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康熙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康熙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之间的区别

康熙帝 vs. 清朝皇子女列表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此列表列出中國清朝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之间康熙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相似

康熙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有(在联盟百科)73共同点: 努尔哈赤吴三桂塔克世孝康章皇后孝莊文皇后孝誠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宣皇后 (清朝)宜妃 (康熙帝)乾隆帝康熙帝和硕端静公主和硕恭悫长公主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悫靖公主和硕敦恪公主允䄔允䄉允礽允祚允祁允祐允祹允祺允祿允祜允祄允祕允祉...允禟允禐允禝允禧允禨允禩允禮允禶允禌允禵允禑允禔固伦纯悫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固伦恪靖公主固伦温宪公主皇太極硕塞福全 (清宗室)穆嫔纯裕勤妃牛鈕隆禧荣妃 (康熙帝)顺治帝顺懿密妃襄嫔谨嫔賽音察渾贵人郭络罗氏胤祥長華雍正帝通嫔永幹温僖贵妃清朝惠妃 (康熙帝)惇怡皇貴妃敬敏皇貴妃承祜承瑞承慶 扩展索引 (43 更多) »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a ;1559年-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为太祖高皇帝(a)。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努尔哈赤和康熙帝 · 努尔哈赤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吴三桂

吳三桂(),吴周开国皇帝,汉族,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辽西(今辽宁绥中县人)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絞殺南明永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並於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即位,尊之為周太祖高皇帝。.

吴三桂和康熙帝 · 吴三桂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塔克世

塔克世(z,),中国明朝后期女真建州左卫领袖,史書中又譯為塔失、他矢,努爾哈赤的父亲。萬曆十一年(1583年)时,同其父觉昌安试图赴古埒城劝降叛明的姪女婿阿台,不料尼堪外兰破城后纵兵屠城,塔克世与觉昌安均死难。 1636年5月16日(清崇德元年四月乙亥朔十二日丙戌),皇太极追尊他为福王。1648年12月18日(清顺治五年十一月辛酉朔五日乙丑),顺治帝追谥他為宣皇帝,庙号顯祖。努爾哈赤生母亦同時尊為宣皇后。.

塔克世和康熙帝 · 塔克世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孝康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a;)是顺治帝的妃子,佟佳氏,清世祖後宮,都统佟图赖之女。.

孝康章皇后和康熙帝 · 孝康章皇后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a;),博尔济吉特氏(,即孛兒只斤氏),名布木布泰(a),亦作本布泰。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姪女,顺治帝的生母。本为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和博禮之女。.

孝莊文皇后和康熙帝 · 孝莊文皇后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孝誠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a;),赫舍里氏,名芳儀,是康熙皇帝皇--,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索尼孙女。領待衛內大臣噶布喇的女兒。一妹平妃待年宮中。 孝誠仁皇后在位期間共有九年。.

孝誠仁皇后和康熙帝 · 孝誠仁皇后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a;),姓乌雅氏,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女,烏雅額森孫女,烏雅額伯根曾孫女,是康熙帝之妃。雍正帝生母。.

孝恭仁皇后和康熙帝 · 孝恭仁皇后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孝懿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姓(a;),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她是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之女,也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康熙帝的表妹。.

孝懿仁皇后和康熙帝 · 孝懿仁皇后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宣皇后 (清朝)

宣皇后(),姓喜塔腊氏,名額穆齊(a),王杲(稻叶君山认为王杲就是阿古都督)長女。塔克世妻,努尔哈赤母。 额穆齐为塔克世嫡妻。1559年生努尔哈赤,1564年生舒爾哈齊,再生雅尔哈齐,至少有一女沾河姑。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追尊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額穆齊为宣皇后。.

宣皇后 (清朝)和康熙帝 · 宣皇后 (清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宜妃 (康熙帝)

宜妃(),姓郭絡羅氏,佐領三官保女。中國古代清朝皇族女性,与其妹郭络罗氏同为康熙帝妃嫔。.

宜妃 (康熙帝)和康熙帝 · 宜妃 (康熙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乾隆帝和康熙帝 · 乾隆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康熙帝和康熙帝 · 康熙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和硕端静公主

和硕端静公主(),康熙帝第五女,母贵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噶尔臧。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去世,时年三十七岁。.

