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康寧祥和美麗島系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康寧祥和美麗島系之间的区别

康寧祥 vs. 美麗島系

康寧祥(),臺北市萬華區人,是自1970年代之後臺灣新一代崛起的本土政治人物。康寧祥也是少數與蔣經國有過來往與交情的臺籍政治人物之一。. 美麗島系是臺灣政黨民主進步黨內部的派系之一,主要由過往參與《美麗島雜誌》與美麗島事件的黨員組成。其主張提倡選舉參政、議會路線,試圖以此作為取得政策影響力的途徑,認為臺灣人民「有主張獨立或統一的自由」,並認為也需兼顧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美麗島系曾設置智庫“台灣政治經濟研究室”,黨外運動雜誌《南方雜誌》創辦人呂建興(自覺運動人物)曾任主任研究員。 美麗島系在民主進步黨創黨初期與新潮流系為兩大主流派系,以黃信介、許信良、張俊宏等美麗島事件當事人為其代表,-余-陳月瑛、陳文茜也是知名的成員。1983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黨外運動新生代吳乃仁、邱義仁、林世煜等透過黨外雜誌《生根》(即原《深耕》雜誌)推出的“美麗島系統連線”候選人獲得大勝,以康寧祥為首的黨外運動主流系統慘敗,“黨外四人行”中的康寧祥、張德銘、黃煌雄均落選。 隨著1999年5月許信良退黨、1999年11月黃信介逝世等因素,美麗島系逐漸沒落,其成員大多轉入新世紀國會辦公室和新動力國會辦公室。 1997年,美麗島系的許信良結合新潮流系參選199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與同為美麗島系、也想參選黨主席的張俊宏嚴重交惡,許張二人還引發一段「割袍斷義」的風波;後來張俊宏以一票之差落選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也失去競選黨主席的資格。 1998年底,美麗島系部分成員不滿許信良的主張大膽西進及主張民進黨與國民黨合作,以張俊宏為首的美麗島系部分成員脫離美麗島系、另組新世紀國會辦公室;1999年5月許信良退黨參選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後,美麗島系其他成員另組新動力國會辦公室,美麗島系正式結束運作。 2001年8月25日,作家李敖說,美麗島事件後,美麗島人都坐牢,美麗島人的律師卻在戰場上撿戰利品;美麗島人只剩呂秀蓮在政治舞台上,陳菊位置較小,「其他則都不見了」。 2016年7月1日,前民進黨青年發展部主任周奕成說,「民進黨的傳奇,在美麗島、陳水扁之後就沒有了」。 2017年3月17日,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陳茂雄說,以前美麗島系獨大時,民進黨內也產生反美麗島系聯盟促使美麗島系萎縮;反美麗島系聯盟的成功,是因為當時民進黨初選制度採計黨員投票,反美麗島系聯盟所擁有的黨員當然比美麗島系多,因而壓下美麗島系。 2017年5月24日,前民進黨立法委員蔡啟芳爆料,民進黨長期被新潮流系與美麗島系把持,要當黨主席的人必須看這兩個派系的臉色,因為這兩個派系在全國各地皆有經營黨員、代繳黨費等,所以各地方黨部主任委員或黨代表不是新潮流系、就是美麗島系,「而這兩個派系又皆是親中的派系,金錢方面當不虞匱乏」。同月25日,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回應,民進黨過去因中下階層黨員較多而有些公職人員幫忙代繳黨費,但是繳黨費制度已經改了很多年,現在一年黨費新臺幣300元多是黨員親自去繳。.

