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庫魯佩迪安戰役和托勒密一世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庫魯佩迪安戰役和托勒密一世之间的区别

庫魯佩迪安戰役 vs. 托勒密一世

庫魯佩迪安戰役(公元前281年)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敵對繼業者—之間最後的一場戰役。戰役的兩方是利西馬科斯與塞琉古一世。利西馬科斯統治色雷斯十多年及在伊普蘇斯戰役後統治小亞細亞西部,又在這次戰役前沒多久終於得到馬其頓。塞琉古統治著東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及波斯。除了兩個年邁的國王單打獨鬥及塞琉古打勝了外,我們幾乎對該戰役一無所知。 雖然這次勝利讓塞琉古名義上控制了亞歷山大帝國除了埃及以外的每一處地方,但勝利並無改變甚麼。塞琉古沒多久便被托勒密·克勞諾斯暗殺,而馬其頓迅即被托勒密·克勞諾斯奪取。這是那個年代兩個已經年老的前伙伴及前盟友,最終互相戰死的一個典型。亞歷山大的大部份將軍過著爭鬥的生活,亦死於爭鬥,隻除了少數如托勒密一世平靜地死於亞歷山卓。 Category:繼業者戰爭 Category:塞琉古戰爭 Category:馬其頓王國戰爭. 托勒密一世(救主)(Πτολεμαίος ο Σωτηρ;公元前367年—前283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创建者,亦是亞歷山大的繼業者之一。托勒密是馬其頓王國亚历山大大帝的好友兼部将,曾跟隨大軍一同遠征波斯。前323年在亚历山大的帝国分裂时,托勒密分到埃及成為他的領地。前320年他击退帝国摄政佩爾狄卡斯的进攻,使埃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公元前304年,他效仿其他继业者宣布自己为王,建都亞歷山卓,建立一個希臘化風格的王國。.

之间庫魯佩迪安戰役和托勒密一世相似

庫魯佩迪安戰役和托勒密一世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埃及叙利亚塞琉古帝国塞琉古一世安那托利亞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港伊普蘇斯戰役利西馬科斯繼業者馬其頓馬其頓王國托勒密·克勞諾斯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埃及和庫魯佩迪安戰役 · 埃及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叙利亚和庫魯佩迪安戰役 · 叙利亚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帝国

塞琉古帝國(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ων Σελευκιδών),又稱塞琉古王朝或塞流卡斯王朝,古代中國又稱之為條支。它由亞歷山大大帝部將塞琉古一世所創建,是以叙利亞为中心,包括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是希臘化时期最主要的國家之一。.

塞琉古帝国和庫魯佩迪安戰役 · 塞琉古帝国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一世

塞琉古一世(勝利者),或譯為塞流卡斯一世(希臘語:Σέλευκος Νικάτωρ,),他起初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亞歷山大逝世後成為繼業者之一,在繼業者戰爭中塞琉古占領亞歷山大帝國東部的領土,並自立為國王,建立塞琉古帝國,領土包含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小亞細亞一帶。他所開創的國家從亞歷山大帝國崩潰直到羅馬併吞為止,共249年之久。塞琉古一世的稱號Νικάτωρ,即「勝利者」。 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塞琉古於前320年被任命為巴比倫總督,之後另一位繼業者安提柯迫使塞琉古逃離他的領地巴比倫,他只好尋求埃及總督托勒密幫助,並於前311年重返巴比倫。塞琉古在之後的幾年內征服原先亞歷山大帝國的東部行省份如波斯、米底亞等,並與新興的印度孔雀王朝結盟。塞琉古於前305年正式使用國王頭銜,定都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實際建立了獨立的帝國。前301年,塞琉古一世聯同利西馬科斯在伊普蘇斯戰役打敗安提柯一世,前281年又於庫魯佩迪安戰役擊敗利西馬科斯,正當準備入主馬其頓時,塞琉古一世遭到托勒密·克勞諾斯刺殺。他的王位由其子安條克一世繼承。 塞琉古一世相當熱衷於東方建立城市,並招納許多馬其頓和希臘人前來殖民,他所建立的城市以安條克和塞琉西亞最為知名。.

塞琉古一世和庫魯佩迪安戰役 · 塞琉古一世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安那托利亞

安那托利亞(Anadolu;希腊语:ανατολή;阿拉米语:ܐܢܛܘܠܝܐ;亚美尼亚语:Անատոլիա),又名小亞細亞(Küçük Asya;Asia Minor),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 現時安那托利亞的全境屬於土耳其的控制下,也是土耳其大部分的領土疆域。但爭取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宣稱擁有該半島的部份主權。.

安那托利亞和庫魯佩迪安戰役 · 安那托利亞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亚历山大大帝和庫魯佩迪安戰役 · 亚历山大大帝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港

亚历山大港(Αλεξάνδρεια;科普特语:Ⲣⲁⲕⲟⲧⲉ(Rakote);الإسكندرية),又譯亞歷山卓,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省省会,地中海岸的港口、非洲重要的海港。其地理位置是北纬31°12',东经29°15',离开罗西北208千米。尼罗河多支的、现已干枯的入海口位于亚历山大港东19千米处,古城卡诺珀斯的遗蹟就在那裡。今天亚历山大港有约334万居民。 亚历山大港是按其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它是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很快就成为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规模和财富仅次于罗马。雖然埃及的伊斯兰教统治者在奠定了开罗为埃及的新首都后亚历山大港的地位不断下降。但在十九世紀末期,亞歷山大港躍升為世界主要的船運及交易中心之一,蓬勃的棉花業與連接紅海和地中海地區的優越地理位置帶給這個城市豐厚的利潤。 今天的亞歷山大港靠著從蘇伊士來的天然氣和石油運輸管線成為埃及的重要工業中心。這個城市同時也有著蓬勃的觀光業。.