和硕端静公主和康熙帝 · 和硕端静公主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和硕恭悫长公主

和硕恭悫长公主(),顺治帝第二女,母庶妃杨氏,顺治十年十二月生。初封和硕公主,康熙六年(1667)下嫁瓜尔佳氏讷尔杜,后晋恭悫长公主。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去世,年三十三。.

和硕恭悫长公主和康熙帝 · 和硕恭悫长公主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和硕温恪公主

和硕温恪公主(),康熙帝第十三女(当时常被稱八公主),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為怡亲王胤祥同胞妹、和硕敦恪公主同胞姐。由於生母敬敏皇貴妃很早就過世,因此是由宜妃养大。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和硕温恪公主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仓津。康熙帝亲自送亲。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公主產下一对雙胞胎女兒,隨即去世,年二十三。和硕温恪公主是清代唯一由帝王亲自陪送下嫁的公主,也是官方记载的清朝唯一的死于难产的公主。 和硕 Category:和硕公主.

和硕温恪公主和康熙帝 · 和硕温恪公主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和硕悫靖公主

和硕悫靖公主(),康熙帝第十四女,母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七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封为和硕悫靖公主,嫁与散秩大臣、一等男孙承运。乾隆元年逝世,年四十八。.

和硕悫靖公主和康熙帝 · 和硕悫靖公主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和硕敦恪公主

和硕敦恪公主(),康熙帝第十五女(歷史上常被稱做十公主),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生。為怡親王胤祥和和碩溫恪公主同胞妹。受封为和硕敦恪公主,四十七年(1708年)十二月嫁给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多尔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二月去世,年十九。 和硕 Category:和硕公主.

和硕敦恪公主和康熙帝 · 和硕敦恪公主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䄔

胤䄔(),清朝康熙帝的儿子(实际的十九子,但因早殇未序齿)。胤䄔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廿三,生母是贵人郭络罗氏(宜妃之妹),当时康熙皇帝虚岁三十。胤䄔是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的同母弟弟,只活了11个月,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六月初六,胤䄔病死。.

允䄔和康熙帝 · 允䄔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䄉

允䄉(v;),原名胤䄉,清朝康熙帝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胤䄉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十一,生母钮祜禄氏是遏必隆女,大姨是康熙皇帝孝昭仁皇后。他是康熙帝成年皇子中除太子胤礽外,出身最高贵者,但是功课不好。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同时胤禛被封为雍亲王,而胤禩、胤禟还是贝勒贝子。因党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革爵圈禁。后被乾隆帝释放,被封为辅国公,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享年59岁。以贝子礼安葬,子6人女3人。 敦郡王府位于西城什刹海南官房胡同西口路北,亦称“十王府”,自门牌45号往西一直到西口。.

允䄉和康熙帝 · 允䄉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礽

允礽(a;),幼名保成,清朝宗室,康熙帝時的废太子。原名胤礽(a),后避其弟雍正帝之諱,改名允礽。允礽是康熙皇帝唯一公布天下中外親自册封禮的皇太子。爾後康熙帝不再公開立太子,恢復舊有祖制以遺詔的形式立太子。.

允礽和康熙帝 · 允礽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祚

胤祚(),清朝康熙帝的第六子,雍正帝胞弟。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五,生母是乌雅德妃。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十四,胤祚意外死,年僅6岁。.

允祚和康熙帝 · 允祚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祁

允祁(v;),原名胤祁,清朝康熙帝的第二十三子。胤祁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十一月廿八,生母是汉人石静嫔,胤祁被封为贝勒。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进封郡王品级。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廿七,胤祁病死,活了72岁,是康熙最后一个离世的皇子。谥号诚,子7人。.

允祁和康熙帝 · 允祁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祐

淳度亲王允祐(v;),原名胤祐,清朝康熙帝第七子,后被封为淳親王。 胤祐的母亲是成妃戴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初侍聖祖為嬪。胤祐于康熙十九年七月廿五出生,有殘疾(脚跛)。出生后由惠妃抚养。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四十八年三月晉淳郡王,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晉淳親王,雍正八年(1730年)四月初二日卒,年五十一歲,謚曰「度」。允祐有7个儿子,他的六子弘暻在其死后袭爵。 允祐府邸旧址位于今公安部大院内。.