之间康寧祥和美麗島系相似

康寧祥和美麗島系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美麗島事件許信良黨外運動黃信介杂志新潮流系1983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事件(或稱高雄事件,當時為一黨專政的蒋经国政府稱此為「高雄暴力事件叛亂案」)是於1979年12月10日的國際人權日在台灣高雄市發生的一場重大衝突事件。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運動人士,於12月10日組織群眾進行遊行及演講,訴求民主與自由,終結黨禁和戒嚴。期間有一些理小平頭配戴青天白日徽章的二十餘歲不明人士混入群眾中朝演講者投擲雞蛋進行挑釁。外圍的鎮暴部隊則將群眾完全包圍住,並往裡面釋放催淚彈,以及照射強力探照燈激化民眾,並逐步縮小包圍圈,終至引爆警民衝突。事件後,警備總部大舉逮捕黨外人士,並進行軍事審判,為台灣自二二八事件後規模最大的一場警民衝突事件。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許多重要黨外人士遭到逮捕與審判,甚至一度以叛亂罪問死,史稱「美麗島大審」。最後在美國國會議員及國際人權組織的關切、各國媒體來台採訪,以及各界的壓力下,除事件总指挥施明德判無期徒刑外,其餘皆以有期徒刑論處。 此事件對台灣往後的政局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台灣民眾於美麗島事件後開始關心台灣政治。之後又陸續發生林宅血案(1980)、陳文成命案(1981)、江南命案(1984)撼動國際社會,使國民黨政府不斷遭受國際輿論的壓力以及黨外勢力的挑戰,之後國民黨漸漸不再稱呼黨外人士為野心陰謀份子,並逐漸放棄一黨專政的路線以應時勢,乃至於解除持续38年的戒嚴、開放黨禁、報禁。伴隨著國民黨政府的路線轉向,台灣主體意識日益確立,在教育、文化、社會意識等方面都有重大轉變。 美丽岛事件的七位受刑人中,除林弘宣之外,其他的六位受刑人在出狱后都曾担任民主进步党的党主席或者代理党主席。吕秀莲是中华民国首位女性副总统,陈菊是中华民国首任民选女性直辖市长以及现任的总统府秘书长,姚嘉文是首位民主进步党籍的考试院院长,黄信介是民主进步党首位连任两届并做满任期的党主席,许信良是首位曾经退出民主进步党的前任党主席,施明德是民主进步党历任党主席中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坐牢最久者,林义雄是带领民主进步党走向执政的党主席,张俊宏曾任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

康寧祥和美麗島事件 · 美麗島事件和美麗島系 · 查看更多 »

許信良

許信良(),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今桃園市中壢區)。许信良是台湾早年反对派运动重要領導人与代表人物之一。许信良曾先后担任台湾省议会议员、桃園县縣長、民主进步党主席和总统府资政。.

康寧祥和許信良 · 美麗島系和許信良 · 查看更多 »

黨外運動

外運動,一般指臺灣的政黨民主進步黨在1986年成立之前,非國民黨人士以類似政黨形式進行之民主運動。因當時一黨執政之中國國民黨政府實施戒嚴和威權統治,剝奪及打壓人民集會與結社自由,亦包括組織政黨。反對派及獨立人士在尚未成立政黨前,以黨外(Tóng-goā)為名,推動台灣民主。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黨外運動領袖主要是反國民黨的人士,並不等同于台灣獨立運動的支持者。 「黨外」,指的是國民黨之外的參政人士。而「黨外」一詞大量的使用,則約自康寧祥、黃信介開始。.

康寧祥和黨外運動 · 美麗島系和黨外運動 · 查看更多 »

黃信介

黃信介(),本名黃金龍,臺北市大龙峒(今屬大同區)人。美麗島事件主要人物,民主進步黨第三屆及第四屆黨主席,臺灣民主運動與黨外運動先行者,對抗威權的民主運動領袖。其為台灣的社會運動參與者與政治人物連溫卿外甥。其父為黃火炎,母為連好。1954年與大稻埕張亦泰布莊千金張月卿結婚。.

康寧祥和黃信介 · 美麗島系和黃信介 · 查看更多 »

杂志

誌是一種定期發行的连续出版物,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其中包含各種文章內容。大多數的雜誌的收入來源都是廣告和讀者的購買。 此外期刊杂志都具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并且用卷、期或者年、月顺序编号出版。.

康寧祥和杂志 · 杂志和美麗島系 · 查看更多 »

新潮流系

新潮流系(簡稱新系),是民主進步黨的派系,要角包括陳菊、賴清德、蔡其昌、鄭文燦、邱太三、 陳金德、段宜康等。 早期主張「社會民主路線」,並試圖與勞動階層、社會運動團體結合,影響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主張「群眾路線」,防堵具有公職人員身分的政治人物在黨外運動和民進黨的領導和影響力(新潮流系成員早期因多從黨外雜誌編輯與社會運動途徑參與政治,未參加選舉成為候選人,故多無公職人員身分);並以台灣「島內的台灣獨立運動者」(和海外的台獨運動區別)的面目出現,推動民進黨增訂台獨黨綱。黑名單解禁後,從海外回台灣發展的台獨聯盟在台灣的發展者如張燦鍙,也和新潮流保持合作關係。民進黨在2006年決議「解散派系」後,新潮流系在名義上已經解散,但實際上在2008年轉型為台灣新社會智庫,以另一種型態存續。.

康寧祥和新潮流系 · 新潮流系和美麗島系 · 查看更多 »

1983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1983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於1983年12月3日舉行,為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第四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主要在自由地區舉行,選出增額立法委員98位。.

1983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康寧祥 · 1983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美麗島系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康寧祥和美麗島系之间的比较

康寧祥有39个关系,而美麗島系有4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7.95% = 7 / (39 + 49)。

参考

本文介绍康寧祥和美麗島系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