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建武新政和日本佛教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建武新政和日本佛教之间的区别

建武新政 vs. 日本佛教

鎌倉幕府滅亡後,1333年(南朝元弘3年、北朝正慶2年)6月後醍醐天皇重新即位,1334年改元「建武」,天皇的權力也進一步得到集中,設置中央最高機關記錄所、雜訴決斷所,重整天皇親政的政治機構,史称建武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武一直是中興的象徵。近年來的歷史學家都記成「建武政權」。 後醍醐天皇在朝廷的一切新政,未能滿足武士的要求,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貴族,引起武士階層的普遍不滿、1336年(建武3年)、倒幕大將足利尊氏率兵反叛,很快攻陷京都、建武政權終告瓦解。. 日本的佛教在飛鳥時代傳入,並於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開始發展,為漢傳佛教的一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中国佛教已经消失的宗派如真言宗、三论宗等,在日本反而传承至今。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調查,日本神道教約佔日本人口比率99%,佛教徒約佔人口的80%。許多的日本人不參與任何宗教組織,只參與婚喪喜慶與祭祀等傳統上的宗教儀式,還有不少年輕人就算參加宗教儀式,但卻自認為不可知論者,甚至是無神論者。.

之间建武新政和日本佛教相似

建武新政和日本佛教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南北朝时代 (日本)後醍醐天皇足利尊氏

南北朝时代 (日本)

南北朝是指1331年至1392年間日本歷史上皇室分裂為南、北兩個天皇的時代,位於镰仓时代與室町時代之間。在這段時間裡,兩方有各自的皇位承傳,也各自有朝廷並立對峙。.

南北朝时代 (日本)和建武新政 · 南北朝时代 (日本)和日本佛教 · 查看更多 »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即正應元年十一月初二 — 延元四年/曆應二年八月十六)為日本第九十六代天皇(1318年3月29日—1336年9月18日在位),諱尊治()。.

建武新政和後醍醐天皇 · 後醍醐天皇和日本佛教 · 查看更多 »

足利尊氏

足利尊氏(),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出生於下野国(今栃木縣)是足利貞氏的次子,母親是上杉清子。元服之後接受了鐮倉幕府的執權得宗家北條高時的偏諱「高」字,取名高氏。 1333年(元弘3年),後醍醐天皇在伯耆船上山舉兵反對鐮倉幕府。鐮倉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往鎮壓,但足利高氏在丹波國篠村的八幡宮宣佈脫離幕府,支持后醍醐天皇,並攻破幕府設在京都的六波羅探題(元弘之乱)。不久以後鐮倉幕府滅亡。足利高氏被後醍醐天皇當作討幕的第一功臣,天皇將自己名字「尊治」中的「尊」字賜給了他,從此以後,改名足利尊氏。 後醍醐天皇實施建武新政,失去了武士階層的支持。北條氏的餘黨在關東發動中先代之乱。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當時鎮守鐮倉,形勢危急,尊氏率軍救援直義。尊氏在平定中先代之亂後,擁兵自重,這使足利尊氏與天皇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尊氏在鐮倉發動延元之亂,率部前往京都,驅逐天皇於比叡山;但不久天皇糾集勢力反撲,尊氏逃往九州島。隨後以大宰府天滿宮為據點再次反攻,通过凑川之战击败楠木正成、新田義貞,攻佔京都,滅亡建武政權。擁立光明天皇,並成為征夷大將軍,開設幕府。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開設南朝朝廷,與幕府對抗。 室町幕府早期是由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義一起執政的雙頭政治。後來二人對立,发生观应扰乱。此後尊氏為攻滅南朝等反對勢力而奔走,試圖鞏固幕府的統治,在他去世前,南朝已沒有足以攻滅北朝之武力。尊氏於1358年病故,由子足利義詮接任將軍。 足利尊氏由於反叛天皇,在二戰前受皇國史觀的影響,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逆賊」。然而在戰後由於歷史觀的變遷,有不少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

建武新政和足利尊氏 · 日本佛教和足利尊氏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建武新政和日本佛教之间的比较

建武新政有31个关系,而日本佛教有18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40% = 3 / (31 + 183)。

参考

本文介绍建武新政和日本佛教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