允祐和康熙帝 · 允祐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祹

履懿亲王允祹(v;),原名胤祹,清朝康熙帝的第十二子。 胤祹生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寅時,生母是定妃萬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祹被封為贝子。雍正元年被封履郡王,第二年又降为贝子,八年恢复郡王。胤祹自幼被苏麻喇姑撫養,没有參與兄弟皇位的爭奪。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七月二十四日未時,胤祹病逝,享壽79歲。是康熙諸子中最長壽的,謚號懿,子2人。以乾隆帝之子永珹為嗣孫。.

允祹和康熙帝 · 允祹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祺

允祺(v;),恆溫親王,原名胤祺,清朝康熙帝第五子。.

允祺和康熙帝 · 允祺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祿

允禄(v,),原名胤禄,清朝康熙帝的第十六子,號愛月主人。 允禄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六月十八,生母是王密嫔,雍正元年(1723年)允禄奉旨被过继给博果铎(顺治帝之兄硕塞的儿子),封为莊亲王。雍正帝末年,与皇十七子胤礼深受宠信。乾隆四年,因与弘皙交往,被解除公职。乾隆七年,命管理樂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二月廿一,允禄病死,活了73岁。谥号恪,子10人。.

允祿和康熙帝 · 允祿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祜

允祜(v;),原名胤祜,清朝康熙帝的第二十二子。 胤祜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二月初三,生母是谨嫔色赫图氏,胤祜被封为贝勒。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廿九,胤祜病死,活了33岁。谥号恭勤,子5人。.

允祜和康熙帝 · 允祜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祄

胤祄(),清朝康熙帝的第十八子。胤祄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四月初八,生母是密嬪,胤祄很受父亲的宠爱。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祄随康熙到承德避暑山庄,九月初四,得腮腺炎病死,活了8岁,葬景陵妃园寝。由于在胤祄病重期间,皇太子胤礽面无戚色,引起康熙的反感,这成为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的导火线。.

允祄和康熙帝 · 允祄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祕

允祕(v;),原名胤祕,清朝和碩諴恪親王,康熙帝的第二十四子。胤祕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五月十六,生母是汉人穆嬪陳氏,这年康熙63岁。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胤祕被封为諴亲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月二十,胤祕病死,活了58岁。谥号恪。長子弘暢,襲爵遞降為郡王為諴郡王.

允祕和康熙帝 · 允祕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祉

允祉(v;),原名胤祉,康熙帝第三子。康熙四十八年晋為诚亲王。其弟雍正帝即位后,改名为允祉。.

允祉和康熙帝 · 允祉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禟

允禟(a;),原名胤禟(v),康熙帝第九子,宜妃郭络罗氏之子。胤禟自幼好學,讀書甚多,性聰敏,喜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式樣,也十分熱愛外國文化和西學,曾自學外語,首先用拉丁字母轉寫滿文,甚親信當時來華傳教士。胤禟貪污成性是一名人人憎恨的大貪官。.

允禟和康熙帝 · 允禟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禐

胤禐(),清朝康熙帝的最小的儿子(实际的三十五子,但因早殇未序齿)。胤禐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一,生母是汉人陈贵人,当时康熙皇帝虚岁六十五。胤禐只活了1天,同日,胤禐病死。.

允禐和康熙帝 · 允禐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禝

胤禝(),清朝康熙帝的第十九子。胤禝生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初五,生母是汉人高襄嫔。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二月廿三,胤禝病死,活了3岁,無谥号。.

允禝和康熙帝 · 允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禧

允禧(v;),原名胤禧,愛新覺羅氏,康熙帝二十一子。 胤禧為熙嬪陳氏所生,康熙五十年正月十一出生,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從幸塞外。雍正八年,封固山貝子,旋晉封為多羅貝勒。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高宗即位,封多羅慎郡王。能寫一手好字,史载“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徵明”,與鄭板橋等人有往來。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廿一,薨。胤禧的儿子皆早死,乾隆帝將六子永瑢過繼於他为孙。 《清史稿》有载: 慎靖郡王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康熙五十九年,始从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封贝子。五月,谕以允禧立志向上,进贝勒。十三年十一月,高宗即位,进慎郡王。允禧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徵明,自署紫琼道人。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薨,予谥。 二十四年十二月,以皇六子永瑢为之后,封贝勒。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五十四年,再进亲王。永瑢亦工画,济美紫琼,兼通天算。五十五年,薨,谥曰庄。子绵庆,袭郡王。绵庆幼聪颖,年十三,侍高宗避暑山庄校射,中三矢,赐黄马褂、三眼孔雀翎。通音律。体孱弱。嘉庆九年,薨,年仅二十六。仁宗深惜之,赐银五千,谥曰恪。子奕绮,袭贝勒。道光五年,坐事,罚俸。十九年,夺爵。二十二年,卒,复其封。子孙循例递降,以镇国公世袭。.