亚历山大港和庫魯佩迪安戰役 · 亚历山大港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伊普蘇斯戰役

伊普蘇斯戰役(Ἱψός),為亞歷山大大帝諸繼業者於前301年在小亞細亞的弗里吉亞展開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因戰場所鄰近的當地村莊伊普蘇斯而得名。此戰中,安提柯一世與其子德米特里一世的王國對上聯合起來的另外三名亞歷山大舊將勢力,即馬其頓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馬科斯、與巴比倫的塞琉古一世。 該戰役規模在繼業者戰爭中空前絕後,雙方動員的部隊總計16萬以上,有四位國王同時在戰場上。儘管安提柯軍的德米特里一世所率的騎兵擊敗聯軍騎兵,但因追擊過遠,使得聯軍有時間派出戰象陣來阻撓德米特里返回戰場,註定了安提柯軍的失敗,也決定了這場戰役的結果。伊普蘇斯戰役是亞歷山大繼業者戰爭中的最高潮,此戰中,最為強大的繼業者安提柯一世戰死,他的失敗決定亞歷山大帝國無法重建,帝国的分崩离析成为既成事实。.

伊普蘇斯戰役和庫魯佩迪安戰役 · 伊普蘇斯戰役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利西馬科斯

利西馬科斯(希臘文:Λυσίμαχος,)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帝的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後來亦是「繼業者」,及後在前304年在色雷斯自立為王,鼎盛時期統治色雷斯、小亞細亞及馬其頓本土。.

利西馬科斯和庫魯佩迪安戰役 · 利西馬科斯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繼業者

繼業者(希臘語:),泛指承繼人。在泛希臘歷史中,專指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的繼業者和繼業者的兒子()們為爭奪亞歷山大所留下的廣大領土而陷入一連串紛爭的時期,而從前323年亞歷山大逝世開始,到皮洛士前272年逝世為止又稱為繼業者時代。另外,這段時期也是古希臘歷史中希臘化時期的開始。.

庫魯佩迪安戰役和繼業者 · 托勒密一世和繼業者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

其顿(Macedonia )是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地理和历史地区。长期以来,它的界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现在认为该地区涉及六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希腊(北部的馬其頓地區)、北马其顿共和国、保加利亚(布拉格耶夫格勒州)、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它占地约,人口约476万。 馬其頓共和國自立國以來,一般簡稱為“馬其頓”;但馬其頓共和國和馬其頓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存在名称争议。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是希臘歷史的一個概念,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名稱,所以暫名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现在普遍认为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为史高比耶。 马其顿地区其已知的最古老定居点可追溯到约9000年前。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王国统治了巴尔干半岛;从那之后,马其顿的历史便开始多元化。.

庫魯佩迪安戰役和馬其頓 · 托勒密一世和馬其頓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王國

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 亞歷山大帝國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裏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庫魯佩迪安戰役和馬其頓王國 · 托勒密一世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克勞諾斯

托勒密·克勞諾斯(希臘文:Πτολεμαίος Κεραυνός,)是前281年至前279年在位的馬其頓國王。 “克勞諾斯”(Κεραυνός)在希臘文是“雷聲”或“雷電”的意思。他是埃及國王托勒密一世與其第三任妻子歐律狄刻(安提帕特之女)所生。他的弟弟托勒密成為繼承人,並在前282年登基成為埃及托勒密二世。克勞諾斯離開埃及抵達色雷斯國王利西馬科斯的宮廷。阿爾西諾伊二世是他同父異母的姊妹、利西馬科斯第三個妻子。 於逗留有利西馬科斯宮延期間,克勞諾斯站在阿爾西諾伊的一方,伴隨她對付東方的塞琉古一世。眼見有機會介入色雷斯與埃及的政局中,為了自己的利益,塞琉古作好短期內遠征利西馬科斯的準備。 前281年,利西馬科斯戰死後,托勒密·克勞諾斯謀殺了塞琉古。同年,克勞諾斯與伊庇魯斯摩羅西亞國王皮洛士結盟。克勞諾斯向利西馬科斯的遺孀、同父異母的阿爾西諾伊求婚,在婚禮後殺死阿爾西諾伊兩個年輕的兒子。阿爾西諾伊逃回埃及並嫁給她的親弟弟、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托勒密二世。 托勒密·克勞諾斯在與高盧人的戰爭中被殺,高盧人其後遷往後來的加拉太。 Category:馬其頓國王 Category:托勒密王朝君主儿子 Category:欧洲非正常死亡君主.

庫魯佩迪安戰役和托勒密·克勞諾斯 · 托勒密·克勞諾斯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庫魯佩迪安戰役和托勒密一世之间的比较

庫魯佩迪安戰役有17个关系,而托勒密一世有7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14.77% = 13 / (17 + 71)。

参考

本文介绍庫魯佩迪安戰役和托勒密一世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