一世。.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马西米连诺一世 · 查看更多 »

贝尼托·胡亚雷斯

贝尼托·帕勃罗·胡亚雷斯·加西亚(西班牙語:Benito Pablo Juárez García,胡亚雷斯或譯作华雷斯,)是墨西哥总统及民族英雄,前後擔任五個總統任期。.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贝尼托·胡亚雷斯 · 查看更多 »

路易·菲利普

#重定向 路易-菲利普一世.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路易·菲利普 · 查看更多 »

黑海海峡

黑海海峡別稱土耳其海峡,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组成。是黑海與地中海之間唯一的通道,也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气候为地中海气候。.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黑海海峡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卡迪爾

阿卜杜卡迪爾(عبد القادر الجزائري,`Abd al-Qādir al-Jazā'irī ,),阿爾及利亞的英雄。生於穆阿斯凱爾。在法國人征服阿爾及爾後,奧蘭省的各阿拉伯部族選舉他為埃米爾。1832年至1847年他與法國人作了長期抗爭,1835年在馬克塔擊敗法國人。最終因寡不敵眾而遭失敗,前往摩洛哥避難,並開始組織一支反擊伊斯蘭之敵的軍隊。他最後於1847年投降並被送往法國。後來居住在布爾薩和大馬士革,1883年死於大馬士革。 曾獲得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大十字勳位, (法文:Grand-Croix ,英文:Grand Cross。為第二等),身披大綬并佩掛星章。 Category:阿尔及利亚政治人物 Category:阿尔及利亚军事人物 Category:埃米尔 Category:阿爾及利亞穆斯林 Category:苏非派穆斯林 Category:法國榮譽軍團大十字勳章持有人.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阿卜杜·卡迪爾 · 查看更多 »

阿尔及利亚

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شعبية الديمقراطية الجزائرية),简稱阿爾及利亞(الجزائر,),是非洲北部阿拉伯馬格里布的一个国家。阿爾及利亞的陸地面積居非洲國家之冠、地中海國家之冠和阿拉伯國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国土濒临地中海,东邻利比亚、-zh-hant:突尼西亞;zh-hans:突尼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连。 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名来自城市名、首都阿尔及尔,其阿拉伯语的含义是“群岛”,指的是以前该市海湾处的四个岛屿,1525年之后这四个岛逐渐和大陆连成一体了。 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 阿尔及利亚最主要的政党是民族解放阵线,政权一直由他们掌握。但是许多阿尔及利亚人并不感到满意,他们反对民族解放阵线的中央集权式的统治。1991年12月, 出乎意料地在议会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获胜,随后遭到了军方--干涉,并且延期第二轮选举,以防止出现一个由极端主义者领导的强权政府。阿尔及利亚内战隨之爆發,直至2002年結束。.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阿尔及利亚 · 查看更多 »

色当会战

色当会战為普法战争之中最具決定性的一場戰役,发生于1870年9月1日,结果為法軍慘敗、德军大獲全勝,大量法軍被俘,連法皇拿破仑三世本人亦淪為階下囚。虽然德军仍需要与即時重組的法国政府作战,但此战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及其盟军的胜利。 当时120,000名强大的夏隆法军,由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指挥,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合,欲解救梅斯之围,但被默兹省的普鲁士军队于比尔望特战役击败。默兹省的普军与普鲁士第三军团由陆军元帅赫尔穆特·冯·毛奇指挥,并联合普王威廉一世及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围困麦克马洪的军队在色当,成为一个巨大的包围战。麦克马洪元帅在战斗中受伤,需将指挥权交给奥古斯特·亚历山大·杜确特将军。.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色当会战 · 查看更多 »

沙隆

沙隆(Châlons)是法国伊泽尔省的一个市镇,属于维埃纳区(Vienne)博雷佩尔县(Beaurepaire)。该市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161人。.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沙隆 · 查看更多 »

法國陸軍

法國陸軍(法語:Armée de terre française)是法國軍隊的地面作戰部隊,法国海军陆战队属于法国陆军编制。 在2007年,法國陸軍共有134,000名正規士兵、15,500名後備士兵及25,750受雇平民,是目前歐洲規模最大的陸軍。.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法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元帅