允禧和康熙帝 · 允禧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禨

胤禨(),清朝康熙帝的儿子(实际的二十四子,但因早殇未序齿)。胤禨生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正月廿六,生母是平妃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的妹妹),当时康熙皇帝虚岁三十八。胤禨只活了两个月,同年三月初一,胤禨病死。.

允禨和康熙帝 · 允禨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禩

允--(a;),原名胤--(a),雍正命令改名為「阿其那」,康熙帝第八子,母良妃卫氏。.

允禩和康熙帝 · 允禩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禮

允礼(v;),原名胤礼,清朝康熙帝的第十七子。胤礼善书画丹青,号春和堂、静远斋。.

允禮和康熙帝 · 允禮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禶

胤禶(),清朝康熙帝的儿子 胤禶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三十,实际的十二子,但因早殇未序齿。《清史稿》称生母是通嫔纳喇氏,同母兄萬黼。《愛新覺羅宗譜》则称他与萬黼皆是贵人纳喇氏(昭格女)子。胤禶只活了十四个月,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月初二,胤禶病死。.

允禶和康熙帝 · 允禶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禌

胤禌(),清朝康熙帝的第十一子。胤禌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初七,生母是郭络罗宜妃。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七月廿五,胤禌病死,活了11岁,無谥号。.

允禌和康熙帝 · 允禌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禵

允禵(a;),满洲爱新觉罗氏,原名胤禎,中研院史語所明清檔案工作室。(a;和胞兄雍正帝胤禛的名字相似),避帝諱改原名為允禵,康熙皇帝第十四子,母亲乌雅氏,雍正帝胞弟,受爵恂勤郡王。 康熙晚年奪嫡時期勢力較大,任大將軍,曾與胤禛競爭儲君之位。雍正帝胤禛即位后夺其兵权,令其留东陵为康熙守灵,避帝名諱改名為允禵。.

允禵和康熙帝 · 允禵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禑

允禑(v;),原名胤禑,爱新觉罗氏,清朝康熙帝的第十五子。胤禑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一月廿八,生母是王密嫔。 康熙三十九年时随皇帝出游塞外。雍正四年,封贝勒。受命守景陵。雍正八年,胤禑被封为愉郡王。雍正九年(1731年)二月初一,胤禑病死,终年39岁。谥号恪,子5人。。.

允禑和康熙帝 · 允禑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允禔

允禔(a;),本名胤禔(a)。康熙帝子,母為惠妃那拉氏,其弟雍正帝登基後,因避諱而奉命改「胤」字為「允」,因而官書均書「允禔」。 生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1672年3月12日)《中國考古集成》第2篇,第1卷,第20期,第928頁「為聖祖仁皇帝玄燁與惠妃納喇氏所生,按照封建禮法稱為庶出。在成年諸子中他年齡最大,生於康熙十一年壬子二月十四日午時,死於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一月初一日卯刻。依固山貝子品級治喪。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為直郡王。允提深受康熙寵愛。」,排行第五,因康熙帝前四子皆夭殤,依規定不序齒,故允禔為康熙實際上的長子。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命允禔為裕親王福全(康熙之兄長)的副將共同抵禦蒙古噶爾丹,因二人不協調,允禔被召還。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跟從康熙帝征討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允禔被封為直郡王。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在塞外行圍時太子允礽被廢,允禔十分得意。康熙帝器重允禔,讓他負責監視允礽,從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允禔認為時機已到,便向其父皇進言,要求殺死允礽。此舉引起康熙的反感。後來皇三子允祉告發允禔用蒙古喇嘛魘術廢太子之事,康熙對允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直斥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允禔直郡王爵位,幽禁高牆,嚴加看守。 允禔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735年1月7日)逝世,然時間與《中國考古集成》所述出入,享年62歲。雍正帝以固山貝子之禮殯葬。次子弘昉襲爵為鎮國公。 直郡王府旧址,今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前半壁街。.

