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广州市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广州市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之间的区别

广州市 vs. 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埔军校驻省办事处、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旧址,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沿江中路239号,占地約700平方米,为广州市的一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时间为1987年7月,历史年代为1924。 該舊址的主管單位是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業主單位是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

之间广州市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相似

广州市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叶剑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广东省越秀区黄埔军校旧址蔣中正李濟深沿江路 (广州)沙面岛新河浦

叶剑英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汉族,廣東梅县客家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叶剑英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与北伐战争。1927年12月,组织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务,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委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州市市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务,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卷入“二月逆流”案。林彪事件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他与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等人联手策划怀仁堂事变,逮捕四人帮成员。此后担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廢除國家主席時期相當於國家元首)等職。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于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

叶剑英和广州市 · 叶剑英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別稱黃埔軍校,簡稱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陸官(英文: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cademy;縮寫:ROCMA),是中華民國的軍校,由孫文指示籌辦,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第一任校長為蔣中正,陸軍軍官學校創校於廣東廣州黃埔,因此世人也別稱它叫「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下的產物,因此有許多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與將領都出自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國歌的發源地,因為該校第一期學生開學日由孫中山頒布之書面訓詞正是今日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陸軍軍官學校目前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而其宗旨和創校目的是為了培養中華民國陸軍軍官,陸軍官校於臺灣復校後,便改為大學與專科學制,但專科學制在2004年末屆第27期後便取消。 陸軍官校創立時,校址位於廣東廣州黃埔長洲島,創立時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當時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校。1927年,陸軍官校遷往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改為隸屬國民政府,並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陸軍官校為避過戰爭而西遷成都市。1946年,陸軍官校因應軍隊國家化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陸軍官校校本部成建制投共。1950年,陸軍官校於臺灣高雄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位址復校迄今已年。陸軍官校黃埔時期的校址和南京時期的校址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而成都时期的校址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司令部及空军机关驻地。 陸軍官校在大陸時期(1924年至1949年)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曾經參與北伐、中原大戰、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事。而陸軍官校於臺灣復校後,於臺灣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沒有參與過戰事,這些人大都擔負起戰備整備等要務,他們的貢獻主要在維繫臺海安全。.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和广州市 ·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广东省和广州市 · 广东省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 · 查看更多 »

越秀区

越秀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是广州老四区(越秀、东山、荔湾、海珠)之一,因越秀山而得名。区人民政府驻越华路183号。越秀區總面積33.80平方公里,總人口115.72萬人,本区是广东省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市辖区之一,达平均每平方公里52834人,为全球同类行政区中第四。現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駐地。.

广州市和越秀区 · 越秀区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 · 查看更多 »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浦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1924年(民国13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 因校址设于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高雄。 黄埔军校大门中央上方横匾上有谭延闓所书“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在二门门口挂著“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对联,二门右侧牆壁上挂有蒋介石手书的校训“亲爱精诚”。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迴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蹟陈列室”,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原为大清海关总税务司。位于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中国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林则徐焚鸦片、义和团。 东征阵亡烈士墓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岗,面积5万多平方米,是1925年中华民国军政府纪念讨伐陈炯明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于1926年6月落成,葬有516位烈士遗体。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大字由蒋中正书。 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塚、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塚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文化大革命9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于1926年6月落成,葬有516位烈士遗体。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大字由蒋中正书。 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塚、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塚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

广州市和黄埔军校旧址 · 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和黄埔军校旧址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广州市和蔣中正 · 蔣中正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 · 查看更多 »

李濟深

李济深(),广西苍梧人,字任潮。原籍江苏。中华民国国民党军人,政治家。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曾于黄埔军校任教,北伐期间支持蒋中正的四一二事件,之后又多次反蒋,曾于福建事变时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政府主席。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響應中國共產黨一致抗日之號召,反對國民政府之反共政策。抗战胜利后脱离蒋中正之中国国民党。1948年發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广州市和李濟深 · 李濟深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 · 查看更多 »

沿江路 (广州)

沿江路位于中国广州市市区珠江北岸的临江道路。东起东湖路南端,西至六二三路,全长2946米,宽11~20米。全路分东、中、西三段,东湖路至为沿江东路;东华南路至海珠广场为沿江中路;往西为沿江西路。目前车辆通行方向除北京路至长堤大马路东端及长堤大马路西端至人民南路为双向通行,其于均为由西往东单向通行。.

广州市和沿江路 (广州) · 沿江路 (广州)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 · 查看更多 »

沙面岛

沙面岛(英文:Shameen Island 拼音:Shamin),又稱沙面,舊稱拾翠洲,是廣州市內的一座島嶼,位于西關六二三路的对岸,白鹅潭北部,是珠江上的一个人工小岛,与广州河北地區隔着沙基涌相望,面积约0.3平方公里。.

广州市和沙面岛 · 沙面岛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 · 查看更多 »

新河浦

新河浦,是位于中国广州市东山的一个地方,以“东山小洋楼”著称,是广州的旧豪宅区,广州市现存最大规模的中西结合的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就位于此处,和城西(西关)的西关大屋一样,是广州两处典型的传统民居,在2006年4月16日被正式划归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曾在这里召开。 新河浦的区域范围大致为东起达道路、西至均益路,北接庙前西街、庙前直街、寺贝通津和广铁集团用地,南临东华东路、新河浦涌和东山湖公园,面积大概有62.9公顷,合共有493栋历史建筑。大部分历史保护建筑为独立式低层住宅,多是仿西洋古典式建筑,以清水红砖墙、民国水刷石、西洋式风格为主要建筑特色。 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四座,分别是春园、简园、逵园和培正路的明园。.

广州市和新河浦 · 新河浦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广州市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之间的比较

广州市有762个关系,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有1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1.28% = 10 / (762 + 19)。

参考

本文介绍广州市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