法国元帅(法語:maréchal de France)是法国的一种军事头衔,由腓力二世(Philippe Auguste)为艾伯里克·克列芒(Albéric Clément)所设。它不同于“”,这个法语词来源于法兰克日耳曼语“马”和“仆人”。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maréchal”是军队中的一般官职,他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工作。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法国元帅成为了国王的重要军事长官,由(connétable)领导。1624年红衣主教黎胥留撤销了陆军统帅的称号,法国元帅就成为了陆军的最高统帅。六位法国元帅被授于(Marshal General of France,maréchal général des camps et armées du roi,国王陛下麾下大元帅)这一高贵的军阶:比隆公爵、莱迪吉耶尔公爵、蒂雷纳、维拉尔、萨克斯和苏尔特。 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期间,元帅被称为“”(maréchal d'Empire)。 在波旁王朝复辟时,这称号恢复为法国元帅,到拿破仑三世保持了下来。 在当代法国,元帅是一种军人的荣誉,不是军队的军阶,是为将军们卓越的成就而赠与他们的。它的标志为7颗星,元帅权杖是一个蓝色圆柱与星(以前是法国王室的标记百合花图案)。 菲利普·贝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他的将才被授予法国元帅;在他因二戰時叛國被审判和监禁以后,以及在他被剥夺其它职务和头衔之后,只保留元帅头衔。 目前法国最後一位被授予元帥的是馬里-皮埃爾·柯尼希,1970年去世,1984年追授;最後一位在世被授予元帥的是阿爾方斯·朱安,1952年晉陞,1967年去世。.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法国元帅 · 查看更多 »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重定向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 查看更多 »

法国总统

法蘭西共和國總統(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簡稱法國總統,是法国的國家元首。總统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司令。 現時的法國是第五共和,根據1958年的《法國憲法》,法國總统與總理領導的內閣執掌行政權,由全體法國合資格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2002年前任期為7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另根据安道爾公國憲法,法國總统也是安道尔國家元首安道爾大公兩位大公之一(另一位是天主教烏赫爾教區主教)。.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法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法蘭西第二帝國

法兰西第二帝国又简称为第二帝国(法语:Second Empire),是波拿巴家族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法国建立的君主制政权(1852-1870年),后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而先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法蘭西第二帝國 · 查看更多 »

摩洛哥

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通稱摩洛哥(阿拉伯語:المغرب ;柏柏爾語:ⵜⴰⴳⵍⴷⵉⵜ ⵏ ⵍⵎⵖⵔⵉⴱ ;Maroc)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要求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為其宣称領土,但由西班牙實際管轄。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摩洛哥 · 查看更多 »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الصحراء الكبرى,,“大沙漠”)是世界最热的荒漠,亦是世界第三大荒漠,仅次于南极和北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总面积超过,与加拿大或美国国土面积相当。撒哈拉沙漠东至红海(包括地中海海岸的一部分),西至大西洋,南部边界则为萨赫勒,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和西部的北端地区。 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些沙丘高度可达。“撒哈拉”为阿拉伯语中“沙漠”( )一词的复数形式。.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撒哈拉沙漠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三世

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即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Charles-Louis-Napoléon Bonaparte)或路易-拿破仑·波拿巴(Louis-Napoléon Bonaparte),出生时名为夏尔-路易·波拿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唯一一位总统及法兰西第二帝国唯一一位皇帝,亦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和继承人,亦是其妻約瑟芬皇后的外孫,拿破崙一世繼孫,(拿破崙三世之母為約瑟芬和前夫所生)他在1848年当选总统之后,在三年后发动了一次政变,获得成功。他随即在次年,亦即拿破仑一世登基第48周年称帝。1870年9月4日,他战败退位。他是法国第一个普選產生的总统和最后一个君主。 拿破仑三世知名的主要原因是,他对外推行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他企图消除欧洲协调对法国的制约,在欧洲范围内,重建法国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兰西殖民帝国。拿破仑三世反对各国在维也纳会议上制定的反动主义政策,支持民族主义,是一位广受欢迎的君主。在近东方面,他联同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击败俄国,重建了法国在累范特地区的影响力,为法国取得了马龙尼基督徒保护者的称号。同时间,拿破仑三世在罗马部署部队,防范意大利吞并教皇国。后来他又击败了进犯教皇国的意大利志愿军上述举动为他赢得了国内天主教徒的支持。 在远东方面,拿破仑三世在印度支那和新喀里多尼亞建立了法国殖民地。他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之中,维护了法国在华利益。不过,由拿破仑三世所发动的对朝战役,和他所派出的佐幕军事代表团一样,都遭到了失败。他在墨西哥进行的军事干涉,也在墨西哥人的反抗和美国的外交压力之下,被迫结束。 在内政方面,拿破仑三世试图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取得平衡。不过,他一直在稳步推进改革。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法国经济繁荣,产业开始现代化。他下令对巴黎进行大幅度改造,为现代城市塑造了轮廓。 色当会战完结后三日,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拿破仑三世被迫流亡英国。1873年,他在英国病逝。.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拿破仑三世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

普鲁士(Preußen;普鲁士语:Prūsa;Prusy;Prūsai;Borussia或Prutenia)乃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存在於中北部歐洲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歷史上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國立國的主要力量。此名稱之涵義在不同時期有變遷。.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在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國稱德法戰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新!!: 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和普法戰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