允禔和康熙帝 · 允禔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固伦纯悫公主

固伦纯悫公主(),康熙帝第十女,母通嫔那拉氏。 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十六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五月,时年二十二岁的皇十女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台吉策棱。同年十一月,受封为和硕纯悫公主。康熙四十九年,公主去世,时年二十六岁。雍正十年(1732年),公主因丈夫策棱军功追赠为固伦纯悫公主或固伦纯悫长公主。策棱逝世前,遗言请求夫妇合葬,合葬于京师郊外。.

固伦纯悫公主和康熙帝 · 固伦纯悫公主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固伦荣宪公主

固伦荣宪公主(),康熙帝第三女,母庶妃马佳氏。.

固伦荣宪公主和康熙帝 · 固伦荣宪公主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固伦恪靖公主

固伦恪靖公主,康熙十八年五月二十七生,康熙帝第六女,贵人郭络罗氏所出,由姨媽宜妃郭絡羅氏撫養。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九岁,受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康熙二十七年遭準噶爾汗噶爾丹率擊敗,歸附大清的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之長孫多羅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康熙四十五年(1706)受封为和硕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晋固伦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去世,时年五十七。是清朝第一位遠嫁喀爾喀蒙古的公主。 喀尔喀蒙古郡王郡治在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但因为和噶尔丹的战争,漠北不安全,康熙帝赐恪靖公主住归化(今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公主在归化的和硕恪靖公主府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公主府,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G G 固伦 Category:固伦公主.

固伦恪靖公主和康熙帝 · 固伦恪靖公主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固伦温宪公主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固伦温宪公主(),康熙帝第九女,母德妃乌雅氏,雍正帝胞妹,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二生。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八岁)九月受封为和硕温宪公主,嫁给舜安颜。康熙四十一年七月去世,年二十。雍正元年(1723)三月追赠“固伦温宪公主”。.

固伦温宪公主和康熙帝 · 固伦温宪公主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康熙帝和皇太極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皇太極 · 查看更多 »

硕塞

硕塞(a;),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生母为侧妃叶赫那拉氏。.

康熙帝和硕塞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硕塞 · 查看更多 »

福全 (清宗室)

福全(a;),顺治帝次子。庶妃董鄂氏即宁悫妃出,顺治十年(1653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时出生。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封裕亲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授抚远大将军,和恭亲王常宁分道讨噶尔丹,寻还师。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六月廿六酉刻病故,终年五十,谥宪。 福全是康熙的哥哥,顺治崩后未能继位的原因是他有一只眼睛残疾。.

康熙帝和福全 (清宗室)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福全 (清宗室) · 查看更多 »

穆嫔

嫔,姓陈氏,清朝后妃,康熙帝的嫔妃,陈岐山之女。.

康熙帝和穆嫔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穆嫔 · 查看更多 »

纯裕勤妃

#重定向 純裕勤太妃.

康熙帝和纯裕勤妃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纯裕勤妃 · 查看更多 »

牛鈕

爱新觉罗·牛鈕(a;),清朝顺治帝的长子。牛鈕生于顺治八年(1651年)十一月初一,生母為巴庶妃。顺治九年(1652年)正月三十,三個月大的牛鈕夭折,無谥号。.

康熙帝和牛鈕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牛鈕 · 查看更多 »

隆禧

純靖親王隆禧(z;),清世祖第七子,聖祖弟,顺治十七年 (1660年)四月廿二出生。康熙十三年(1674年)封為純親王。康熙十四年(1675年),分給佐領。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隆禧患重病,聖祖皇帝親臨為其召太醫。七月十五,隆禧薨,聖祖皇帝哀痛輟朝三日。 太皇太后欲到臨純親王喪禮,聖祖皇帝力諫才停止。聖祖皇帝又欲到臨奠,太皇太后亦下諭阻止,留聖祖皇帝於太皇太后宮中。賜予純靖親王之諡號。獨子富爾祜倫襲爵、又一年後身故無子,被除去爵位。.

康熙帝和隆禧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隆禧 · 查看更多 »

荣妃 (康熙帝)

荣妃(),姓马佳氏,员外郎盖山女,康熙帝的妃嫔之一。.

康熙帝和荣妃 (康熙帝)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荣妃 (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顺治帝

顺治皇帝(a;),名福临(a),姓爱新觉罗氏,大清第二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首位清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自1643年至1650年,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朝征服明朝的大部分故土,深入西南省份追剿南明政权,在激烈的反对中,建立一系列被清代皇帝所沿袭的政策,如1645年颁布“剃发令”。多尔衮于1650年12月31日死后,13歲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在位期間,顺治帝面临着大明遗民的复明抵抗,不过至1661年,清军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遺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郑成功和朱由榔分别于次年病死和被擒杀。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由于顺治年间的历史文献流传相对较少,加上史書為突顯康熙帝的功績,因此这段时期同整个清朝历史相比显得较为鲜为人知。 顺治是清朝统治者在位期间在中国使用的年号。由于大清皇室为满洲人,统治许多蒙古部落,而这些蒙古部落曾帮助清朝征服中国,所以顺治年号在满语和蒙古语中分别有对应词,如蒙古语尊号额耶尔札萨克汗(;「平顺统治」的可汗,即義譯「順治」)。顺治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统称世祖章皇帝(v),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康熙帝和顺治帝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顺治帝 · 查看更多 »

顺懿密妃

#重定向 順懿密太妃.

康熙帝和顺懿密妃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顺懿密妃 · 查看更多 »

襄嫔

襄嫔可以指:.

康熙帝和襄嫔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襄嫔 · 查看更多 »

谨嫔

谨嫔(),姓色赫图氏,清朝员外郎多尔济之女,康熙帝的嫔妃。.

康熙帝和谨嫔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谨嫔 · 查看更多 »

賽音察渾

賽音察渾(),清朝康熙帝的儿子(实际的四子,但因早殇未序齿)。生于康熙十年(1671年)十二月廿五,生母是马佳氏,当时康熙皇帝虚岁十八。賽音察渾是胤祉的亲生哥哥,只活了4岁,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廿九病死。 赛音察浑为康熙帝皇子中惟一一个蒙古名字的皇子,为孝莊皇后所起名字。.

康熙帝和賽音察渾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賽音察渾 · 查看更多 »

贵人郭络罗氏

贵人郭络罗氏,姓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佐领三官保女,康熙帝的贵人。.

康熙帝和贵人郭络罗氏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贵人郭络罗氏 · 查看更多 »

胤祥

怡賢親王胤祥(a;,號青山,室名安樂堂、與善堂、文輝園,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卒於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清圣祖康熙帝十三子,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同胞妹為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和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康熙帝和胤祥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胤祥 · 查看更多 »

長華

長華(),清朝康熙帝的儿子(实际的六子,但因早殇未序齿)。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初六,生母是马佳氏,当时康熙皇帝虚岁二十一。長華是胤祉的亲生哥哥,只活了一天,当日去世。.

康熙帝和長華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長華 · 查看更多 »

雍正帝

清世宗胤禛(z)(),又稱雍正帝,爱新觉罗氏,諱胤禛,法號破塵居士、圓明居士,汗號「纳伊拉尔图托布汗」(Найралт Төв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雍正」,庙号世宗(v),谥号簡作宪皇帝(v)。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於西元1722年12月27日登基(農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时置軍機處加強皇权,推行摊丁入亩、火耗歸公和打擊貪腐的王公官吏等一系列政策,对康雍乾盛世的延续具有重大作用。.

康熙帝和雍正帝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雍正帝 · 查看更多 »

通嫔

通嫔(),纳喇氏,康熙帝的贵人,雍正帝时尊封为嫔。 监生常素保之女,何时入宫不详,《清史稿《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通嫔,纳喇氏。事圣祖为贵人。雍正二年,世宗以其婿喀尔喀郡王策棱功,尊封。乾隆九年,薨。子二:万黼,五岁殇;允禶,二岁殇。女一......

康熙帝和通嫔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通嫔 · 查看更多 »

永幹

爱新觉罗·永幹(z;),清朝顺治帝第八子。永幹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十二月廿三,生母是穆克图庶妃。他活了8岁,康熙六年(1667年)十二月初二,永幹病死,無谥号。.

康熙帝和永幹 · 永幹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温僖贵妃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是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康熙早期入宫,家势显赫,于二十年十二月,册为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十子胤䄉,即后来有名的八爷党之一。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女,可惜小公主早殇,还未满一岁。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十一月初三日卒,谥号为温僖二字。三十四年九月初八,葬景陵妃园寝。2015年10月31日,贵妃墓被盗。.

康熙帝和温僖贵妃 · 清朝皇子女列表和温僖贵妃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康熙帝和清朝 · 清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惠妃 (康熙帝)

惠妃(),姓那拉氏,郎中(正五品)索尔和女,康熙帝的妃嬪。 那拉氏初為庶妃。康熙九年(1670年)生皇子承庆(早殇),康熙十一年生皇长子胤禔,因其母為庶妃,故不得立為皇太子。胤禔一心想奪嫡,被康熙帝識破,將他囚禁在高牆之內,至雍正十二年被幽死。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册立妃鈕祜祿氏为皇后,而那拉氏与李氏、王佳氏等六人一同册封为嫔,是为惠嫔。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佟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惠嫔则与宜嫔、德嫔、荣嫔三人晋封为妃,是为惠妃。那拉氏一生只晉升到妃而已,死後也未有任何晉封。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初七日卒,九月奉安于景陵妃园寝。.

康熙帝和惠妃 (康熙帝) · 惠妃 (康熙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惇怡皇貴妃

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三品协领裕满女。康熙帝妃,乾隆时,因曾抚育过年幼的乾隆帝之故受到尊封,为皇贵太妃。.

康熙帝和惇怡皇貴妃 · 惇怡皇貴妃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敬敏皇貴妃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原称张雅氏),本鑲黃旗包衣人,参领海宽的女儿,康熙帝嫔妃。 出生年份不详,何时入宫亦不详。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章佳氏生皇十三子胤祥。康熙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康熙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妃章佳氏逝世。七月戊戌,康熙帝谕礼部“妃张雅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其谥为敏妃应行礼仪。尔部察例行”。九月,皇子允祉因未给敏妃守丧,而降为贝勒。《陵寝易知》记载敏妃于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也就是说敏妃死后三个月就已入葬。 据章佳氏族谱记载,敏妃本为硕色之女。硕色,由披甲挑入护军,后升授骁骑校(六品官)。海宽为硕色兄长,只是章佳氏的恩父,并非生父。章佳氏家谱所记,海宽的第二子哈大“雍正元年因系怡亲王,奉特旨拨出包衣,在镶黄旗满洲固山中将其族中近枝人等设一佐领”,由此可见敏妃出身包衣无疑。雍正帝除因为允祥的缘故将敏妃拨出包衣,又将敏妃连升两级,追封为皇考敬敏皇贵妃,并将早已下葬的敏妃金棺从妃园寝起出,祔葬景陵,开了清朝皇贵妃陪葬的先例。.

康熙帝和敬敏皇貴妃 · 敬敏皇貴妃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承祜

承祜(1670年1月4日—1672年3月3日),清朝康熙帝的嫡出長子(实际上是康熙的第二個兒子,但因早殇未序齿)。承祜生于康熙八年闰十二月十三,生母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当时康熙皇帝十五歲。皇太子胤礽的親哥哥承祜,在胤礽出生之前就病亡。承祜二歲早殤,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初五,承祜逝世。 據史料記载:「皇后所生长子承祜方四岁,天性聪慧,上甚爱之」。被康熙视作掌上明珠。1984年出版(《康熙起居注》).

康熙帝和承祜 · 承祜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承瑞

承瑞(),清朝康熙帝的儿子(实际上的长子,但因早殇未序齿。)。生于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二十,生母是荣妃马佳氏。承瑞是胤祉的亲生哥哥,只活了2岁,康熙九年(1670年)五月廿四病死。.

康熙帝和承瑞 · 承瑞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承慶

承慶(),清朝康熙帝的儿子(实际的三子,但因早殇未序齿)。承慶生于康熙九年(1670年)闰二月初一,生母是那拉惠妃,当时康熙皇帝虚岁十七。承慶是胤禔的同母哥哥,只活了2岁,康熙十年(1671年)四月十八,承慶病死。.

康熙帝和承慶 · 承慶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康熙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之间的比较

康熙帝有333个关系,而清朝皇子女列表有25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3,杰卡德指数为12.35% = 73 / (333 + 258)。

参考

本文介绍康熙帝和清朝皇子女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